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150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5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docx

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生物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1一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

(一)

高三生物

1.膜联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膜修复蛋白,主要引导破损细胞膜的延伸和内卷,促进膜的融合。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B.膜联蛋白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膜损伤会影响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

D.细胞膜修复对于维持细胞完整性至关重要

【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脂质(磷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2、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3、细胞膜的功能依赖于细胞膜结构的完成性。

【详解】

A、脂质(磷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A正确;

B、膜联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完整性,一旦膜损伤就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C正确;

D、细胞的完整性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结构的完整,一旦哪一部分出现破损,都会影响整个细胞的完整性,所以,细胞膜修复对于维持细胞完整性至关重要,D正确。

故选B。

2.细胞代谢中能量转换非常重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分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B.滑雪时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

C.光反应阶段储存的能量可用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

D.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离子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主动运输是指物质沿着逆化学浓度梯度差(即物质从低浓度区移向高浓度区)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不但要借助于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种特异性的传递蛋白质分子作为载体(即每种物质都由专门的载体进行运输),而且还必须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来完成。

【详解】A、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

B、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常用底物,通常其化学能转变为热能(70%)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30%),其中一部分热能可以用来维持体温,B错误;

C、CO2的固定不需要能量,光反应阶段储存的能量可用于暗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C错误;

D、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离子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D正确。

故选D。

3.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高表达,GS通过推动有丝分裂中期到后期的转化促进细胞增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通常比正常细胞短

B.有丝分裂中期到后期的转化中DNA数量加倍

C.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研制GS合成抑制剂可望治疗恶性肿瘤

【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原癌基因:

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须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2.癌细胞的特征:

①能够无限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详解】A、肿瘤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而且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通常比正常细胞短,A正确;

B、有丝分裂中期到后期的转化中由于着丝粒分裂,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量不发生变化,B错误;

C、肿瘤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正确;

D、研制GS合成抑制剂,会抑制GS的合成,GS通过推动有丝分裂中期到后期的转化促进细胞增殖,因此研制GS合成抑制剂可望治疗恶性肿瘤,D正确。

故选B。

4.现有野生型稻品种甲和品种乙,甲用γ射线诱变处理后,经筛选获得稀突变体丙、丙分别与甲和乙杂交,统计下F2穗形,结果如下表。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F2

总数

正常

突变

甲×丙

118

91

27

乙×丙

1132

860

272

A.穗形性状中稀穗对正常穗为隐性

B.控制穗形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F1测交后代中正常株:

突变株≈1:

1

D.控制甲和乙穗形

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1、非等位基因就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例如A与a,B与b,D与d均为等位基因,A与B、b、D、d均不是等位基因。

假如a换成A,A与A就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基因。

2、测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交,是杂交子一代个体(F1)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是用以测验子一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3、根据题意和表格可知,甲和乙是野生型,为正常穗,而丙是稀穗突变体。

甲×丙杂交后产生F1,F1自交后得F2,F2中正常:

突变=91:

27≈3:

1;乙×丙杂交后产生F1,F1自交后得F2,F2中正常:

突变=860:

272≈3:

1。

【详解】AB、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丙分别与甲和乙杂交,F2中正常:

突变≈3:

1,说明稀穗突变为隐性,正常穗为显性,说明控制穗形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B正确;

C、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丙分别与甲和乙杂交,F2中正常:

突变≈3:

1,说明F1为杂合子,测交后后代中正常株:

突变株≈1:

1,C正确;

D、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丙分别与甲和乙杂交,F2中正常:

突变≈3:

1,说明甲和乙为显性纯合子,控制甲和乙穗形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基因,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

考生要识记和理解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结合表格分析,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然后再推测亲本和子一代的基因型,最终对各选项的描述进行准确判断。

5.人类Y染色体末端的SRY基因能激活睾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促使未分化的性腺发育成睾丸。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SRY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后代可能出现XY的女性

B.SRY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移接,后代可能出现XX的男性

C.5α-还原酶基因缺陷的XY个体,雄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

D.XYY男性染色体异常是母亲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

【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近而控制代谢过程,以此来控制性状。

【详解】A、题意显示,SRY基因能激活睾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促使未分化的性腺发育成睾丸,据此可推测SRY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后代可能出现XY的女性,A正确;

B、SRY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移接,若移接到X染色体上,则可能激活睾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促使未分化的性腺发育成睾丸,使后代可能出现XX的男性,B正确;

C、5α-还原酶基因缺陷的XY个体,则会表现为二氢睾酮无法合成,进而无法促使未分化的性腺发育成睾丸,进而表现为雄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C正确;

D、XYY男性染色体异常是由正常的卵细胞和染色体异常的YY精子结合产生的,该染色体异常的精子是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异常,进而产生异常精子参与受精形成的,D错误。

故选D。

6.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表达后,经剪切加工才能形成功能蛋白。

抗新冠病毒药物M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能在新冠病毒复制时掺人新合成的RNA,抑制病毒增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蛋白酶剪切加工能保证功能蛋白的完整性

B.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新冠病毒RNA的复制和表达均发生在宿主细胞中

D.感染病毒的中晚期患者使用药物M治疗效果可能不佳

【6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RNA能自我复制和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详解】A、新冠病毒的RNA表达后,经剪切加工才能形成功能蛋白,若阻止蛋白酶剪切加工,则其功能蛋白的完整性被破坏,功能受到影响,A错误;

B、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引起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病毒的抗原结合,使其失去进一步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和细胞免疫(裂解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B正确;

C、新冠病毒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RNA的复制和表达均发生在宿主细胞中,C正确;

D、药物M抑制病毒增殖,感染病毒的中晚期患者,其体内病毒的含量已经很高,使用药物M治疗效果可能不佳,D正确。

故选A。

7.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腺苷与受体结合后促进睡眠。

咖啡因与腺苷竞争受体,使神经元兴奋,起提神作用。

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1分子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生成腺苷

B.咖啡因刺激神经元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C.咖啡因与腺苷结构相似,但无腺苷的作用

D.腺苷与受体结合后,咖啡因不能起提神作用

【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腺苷三磷酸(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详解】A、1分子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生成腺苷一磷酸,脱去3个磷酸基团后生成腺苷,A错误;

B、咖啡因与腺苷竞争受体,使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使神经元兴奋,B正确;

C、咖啡因与腺苷竞争受体,说明咖啡因与腺苷结构相似,但作用不同,C正确;

D、腺苷与受体结合后,咖啡因不能与受体结合或结合被抑制,因此不能起提神作用,D正确。

故选A。

8.鸢尾素是运动时释放的一种小分子肚类激素。

为研究鸢尾素与学习认知之间的关系,科学家构建了鸢尾素基因敲除小鼠,运动训练或静止后,记录小鼠在水迷官不同平台上停留的时间(在目标平台上停留时间与学习记忆能力正相关),结果如下图。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自变量是不同平台,因变量是小鼠在不同平台停留的时间

B.运动后基因敲除小鼠在目标平台停留时间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

C.运动能提高小鼠体内的鸢尾素含量进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D.鸢尾素需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8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变量:

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

自变量:

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

因变量:

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

除自变量外,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实验过程中保持各组相同且适宜。

【详解】A、实验自变量是是否运动和是否敲除鸢尾素基因,因变量是小鼠在不同平台停留的时间,A错误;

B、运动后基因敲除小鼠在目标平台停留的时间是比较第2组和第4组实验结果得出的,在目标平台的时间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B正确;

C、通过比较能发现,运动能提高小鼠在目标平台的时间,是因为运动能提高体内的鸢尾素含量进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能力,C正确;

D、鸢尾素是一种激素,激素需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9.取长势相同且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分组进行实验如下表。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处理

条件

现象

I

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

黑暗

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弯曲角度是(10.3+0.71)度

含有与I组相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

光照

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弯曲角度是(8.6+0.64)度

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

光照

直立生长

A.黑暗抑制生长素以极性运输的方式运输到胚芽鞘

B.光照提高生长素的活性从而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C.去掉尖端后胚芽鞘内的生长素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D.尖端下部生长速度与切去尖端后的时间正相关

【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至形态学的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结合组别I和组别Ⅱ可知,黑暗条件可能促进了生长素从琼脂块运至尖端以下,方式为扩散(自由扩散),A错误;

B、结合组别I和组别Ⅱ可知,光照可能抑制了生长素的活性,使得弯曲角度低于黑暗情况,B错误;

C、组别Ⅲ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还能直立生长,说明胚芽鞘内的生长素促进尖端下部生长,C正确;

D、尖端下部生长速度与切去尖端后的生长素的浓度(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D错误。

故选C。

10.某学校生态农业创客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鱼菜共生”系统。

对该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虹吸系统和沉水水泵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

B.蔬菜固定的太阳能约有10%~20%流入鱼类

C.系统需要从外部获得能量补给才能正常运转

D.该系统应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循环等原理

【1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态农业:

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

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详解】A、虹吸系统和沉水水泵促进了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这个生态系统生产的蔬菜不提供给鱼类,鱼类不是蔬菜的下一营养级,蔬菜固定的太阳能约有10%~20%流入下一营养级,B错误;

C、系统需要从外部获得太阳能等能量补给才能正常运转,C正确;

D、该系统鱼类粪便被分解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水质净化以后又可以养鱼,用此应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循环等原理,D正确。

故选B。

11.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实验材料的处理及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鲜肝脏研磨后释放过氧化氢酶可提高反应活化能

B.菠菜叶片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用于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C.选择紫色洋葱为材料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需要染色

D.将土壤浸出液与落叶混合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

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常用植物根尖分生区进行观察。

【详解】A、过氧化氢酶可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A错误;

B、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溶解(提取),分离用层析液,B错误;

C、紫色洋葱细胞高度分化,不进行有丝分裂,看不到染色体,C错误;

D、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分解落叶的微生物,将土壤浸出液与落叶混合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正确。

故选D。

12.为研究不同光质对草莓无菌苗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处理

最早出愈伤组织时间/天

诱导率/%

愈伤组织特征

愈伤组织再分化趋势

白光

7

50.7

浅绿色、紧实

分化芽较多,长势较快

红光

5

61.0

黄绿色、疏松

分化早,幼芽徒长

蓝光

12

39.3

黄绿色、疏松

分化晚,分化芽少,长势健壮

红光:

蓝光=2:

1

7

57.3

浅绿色、紧实

分化芽较多

长势快

A.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细胞结构和功能未发生变化

B.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含水、无机盐、蔗糖等营养物质

C.蓝光处理促进愈伤组织的光合作用进而提高诱导率

D.红光处理能更有效地提高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效果

【1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

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

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详解】A、愈伤组织是植物细胞脱分化后形成和一种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细胞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变化,A错误;

B、愈伤组织具有再度分化成其他组织细胞的能力,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含水、无机盐、蔗糖等营养物质(愈伤组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提供有机物),B正确;

C、愈伤组织不能光合作用,且蓝光处理诱导率最低,C错误;

D、红光处理分化早,幼芽徒长,红光:

蓝光=2∶1处理,分化芽较多,长势快,且诱导率较高,比红光处理能更有效地提高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效果,D错误。

故选B。

13.下列生物工程技术中,不需要用到胚胎移植技术的是

A.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蛋白

B

利用本地黄牛克隆繁殖优质高产奶牛

C.利用试管婴儿技术辅助有生育困难的夫妇

D.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人造皮肤移植给烧伤患者

【1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基于转基因技术平台,使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基因组中并定位表达于动物乳腺,利用动物乳腺天然、高效合成并分泌蛋白的能力,在动物的乳汁中生产一些具有重要价值产品的转基因动物的总称。

【详解】A、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蛋白需要将转基因胚胎移植到母体,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可以利用核移植、胚胎移植,克隆繁殖优质高产奶牛,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现阶段全体外胚胎培养技术困难,因此利用试管婴儿技术辅助有生育困难的夫妇需要进行胚胎移植,C不符合题意;

D、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人造皮肤只需要培养至细胞阶段即可,不需要培养出个体,不用进行胚胎移植,D符合题意。

故选D。

14.酿酒酵母常用于制作葡萄酒、面包等,某同学利用购买的酿酒酵母制作白葡萄酒。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购买的干粉菌种需活化后再接种

B.将白葡萄清洗后捣碎有助于发酵

C.定期用斐林试剂检测发酵产物

D.接种量、温度等影响放气频率

【1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详解】A、购买的干粉菌种需活化后再接种,使酵母菌处于活化状态,A正确;

B、将白葡萄清洗后捣碎有助于增加酵母菌与发酵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发酵,B正确;

C、为了检测发酵产物(酒精)的含量,可定期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检测发酵产物,C错误;

D、接种量影响了发酵液中酵母菌的含量、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发酵速度,因此接种量、温度等影响发酵速率,进而影响了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因而影响放气频率,D正确。

故选C。

15.小鼠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基因)仅在特定组织中表达。

在雌激素诱导下,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可以与kissl基因启动子的特定区域结合,激活kissl基因的转录。

研究者扩增了kissl基因启动子不同长度的片段P1、P2、P3和P4,分别构建这些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融合的载体,转入体外培养的特定细胞中,在培养液中添加雌激素,以确定不同片段的转录活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PCR获取不同长度片段时每组所用的引物有一个是统一的

B.应选择有kissl基因且能表达的小鼠细胞作为转化的受体细胞

C.在细胞中表达出绿色荧光强度弱的片段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

D.该启动子能响应外源激素信号可在基因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

即以双链DNA中的确定的一条链(模板链用于转录,编码链不用于转录)为模板,以A、U、C、G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不同长度的片段P1、P2、P3和P4,分别构建这些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融合的载体,因此与G融合的那段是一样的,即下游引物是一样的,A正确;

B、实验探究不同片段的转录活性,应选择有kissl基因且能表达的小鼠细胞作为转化的受体细胞,B正确;

C、若某片段被转录,则荧光基因也被表达,在细胞中表达出绿色荧光强度强的片段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C错误;

D、在雌激素诱导下,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可以与kissl基因启动子的特定区域结合,该启动子能响应外源激素信号可在基因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C。

16.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

科研人员拟通过植被调控来进行生态防控。

(1)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高原鼠兔属于________。

(2)披碱草是退化草地改良中常用的草种。

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

①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

图1结果表明,种植披碱草能_______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②高原鼠兔的食物组成为紫花针茅等植物。

据此推测,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3)鼠害天然草地变为补播或人工草地后,原来低矮的草种被高大的披碱草所取代,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了改变。

继续研究披碱草高度与鼠兔种群密度的关系,图2结果表明,随着披碱草高度增加,__________。

由此推测,高原鼠兔喜欢生活在________(填“视野开阔”或“有高大遮蔽物”)环境中。

(4)上述研究表明,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具有一定的生态防控效果。

大量种植披碱草也可能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6~19题答案】

【答案】

(1)消费者

(2)①.降低②.技碱草与原有植物形成竞争关系,导致高原鼠兔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减少

(3)①.空间/垂直结构和水平②.鼠兔种群密度减小③.视野开阔

(4)物种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由图1可知,从洞口数判断,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可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3、由图2可知,随着披碱草高度增加,洞口数减少,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降低。

【小问1详解】

高原鼠兔以牧草为食,故属于消费者。

【小问2详解】

①通过洞口数判断,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可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②可能由于技碱草与原有植物形成竞争关系,导致高原鼠兔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减少,从而导致高原鼠兔种群密度降低。

【小问3详解】

低矮的草种被高大的披碱草所取代,该过程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随着披碱草高度增加,洞口数减少,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降低。

由此推测,高原鼠兔喜欢生活在视野开阔的环境中。

【小问4详解】

大量种植披碱草会导致其他物种在竞争过程中被淘汰,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的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