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853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与服务,影响生产和就业)和转移性支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影响收入分配);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人均GDP

O

G3

G2

G1

Y1

Y2

Y3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一般趋势(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瓦格纳法则基础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他对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增长情况作了考察。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所谓政治因素,只是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会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

所谓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居住趋于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因而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工作。

此外,瓦格纳把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论述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经济性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

宏观因素

政治性因素。

政治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单一制国家高,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相对低)、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

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

4.微观因素

5.政治决策程序

行政管理费用分类(行政管理费是社会消费性支出的一部分,后者是财政购买性支出之一):

按费用要素分,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人员经费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

公用经费中包括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

教育支出:

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费用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

社会总投资分类:

政府投资&非政府投资

论述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①弥补市场机制失灵:

政府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在初次分配领域干预收入分配,但可以采取收入再分配措施来缩小差距,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②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还具有内在稳定期的作用。

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运行发生反方向变化,可能弱化经济周期的波幅。

即繁荣年代失业准备金增长,并对过多的支出施加稳定性的压力;就业较差年份失业准备金使人们获得收入以便维持消费数量和减缓经济活动的下降程度③私人保险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立:

19世纪80年代,德国俾斯麦政府始创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

①现收现付制,支付给退休者的养老保险金来源于现在未退休人员缴纳的保险金,退休者需要多少就从在职人员处收多少,没有积蓄;②基金式,又分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前者指用自己过去工资中扣除所积累缴款的本金、利息、利润,为自己退休后提供养老保险的制度,后者即介于前者与现收现付制之间。

财政补贴的分类(理论上):

①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②从政府是否明确安排支出分,有明补与暗补之分;③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区分,可为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④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⑤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税收支出:

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由此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及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民收入;又可理解为一个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运行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或利益关系。

我国现行的财政收入分类:

1。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可分为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其他(如铸币收入(铸币税)和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或者分为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2。

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3。

按财政收入的来源。

以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以部门结构为标准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二、三产业收入的等;

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价格总水平的升降。

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财政收入同比例的增长,则表现为财政收入的“虚增”,即名义增长而实际并无增长;②决定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税收制度。

A、如果是以累计税为主的税制,纳税人使用的税率会随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的“档次爬升”效应;B、如果是比例税率为主的流转税制,意味着税收收入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不会实际增长;C、定额税制下税收收入增长率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也是实际下降的;③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与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

预算外收支的性质:

财政性资金;(财政资金通过人大审议,财政性资金包括不通过人大审议的预算外资金)

画图说明我国现行的税率种类和性质:

税率

累进

比例

O

税基

定额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缺点是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我国大部分税种采用的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也称固定税率,它是按课税对象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的一个固定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具有累退性质;

3.累进税率。

它是根据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又分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

税收分类:

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按课税对象性质);直接税与间接税(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从量税与从价税(按课税标准);价内税与价外税(以税收与价格关系为标准);中央税与地方税(按税种隶属关系划分)。

中央税:

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关税;

共享税:

增值税、资源税、对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等;

地方税:

除以上列示的其他所有税种;

四大课税原则:

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亚当·斯密,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拉弗曲线:

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A

税收收入

E

D

税率

B

C

O

 

图中横轴坐标代表税率,纵坐标代表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

税率从原点开始为O,然后逐级增加至B时是100%;税收收入从原点向上计算,随着税率的变化而变化。

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函数关系呈曲线OAB状态(抛物线形),当税率逐级提高时,税收收入也随之增加,税率提高至OC时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即OA;税率一旦超过,税收收入反而会呈减少趋势,当税率上升至OB(100%)时,税收收入将因无人愿意从事工作和投资而降为零。

供给学派将图中的CAB区域(阴影区域)称为“禁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越高,税收收入越少。

拉弗曲线至少阐明以下三方面经济含义:

(1)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D、E两点,但税负不同,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同;(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着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因此,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种类型增值税的区别:

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不准许抵扣任何任何固定资产购进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的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

由于计税依据的差别,不同类型的增值税的收入效应和激励效应不同。

从财政收入着眼,生产型增值税的效应最大,收入型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从激励投资着眼,则次序相反。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填写:

专用发票上要求分别填写含税金和不含税金的价格;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

1。

工资、薪金所得。

以每月收入额扣除减除费用(现为2000元/月)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

个体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3。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为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黄宗羲定律:

每次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会上升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线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

关于国债:

国债的产生离不开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发展;

债务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中央指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

论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1。

弥补财政赤字。

国债发行的主要动因。

比较而言,以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副作用较小。

①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暂时专一,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②国债认购通常遵循认购原则,基本是社会资金中游离出来的部分一般对经济发展不会产生不利影响;2。

筹集建设资金;③调节经济。

国债是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国的债务负担率:

我国改革开放后,从1980年才重新发行国债,由于发行时间短,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国债负担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据国际公认的60%的最高界限仍存在较大空间;

国债依存度的计算:

(1)当年国债发行额/(中央财政支出+还本付息支出);

(2)当年财政赤字(当年发行额-还本数)/中央财政支出(本级支出);(3)当年财政赤字/全部财政支出

___我国采用第二种计算方法

我国的国家预算级次:

与政权结构相适应,我国的国家预算首先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预算管理实行分级分税体制(简称分税制);

有关国家预算的原则____年度性:

我国采用的历年制预算年度,美国采用跨年制预算年度;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1。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同寿同志体制,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2.1953~1978年的20多年间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3。

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简称财政包干体制;

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种和共享收入:

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

什么是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预算年度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收支对比不外乎三种结果:

①收大于支有结余;②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财政赤字;③收支相等;

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

①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小口径硬赤字

②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大口径软赤字,也是我国目前的算法

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

C+S+T+M=C+I+G+X

综合论述财政政策工具:

(1)税收。

税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具有形式上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这些特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

税收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和具体税率的确定、税种选择、税负分配(包括税负转嫁)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规定体现出来;

(2)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主要是指政府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

购买性支出包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它是一种消费性支出。

补贴是我国目前经济体制运转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对实现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平稳过渡发挥着重大作用。

其增长过快也为我国经济与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在运用上必须充分考虑他的双重作用。

(3)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公共设施、基础性产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政府的投资能力与投资方向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关键性作用。

(4)国债。

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形式,最初是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国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

国债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效应:

1。

排挤效应。

国债发行→民间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2。

“货币效应”。

即国债发行引起货币供求变动。

它一方面使部分“潜在货币”变为显示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则可能把存放于民间部门的货币转移到政府部门,或由于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增加货币投放。

由国债发行所带来的货币的一系列变动,统称为“货币效应”;

(5)预算手段。

政府预算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能系统地、明显地反映政府财政政策的意图和目标,具有综合性、计划性和法律性等特点。

从总需求的影响而言,预算收入对总需求产生收缩效果,预算支出对总需求产生扩张效果。

收大于支,形成预算结余,对总需求产生的净影响是收缩的;支大于收,形成预算赤字,对总需求产生的净影响是扩张的;收支平衡,对总需求的净影响是中性的。

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及其平衡状态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以及国民经济中各种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

财政政策的类型(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

1。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指该财政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够根据经济波动的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的发挥稳定作用。

2。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指该财政政策本身不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D

C

B

A

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

 

A:

经济繁荣,适用“双紧”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底稿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货币供给量。

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遏制通货膨胀与需求膨胀,但可能会带来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后果;

B:

经济衰退:

适用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抑制通货膨胀;C:

经济萧条,适用“双松”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货币供给规模。

其结果是必然导致社会总需求的扩大。

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情况下,该政策可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却可能带来通胀风险;

D:

经济复苏,适用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极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克服过高的通胀率。

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但长期的这种组合会累积巨大的财政赤字;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比较:

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较长,因为财政政策措施要通过立法机构,经过立法程序,比较费时;相比之下,货币政策可由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影响货币数量,决策时滞比较短。

执行时滞亦为财政政策较长。

但从效果时滞看来财政政策则优于货币政策,比货币政策短。

国际税收(非税,是一种利益分配)的内涵:

指涉及两个或以上国家权益的税收活动。

税收的国际化主要由所得税与财产税的跨国课征引起。

两重征纳的互相制约,反映的是两国谁多征谁少征的分配关系,这是国际税收的本质内涵;

税收管辖权及其交叉或冲突:

各国确立和行使税收管辖权属于国家的内政。

两类性质不同的税收管辖权分别有:

(1)按属地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为地域税收管辖权或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2)按照属人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分为公民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

税收管辖权的交叉(即国际重复征税)有以下三种情况:

(1)居民税收管辖权与地域税收管辖权管辖权的交叉;

(2)公民税收管辖权与地域税收管辖权的交叉;(3)居民税收管辖权与公民税收管辖权的交叉;

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具体方法:

(1)扣除法和低税法;

(2)免除法;(3)抵免法;

外债的负担与限度:

国际通用计量指标主要有三个:

(1)负债率(当年债务余额占GNP百分比);

(2)偿债率(当年债务还本付息额占商品劳务进出口总额的百分比);(3)债务率;

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是:

负债率25%,偿债率20%,债务率100%;

 

补充___

复习课PPT内容___

1、某供销社销售一批化肥,销售额(含税)为25200元,进项税额为1600元。

试计算其应纳增值税。

解:

(1)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适用税率

=25200/1+13%=22300.88(元)

(2)销项税款=22300.88×13%=2899.11(元)

(3)应纳税款=2899.11-1600=1299.11(元)

2.某生产甲类卷烟的企业当月销售甲类卷烟500万元,甲类卷烟的适用税率为45%,问:

① 若销售额不含增值税,则该企业当月应纳消费税额是多少?

② 若销售额含增值税,则该企业当月应纳消费税额又是多少?

解:

①500万×45%=225(万元)

②500万÷(1+17%)×45%=192.31(万元)

3、某企业2008年财务状况如下:

销售收入8412万元;联营收入253万;销售成本7056万;借款利息支出316万。

适用税率25%,试计算该企业应纳所得税额。

解:

应纳所得税额

=(8412+253-7056-316)×25%

=323.25(元)

4、、某纳税人其月工资收入扣除20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6000元,试测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适用税率如下: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500元5

2超过500至2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2000至5000元的部分15

4超过5000至20000元的部分20

5超过20000至40000元的部分25

6超过40000至60000元的部分30

7超过60000至80000元的部分35

8超过80000至100000元的部分40

9超过100000的部分45

解: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500×5%+(2000-500)×10%+(5000-2000)´15%+1000´20%=825(元)

5、某电视台主持人出版自传一部,应得稿酬62000元,出版社按税法代扣其个人所得税后,实际付酬为多少?

解:

(1)应纳税额=62000´(1-20%)´20%´(1-30%)=6944(元)

(2)实际付酬=62000–6944=55056(元)

6财政学理论的公平概念指什么?

有哪些不同的公平观念?

(1)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而理想状态则取决于社会伦理观念。

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公平观念:

规则公平、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

(2)规则公平以市场竞争规则来定义的公平,即每个人用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

公平取决于各人的收入是否与他对生产所做的贡献成比例,而不在于他们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3)起点公平主张所有社会成员在竞争的起点应该是公平的,即个人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

起点公平承认通过市场竞争和交换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只是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

(4)结果公平是指生产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性,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就越不公平,反之就越公平。

结果公平强调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7、简要说明财政职能的相互关系

(1)职能的冲突

马斯格雷夫说:

“在执行过程中,个人与集团的利益常常发生冲突,因此,一个目标的实现往往是牺牲另一个而达到的。

翻开财政政治历史,此类例证极多。

”政府经济职能的冲突往往表现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

a.配置职能与分配职能的冲突;他们实质上是效率与公平的冲突。

b.稳定职能与配置职能的冲突;他们实质上是稳定与效率的冲突。

c.稳定职能与分配职能的冲突;他们实质上是稳定与公平的冲突。

(2)职能的协调

政府经济职能的协调最终往往表现为舍鱼而取熊掌的关系。

事实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有关政府预算的激烈辩论,就很好地表明了政府职能的冲突,而最后的政治决定往往体现的是冲突的协调。

8、从财政学的角度说明市场与政府的差别

(1)公共部门与企业、家庭的行为方式和目的不同:

私人部门以个体收益最大化为前提和目标;

公共部门以社会整体收益最大化,即以公正和公平为前提和目标(虽然它的经济活动也不能忽视收益和成本)。

(2)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职能方面不同:

私人部门的行为主要对投资者负责;

政府部门一般是对全体公民负责。

(3)政府的行为往往具有强制性;

非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于行为接受者来说总是自愿选择的

9、说明三种类型增值税的区别

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的方式不同,出现了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类型的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额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

 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存在着重复征税。

因此,这类增值税会限制投资、增加财政收入。

   收入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额时,对外购固定资产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额,由于这种增值税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是以折旧的方式分期计入产品价值的,在实际的税收征管中难度很大。

    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额时,将购置的所有投入包括固定资产的价值一次性全部扣除,即以一定期间内纳税人的销售收入减去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的金额,再减去当期外购固定资产金额后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

这种类型的增值税会减少财政收入。

但购入的固定资产凭发票可以一次性扣除,便于操作管理,是三种类型中最先进、最能体现增值税优越性的一种类型。

10、说明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含义及其意义

(1)含义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阿罗(Arrow)于1951年揭示了“选举之迷”:

在每个社会成员对于公共产品各有其特定偏好的前提下,要找出一个在逻辑上不与个人偏好相冲突的选择顺序是不可能的。

即:

“不可能从个人偏好函数当中构造出一个社会的福利函数”。

这就是“阿罗不可能定理”。

1951年阿罗在他出版的《社会选择和个人的价值》一书中,试图将个人的价值标准加以总计去求得社会的价值标准。

经过逻辑分析,他证明,这类总计的方法在逻辑上是不能存在的。

他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的。

”从而得出社会选择的不可能定理。

(2)意义

这一定理表明: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还不存在一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