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047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浪淘沙》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波涛汹涌的雄伟气势,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感情。

这首诗开篇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接着用神话传说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加形象化,给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朋友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读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的意境的前提。

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学诗意为前提,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浪淘沙》(其一)。

3、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语感。

学习想象、情景交融等写法。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

(指名背诵)同学们背得真不错!

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

2、板书课题:

古诗三首

3、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15秒默记。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课件)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①着重正音:

(出示课件)

九曲qǔ浪淘风簸bǒ南朝cháo

净无苔tái畦qí绕rào闼tà

②着重辨形:

“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绕”中“尧”是声旁。

(3)同桌间互相读古诗,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学生再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

三、学习《浪淘沙》,感受黄河的气势

1、师:

同学们,对三首古诗有了大致的印象后,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

我们先来看几张黄河的照片(播放黄河照片)。

看着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黄河——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朗诵。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刘禹锡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2、板书:

浪淘沙。

(1)解诗题。

学生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和课本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解释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由刘禹锡、白居易创造。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作词牌名。

“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

(2)知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适时课件出示刘禹锡的为官经历,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出生于公元772年,去世于公元842年,字梦得。

刘禹锡文学成就非常高,被称为“诗豪”。

他从小诵读儒家经典,贞元九年参加科举考试,和柳宗元一起进士及第,也一起登博学鸿词科。

但是在考中不久之后刘禹锡因家中长辈去世回家守丧。

贞元十六年复出,他在淮南节度使那里做掌书记,上司杜佑很看重他。

贞元十八年,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之后没过多久就升任监察御史。

而我们颇为熟悉的大文豪韩愈、柳宗元也都在御史台任职,他们三个人因为爱好相同,相互欣赏,所以很快就成为好朋友,来往密切。

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驾崩,唐顺宗即位。

唐顺宗即位后对自己的侍读王叔文、王伾加以重用,当时的唐朝已经有很深的积弊,所以两人希望改革弊政。

刘禹锡和王叔文的关系很好,并且王叔文很欣赏刘禹锡的才华,于是就将刘禹锡升职,协助自己改革。

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成功,由于严重触及顽固派的利益,所以在顽固派的反击下失败了。

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等参与变法的人都遭到贬谪。

在之后的二十三年中,刘禹锡多次被召回京城,但是又一次次被贬到偏远之地,郁郁不得志的刘禹锡就这样开始了自己二十三年的飘零生活。

一直到大和元年的时候,刘禹锡才被召回京城担任东都尚书,之后又回到朝中任主客郎中,以后还担任过很多官职,最后他因为年纪大了改任一些闲职。

在会昌二年的时候,刘禹锡因病在洛阳去世,享年71岁。

刘禹锡一生在官场上并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西塞山怀古》。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浪淘沙》:

(1)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

(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诗句的意思。

2、(出示课件)重难点词语的意思。

九曲:

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万里沙:

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

浪淘风簸:

“淘”是水流冲刷,淘洗;“簸”是颠簸。

这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自:

从;由。

自天涯:

是说黄河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牛郎织女:

牵牛和织女是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一次。

3、交流展示,简要概括诗意。

(1)师:

我们已经理解了字义,那么小组能说出诗意呢?

(2)(出示课件)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浪滚滚好像来自天边。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4、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品读第一、二句诗。

(出示课件)

生自由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

(出示课件)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

(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板书: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朗读提示:

读出黄河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过渡:

(出示课件)如果是你,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

我们的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

(2)品读第三、四句诗。

(出示课件)

师:

“上”,这个字用得好吗?

可否改为“到、过、去”?

(诗的语言精练,其中的每个字都要经过推敲,也就是古人常说的“炼字”。

“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波涛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则不会有这种联想。

师:

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男耕女织、互敬互爱......

朗读提示:

最后一句要由豪迈转为轻柔,读出牛郎织女家的静谧美好。

4、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出示课件)这首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七言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静谧美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到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2)想象画面,结合板书,学生试背。

过渡:

《浪淘沙》一共有九首,我挑出了两首有代表性的诗作,大家读一读,再结合我们今天学的诗想一想,说不定会有新的体会。

五、学习写法

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诗的前两句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六、拓展阅读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译文]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

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描写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六、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第二课时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

(指名背诵)

2、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世外桃源,去欣赏那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吧。

(板书:

江南春)

3、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

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

(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4、师:

诗人杜牧是怎样用诗句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感受诗中的春景。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味

1、(自主学习)自由朗读古诗,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象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适时正音。

(2)全班齐读,注意节奏。

(出示课件)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出示课件)

绿映红:

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水村山郭:

依山傍水的村镇。

酒旗风:

酒家的九幌子在风中摇动。

四百八十寺:

形容寺院很多。

楼台:

指寺院中的建筑。

烟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过渡:

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明意悟情

(合作学习)

(1)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

(请你在诗中圈画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诗中描写的景物。

莺啼、绿、红、水村、山郭、寺、楼台、烟雨。

2、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

(出示课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出示课件)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绿树映着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随风飘动。

(板书:

江南美景)

(2)师:

看到如此美丽的江南风光,想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带着我们的感受读前两句诗。

3、学习后两句诗——雨景,怀古。

(出示课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生自由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出示课件)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有多少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

(板书:

烟雨楼台)

(2)师:

诗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3)(出示课件)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

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

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师:

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

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借古喻今,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

(板书:

忧国忧民之情)

(3)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4、想象一下,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着。

南朝时候造起的许多寺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蒙的烟雨中。

4、背诵古诗

再读诗歌,背诵诗歌,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忧伤。

5、拓展阅读

师: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春天吧!

(出示课件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知诗人

1、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2、板书:

书湖阴先生壁。

3、知诗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解诗题,明背景。

诗题:

“书……壁”意为“在……墙壁上写诗”,与我们学过的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的“题……壁”是一个意思。

诗作背景: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当时诗人62岁。

2、初读课文,理解诗意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理解重点词语。

长扫:

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

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推的意思;闼,指门。

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3、学生交流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很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一溪溪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推门而入送来了青青的山色。

(板书:

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两山)

4、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过渡:

教师复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

教师:

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

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山色送入眼帘。

学生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诗歌,感悟诗情

1、(出示课件)再读古诗,合作交流:

(1)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在用词上有什么精妙之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汇报交流。

(1)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课件)

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热爱自然……

(2)诗人用词的精妙。

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3)体会诗句的精妙。

学生各抒己见。

(课件出示):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教师:

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而庭院中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

所以再读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

(课件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教师:

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

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板书:

景美人更美)

(出示课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

这样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

这样的诗句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上;翠柳——青天。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鹭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僧;宿——敲;池边树——月下门。

(5)体悟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和与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也表达了诗人恬淡的心境。

3、拓展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五、课文小结

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诗奋发有为的精神

人豪迈浪漫的气魄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花木

院外:

一水两山

景美人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