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2005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沈阳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沈阳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作者是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在蒲氏故居题联。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他一生的最高成就是《聊斋志异》。

“异”,是指奇异的事。

C.诸葛亮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后人视为“智慧的化身”,号“卧龙先生”。

他的《诫子书》是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在本文中,他期盼儿子继承他的志向,“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属于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美国人。

美国的利奥波德在《大雁归来》中,大雁富有灵性,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低声细语和高声辩论,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C.古时“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的小髻,称总角。

后来“总角”代指儿童。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所以提高他们的动商,进而带动智商情商就会有益于他们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长。

②在踢球时,球员要综合运用观察、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动作,这就是对智商的培养与锻炼。

③同样,在踢足球过程中,难免踢别人脚,或者被别人踏脚,在碰撞中可以学会说“对不起”和宽容别人。

④玩转足球需要球员间的默契配合,而这正是情商培养的有效载体。

⑤动商就是个人的运动商数,动商的提出重振了校园足球,那就是让体育回归教育,让校园足球发挥教育功能。

⑥踢足球能使动商、智商、情商相互促进。

A.①⑤③②④⑥

B.⑥⑤②④③①

C.⑤①③④②⑥

D.⑤②④⑥③①

二、基础知识综合

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

“人在两种情况下没有影子,一是在黑暗中藏匿,二是在太阳底下躺着。

”可这样的情况岂能当真,人在黑暗中藏匿能几时?

人在太阳底下躺着又有何意思?

于是影子便有了①_________(永远 永恒)的存在。

可终究说来,影子的存在会使人产生后怕。

常言“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很好的反证。

然而,也正是影子的存在,才使人有了立体感。

使人的存在有了面上的延伸,点上的深化,时间上的跨度。

生活中,一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

例如有的人为人处事②_________(瞻前顾后 思前想后),生怕被影子尾追;有的人生怕露出真面目,而做出欲盖弥彰的种种举动。

可以说,自作聪明者有之,自圆其说者有之,苦心经营者有之,不惜代价者有之。

其实,掩藏过去,掩饰现在,遮掩未来,都是不坦诚、不真实、不全面的表现。

做一个人,虽然要让人看到正面,还要让人看到背面和横截面。

这样,才会让人感觉到更多的亲切和自然,使人产生更多的信任和依赖。

所以,做人要坦诚、真实、全面,要有立体感。

(1)根据文意,为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2)修改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

“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

“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

“不要谢我们!

不要谢我们!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他们想:

“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

“你们要在这里长住?

”解放军说: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

“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5.下面的人物都与小茅屋有过故事,谁才是小茅屋的主人?

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同行的老余

B.瑶族老人和解放军战士

C.梨花、梨花妹和一群哈尼小姑娘

D.所有人,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

6.下列句中出现的“梨花”,所指不尽相同,不同于其他三项中的一项是

A.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B.看见一个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C.我想:

她一定是梨花

D.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梨花妹妹和“我们”照料小茅屋,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小茅屋是雷锋精神的见证,反映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世代相传。

B.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叙事,巧妙运用插叙,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述说,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C.选文先写一个误会,再设一个悬念,然后才引出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回环曲折,引人入胜。

D.结尾处引用诗句:

“驿路梨花处处开”,进一步描绘了梨花的美丽,“处处开”表明了满地都是梨花,表达了对梨花的喜爱之情。

8.下列描写方式中没有在选文中运用到一项是

A.景物描写

B.肖像描写

C.神态、动作描写

D.对话、心理描写

梦回繁华

毛宁

①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

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②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山东东武人。

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时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

据考证,《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③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④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

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

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⑤《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画中人物达五百多个,形态各异。

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画中找到图释。

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有删改)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绘画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宋代则以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为主。

B.据考证,《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北宋统治者大造盛世假象用以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C.《清明上河图》开始时有慢、柔的特点,然后逐渐进入快、紧张的画面,最后是尾声。

D.《清明上河图》细节真实,如桥梁结构、车马样式、人物衣冠服饰皆描绘得细致入微。

10.围绕《清明上河图》,本文先后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1.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如何安排详略?

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

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

选择,影响着结局。

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

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

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

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

古人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

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

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

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

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

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

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

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

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

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

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2017﹣04﹣18,有删改)

12.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3.文章开头作者从“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写起,好在哪里?

14.说说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四、句子默写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______)《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

(李白《______》)

(3)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4)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6)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忆江南》)

(7)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中,最能表达诗人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想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

“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

“似是仪家也。

”权曰:

“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

继承掌管。

②优文:

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

③黄武:

年号。

④皖:

地名。

下文“建业”也是地名。

⑤进达:

举荐人才。

1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

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

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遂:

于是

D.左右对曰:

“似是仪家也。

”左右:

身边的人,近臣

1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9.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20.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六、诗歌鉴赏

21.以动衬静是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请仿照示例,从以动衬静的角度对《早行》一诗进行赏析。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示例)诗人用“花落”、“鸟鸣”“月出”等动景,反衬出春山之夜的无比宁静,表达对山间春夜幽静而美丽的景色喜爱之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①驼褐:

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以动衬静:

七、名著阅读

22.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那________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

“圣经云:

‘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

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声声道:

“愿去,愿去!

(1)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

(3)为什么说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西游记》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

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

23.选做题(下面两个小题任选一题回答)

(1)下列有关《白洋淀纪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荷花淀》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

B.《芦花荡》中的老头子老当益壮,有极强的责任感,他的斗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C.《采蒲台的苇》中的苇草与白洋淀的人民紧密结合,作者用坚韧不拔的“苇”来表现那些英勇抗战的白洋淀人民。

D.《山地回忆》中,我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记起了那位耿直而善良的姑娘一一浅花。

当我穿上她做的那双坚实的袜子时,浅花自豪地说:

“保你穿三年。

(2)“大眼,宽脸,鼻子短,宽阔肩膊下挂着两只大手(手上还提了一个棕衣口袋,里面填得满满的),走路时肩背微微向前弯曲,看来处处皆证明这个人是一个能千得力的水手!

”这一段是《湘行散记》中对某一人物的外貌描写,请你选出此人的姓名(_____)

A.虎雏               B.印瞎子           C.牛保               D.七老

八、综合性学习

2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受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某校准备开展“关注南水北调”校园宣传周活动。

请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黄河以南地势南低北高,需梯级抽水北送,耗能多。

中线工程,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地形较复杂,需挖掘输水渠,工程量大。

西线工程线路短,水质好;地形复杂,需挖隧洞,工程量大。

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羞怯的小学女生,她心里一直有个小要求,她觉得她的这个要求很有道理,但她总是不敢说。

于是几年来,她只能羡慕地看着同学吃学校食堂发的生日蛋糕。

终于,她鼓起勇气,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她写道:

“亲爱的王校长,我是507班的胡诗琪同学,我的生日是在2月29日,这是个特殊的日子,但是我只在学校里吃过一次蛋糕,我可不可以在后天2月28日吃一次蛋糕?

第二天早晨,她收到了王校长的回信:

“诗琪,你可爱的小请求我已经收到了,食堂师傅给你准备了生日小蛋糕,你是全校唯一一个2月29日生日的孩子,你真是太幸运了。

祝你生日快乐!

她的小心愿终于如愿以偿了!

胡诗琪同学的故事启示我们:

我们要勇于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

要求:

请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