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2324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docx

营养学基础教案1说课讲解

 

营养学基础教案

(1)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

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课程设计:

教学引导

一、复习回顾:

5分钟

根据2004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膳食现状》引入食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过程:

60分钟

结合教学大纲介绍《食品营养学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应该掌握的理论与实践重点。

首先介绍我国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史;根据统计资料及数据说明国内外居民营养膳食的发展状况及营养配餐的重要性;重点掌握营养学的有关概念;结合实际情况讲述营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5分钟)

启发式讲解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分钟

我国营养现状与问题:

(近20年我国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改善、活动量减少)5分钟

(1)营养现状明显改善。

15分钟

(2)营养素摄入逐步增加。

15分钟

(3)慢性病迅速上升。

5分钟

三、课堂设问:

10分钟

1、你认为食品价格越贵就越有营养吗?

2、胖人就不缺乏营养素?

3、你认为我国目前居民存在的营养不足与营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4、如何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营养健康?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

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营养学基本概念、合理营养

二、思考题(作业):

1、你认为我国目前居民存在的营养不足与营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营养健康?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ornutrioloty):

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nutrition):

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nutrition):

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nutrition):

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研究目的:

是根据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科学确定机体营养素的需要量,制定合理地利用营养素的组织原则,指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

2、营养(nutrition):

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定义:

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营养的核心:

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营养的意义:

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

(1)合理营养:

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能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保持人体健康。

(2)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疾病状态。

(3)营养价值(nutrionalvalue):

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4)营养标签:

指在肉类、果蔬及其它各种加工食品上描述其热能及营养素含量的标志。

如美国FDA据每日RDA设计用于食品标签,以成年男子推荐的RDA的营养素数量为标准。

营养报道必需遵循FDA规定的标签形式,包括:

①每份食品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

②通常将蛋白质、7种V、矿物质列出美RDA的百分数(VA、C、B1、B2、PP、Ca、Fe);

③可列出其它一些种营养素(不强求):

VD、I、Cu、Na、胆固醇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等。

3、营养素(nutrients):

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满足劳动及工作的需要,必须每日从外界环境摄入必要的物质,除空气和水外,还要通过各种食物组成的膳食,获得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工作、劳动的需要,此种营养物质称为营养素,是保证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人体至少需要40多种营养素,包括:

9种必需氨基酸,2种必需脂肪酸,14种维生素,6种大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1种糖类,水。

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吸收、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益智健体、抗衰防病、益寿延年的综合过程称营养。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约有几十种,包括七大类:

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

人们对于食物有其共同的、也是最基本的营养要求:

(1)供给能量、维持体温,并满足生理活动和从事生活劳动的需要。

(2)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并为制造体液、激素、免疫抗体等创造条件。

(3)保护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使机体各部分工作能协调地正常运行。

人体对营养的需要也是食物所具备的营养功能。

所以食物是合理营养的物质基础。

4、营养生理需要量(nutritionalrequirement):

营养生理需要量:

指能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的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也称适宜需要量

最低需要量:

是指能维持机体生命健康,不出现营养性疾病所必需的营养素的量。

达到这种需要量时机体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但他们的组织内很少或没有此种营养素的储备

饱和需要量:

除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外,组织中还能储存一定的量,这种储存可以在必要时用来满足机体的基本需要以避免造成可察知的功能损害,但又不能出现毒性反应的量

5、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recommendeddietaryallowance):

在食物中各种已知的必需营养素的摄取水平,足够维持不同性别和年龄绝大部分人(98%)的健康。

是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而制定的膳食中必须含有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

安全率包括人群中的个体差异、饮食习惯、应激状况下需要量的波动、食物生产、食物的消化率、烹调损失、各种食物因素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并兼顾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实际问题。

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略高于营养生理需要量。

⏹RDA的提出

⏹1936年由国际联盟(LeagueofNations,简称国联)的营养委员会提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1941年美国科学院食物与营养委员会第一次提出RDA,并于1943年发表第一版;

⏹1937年我国开始制订,1938年经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委员会通过并发表,“中国民众之最低限度之营养需要”,分别与1952,1955,1962,1980,1981,1988年进行了六次修订。

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referenceintakes):

营养素的摄入量是指通过食物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量。

为保证人民健康,各国都规定了营养素摄入量,称推荐摄入量,我国的推荐摄入量是在需要量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经验制订的,称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现行的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修订的。

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1995年8月,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食物与营养委员会(FNB)发表了DRI,代替RDA。

包括四个内容指标:

(1)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averagerequirements):

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定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RNI,recommandednutrientintakes)(RNA,recommneded,averagereauirementa):

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3)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intakes):

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AI来代替RNI。

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upperintakelevels):

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不致于引起不利健康的作用。

当摄入量超过UL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

UL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主要用途是针对营养素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日渐发展,指导安全消费。

7、健康(Health)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

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亚健康:

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或称营养失调,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

即营养缺乏(nutritiondeficiency)和营养过剩(nutritionexcess)。

8、绿色食品(GreenFood)

绿色食品定义:

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的表述,特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NY/T),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9、有机食品(OrganicFood)

有机食品定义: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关规定定义:

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的、由授权的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称为有机食品。

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

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

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1)有机农业(Organicfarming)

指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农业(traditionalagriculture)指沿用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主要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人工措施或传统农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农业生产模式。

(2)有机食品(Organicfood) 

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规范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

(3)有机食品主要品种

目前经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作物产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

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等。

(4)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中国政府主推的一个认证农产品,他有绿色AA级,和A级之分,而其AA级的生产标准基本上等同于有机农业标准。

绿色食品是普通耕作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过渡的一种食品形式。

有机食品是食品行业的最高标准。

(5)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在推行的其他标志食品还有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

无公害食品是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和技术标准和要求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

严格来讲,无公害食品应当是普通食品都应当达到的一种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在九十年代初发展的一种食品,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

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从本质上来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产品。

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是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而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技术,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术的使用。

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2)是生产转型方面,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其他食品(包括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3)是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而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因此,生产有机食品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护、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

二、营养科学发展概况

营养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过程,因此人类自古至今的生活实践中对营养的概念逐渐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和科学研究,由被动的生理需求饱腹到主动有选择的养生,世界各国的因而自有文字出现就有相关记载。

1、营养学发展史

⏹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官方医政制度中设有食医;

⏹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

365种上、中、下品药中,上品者大多为药食通用的日常食物;

⏹晋朝葛洪肝脏治疗眼干燥症,海藻治疗大脖子病。

⏹南北朝《黄帝内经·素问》: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谷:

粟、豆、麻、麦、稻;果:

枣、李、杏、栗、桃;畜:

牛、犬、羊、猪、鸡;菜:

葵、韭、薤、藿、葱)

⏹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公元493年):

以肝补血、补肝明目

⏹唐朝《千金方》食治篇,分水果、蔬菜、谷类、鸟兽四门。

提出用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等。

⏹唐代名医孙思邈(公元581-682年):

主张“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元朝忽思慧《饮膳正要》:

1330,忽思慧《饮膳正要》成书,是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书。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记载了350多种药食两用的动植物,并区分为寒、凉、温、热、有毒和无毒等性质,对指导人们营养与食疗有重要价值。

⏹明代姚可成《食物本草》:

列出1017种食物,并以中医的观点逐一加以描述,分别加以归类。

⏹《圣经》:

将肝汁挤到眼睛中治疗眼病。

⏹古希腊名医医学之父Hippocrates(公元前300多年):

“食物即药”。

⏹18世纪中叶,被称为营养学之父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Lavoisier在强调生命过程是一个呼吸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

⏹19世纪初发现了Na、K、Ca、S、Cl、Ca、P等元素。

⏹1810年发现第一种氨基酸——亮氨酸。

⏹1838年首次提出蛋白质概念。

⏹1842年德国化学家、农业化学和营养化学奠基人Liebig用动物生理实验将不同食物对动物的功能进行分类,机体营养过程是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过程;Liebig的学生Voit、Rubner分别创建氮平衡学说,确定了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能量系数,提出了物质代谢理论;Liebig的另一名学生Lusk在研究基础代谢和食物热效应基础上出版了经典著作国际上第一本营养学《TheScienceofNutrition》;

⏹1912年发现了第一个维生素——维生素B1。

⏹1929年亚油酸被证明是人体必需脂肪酸。

⏹1935年最后一种必需氨基酸——苏氨酸被发现。

⏹1938年Rose发现8种必须氨基酸

⏹20世纪30年代后,掀起了微量元素的研究热潮。

⏹20世纪中后期以来:

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生理作用机制不断揭示;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得到进一步阐明;食物中非营养成分的生理功能及对健康的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分子营养学应运而生;营养调查、监测及各种人群营养干预研究在内的公共营养学有了新的发展。

⏹从20世纪中叶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各种分析技术的渗入与应用到营养学研究中来,20世纪末功能食品与功能因子的建立更说明现代营养学科发展的迅猛与深入。

⏹同时营养学家的另一目光对准人群营养与健康问题和公共营养(社区营养)问题。

提出了各类人群的膳食营养供给量(RDA)、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完善营养调查方案和手段,研究和建立与营养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2、营养学研究的两个主要阶段

一是发现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预防与治疗营养缺乏病与营养不良,以及根据各种人群的合理需要制订营养素需要量或供给量标准。

二是研究营养如何促进健康,研究与膳食有关的各种疾病,以及如何调整膳食来预防这种疾病。

在营养学科中最重要的综合性成果:

膳食指南和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3、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1)基础营养:

近10余年来,基础营养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如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系列的α-亚麻酸、EPA及DHA的生理作用被逐渐揭示;叶酸、维生素B12、VB6与出生缺陷及心血管疾病病因关联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VE、VC、β-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硒、锌和铜等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2)公共营养:

在WHO、FAO的努力下加强了营养工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营养监测、营养政策等,逐步形成了公共营养学或社会营养学,更加重视如何使大众得到实惠。

世界各国制定了膳食指南和营养素每日推荐供给量,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并号召各国政府保障食品供应,控制营养缺乏病加强宣传教育,并制定国家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3)营养与健康: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与膳食营养关系密切,膳食因素是这些疾病的重要成因,也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所以,WHO强调在社区中用改善膳食和适当体力活动为主的干预措施来防治多种慢性病。

(4)营养与基因表达:

营养因素与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是营养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从理论上讲,每一种人类主要慢性疾病都有其特异的易感基因。

人体内特异性疾病基因的存在对于决定个体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有重要作用。

从疾病预防的策略考虑,是要防止疾病基因得到表达,其次是通过较长期的努力来减少人群中疾病特异性基因的存在。

(5)食物中的活性成分:

是目前营养学研究较活跃的领域。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

茶叶多酚、茶色素、类胡萝卜粟、活性多糖、异黄酮等。

但这方面的研究往往难以划清食品和药品的界限。

(6)营养与农业:

营养素来自食物,食物源自农业。

在人口增长超过耕地增长的情况下,农业的发展为世界食物供求平衡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营养现状与问题

1、世界营养现状

四大营养缺乏症:

蛋白质-热能缺乏症、干眼病、缺铁性贫血与地方性甲状腺肿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营养问题

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由于热能摄入过多造成的肥胖症日益增多,带来了四大危害: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寿命也为之缩短

2、我国宏观营养工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国民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

⏹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国务院于1993年批准颁布实施《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1993年成立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1996年正式启动“大豆行动计划”;

⏹1997年4月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正式公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而后又相继公布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997年12月5日批准颁布实施《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1996-2000)》

⏹2000年在全国开始分布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2001年又批准颁布实施《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

⏹2002年8-12月进行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2004年10月1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修改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3、我国居民营养状况

近20年我国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改善。

总体上看,人们的营养基本是够的,但是从营养结构上看,不均衡,尤其是优质蛋白、微生素E、铁和钙,以及微量元素比较缺乏。

全世界人们摄入的蛋白质中优质蛋白占35%,中国平均优质蛋白占26%,农村优质蛋白只占17.2%。

(1)营养现状明显改善

⏹婴儿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

⏹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