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2643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ocx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1、论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明朗化,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也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表现。

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镣铐,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明朗化,生产力强烈要求建立与其本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表现在阶级关系上,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为公开对抗。

1831年11月到1834年4月,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都是工人阶级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的鲜明标志。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源于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而且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上一切优秀的遗产合乎规律的发展的结果。

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科斯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成果加以批判继承,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2、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答:

(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列主义的初步传播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日益成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知识分子首先接受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不断壮大,五四之后的工人运动也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分子组织起来。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毛泽东创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这条道路的内涵:

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内容,以武装斗争为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阵地,将三者紧密结合。

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继续斗争的方向和夺取胜利的途径。

是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完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它规定了革命的动力、对象和领导者,规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本纲领,指出了这个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3、三大法宝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的贡献:

一、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独立自主地位,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二、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对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三、对同盟者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同时,既要注意物质利益,又要给予政治思想教育。

毛泽东对武装斗争的贡献:

在人民军队的建设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定了三大民主和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

在战略战术上,开展人民战争,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总结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核心的十大军事原则。

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的贡献:

一、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

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开展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作为与其他政党区别的标志。

三、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处理党内矛盾的原则,采用整风方式进行党内教育。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

从新中国诞生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我国的过渡时期。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实践

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如办互助组,发展初级社,高级社等;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和平赎买,委托加工、委托代销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对企业改造和对人改造结合起来,将剥削分子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以苏为鉴”社会主义建设要走自己的路处理好十大关系;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国民经济发展既要反保守又要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等。

(四)、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问题。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象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深刻认识国内发展变化及严峻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向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成分的变化:

由计划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变成了市场体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

分配制度的变化:

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从的格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主要包括:

1、与时具进论2、历史方位论3、第一要务论4、目标纲领论5、改革创新论6、执政为民论7、从严治党论8、质量建军论9、国际战略论10、根本目的论。

(六)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把握执政兴国关键。

这要求我们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

要求我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要求我们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协调。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大国治理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注重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和集体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创造的物质条件:

 

答: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引起的后果。

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商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抓住这个根本矛盾,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的科学结论的。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不仅决定了必须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而且还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取代者,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第一,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存在,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不高的结果。

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生产发展的不足造成了某一特殊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也导致了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

只有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差别。

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消灭阶级剥削和消灭阶级差别,“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取代封建社会制度,就在于它具有较高的生产率,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

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为生产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社会的一切领域都服从于生产,尤其是它把科学运用到生产中,使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这种巨大发展,正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二,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为社会主义生产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社会化生产,它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相矛盾的。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等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

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生产更加社会化了。

恩格斯指出:

“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

”社会主义生产是由国家、社会和集体负责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管理的社会化和资本的社会化发展,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直接否定,也为社会主义作了更充分的物质准备。

列宁说过这样的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

  第三,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着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的新社会因素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逐步形成和积累的。

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

“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因素。

”资本主义越发展,社会主义因素越多,这是不容置疑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社会因素的增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无产阶级不断为争取自身权益而进行斗争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了集体生产、合作经济、工人参与管理、实施社会保障、发展国民教育等社会内容,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因素不断扩大的体现,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

而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

  第四,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世界性普遍交往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存在的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出现,不可能是一种地域性现象,而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

世界经济文化交往的普遍化,是世界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

4、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

(1)社会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人类社会这方面也像自然界一样.实质上服从同一运动规律.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同样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虽然人类社会总趋势是上升的.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过程中出现过多次王朝复辟.社会主义出现的严重曲折.都充分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都起作用.任何偶然性背后都有必然性在起作用.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实现和开辟道路.某些偶然事件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所以.人类世界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倒退。

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因为这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新事物辩证否定旧事物.继承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并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所以更有远大的前途和生命力.

(3)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陈代谢原理的具体表现.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总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通俗表达.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思想都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无可否认,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挫折和低潮,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社会主义显示着无限的生命力和前进上升的募趋势。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它依次经历着五种社会形态’,即五种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社会主义所有制在客观上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所有,并由社会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却是资本家私人的财产*这样,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就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能解决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也就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分离的伴随物。

经济危机表明: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马恩选集》第一卷275贡)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虽然资本主义各国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使其基本矛盾有所缓和,但客观规律是无法改变的,社会历史终将无可阻挡地向前发展。

2.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思潮广泛传播。

自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李社会主义理论以后,14。

多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着。

本世纪初,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本世纪四十年代,社会主义突破了一个国家的界限。

在欧、亚两大洲十几个国家取得了胜利。

现在,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力图运用社会主义理论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

尸·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运用和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出来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以科李社会主义为指导,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经济,力服.了国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七、八十年代各社会主义国家又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犷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勇敢地走上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使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展开和发展。

一特别是我们党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其次,社会主义思潮在第三世界国家也有广泛的传播。

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大众,长期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呼声日高,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消灭剥削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他们看到了摆脱资本主义压迫的美好前景。

同时,由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支持以及他们在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中所做的努力,使社会主义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中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成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理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世界许多国家独立后,纷纷引入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宣称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自前,全世界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已有七十多个,形成了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派别。

再次,社会主义思潮在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十分活跃。

世界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本世纪七十年代后,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各国之间的贸易之战愈演愈烈,反对现存制度的社会运动连绵不断。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普遍高于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自然提高了社会主义的威望,加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一直坚持不懈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扩大着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

因此,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主思潮相当活跃。

既然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那么为什么各社会主义国家当前都程度不同地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呢?

这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复杂性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着的双方,由于周围条件的复杂性,互相之间的力量对比有消有长、有强有弱、从而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曲折性,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摆脱不了这个规律。

回顾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社会主义确实是在艰苦曲折道路上前进的。

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以后,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迅速高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然而巴黎公社只生存了七十二天就被反势力所扼杀。

今天由于国际反动势力利用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加紧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使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进入低潮。

当然,这也不奇怪,凡是一种先进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总要遇到代表旧制度的反动势力的顽固反抗,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在它的发展中必然要遇到国际反动势力的阻扰,出现局部的暂时的失败在所难免。

意识到这一历史规律,我们就毫无理由悲观、失望了。

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实现条件: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各种需要,各种能力,潜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一,人的实践活动和创造生活的全面发展。

人的生命首先表现为活动,而人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实践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创造活动的全面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规定和深刻源泉。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劳动者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从事多方面积极活动的社会活动者;人们积极广泛地参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社会交往,造成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

第三,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把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普遍性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财富。

全面发展中的丰富个性的需要,呈现为多层宝塔式的需要体系。

作为塔基的最低层次,是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的需要;第二层次,是对终身不断接受教育,提高智力,发展能力的发展资料的需要;第三层次,是对于参加各种社会交往,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和交流沟通各种信息的交往资料的需要;更上层,就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的需要,最上层作为塔顶的是,人们使自己本质力量在劳动实践中凝炼,在科学艺术中升华,以便做到充分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需要。

第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普遍的交往,多样性的需要,最后结晶和升华为人自身的多方面的能力。

一是人的体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因为有充裕物质基础,并有充裕的闲暇时间从事体育活动,同时把劳动活动作为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来享受。

二是人的智力得到充分开发,一方面广泛吸收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和最新科学成果,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转化为自己的智力结构和一般发展能力。

三是人们从事操作和控制的技术能力提高了。

四是劳动条件的改善,美育的普遍开展,人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人将美的规律,按照美的内在尺度来塑造自我,改造环境。

五是一旦摆脱生活重担的压迫,狭隘物欲的束缚、死记硬背的旧式教育,人的自由创造力将得到巨大发挥。

上述种种能力的总和,构成了人的能力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第五,人的各种潜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社会主义将给人们发挥一切潜能提供历史上最好的条件,这首先是人的自主的全面实践活动,将会常常地挖掘出个人肌体内部蕴藏的人类本质、能力、天资、秉赋。

总之,全面发展的人,将具有崭新的劳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将在道德、智力、体力、劳动技能、审美教养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集崇高理想和实践活动,渊博学识和高尚道德,现代科技和审美情趣,健康体魄和优良气质的和谐发展于一身的新人。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才能完全实现,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必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越和现实的条件。

就现实而言,应当着重研究和发展完善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人走向全面发展开辟道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步,它对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

(1)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

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作为主体是个体和类的统一。

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个体主体与市场经济带动起来的社会化生产进步了的“类”主体相结合,完整的、全面的主体的人才得到了确立。

(2)形成了人的全面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调动了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导引出人的多样性活动,并要求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从而使人的关系日益趋向全面。

(3)促进了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由于市场经济把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所有个体联系起来,从而使市场全面地反映出人的多样性的需求,从而引导人们去进行各种生产,并预测市场的潜在要求。

(4)提供了人的自由条件。

人的自由最根本的条件,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市场经济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其对资源的配置的合理性,使资源的使用和社会需要有效地统一起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使生产效益趋向最优化。

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无法实现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在于:

创造适合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使人的自由个性最终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第二,为人走向全面发展提供经济前提——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们完全摆脱贫困状态,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前提。

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使人最终成为生产的主人。

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人们才会把劳动当作自我完善的根本手段,而不是仅作为谋生的需要。

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才能提供丰富的产品,人们才拥有充裕的时间。

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的根本要求,没有生产的高度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空想。

第三,为人走向全面发展创造思想文化前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成长开辟道路。

人才是现代化的灵魂,人才是现代化成败的关键。

(2)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双百”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