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率试验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2245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杀菌率试验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杀菌率试验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杀菌率试验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杀菌率试验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杀菌率试验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杀菌率试验规程.docx

《杀菌率试验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杀菌率试验规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杀菌率试验规程.docx

杀菌率试验规程

杀菌率试验规程

TSB营养肉汤配置5X108cfu/ml。

⑶用无菌蹑子夹住已灭菌10mm*10mm滤纸一角,一面朝上,注入10ul菌悬液,放到无菌平板内,37°C温箱中干燥20min-30min,(或在室温自然阴干后使用)制成菌片。

每个菌片回收菌落,按活菌培养计数所得结果,应为5X105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或188X102002《消毒技术规范》(4)、取杀菌试验用无菌大试管,先加入0、5ml试验用菌悬液,再加入0、5ml有机干扰物质,混匀,置20±l°C5min,用无菌吸管吸取步骤1中的试验样液

4、0ml注入其中,立即开启计时器,并迅速混匀(在手掌上振摇80次)。

-见《消毒技术规范》或吸取试验用菌悬液0.1ml,加入到含5ml样液的试管中,立即开启计时器,并迅速混匀(在手掌上振摇80次)。

全文结束》》(5)、作用2min>5min>lOmin、20min,即刻用无菌吸管吸取0、5ml移入鉴定合格的

4、5ml中和剂溶液中(中和剂的浓度与容量应与鉴定试验结果规定的相同)充分混匀,中和作用lOmin后,取样液、10倍系列稀释液0、5ml(见GB15979-2002)或分别吸取

1、0ml(-见《消毒技术规范》)(见图四),置于2个灭菌平皿,用凉至40〜459营养琼脂培养基或沙氏琼脂培养基

(酵母菌)15ml作倾注,转动平皿,使其充分均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35°C±2°C培养48h(细菌)或(酵母菌)25°C±2°C培养72h,作活菌菌落计数。

⑹、同时用稀释液代替样液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管。

(7)、阴性对照组:

分别吸取试验用相关溶液和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有无污染。

(8)、计数菌落时,一般以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

以菌落数在15cfu〜300cfu的平板为准,每个稀释度3个平板生长菌落数全部合乎上述标准,则以该3个平板的菌落平均值作为结果;若有2个符合合乎上述标准,则以该合格的2个平板菌落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⑼、试验重复3次,求其平均值。

根据各组活菌浓度

(cfu/ml),计算杀菌率,见计算公式1。

或根据各组活菌浓度换算为对数值(N),计算杀灭对数值,见计算公式2。

3、2载体法杀菌试验操作程序⑴、试验样品用无菌标准硬水

(过滤除菌)稀释至规定浓度,制成(稀释液)试验样液。

(2)、吸取样液

5、Oml放入灭菌平皿,另吸取PBS

5、0ml注入平皿中,作为阳性对照皿。

每皿用无菌镶子夹住菌片一角放入试样皿和阳性对照皿。

(3)、作用至设定时间后,即刻用无菌镶子夹住菌片一角,投入含

5、0ml中和剂的试管中(中和剂的浓度与容量应与鉴定试验结果规定的相同)充分混匀计时。

(见图三

)(4)、中和lOmin后,取样液或10倍系列稀释液

1、Oml((见图四),置于两个灭菌平皿,接种凉至40〜459营养琼脂培养基或沙氏琼脂培养基(酵母菌)15ml,转动平皿10-20下,使其充分均匀,凝固后,于35°C±2°C培养48h

(细菌)或72h(酵母菌),作活菌菌落计数。

(5)、试验重复3次,求其平均值。

(6)、阴性对照组:

分别吸取试验用相关溶液和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有无污染。

A、PBC液(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

B、无菌标准硬水lml置于灭菌平皿内、

C、空白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沙氏琼脂培养基(酵母菌)15ml培养。

(7)、计数菌落时,一般以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

以菌落数在15cfu〜300cfu的平板为准,每个稀释度3个平板生长菌落数全部合乎上述标准,则以该3个平板的菌落平均值作为结果;若有2个符合合乎上述标准,则以该合格的2个平板菌落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4、计算公式

1、杀菌率Xl=(A—B)/AX100%式中:

X19X104cfu/ml)45X107

cfu/ml)2002消毒技术规范(试验菌悬液在1X10

一、定义和术语

cfu/ml)中和剂中和剂加杀菌剂(样品)二9:

1,作用lOmin配置而成。

二、中和剂鉴定试验原理中和剂鉴定试验原理试验分组第1组杀菌剂+菌液f培养第2组(杀菌剂+菌液)+中和剂第3组中和剂+菌液一培养第4组(杀菌剂+中和剂)+菌液第5组阳性菌数对照第6组阴性对照。

一培养一培养观察杀菌剂对观察残留杀菌观察中和剂是观察中和产阳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

试验菌有无杀剂被中和后,否抑菌。

物,或未被完灭或抑制能力受到杀菌剂作全中和的残留试验目的用后的试验菌杀菌剂对试验是否能恢复生菌的生长繁殖长。

是否有影响。

三、中和剂鉴定试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1①、②组无菌生长或②组平板上少于5个菌落,其它组正常。

降低消毒剂浓度或缩短作用时间。

2①②菌落数较多且数量基本相同,其它组正常。

提高消毒剂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3③组中和剂菌落数明显少于

PBS组菌数降低中和剂浓度或改变中和剂成分。

4④组(中和产物)菌落数明显少于PBS组菌数,其它组正常。

提高中和剂浓度或改变中和剂成分。

5多次更换中和剂均不能得到满意结果。

选用载体法进行中和剂鉴定,杀菌试验同时用载体法进行。

四、1鉴定试验操作程序中和剂悬液定量鉴定试验操作程序-《消毒技术规范》试验分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取试验样品

4、Oml加入各对应组

4、5ml中和剂加入对应组

4、9ml中和产物b加入对应组

4、5mlPBS+0、4ml硬水混匀振敲80次,混匀

作用至试验预定时间,取0、5ml加入下列对应组

作用lOmin,

4、5ml振敲80次、混匀

/作用10min/5X107备注b中和产物的配置:

先将试验样液

1、Oml与中和剂溶液9ml混合,作用lOmin后制成

四、2鉴定试验操作程序

中和剂鉴定试验操作程序-载体法试验分组用无菌蹑子取菌片加入下列第1组吸取试验样品

5、Oml第2组吸取试验样品

5、0ml于无菌平第3组吸取中和剂

5、0ml于无菌第4组吸取中和产物

5、0ml于第5组吸取PBS

5、0ml于无菌第6组

5、0ml作用lOmin作用lOmin/取原液或稀释

用稀释液

用稀释液10倍

用中和剂10

用中和产物

用稀释液10

稀释液+液

KOml接种平板(2个/样10倍系列稀释系列稀释倍系列稀释10倍系列稀释倍系列稀释中和剂各

h0ml本)接种平板操作要点即刻混匀,并按规定时间接种

培养基中和剂鉴定评价第1组不

第2组有且较第

3、4、5组菌数相似,且其误差率W15%

第6组无评价规定

长菌或明显少于第2组

1组为多,较第3、

4、5组为少的菌数生长,并

三组间平均菌数二(第3+4+5组菌数)4-3;

菌生长中和剂鉴定合格标准中对

1、2组菌数要求。

符合下表要求。

0>5X(1-10)>(X+5)

Y(>10)>

1、5Y

误差率%二(三组平均菌数GB15979)cfu/ml)备注消毒技术规范用PBS(试验菌悬液在1X107液,分别加入各组对应组剂加入对应组和产物b加入对应组(稀释液)加入对应组振敲80次,混匀

作用至试验预定时间,取0、5ml加入下列对应组

作用lOmin,

4、5ml振敲80次、混匀

/作用10min/5X106

cfu/片-GB/T15979)cfu/片一消毒技术规范)吸取样品稀释液

5ml吸取PBS5ml作为阳性对照管放入一菌片放入一菌片作用至设定时间后,即刻用无菌镶子夹住菌片,投入各含

5、Oml中和剂的对应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