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0010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 年月日.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七年月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七年、月、日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和闰年;会看日历,能够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期,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会看简单的作息时间表,能根据作息时间表中呈现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合理安排时间和惜时守信的重要性。

第1课时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认识。

教学难点:

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达成目标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教师板书日期。

2.教师提问:

谁能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些什么?

(教师可以提示:

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你还能告诉大家哪些难忘的日子呢……)

教师板书日期。

3.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

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问题:

今天是2014年×月×日。

学生思考、作答。

 

学生倾听。

能够认真倾听。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习任务

——认识大月、小月

 

猜谜语: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教师:

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日历来完成我们接下来的学习。

请同学们先看一下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独立学习

观察教科书后面的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二、小组学习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

(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例如:

各个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等。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

学生:

日历。

 

学生阅读学习指南,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能够整理和记录各月份的天数,观察并初步体会、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参与讨论、提出质疑。

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小结:

1.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其中1,3,5,7,8,10,12月每月是31天;4,6,9,11月每月是30天;2月的天数很特殊,分别是28天和29天。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

教师提问:

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各个月份的天数吗?

1.组织全班同学举起左拳头指一指、说一说,检查数的对不对。

 

2.组织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记一记。

 

学生汇报发现。

 

学生回答:

1.“拳头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生回顾总结。

能够回顾总结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2课时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平年、闰年的认识。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达成目标

教学反思

学习任务——认识闰年、平年

 

组织同学们把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学习指南

一、独立学习

把教科书后面的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二、小组学习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

(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独立学习。

 

小组交流。

 

 

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认真完成,并能够初步发现规律。

 

能够养成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集体学习。

 

1.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1)2月份29天的年份是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都是28天。

(2)4年里有一个闰年。

 

2.组织学生完成试一试第二个问题。

你知道你18岁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推断方法。

3.平年一年有多少天?

闰年呢?

(1)说一说一年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2)算一算。

组织学生根据我们刚学习的知识算一算,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集体交流。

学生汇报。

 

学生独立推断。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对照交流。

熟练掌握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第3课时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

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达成目标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

 

观察主题情境,从这两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几时的时候淘气正在做什么?

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

结论:

虽然钟表上显示的都是1时,但表示的确不是同一个时刻。

学生观察情境图,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介绍24时计时法

 

经过时间

 

巩固练习

1.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几时吗?

2.认识一天的开始

①师:

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么?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

②师:

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

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一起在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景。

(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

③师:

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

(夜里12时)

④师:

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

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凌晨0时。

⑤师:

凌晨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

(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么时候了么?

一起说说看。

(凌晨0时)

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①师:

那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一天的经过吧!

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

(课件演示)

②师:

现在是凌晨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在时钟的嘀嗒嘀嗒声中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天色渐渐亮起来了。

③(钟面停在早晨6时),提问:

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候?

该起床了。

④(钟面停在中午12时),提问:

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呀?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⑤(钟面停在下午6时),提问:

回家了。

⑥不知不觉中,忙碌而充实的白天又过去了,天已经黑了,很晚了,现在钟面上是几时?

(钟面停在晚上9时)这时大家应该干什么?

(晚上9时,小朋友们应该睡觉了,养足精神准备第二天的学习。

)⑦师:

大家在睡梦中,时间又不知不觉到了什么时候?

(夜里12时)到了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4.认识24时记时法

①师:

小朋友们回想一下刚才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

(两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课件出示)

②师:

对,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是一天中的前12个小时,我们也可以用直接用0时到12时来表示。

(课件钟面上出示0时-12时)

③师:

(指着钟面上的12时),提问:

这时一天结束了吗?

(没有)时针还要从中午12时接着走第二圈。

(课件演示时针又转过一大格)

④师:

时针又走了一大格,现在是下午几时?

(下午1时)我们把一天分成24个小时,那么下午1时是一天中的第几个小时?

你是怎么想的?

请一个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一圈是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那么下午1时可以说是几时?

(13时)

⑤师:

对,钟面上第二圈开始的下午1时我们还可以说成是13时(出示)。

⑥师:

时针又走了一大格,现在是下午几时?

也可是说成几时?

你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回答。

(下午2时就是14时,12时加2时就是14时。

⑦师:

依此类推,下午3时、下午4时直到晚上12时的时间接着写下去,又可以说成几时呢,你能写出来么?

请大家在作业纸上把钟面上第二圈的时间写出来。

⑧提问:

时针走的第二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师述:

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一天中的后12个小时,可以接着用12、13、14直到24时表示,(课件直条出示12时到24时)指着课件上的直条图提问:

从直条上可以看出,一天一共有多少个小时?

(24小时)

⑨师:

我们用0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时间,我们给这种记时的方法起个什么名字合适呢?

(板书:

24时计时法)。

⑩师:

为了和24时记时法区别,我们把这种我们熟悉的记时方法叫12时记时法。

 

出示邮政局取信时间。

说一说有哪些信息?

 

完成书中练一练。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

一圈是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

 

学生:

下午2时就是14时,12时加2时就是14时。

 

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两次取信时间间隔几个小时几分钟。

 

 

进一步巩固两种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关系,掌握互化方法。

巩固推算时间的基本方法。

第4课时时间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达成目标

教学反思

趣味导入

 

1.观察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2.教师提问: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了解为什么两地的时差会差两个小时。

(北京属于东八时区,而乌鲁木齐所在的是东六时区,也就是说,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时间上相差两个小时,实际是相差两个多小时。

3.出示小兰和古丽所在学校的上课时间表,集体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说一说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知道原因的同学可以讲一讲。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感受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

 

 

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一

独立完成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任务二

 

独立完成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总结

 

练习巩固

 

任务一

上午第二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两个时刻?

学习指南

1.独立学习

对照上面的上课时间表,独立思考,想一想第二课时所在哪个时间段?

再找出可能的时刻。

2.小组学习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

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

 

任务二

根据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出示情境图,先读一读,说一说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出示学习指南

1.独立学习

根据对话内容,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2.小组学习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

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

 

引导学生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1.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2.分析这段时间分针和时针的位置特征。

3.排除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所示的时刻。

4.保留下来的两个时刻就是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北京启明小学

1.北京启明小学第五节课上课时刻是13:

00,经过40分钟就到了下课的时刻13:

40。

2.大课间紧接着第五节课,所以大课间的开始时刻是13:

40,经过1个小时,大课间结束了,此时是14:

40。

3.大课间结束的时刻也是第六节课开始上课的时刻14:

40,经过40分钟,下课时刻是15:

20。

新疆民族小学

1.新疆民族小学的第五节课上课时刻是15:

00,下课时刻是15:

40。

2.第六节课上课时刻是15:

50,下课时刻是16:

30;

3.课外活动开始的时刻是16:

30,结束的时刻是17:

30。

 

学生独立完成。

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成果。

 

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能够读懂问题,明确要求。

 

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