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3249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叨扰(tāo)涎皮赖脸(yán)颦蹙(cù)度长絜大(dúo)

B.炮烙(páo)少不更事(gēng)拓片(tà)戛然而止(jiá)

C.讪笑(shàn)畏葸不前(xǐ)孝悌(dì)庠序之教(xiáng)

D.监生(jiàn)病入膏肓(huāng)歆享(qīn)濒临绝境(b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湮没钟鸣鼎食撷取沸反盈天

B.人寰顾盼神飞逡巡自命得意

C.膏腴挑肥捡瘦膳食饿殍遍野

D.玩劣莫衷一是浩瀚合纵连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护水土不流失,是相得益彰的事,何乐而不为?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节目表演,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构思新颖,亮点纷呈,令人叹为观止。

D.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涣然冰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看到有些报道里说我是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也是在海外知名度较高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想这其中有复杂的原因。

B.整本书阅读资源开发的合理模式是在学校指定和学生选择之间找到平衡,既确保每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又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兴趣。

C.晚风吹过,炽热的暑气正于黑暗处悄悄散去,蝉的大合唱也降下帷幕,空气中充满着玉米、青草以及炊烟的味道四处弥漫。

D.几年来,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出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张兄,大作收到,拜读后受益匪浅,只是觉得个别字句略有笔误,冒昧作了一点雅正,不知当否,仅供参考。

B.我们两口子本希望二胎生个男孩,可生下来还是个千金,令人失望。

C.定于本月16日中午在四季青酒店举办庆祝令堂70华诞盛宴,恭候各位亲朋好友届时光临!

D.李教授,拙作奉寄给您,晚生才疏学浅,书中肯定存在不少问题,恳请斧正!

6.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蜀国望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杜鹃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如“杜鹃啼血猿哀鸣”、“望帝春心托杜鹃”等。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两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

王昭君在汉元帝竟宁元年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王朝与匈奴和亲做出了贡献。

C.“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传说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秦国据雍州,其他八州是兖州、赵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苏州、梁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

D.“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韩愈《师说》)

(六艺经传即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已失传。

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

“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

”襄子曰:

“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

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

“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

子以奸事我者也。

”乃烹之。

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

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

穆公曰:

“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

吾恐其伤汝等。

”遍饮而去之。

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

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

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

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孔子诛少正卯①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②,而郑国之奸禁。

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

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淮南子·汜论训》)

(注):

①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

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

②邓析,春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数无盐令数:

责备,数落。

B.秦穆公出游而车败败:

损坏。

C.而不还饮酒者还:

通“旋”,随即。

D.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喻:

比喻。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善取者,入多而无怨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赵襄子围于晋阳则移其民于河东

C.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铸以为金人十二

D.此用约而为德者也然后以六合为家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B.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C.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D.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裹子首赏高赫,赏少劝众。

赵裹子被围困于晋阳,解围后奖赏五个有功的人,高赫列为首功,身边的人有意见,赵襄子说明了原因,他这样做起到了赏少劝众的作用。

B.齐威王烹无盐令,刑省奸禁。

齐威王常听到人们说无盐县令的好话,但县令并没有把无盐治理好,齐威王认为无盐县令奸诈,便烹了他,齐国因此多年社会风气良好。

C.秦穆公宽待野人,得到回报。

秦穆公出游失马,后发现野人杀吃这匹马,穆公不但不怪罪,反而怕他们吃马肉不喝酒,会伤害身体,便与他们一起喝酒。

后秦晋交战,穆公得到野人帮助,战胜了晋国。

D.本文叙议结合,作者通过几个典型事例,论述了“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就可以“守约而治广”的道理,对后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三、其他

12.把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的一位亲戚。

杜甫曾把草堂转给吴郎居住。

院内有一枣树,吴郎住下后有筑篱护枣之举。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采用了因果倒置句式,前句的“西邻”即后句的“妇人。

B.颔联前句用设问的方式强调“困穷”是妇人来打枣的根本原因。

C.穷妇人到吴郎家打枣本来就怀着恐惧的心情,所以,作者希望吴郎不但不要制止,反而应该对她亲切、和善一些。

D.诗人严肃地责备吴郎插上篱笆防止妇人来打枣的做法,认为他这样做是“多事”,不能这样提防穷妇人。

E.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思想深刻,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人民性。

14.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吴郎的?

请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代人罗大经认为,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包含了八层意思,内涵十分丰富。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分别写出琵琶声音粗重、繁密、急骤和轻细、柔婉、急促的特点。

(3)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士大夫一族耻学于师的原因,除了彼此年龄、道德学问相近外,地位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是警察

赵登科

老钱是个好警察。

一次追捕毒枭行动,老钱和兄弟们将毒枭围困在一个山头上。

他们一步步将包围圈缩小,眼看就要活捉毒枭,此时却传来了一声枪响。

该死的!

不是说这家伙没有枪吗?

紧接着又是几声枪响,毒梟从一棵大树旁溜走了。

原定的抓捕计划被打乱了。

老钱追了上去,和毒枭的子弹赛跑。

老钱也想给他来上几枪,但是这个毒枭身上有重要线索,不能将他击毙!

老钱只能时左时右跑S形,紧紧跟在毒枭身后。

毒梟突然摔倒,原来他只顾看身后的老钱,踢到了露出地面的石头。

老钱扑到毒枭身上,这才发现自己脚上淌出了一摊血,事后,领导到医院看望老钱,还给他记了二等功。

老钱不是个好丈夫,隆冬的一个晚上,老钱的妻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老钱送一个老人回家时掉进坑里,腿受了伤。

妻子并不怀疑,老钱常常这样,为了别人自己却受了伤。

老钱加完班回到家,自己的妻子不见了也浑然不觉,倒头就睡。

第二天,妻子的父母打电话给老钱,说女儿的电话打不通,会不会出什么事,老钱说不会的,他的家人怎么可能出事,便没放在心上。

三天未见到妻子,老钱这才急了,和兄弟们到处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妻子失踪了……

老钱不是个好父亲。

老钱的女儿艳子在脸上文了个骷髅头,一头金黄的头发推掉半边,阴阳怪气,不男不女。

艳子对老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我没钱了!

老钱通常会掏出一把钱给她,有时也会揪着她头发,给她几巴掌。

老钱和艳子已经半年没见面了,但那次缉毒行动让他们再次相遇。

那天下着小雨,老钱和他的兄弟们像往常一样,坐上警车,风风火火地出发了。

老钱却看见了艳子,艳子也看见了老钱。

艳子拼命跑,老钱就拼命追。

收队时,一个兄弟清点抓捕人数,一、二,……怎么少了一个?

那兄弟问老钱,才发现老钱没在。

他又数了一遍,嘀咕道:

“难道情报又错了?

没多久,老钱铐着艳子回来了,低着头,那个数数的兄弟拍一下老钱的肩膀:

“刚才还叫你呢!

原来你是抓大鱼去了。

”老钱没有理会他,仍旧低着头,那兄弟以为老钱没听见,又拍一下老钱的肩膀:

“你今晚可得请我吃饭。

”老钱猛地抬起头,吼了一声:

“你有完没完?

”那兄弟打了个哆嗦,呆呆地望着老钱。

回到局里,老钱对队长说:

“您处分我吧。

队长问:

“我为啥要处分你?

”老钱张开嘴,又立马闭上。

队长说:

“你小子哪里是在请求处分,明明是在邀功嘛。

老钱说:

“不是的,队长,您处分我吧!

队长见老钱没有笑,脸色也难看了许多,说:

“那你总得给我说说为啥处分你吧!

老钱指着那个铐着的女孩:

“她是我女儿,犯了法,是我放的她。

队长红润的脸青一阵儿白一阵儿,过了一会儿,问:

“人,是你抓的?

老钱点点头,队长又问:

“你为啥放她?

”老

钱说:

“不为啥,我是她爸。

队长问:

“那你为啥后来又要抓她?

老钱说:

“不为啥,我是警察。

过了很久,队长一句话也没说。

老钱又说:

“队长,您处分我吧!

队长还是不说话,走到窗户边,推开窗,惊异地说:

“呀!

这鬼天气,竟然下起太阳雨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21期)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两次写到“枪响”,烘托并渲染了警察追捕毒枭时的紧张气氛。

B.小说写老钱勇追毒枭比较详细,写他帮助老人而受伤则一笔带过,详略有致,剪裁得当。

C.妻子失踪,女儿走上邪路,老钱理应承担全部的责任,因为他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D.老钱在缉毒行动中,先是放跑了女儿艳子,后又亲自把她抓回来,这中间他肯定经历了一番复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

E.老钱在单位是个好警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家里却不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小说通过几件事高度赞扬了老钱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17.老钱这一人物有什么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18.小说以队长的话“呀!

这鬼天气,竟然下起太阳雨来了”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9.有人说,老钱是个好警察,也完全可以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也有人说,老钱要当一个好警察,就很难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你同意哪种说法?

请谈谈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七、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早岁那知世事艰”是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

一般来说①_______,所以就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说法。

但也有许多人在年少的时候就遭遇坎坷、饱受磨难,②________,磨练了他,让他深刻地领悟到社会、人生的真谛。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③__________。

21.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另选话题,再写两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

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前面句子相同。

时间似乎无情,但是仍然可以挽留,如果你爱惜它,它也留恋你。

如果你用功读书,时间就留在你的学问里;如果你勤于锻炼,时间就留在你的健康里;,;,。

八、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媒体报道,60岁的高政清每天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沿着崎岖的山路把山西忻州市偏关县30公里长的明长城巡查一遍,所得报酬是10元钱,。

老伴说起这个庄稼烂到地里都不管的“二百五”,气得直抹眼泪。

可这差事,高政清已经坚持干了整整三年,风雨无阻,他为的不是钱而是“不能让长城毁在我们手上”的信念,这个在长城脚下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没给女儿攒下彩礼嫁妆,反而在昏暗的窑洞里“攒”出了50万字的长城研究著作,当高政清们老了,走不动了,他们愿意用性命去保护的长城,又有谁来保护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识记能力。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A项,“涎皮赖脸(yán)”应为“涎皮赖脸(xián)”,意思是厚着脸皮纠缠,惹人厌烦。

“度长絜大(dúo)”应为“度长絜大(duó)”,指比量长短大小。

C项,“孝悌(dì)”应为“孝悌(tì)”,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D项,“歆享(qīn)”应为“歆享(xīn)”,指鬼神享受的祭品、香火,也指神灵享受供物。

故选B。

2.A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过语音辨析、字形辨析、语义辨析、结构辨析、语境辨析等方法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B项,“自命得意”应为“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形容自我欣赏。

C项,“挑肥捡瘦”应为“挑肥拣瘦”,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D项,“玩劣”应为“顽劣”,顽固恶劣,专做坏事的人(顽固恶劣之徒)。

故选A。

3.C

【详解】

A项,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对象不当。

B项,竭泽而渔:

抽干池水,捉尽池鱼。

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此处望文生义。

C项,叹为观止:

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

使用正确。

D项,涣然冰释:

指像冰遇热消融一般。

形容矛盾、风波完全消除。

引自对象不当。

故选C。

4.B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我是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不合逻辑,应改为“我是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C项,“空气中充满着玉米、青草以及炊烟的味道四处弥漫”句式杂糅,可改为“空气中充满着玉米、青草以及炊烟的味道”,或改为“玉米、青草以及炊烟的味道四处弥漫”。

D项,“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成分残缺,可改为“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功能”。

故选B。

5.D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此处用于自己改动别人的作品,不得体。

B项,“千金”,女儿,旧时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此处用于称自己的女儿,不得体。

C项,“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此处用来指自己的母亲,不得体。

D项,“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又叫指正。

使用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高考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其他八州是兖州、赵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苏州、梁州”不完全正确。

“八州”应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故选项中的“赵州”应为“冀州”,“苏州”应为“扬州”。

故选C。

7.D

8.A

9.B

10.C

11.所以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来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事情来禁止奸邪。

(重点词“因”“劝”“奸”)

【分析】

7.试题分析: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D项“以近喻远,以小喻大也”意思是“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喻”应译为“明白、知道”。

故选D。

点睛:

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A项,两个“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却。

B项,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到。

C项,前一个“以”,介词,从;后一个“以”,介词,把。

D项,前一个“为”,动词,成为;后一个“为”,动词,作为。

故选A。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

前文说齐桓公将要举行征伐,画线句子中“甲兵”指武器同“甲兵不足”意思是说武器不够用,其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

“令”的意思是发布命令,主语应为朝廷或齐桓公,“有重罪者”“有轻罪者”“讼而不胜者”是三类人,是命令的对象,这三类人分别对应的命令内容为“出犀甲一戟”“赎以金分”“出一束箭”,据此可知CD两项断句错误,可排除。

故选B。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便与他们一起喝酒”不正确,选项对应的原文信息为“穆公曰:

‘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

吾恐其伤汝等。

’遍饮而去之”,意思是穆公说:

“吃了马肉,不快点喝些酒的话,有伤身体。

我担心伤了你们大家。

”让野人全部饮了酒,穆公才离开。

不是穆公和他们一起喝酒,而是给他们酒喝。

故选C。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故”,所以;“因”,按照;“所喜”,喜欢的事;“劝”,勉励;“所恶”,厌恶的事;“奸”,奸邪。

文言文参考译文:

古代的善于赏赐的人,费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善于处罚的人,刑法简约而奸人可以禁止;善于给予的人,使用节俭却可以成为大德;善于取得的人,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列为首功。

左右的人说:

“晋阳被围之难中,高赫没有大功,现在却得了头赏,这是为什么?

”赵襄子说:

“晋阳被围,我们社稷危急,国家危险,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情,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

”因此赏赐一人,天下尽忠之臣,没有不愿意忠于他的国君。

这就是赏赐虽少却可以勉励很多为善之人。

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一一列举无盐县令的罪状时说:

“赞誉你的话一天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查你的政绩,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你用奸谋来对待我。

”于是便把他烹了。

齐国从此三十二年间,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

这是刑罚少却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驾车的一匹马跑丢了,被野人捉住。

穆公追着一直赶到岐山的南面,野人正在煮马肉吃。

穆公说:

“吃了马肉,不快点喝些酒的话,有伤身体。

我担心伤了你们大家。

”让野人全部饮了酒,穆公才离开。

过了一年,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原发生战斗。

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晋大夫粱由靡牵着穆公车上的骖马,即将捉住穆公。

吃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车下为穆公拼杀。

于是战胜了晋军,又俘虏了晋惠公而归。

这是给予俭约而能成为大德的例子。

齐桓公将要举行征伐,武器不够用。

下令有重罪的人,出一副硬甲、一个戟;有轻罪的,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赎罪;打官司不胜的,出十二支箭。

百姓都很高兴。

于是修治箭矢,冶炼金属为兵器,用来讨伐不义之国,征伐不义之君,称霸天下。

这是获取多而百姓没有怨言的例子。

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事情来禁止奸邪。

因此赏赐一人,天下人民赞誉,惩罚一人,天下百姓畏惧。

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虚费钱财,最高的刑罚是不伤害好人。

孔子杀了少正卯,鲁国的奸邪就被堵塞了,子产诛邓析,而郑国的奸诈便被禁止了。

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

因此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1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或“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重点词“庠序”“申”“颁”)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时要把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找出句子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逐一落实,写出答案。

本题所给句子出自课文《寡人之于国也》,需要落实的重点字词有:

“谨”,认真地对待;“庠序”,学校;“申”,反复陈说;“孝”,孝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颁”通“斑”,头发花白;“负”,背着;“戴”,顶着。

13.BD

14.①从妇人生活贫穷的角度:

妇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