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7154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

财政学复习资料

二学位财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财政概述

一、财政的概念(国家财政论)

财政:

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以自身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的集中性分配,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

西方财政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的市场运行机制必然存在某些缺陷,因而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就需要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这种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由政府提供解决公共产品的费用的行为就是公共财政。

(一)

1、公共产品Publicgoods:

称公共财货,由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的、任何人可以享用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或服务。

特性:

非排斥性、非竞争性。

2、私人产品:

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3、混合物品

(二)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市场对资源配置是一种有效的机制,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

1、市场失灵定义

现实中的市场制度与完全竞争市场制度相比,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距,因此,不可能像完全竞争市场制度一样,达到理想化的效率目标——帕累托最优,这种差距称为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市场特征:

众多买者和卖者、自由流动、信息是完全的、交易成本极低

※2、市场失灵表现

①市场不能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②市场不能有效地解决外部效应问题③市场解决不了垄断问题④市场解决不了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问题⑤市场解决不了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

⑥市场解决不了宏观经济总量均衡问题。

三、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调节、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收入分配的职能

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分类

财政支出的定义:

作为一个过程,财政支出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将筹集到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地再分配的过程;

作为一定量的资金,财政支出是指由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给各有关单位用以完成其职责的财政资金。

1、购买性支出——具有市场性

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进为了实现其各项职能所需的商品或劳务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又称耗尽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具有非市场性

政府将财政资金无偿的支付给某些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支出,包括养老金支出、失业救济金支出、补贴支出、公债利息支出。

二、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1.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又称为瓦格纳法则

又称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考察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各国经济与财政所发生变化,指出由于工业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不断增加是不可避免的长期历史趋势,后人把“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称为瓦格纳定律。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英国的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对1890——1955年英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分析研究指出,财政支出是以一种梯度渐进的方式增长的,在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呈现出一种渐进上升趋势,在战争、重大灾害等情况下,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而后虽然会下降但不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呈现一种进二退一的梯度渐进增长规律。

三、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一)科技支出

1、基础科学研究费用由政府承担(外部效应强)

2、应用科学研究费用由微观主体承担(市场交换)

(二)教育支出

1、普及教育:

属于纯公共产品,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即这种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应该由政府提供。

2、高等教育:

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具有排他性,又属于私人产品的范畴。

高等教育属于混合产品,就不能完全由政府提供,也应该向接受教育者收费。

(三)卫生支出

1、公共卫生,如社区卫生、健康普及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

应由政府承担提供的角色。

2、基本医疗,能提高个人劳动生产率,增加其收入,而全民健康则能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属于准公共产品,其最有效的提供方式是私人提供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3、特需医疗,是满足少数人医疗保健高层次与特殊需求而提供的特需门诊、家庭医生、特别护理等服务。

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和排斥性,属于私人产品,其有效的提供方式是市场提供。

四、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财政投资概述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投入财政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过程。

财政投资也就是政府投资,这是社会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财政投资的原则:

1、政府财政投资应尽力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失效和弱效

2、政府财政投资不宜干扰和影响民间投资选择和投资偏好

3、政府财政投资要有利于调节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运行

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选择“

社会公益类项目投资(首先提供)

经济基础类项目投资(部分参与)

竞争类项目投资(原则上不宜介入)

五、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

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由于其他原因而生活面临困难的公民,给予货币或实物形式的帮助,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六、财政补贴支出

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需要,向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提供的无偿补助。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

从政府角度看,是无偿的。

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

财政补贴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或者是补贴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的作用:

1.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低,人们对其需求越大;反之,需求越小。

可见,价格的高低可以影响需求结构。

因而,能够影响相对价格水平的财政补贴便有影响需求结构的作用。

(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财政补贴可以通过改变企业购进的产品价格(供给价格或销售价格加补贴),从而改变企业盈利水平,进而起到改变供给结构的作用。

2、财政补贴的消极作用

(三)财政补贴的内容

1、价格补贴

是指国家为了弥补因价格体制或政策原因,造成价格过低给生产经营者带来价差损失而支付的补贴。

2、企业亏损补贴

是指由于国家政策的多方干预使企业生产发生亏损时由国家财政给予的补贴。

3、财政贴息

是指国家财政在一定时期内给予某些企业或项目的贷款利息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补贴。

七、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

税收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从内容上看,表现为各种税收优惠项目;

从数量上看,主要是政府主动放弃的税收收入额。

第三章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含义

从动态角度:

作为一个过程,它是政府凭借各种权力(包括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利用各种手段,从微观经济主体那里取得一定量社会产品的一种活动或过程,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一阶段或基础环节。

从静态角度:

作为一定量的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

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析(我国)

(一)税收收入(政治权力)

税收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财政收入,包括国家税法规定的各种税收。

税收是国家主要财政收入的原因:

(1)政府为了寻找公共产品的补偿方法必须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税收具有这种特点。

(2)财政收入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税收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3)税收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

二、按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析

C+V+M

C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部分

V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

直接来源于V的财政收入:

①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

②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如户口证书费、结婚证书费、护照费等)和罚没收入等。

③居民购买的政府债券。

间接来源于V的财政收入有:

①生产销售烟酒、化妆品等产品的消费税中,包含个人工资收入等转化。

②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业等企事业单位上交的税收,其中一部分是通过对的再分配转化来的。

M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部分

M是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四章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税收分配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税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

3、税收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价值

4、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5、税收属于收入分配范畴,体现特定分配关系

(1)税收中性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

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除此之外,不能让纳税人或社会承受其他的经济牺牲或额外负担。

第二层含义:

政府征税应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发生不良影响,即额外负担应该小于额外收益,净收益应该为正。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负转嫁:

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通过各种途径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归宿:

是指随着税负转嫁过程的结束所产生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实际承担者就是负税人)

纳税人=负税人?

三、税负转嫁的条件

税负转嫁的前提:

价格自由浮动

1.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

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比较容易转嫁;反之,不易转嫁。

2.课税范围的大小。

课征范围宽的容易转移

3.课税对象的性质。

商品税容易转嫁,所得税不容易转嫁

4.生产者谋求利润目标的高低。

生产者的利润目标与税负转嫁的关系,经营者比较税赋转嫁所得和销量减少的关系,后者大于前者,经营者愿意承担部分税款,保证销量;反之,愿意转嫁。

四、1.税收的收入效应:

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2.税收的替代效应:

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第五章国债

一、国债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公债与国债之异同:

在西方国家,公债作为政府债券,应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而通常只能将中央政府债券称为国债。

在我国,由于地方政府无发债权,故公债又常称国债。

2、国债的特点:

1)财政性

国债

税收

有偿性

无偿性

灵活性

固定性

自愿性

强制性

2)金融行

国债是金融市场上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

3)经济性

国债既是财政政策的手段,也是货币政策手段,是两种手段的结合点,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3、公债与税收手段相比较的特点

二者相同点:

都是财政政策工具,都形成财政收入。

二者区别:

1)国债是有偿的,是凭借信用形成的财政收入,税收是强制的,无偿形式取得的财政收入。

2)国债的手段灵活,根据国家的财政收入情况发行,税收以法律形式通过,具有固定性。

3)国债是财政政策的手段,又是货币政策的手段,是二者的结合点,其调控作用强于税收;税收单纯的作为财政政策手段

二、国债的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

与增税和向央行透支相比,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也应适度。

因为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且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从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筹集建设资金

①社会的闲散资金是国债的可靠资金来源;②国债发行遵循自愿认购和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容易为社会接受;③世界各国的资金充裕程度不同,发行外债引进其他国家资金成为可能。

(三)调节经济

国债不仅是财政政策手段,而且是金融政策手段,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从而调节货币需求与供给的重要手段。

三、国债的发行

(一)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

影响因素

1、国债还本付息

2、社会应债能力

3、政府承受能力

4、预算收支差额

5、宏观经济环境

(二)国债的发行方式

(三)国债的发行价格

1、平价发行的两个前提条件:

其一是市场利率要与国债发行利率大体一致。

二是政府必须有良好的信用。

2、折价发行原因主要有:

其一是压低发行价格比提高国债的利息率,更能掩盖财政拮据的实际情况,而且不致引起市场利息率随之上升而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其二是在发行任务较重的情况下,用减价的方式给予额外利益来鼓励投资者踊跃认购。

3、溢价发行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国债利息率高于市场利息率,以致认购者有利可图;二是国债利率原与市场利率大体相当,但当债券出售时,市场利率下降,以致政府有可能提高债券出售价格。

(三)国债偿债资金来源

1、设立偿债基金-----经常被挪用形同虚设

2、依靠财政盈余-----盈余年份少属理论假设

3、通过预算列支-----除非财政比较充裕,否则不可能保证

4、举借新债-----可行方法,但应注意控制。

第六章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协调功能

3、稳定功能

4、控制功能

二、财政政策分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有拉动或刺激性作用的政策。

是指降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手段刺激社会需求增长的政策。

主要手段是减税,提高政府的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水平,这种增支减收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赤字,也叫赤字财政政策。

通常也称这种这个政策为“松”的财政政策。

2、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的政策手段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

主要手段是增税,降低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水平,其结果为财政盈余也叫盈余性的财政政策。

三、财政政策的目标

(一)宏观财政政策目标

1、充分就业

是否是100%的就业

失业仅限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实现充分就业,用失业率表示,2%-3%

2、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稳定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滞胀状态

3、国际收支平衡

4、经济稳定增长(最终目标)

(二)我国财政政策目标

收入的合理分配

物价相对稳定

经济适度增长

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内涵:

1、物价相对稳定

内涵:

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收入的合理分配

内涵:

即要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又要防止贫富悬殊.

3、经济适度增长

适度:

量力而行

(1)视财力可能(储蓄率)制定增长率;

(2)视物力可能.

4、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内涵:

公共需要的满足不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而且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

三、财政政策工具

国债,购买性支出,预算,转移性支出,税收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论依据

1、两者调节领域的侧重点不同

财政政策:

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侧重结构的调节

货币政策:

货币流通领域,侧重货币量或货币流通速度

2、两者调节机制的弹性作用不同

财政政策运用税收、国债、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进行调节,透明度高但弹性差。

货币政策运用存款准备、公开市场业务等,灵活性好,震动小,弹性好,但透明度低。

3、两者在膨胀和紧缩社会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财政:

扩张需求作用大

货币:

紧缩需求作用大

4、政策效应的时滞不同

内在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较短,而财政政策较长

外在时滞:

财政政策外在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外在时滞较长。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工具

支出政策税收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

作用强度

猛烈缓和

缓和猛烈

决策

慢慢

快快

阻力

大大

小小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

(一)双松政策

双松---在经济严重衰退时采取此政策,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总需求,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1、具体效果:

扩张的财政政策:

政府增支节收(增加支出或降低税收)→扩大总需求→国民收入增加

同时货币需求上升→会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弱(抑制私人投资)→挤出效应,影响扩张效果的发挥。

但此时采取扩张货币政策:

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公债(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下降→信贷和投资规模上升。

从而消除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二者起到了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达到预期目标。

2、双松适用的条件:

(1)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

(2)劳动力就业不足

(3)大量的资源有待于开发

(4)市场疲软

(二)双紧政策

用于经济过热或经济极度膨胀情况下

1、具体效果

紧缩的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率→压缩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货币需求下降→会导致利率下降→投资上升(私人投资增加),从而影响财政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

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公债(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贴现率等)货币供应量下降→利率上升→信贷和投资规模下降,减少国民收入。

二者配合起到了抑制经济过度的情况.(长期使用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

2、双紧适用的条件

(1)需求膨胀,物价上涨

(2)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的制约作用

(3)经济秩序混乱

(三)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1、具体效果

扩张的财政政策→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私人可支配的收入上升、企业投资增加→有利于消费和投资,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

紧缩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公债(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等)→减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减轻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

既刺激了总需求又有效的抑制了通货膨胀。

2、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适用条件:

(1)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支出财源充足

(2)私人储蓄率下降

(3)物价呈上涨的趋势

(四)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1、具体效果

紧缩财政政策→增税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企业投资减少→减少消费和投资,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赤字。

扩张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公债(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等)→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2、适用条件:

(1)财力不足,赤字严重

(2)储蓄率高

(3)市场疲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