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507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docx

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计划

1、课标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理解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二、教材分析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研究酸(碱)的性质的大致顺序、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根据酸(碱)的性质思考其用途的科学方法。

通过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回忆、类推,归纳和小结的能力。

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碱)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及溶液酸碱度的实际意义,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学习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酸、碱的化学性质、2、中和反应、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1根据实验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

2、书写有关酸、碱的化学式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已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酸、碱的名称、化学式,接触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酸和盐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以此规律来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系统化,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教学建议

1.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实验观察进行归纳和比较,归纳出酸、碱分别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运用好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的腐蚀性及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3.实验尽量选用学生自带的生活中的物质,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和他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七、课时分配

课题1酸和碱3课时,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课时,

单元复习及检测:

2课时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酸碱指示剂,并能用酸碱指示剂区别酸和碱

2、学会如何从植物中提取色素,知道色素在酸和碱中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建立酸和碱指示剂的概念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

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试管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如何鉴别厨房中的无标签的白酒与白醋呢?

你有哪些方法?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将10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2—3滴,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

[展示与交流](交流实验结果)

加入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醋

 

 

石灰水

 

 

盐酸

 

复备栏目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问题讨论】:

1、什么叫酸碱指示剂?

石蕊、酚酞遇酸和碱的变色情况?

2、根据上面的实验及说明,试分析这5种物质,哪些是酸溶液,哪些是碱溶液?

氯化钠溶液是酸还是碱?

3、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合作探究二】:

(1)取两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

1)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在上述5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三、归纳实践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酸(酸性)溶液

碱(碱性)溶液

四、应用拓展

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请你谈一谈:

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五、拓展延伸

1、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A、蒸馏水B、盐酸C、氯化钠D、氢氧化钠

2、某溶液中滴入酚酞,酚酞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呈()

A、紫色B、红色C、蓝色D紫色或红色

3、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4、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

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用稀酸、稀碱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植物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在水中在碱性溶液中

牵牛花红色紫色蓝色

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

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

玫瑰浅红色浅红色绿色

(1)上述植物的汁液不能用来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填植物的名称)

(2)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的是。

(填植物的名称)

5、高芳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的花汁,分别加入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如实记录了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食醋蔗糖水蒸馏水肥皂水石灰水

颜色红黄黄绿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该花汁测量碱土壤,花汁的颜色应显______色;

板书设计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简称:

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有: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

3.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习反思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

1、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酸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中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们在购买葡萄、橘子等水果时,常习惯的问“酸不酸?

”。

的确,许多未成熟的水果是很酸的,这是因为里面含有很多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随着水果的成熟有些酸会逐渐分解,酸味也随之减轻。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问题讨论:

浓盐酸、浓硫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3、交流与展示

盐酸

硫酸

颜色、状态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

 

 

气味

 

 

4、拓展与应用:

浓盐酸保存时应该注意什么?

【合作探究二】

1、问题讨论:

浓盐酸、浓硫酸具有哪些用途?

2、媒体使用:

看课件浓盐酸、浓硫酸用途

3、交流与展示

用途

盐酸(HCl)

硫酸(H2SO4)

【拓展与应用】:

为什么浓硫酸能够做干燥剂?

请你设计一套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是水蒸气。

【合作探究三】

1、问题讨论:

浓硫酸还具有什么特性?

2、媒体使用:

[活动与探究]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

实验

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

用玻璃棒蘸浓酸在纸上写字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

 

将浓酸滴到一小块布上

 

3、拓展与应用:

使用浓硫酸时应该注意什么?

应该怎样保存?

【合作探究四】

1、问题讨论:

如何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

2、媒体使用:

教师演示浓硫酸稀释,学生用手触摸烧杯壁。

3、交流与展示:

(1)、浓硫酸稀释时有什么现象?

(2)、请你叙述浓硫酸稀释方法及注意点。

【合作探究五】问题讨论:

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

加紫色石蕊溶液

加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稀硫酸

 

(2)将一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三、拓展与应用

利用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可以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D、人体在含硫酸帮助消化食物

2、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盐酸C、硝酸D、浓硫酸

3、下列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A、MgB、AlC、FeD、Cu

4、一枚带铁锈的铁钉(主要成分为Fe2O3)放入稀硫酸中,微热,可观察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跟稀盐酸

(2)铝跟稀硫酸

(3)硫酸跟氧化镁

板书设计

二、几种常见的酸

1.浓硫酸

(1)吸水性

(2)强腐蚀性(3)稀释操作(4)不慎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处理方法2.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学习反思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了解酸碱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

1.碱的化学性质。

2.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学习难点:

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中包含哪些化学反应?

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1、问题讨论:

氢氧化钠有哪些主要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用镊子夹取3小块氢氧化钠进行实验(切勿用手拿)。

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拓展与应用】

氢氧化钠易吸水并溶解现象叫潮解,潮解属于什么现象?

利用此性质可以做什么?

【合作探究二】、

问题讨论:

为什么在上述实验中氢氧化钠不能用手拿?

归纳氢氧化钠腐蚀性、俗名

【拓展与应用】

1、使用氢氧化钠应该注意什么?

2、氢氧化钠有哪些用途?

【合作探究三】

1、问题讨论:

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生石灰和石灰水有什么不同?

2[活动与探究]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观察现象,氢氧化钙的腐蚀性与俗名

【拓展与应用】氧化钙可以作为干燥剂、氢氧化钙的用途

【活动与探究四】

(1)如右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

(2)①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3)在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并盖紧瓶塞

【拓展与应用】1、氢氧化钠为什么必须密封保存?

2、书写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该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五】

三、归纳实践、酸之间、碱之间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分析与归纳:

酸之间、碱之间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1、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原因是它既易,又易与空气中而变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钠能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在空气中易与反应生成坚固的,故在建筑上常用来砌砖抹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5、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学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Ca(OH)2生石灰氢氧化钙B.KOH烧碱氢氧化钾

C.HCl盐酸氢氯酸D.H2O氧化氢干冰

6、为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包装盒中放入一小袋用来吸收水分和氧气的物质是()

A.生石灰B.固体烧碱C.碳酸氢钠D.铁粉

板书设计

三、几种常见的碱

1.碱有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2.可作为干燥剂的有:

浓硫酸、氢氧化钠。

3.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学习反思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盐的定义,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验,以及酚酞变色的观察,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液的酸碱度,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

中和反应及应用

学习难点:

中和反应及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闻链接

2011年8月16日下午,在323国道某路段,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汽车被撞坏管道阀门,车上硫酸泄漏,腐蚀路面,并有泻入附近水库的危险,一时情况十分危急,有关部门紧急调运三吨熟石灰用来抢险。

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现象:

___________

能否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_____

【实验2】

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插入一支温度计量出溶液温度。

2.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试管直至试管中溶液刚好变成无色,停止滴加稀盐酸,量出此时溶液的温度。

1.滴入无色酚酞后,溶液变成____色,溶液温度为____℃

2.此时溶液的温度为____℃

1.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性。

2.该反应为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合作探究二】、

1、问题讨论:

什么叫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应用:

小组交流

3、复分解反应

三、归纳实践

讨论

回答

1.皮蛋味涩,如何除去涩味

1.味涩显碱性,蘸醋或醋淹。

2.说明除去水垢Mg(OH)2的原理

2.水垢中的Mg(OH)2是碱性物质,可以用食醋浸泡使醋酸与水垢中的Mg(OH)2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和水而除去水垢

3.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等酸性食物较好

3.空腹时胃液显一定的酸性,这是再吃像苹果等酸性食物会使胃液酸性过强,影响健康

4.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物的化学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

4.吃的药物是碱性,因为碱溶于水会产生热量。

5.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

5.人体的胃液含有盐酸,胃病主要是胃液的酸性超过了胃所适应的酸度。

6用洁厕灵清洗厕所里污垢的原理。

6.厕所里的污垢显碱性,而洁厕灵主要含有盐酸,因此可以中和污垢中的碱性物质。

四、拓展延伸

1、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农民有时会向农出撒些熟石灰,以调节土壤的pH。

这些地区土壤的pH可能是()A.=7B.>7C.<7D.无法确定

2、据报道,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主要作用是

A.调节土壤的pH,改良酸性土壤B.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促进植物的早熟D.在大气层中形成温室

3、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表,正常情况下,这些液体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血浆

唾液

胆汁

胰液

胃液

pH

7.35~7.4

6.6~7.1

7.1~7.3

7.5~8.0

0.9~1.5

A.胃液B.血浆C.乳汁D.唾液

4、下列为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

名称泡菜番茄牛奶玉米粥

pH3.2~3.64.0~4.46.3~6.66.8~8.0

则患胃酸过多的病人宜食用()

A、泡菜B、番茄C、牛奶D、玉米粥

板书设计课题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

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3.中和反应的特征NaOH+HCl=NaCl+H2O

Ca(OH)2+2HCl=CaCl2+2HCl2NaOH+H2SO4=Na2SO4+2H2O

4.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疗保健

学习反思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2)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含义,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2.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和挖掘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pH表示物质酸碱度的学习,体验到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到酸碱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学习难点:

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操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吃成熟的苹果、橘子、杨梅等水果时,感到酸的程度不一样,那么,如何表示物质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1.pH是表示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简称酸碱度。

2.pH的范围:

在~之间。

 

pH范围

溶液的酸碱性

滴入石蕊溶液

滴入酚酞溶液

举例

pH>7

溶液显性

pH=7

溶液呈性

pH<7

溶液显性

3.酸性溶液的pH值越酸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值越碱性越强

4.浓度越大,酸碱性越

■注意: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是由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小决定的,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酸碱指示剂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而pH试纸可以测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探究二:

测定pH值的方法:

1.测定方法:

2.注意事项:

不能将pH试纸润湿(原因:

方法

注意事项(主要原因)

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试纸上

不能把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防止污染药品)

2.立即读数(在10s内)

准确读数(时间一长,pH试纸会变色)

3.取整数值

更符合实际

三、归纳实践:

课本P63,“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在不同pH溶液中浸过后

pH=1

pH=4

pH=7

pH=10

pH=13

观察各束头发的光泽

取一根头发,拉断的难易程度

【结论】pH=和pH=时,头发受损最大。

补充:

用弹簧测力计更能准确地测出拉断的难易程度,用双股套在弹簧秤的勾上,另一端用镊子夹紧并绕几圈,再均匀用力,直到拉断。

(可以取几次的平均值)

pH=1

pH=4

pH=7

pH=10

pH=13

拉力(N)

2.2

2.8

3.4

2.5

2.0

【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

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

【应用】

1.一般人洗发时应选择质量好的弱碱性洗发液。

2.正常人头皮及毛发显弱酸性(pH范围在4.5~5.5之间),如果使用碱性过大的洗发水时,头皮和毛发酸碱平衡会遭到破坏,有利于某些不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会导致头皮细胞的过度角化,引起头皮干燥,脱屑增多及毛发变脆,容易开叉等现象。

3.烫发或直发时,一般用到的试剂是碱性,如:

氨水、氢氧化钠等,故做过此类美发的人最好用偏酸性的洗发剂洗头,以便头发能恢复正常的酸性状态。

4.在碱性环境下头发更易损伤,我们以后洗发时要多用水清洗几次。

四、拓展延伸

某校酸雨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雨水的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其数据见下表。

测定时间

5:

05 

5:

10

5:

15

5:

20

5:

25

5:

30

5:

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正常雨水的pH值为5.6,其原因是                        。

酸雨的pH值通常小于5.6。

在测定期间,pH值变化的趋势是               。

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为了避免降落酸雨,可以采用多种措施。

例如,对尾气进行处理,还可以在燃料煤粉中掺入适量的某些化合物粉末,让硫元素生成硫酸钙,这种化合物可以选用           (填写名称或化学式)

板书设计

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

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

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

使用pH试纸。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NaOH、Ca(OH)2等碱的腐蚀性; 

2、进一步明确碱存在通性的原因; 

3、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