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02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

届全国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解析版

2021届新高考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五(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Fe56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1.(2020·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原铁粉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夜空中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

C.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土可作水果保鲜剂

D.燃煤中加入CaO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 D

解析 Fe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故A正确;含有灰尘的空气属于胶体,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乙烯具有催熟效果,能够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故C正确;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D错误。

2.(2020·江苏,2)反应8NH3+3Cl2===6NH4Cl+N2可用于氯气管道的检漏。

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

N

B.N2分子的电子式:

N⋮⋮N

C.Cl2分子的结构式:

Cl—Cl

D.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 C

解析 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应为

N,A项错误;N2分子的电子式为

N⋮⋮N

,B项错误;Cl-的结构示意图为

,D项错误。

3.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目标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工业生产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100%

B.该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该方法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可减少环境污染

D.该方法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D

解析 原子利用率=

×100%,因为产物中的水不是目标产物,所以原子利用率不是100%,A项错误;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这个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B项错误;这一办法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会引发温室效应,但不属于污染环境的气体,C项错误、D项正确。

4、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B

C

D

实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答案 C

解析 C项,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发生沉淀的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Cl+S2-Ag2S+2Cl-,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A项,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会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被氧化为Fe(OH)3,反应过程中出现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B项,由于氯水显酸性,先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后由于HClO具有氧化性,使红色溶液迅速褪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D项,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发生的反应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NO被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5、.(2020·天津,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aCO3与稀硝酸反应:

CO

+2H+===H2O+CO2↑

B.FeSO4溶液与溴水反应:

2Fe2++Br2===2Fe3++2Br-

C.NaOH溶液与过量H2C2O4溶液反应:

H2C2O4+2OH-===C2O

+2H2O

D.C6H5ONa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C6H5O-+CO2+H2O===2C6H5OH+CO

答案 B

解析 碳酸钙是沉淀,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A错误;溴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2Fe2++Br2===2Fe3++2Br-,B正确;草酸溶液过量,不能完全反应生成C2O

,C错误;苯酚钠和CO2反应,无论通入少量还是过量二氧化碳,产物均为HCO

,D错误。

6、(2020·江苏,5)实验室以CaCO3为原料,制备CO2并获得CaCl2·6H2O晶体。

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D

解析 A对,碳酸钙与稀盐酸可制备CO2,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装置也正确;B对,CO2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对,分离固体与液体,可采用过滤的方法;D错,CaCl2·6H2O晶体可以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制得,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易导致CaCl2·6H2O失去结晶水。

7、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原子相同,b和c的次外层均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推知,a为H,b为S,c为Cl,d为K。

非金属性:

Cl>S>H,A正确;H和K形成离子化合物KH,B错误;K和H、S、Cl能分别形成离子化合物:

KH、K2S、KCl,C正确;H、S、Cl各自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1、+6、+7,最低化合价分别为-1、-2、-1,故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D正确。

8、(2018·海南,12改编)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

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活化一个氧分子吸收0.29eV的能量

B.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42eV

C.氧分子的活化是O—O键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过程

D.炭黑颗粒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 根据能量变化图分析,最终结果为活化氧,体系能量降低,则每活化一个氧分子放出0.29eV能量,故A项错误;根据能量图分析,没有水加入的反应活化能为E=0.75eV,有水加入的反应的活化能为E=0.57eV,所以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75eV-0.57eV=0.18eV,故B项错误;根据图像分析,氧分子活化过程中O—O键断裂,生成C—O键,所以氧分子的活化是O—O键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过程,故C项正确;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SO2,而炭黑颗粒可以活化氧分子产生活化氧,所以炭黑颗粒是大气中SO2转化为SO3的催化剂,故D项错误。

9、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解度MnS<PbS

B.MnS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nS(s)

Mn2+(aq)+S2-(aq)

C.Cu2+转化为沉淀的原理为MnS(s)+Cu2+(aq)=CuS(s)+Mn2+(aq)

D.沉淀转化能用于除去溶液中的某些杂质离子

答案:

A

解析:

A.根据题意,含有Cu2+、Pb2+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说明溶解度PbS<MnS,错误;B.MnS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平衡方程式为MnS(s)

Mn2+(aq)+S2-(aq),正确;C.Cu2+转化为沉淀的原理为MnS(s)

Mn2+(aq)+S2-(aq),与Cu2+形成CuS后,平衡正向移动,促进MnS溶解,反应方程式为MnS(s)+Cu2+(aq)=CuS(s)+Mn2+(aq),正确;D.根据题意,可以利用沉淀转化的原理除去溶液中的某些杂质离子,正确;故选A。

10、(2020·山东5月等级模拟考,8)锂-空气电池是一种可充放电池,电池反应为2Li+O2===Li2O2,某锂-空气电池的构造原理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选用有机电解液或水性电解液

B.含催化剂的多孔电极为电池的负极

C.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Li++2e-===Li2O2

D.充电时锂电极应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答案 C

解析 应选用有机电解液,水性电解液会与Li直接反应,故A错误;含催化剂的多孔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故B错误;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Li

+2e-===Li2O2,故C正确;充电时锂电极应连接外接电源的负极发生电极反应:

Li++e-===Li,故D错误。

1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山东),11]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目的

操作

A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B

证明酸性:

碳酸>苯酚

将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

C

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

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将气泡排出

D

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向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再滴加数滴2%CuSO4溶液,振荡

答案 BC

解析 A项,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而苯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可用分液法分离,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盐酸具有挥发性,可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干扰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应将胶管稍向上弯曲,再挤压胶管中的玻璃球,该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配制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应使氢氧化钠过量,该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12.(2020·泰安三模)硼氢化钠(NaBH4)具有强还原性,在工业生产上广泛用于非金属及金属材料的化学镀膜、贵金属回收、工业废水处理等。

工业上采用的Bayer法制备NaBH4通常分两步(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B2O3代替Na2B4O7也可制得NaBH4

B.两步的总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将SiO2粉碎能增大得到熔体的速率

D.由图可知该工艺过程中无污染性物质产生,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答案 B

解析 Na2B4O7可表示成Na2O·2B2O3的组成形式,则在制备NaBH4过程中,也可用B2O3代替Na2B4O7作原料,故A正确;两步的总反应中B元素化合价未变,氢气中H元素化合价从0降低到-1,被还原作氧化剂,而Na元素化合价从0升高到+1,被氧化作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将SiO2粉碎,可增大反应中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增大得到熔体的速率,故C正确;由图可知该工艺过程整个制备过程中无污染性物质产生,则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正确。

13、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两种溶液中的c(Na+):

②>①

B.0.1mol·L-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

c(Na+)=2c(A2-)+c(HA-)+c(H2A)

C.上图中pH=7时:

c(Na+)>c(CH3COO-)>c(OH-)=c(H+)

D.上图a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

c(OH-)=c(H+)+c(CH3COO-)+2c(CH3COOH)

答案 D

解析 pH相等的钠盐中,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钠盐浓度越小,则钠离子浓度越小,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

HCO

>CH3COO-,则c(Na+):

②<①,A错误;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物料守恒,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A2-)+c(HA-)+c(H2A),B错误;常温下,pH=7时溶液呈中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CH3COO-),C错误;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CH3COO-)+c(OH-),根据物料守恒得c(Na+)=2c(CH3COO-)+2c(CH3COOH),所以得c(OH-)=c(H+)+c(CH3COO-)+2c(CH3COOH),D正确。

14某小组比较Cl-、Br-、I-的还原性,实验如下: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

现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把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溶液变黄;把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

溶液变深紫色;经检验溶液含单质碘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实验1中,白烟是NH4Cl

B.根据实验1和实验2判断还原性:

Br->Cl-

C.根据实验3判断还原性:

I->Br-

D.上述实验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挥发性等性质

答案 C

解析 实验1,试管口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反应生成白烟氯化铵,故A合理;实验1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浓硫酸不能氧化氯离子,实验2溶液变黄说明浓硫酸能氧化溴离子,所以判断还原性:

Br->Cl-,故B合理;②中溶液含有浓硫酸和溴单质,加入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是浓硫酸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不能得出还原性:

I->Br-

的结论,故C不合理;实验1体现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实验2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D合理。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10分)(2020·宁波联考)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填字母,下同);转化过程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3)若“反应h”是在NO2和H2O的作用下实现,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若“反应i”是在酸性条件下由NO

与Zn的作用实现,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 

(1)

 

(2)k和c a和l (3)2∶1

(4)4Zn+2NO

+10H+===4Zn2++N2O↑+5H2O

解析 (3)反应h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HNO3是氧化产物,NO是还原产物,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6(12分(2020·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三4月测试)铍铜是广泛应用于制造高级弹性元件的良好合金。

某科研小组从某废旧铍铜元件(含25%BeO、71%CuS、少量FeS和SiO2)中回收铍和铜两种金属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Ⅰ.铍、铝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eCl2熔融时能微弱电离;

Ⅱ.常温下部分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难溶物

Cu(OH)2

Fe(OH)3

Mn(OH)2

溶度积常数(Ksp)

2.2×10-20

4.0×10-38

2.1×10-13

(1)滤液A的主要成分除NaOH外,还有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反应Ⅰ中含铍化合物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滤液C中含NaCl、BeCl2和少量HCl,为提纯BeCl2,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过量的氨水 b.通入过量的CO2 c.加入过量的NaOH d.加入适量的HCl e.洗涤 f.过滤

②从BeCl2溶液中获得BeCl2的晶体易带结晶水,但是将BeCl2晶体与SOCl2(易水解,产物之一能使品红褪色)混合可得无水BeCl2,请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nO2能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元素氧化为硫单质,写出反应Ⅱ中Cu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D中c(Cu2+)=2.2mol·L-1、c(Fe3+)=0.0080mol·L-1、c(Mn2+)=0.010mol·L-1,缓慢通氨气调节pH可将其依次分离(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当Cu2+恰好完全沉淀[c(Cu2+)=1.0×

10-5mol·L-1]时,溶液中

约为________。

≈4.7,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电解NaCl-BeCl2混合熔盐可制备金属铍。

①电解过程中,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得到的Be蒸气中约含1%的Na蒸气,除去Be中少量Na的方法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部分物质的熔沸点如下表:

物质

熔点(K)

沸点(K)

Be

1551

3243

Na

370

1156

答案 

(1)Na2BeO2、Na2SiO3 BeO

+4H+===Be2++2H2O 

(2)①afed ②SOCl2+H2OSO2+2HCl,SOCl2能吸收水,同时产生HCl,抑制BeCl2的水解

(3)MnO2+CuS+2H2SO4===MnSO4+S+CuSO4+2H2O (4)2.6×1010 (5)①增强熔融物的导电性

②可以控制温度在1156~3243K之间冷却

解析 

(2)①滤液C中含NaCl、BeCl2和少量HCl,为提纯BeCl2,可先加入过量的氨水生成Be(OH)2,过滤,洗涤后再加入盐酸,可生成BeCl2,操作顺序为afed。

②已知SOCl2易水解,产物之一能使品红褪色,发生的反应为SOCl2+H2OSO2+2HCl,则SOCl2能吸收水,同时产生HCl,抑制BeCl2的水解。

(4)已知Ksp[Cu(OH)2]=2.2×10-20,当Cu2+恰好完全沉淀[c(Cu2+)=1.0×10-5mol·L-1]时,c(OH-)=

mol·L-1;则根据Ksp[Fe(OH)3]=4.0×10-38,可知溶液中c(Fe3+)=

mol·L-1,故溶液中

=1.0×10-5÷

≈2.6×1010。

(5)①熔融的NaCl能导电,则电解过程中,加入氯化钠能增强熔融物的导电性。

②电解得到的Be蒸气中约含1%的Na蒸气,由表中熔沸点可知,除去Be中少量Na的方法为控制温度在1156~3243K之间冷却。

 

17(12分)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

合成丁苯酞(J)的一种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1)B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F中官能团名称是______。

(2)由E生成F和H生成J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试剂a是________。

(4)J是一种环酯,则J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在一定条件下还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K,H生成K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5)M的组成比F多1个CH2基团,M的分子式为C8H7BrO,M的同分异构体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含有苯环;③不含甲基。

满足上述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

(6)利用题中信息写出以乙醛和苯为原料,合成

的流程图(其他试剂自选)。

答案 

(1)2-甲基-2-溴丙烷 醛基、溴原子

(2)氧化反应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铁粉(或FeBr3)、液溴

(4)

(5)7

(6)

解析 利用逆推原理,根据G的化学式和题给已知信息,可推出C的化学式为(CH3)3CMgBr,F是

,E是

、D是

;B是

,A是

;H是

,J是

(4)J是一种环酯,分子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一个五元环,J的结构简式为

,H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K,则H生成K的化学方程式为

+(n-1)H2O。

(5)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存在醛基;②含有苯环;③不含甲基;若M中含有2个取代基,则为—CHO、—CH2Br或—CH2CHO、—Br,2个取代基在苯环上有邻、间、对3种位置关系,共2×3=6种结构;若苯环上有1个取代基,则只能为

所以一共有7种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

18(12分)一种以冷热镀管废料锌灰制ZnSO4·7H2O晶体,进而获取ZnO,并探索氢电极增压还原氧化锌电解法制锌的方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①锌灰的主要成分为ZnO、ZnCl2,还含有SiO2、CuO、PbO和FeO。

②Cu++Cl-===CuCl↓。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________。

(2)酸浸时,硫酸浓度不能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沉铜”时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pH为5.6的条件下氧化后,再加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并加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电极增压还原氧化锌的装置如图所示,储罐内ZnO溶解后形成Zn(OH)

离子,每溶解1molZnO需消耗________molKOH。

电解池中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工艺废水中含有Zn2+,排放前需处理。

向废水中加入CH3COOH和CH3COONa组成的缓冲溶液调节pH,通入H2S发生反应:

Zn2++H2SZnS(s)+2H+。

处理后的废水中部分微粒浓度为:

微粒

H2S

CH3COOH

CH3COO-

浓度/(mol·L-1)

0.10

0.05

0.10

处理后的废水的pH=________,c(Zn2+)=________。

[已知:

Ksp(ZnS)=1.0×10-23,Ka1(H2S)=1.0×10-7,Ka2(H2S)=1.0×10-14,Ka(CH3COOH)=2.0×10-5]

答案 

(1)PbSO4 

(2)会产生SO2气体,污染环境或无法反应(速率慢)等 (3)Zn+2Cu2++

2Cl-===2CuCl↓+Zn2+ (4)促使Fe(OH)3胶体聚沉,有利于过滤分离 (5)2 H2+Zn(OH)

2H2O+Zn+2OH- (6)5 1×10-11mol·L-1

解析 (5)储罐内ZnO溶解后形成Zn(OH)

离子,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OH-+Z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