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725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汤建立商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

B

百家争鸣

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C

长城的修建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D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A.AB.BC.CD.D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下列关于“汉武”的评价最准确的是()

A.他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真乃盖世英雄

B.他为了做皇帝杀了很多人,是历史罪人

C.他虽然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但是他为了加强统治,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因此过大于功

D.他为了加强统治,虽然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但是他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因此应该充分肯定。

3.2018年3月,魏凤和出席中共十九大会议。

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被任命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任国防部长。

在秦朝掌管全国军事类似国防部长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4.在岷江某处,有一座中国的古代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历史的风雨,至今仍造福当地人民。

它是()

A.都江堰B.赵州桥C.隋朝大运河D.灵渠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

A.诸侯争霸B.生产力飞跃C.社会制度更替D.思想大解放

6.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A.

B.

C.

D.

7.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

“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8.《史记》记载: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该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

9.“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中的“他”是

A.晋文公B.齐桓公

C.楚庄王D.秦穆公

10.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

11.《三字经》有云: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 魏国B.晋文公 齐国C.齐桓公 秦国D.楚庄王 秦朝

12.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

提倡和扶植。

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C.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D.有利于统治人民

13.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14.下列不属于周朝贵族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兵

D.士

15.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这一年处于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16.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A.商朝东周B.商朝战国C.战国东周D.战国西晋

17.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8.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19.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

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云南

B.北京

C.浙江

D.陕西

20.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以一种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通行的货币。

该圆形方孔钱是

A.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洪宪通宝

21.促使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了建造房屋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工取火的实现

22.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元谋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3.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

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春秋时

A.周王室衰微

B.经济得到发展

C.发生政治改革

D.青铜制作工艺进步

24.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25.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启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D.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二、综合题

26.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制度建设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体现着政治的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

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时该制度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认识。

27.和谐是人类社会的追求,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君臣关系的和谐)

(1)两幅图片中的政治家在君臣同心之下,都进行了社会改革,其中,“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在图二进行的改革中,一个普通人要想获得爵位,可以通过什么办法?

一个农民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减轻或免除劳役?

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它”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中国水利史》

(2)战国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就是材料中的“它”,它指的是哪一水利工程?

其修建者是谁?

从材料看,此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精神文明的和谐)

(3)思想的包容是人类超越物质文明,追求精神文明的和谐跨越。

如图为战国时期反映思想活跃局面的“百家争鸣”,请完成如图。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8.各国竞相改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国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1)这里的“他”指的是谁?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在下面示意图中补写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高兴,道无拾遗,山无盗,民勇于公战。

(3)结合村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作用。

29.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文字叫什么?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该文字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2)据材料二指出“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3)材料中“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指的是秦朝推行的哪一项措施?

以哪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

(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但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A项说法错误;百家争鸣是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C项说法错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通过比较发解答问题,利用排除的思路得出正确答案,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是有名的皇帝,他为了加强统治,虽然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但是他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因此应该充分肯定,他功大于过,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A、B的评价均不全面,故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汉武帝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对汉武帝的全面认识。

掌握,汉武帝虽然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但是他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因此应该充分肯定,他功大于过。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实行皇帝制度,下辖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掌管军事国防,地方上设郡守,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故A符合题意。

赵州桥在河北,隋朝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灵渠连通了湘江和珠江,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建立,故C符合题意。

题干是说这一时期社会性质的变化,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商朝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小篆出现在秦朝,隶书、行书出现时间晚于小篆,排除B、C、D,故选择A。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后来舜向上天推荐与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世袭制是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国家的管理制度,不是选拔首领的制度,A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管仲为相,使齐国逐渐强盛。

当时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故B符合题意。

ACD都是春秋霸主,但晚于齐桓公。

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A符合题意。

元谋人遗址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B不符合题意。

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

通常称作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C不符合题意。

马坝人遗址是广东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最终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识记春秋霸主的第一位霸主和战国七雄的“一强”是解题的关键。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内地。

因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时就能得到幸福,因为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佛教很快受到的提倡和扶植。

故答案为D。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咋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舜又用同样的方法传位于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制”,所以D符合题意;选举制是指关于选区划分以及相应的代表方式与投票方式的制度,又称为代表制,所以A不符合题意;投票制度规定了选民表达民意的方式,以及把这些民意转化成结果的方法,所以B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在西周的贵族阶层时,天子为最高一层,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士是统治阶级里最低的一层。

士下面就是平民、士兵,平民下面是广大的奴隶。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一百年是一个世纪,每十年为一个年代,世纪就是百位上的数加一,公元前771年属于公元前8世纪前期,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

夏朝灭亡,商朝建立,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时期开始,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为促成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A。

1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成立的稷下学宫,在这里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

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这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2019年)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应该去170万年前的云南,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0.A

解析:

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

B项是汉武帝时期统一的货币;C项是唐朝唐玄宗时期的货币;D项洪宪通宝是袁世凯时期流通的货币。

故选A。

2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发展。

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与发展,人类可以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在一个地区长期生活成为可能,开始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是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

2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不会制造彩陶,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在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作为诸侯,用了本属于天子才可以用的九鼎,说明了春秋时期礼制的破坏,即分封制遭到破坏,是王室衰微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发生政治改革使诸侯国势力增强,这是出现题干局面的原因,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

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进步与诸侯用鼎多少没有直接关系;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分析题干现象的出现原因,首先诸侯用天子的礼制,说明天子地位下降;在分析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社会发展与改革导致的,与鼎是青铜所铸造,青铜工艺进步无关,即可排除。

2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这是中央皇帝之下的官员,地方上有郡守和县令,就应该知道这是实行三公九卿制和地方实行郡县制的秦朝,故选A。

2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建立夏朝的是禹,约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夏朝,启是夏朝第二代君主,A项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BCD项中的叙述均正确,故选A。

二、综合题

26.

(1)分封制度,加强西周对全国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3)推恩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

解析:

(1)分封制度,加强西周对全国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3)推恩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实行的目的加强西周对全国的统治。

(2)依据材料二“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的信息可知,“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该制度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是实行郡县制。

(3)依据材料三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的王国问题,汉武帝的解决措施是颁布推恩令;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27.

(1)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当兵建立军功;多生产粮食布帛;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都江堰;李冰;防洪灌溉

(3)韩非子;

解析:

(1)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当兵建立军功;多生产粮食布帛;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都江堰;李冰;防洪灌溉

(3)韩非子;仁政、民贵君轻;兼爱、非攻;各家相互辩驳,相互影响,有力促进思想文化发展

(4)改革是强国之路、保护自然、解放思想等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实力大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二进行的改革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一个普通人要想获得爵位,可以通过当兵建立军功;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农民多生产粮食布帛,可以减轻或免除劳役;第四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都江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修建者是秦国蜀郡守李冰;第三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

(3)依据所学可知,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家相互辩驳,相互影响,有力促进思想文化发展。

(4)开放性题目,改革是强国之路、保护自然、解放思想等构建和谐社会。

28.

(1)齐桓公。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强兵措施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④建

解析:

(1)齐桓公。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强兵措施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这里的“他”指的是齐桓公。

(2)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强兵措施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根据材料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则形成“民勇于公战”。

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睛】

解答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