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3914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8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docx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1-6掌握,7-9了解)

1、世界经济的内涵

(1)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2)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

(3)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二、世界经济中的微观主体:

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

(一)国家三要素理论:

领土、人民、合法的政治权力(政府);

(二)跨国公司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

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战略的全球化、以开发新技术推动跨国公司的发展、内部管理的一体化

(三)国际组织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设性机构。

①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主要职能是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为成员国提供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

③世贸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三、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与现状:

1、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国际分工深刻变化;3、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快速发展;5、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国际协调机制加强:

WTO、GATT、IMF出现并发挥作用;8、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欧共体、APEC、北美自贸区;9、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一超多强;10、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发达国家(北方)和发展中国家(南方)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四、世界经济学科的基本假定:

(1)经济人假定(追求效益最大化);

(二)稀缺性假定(资源稀缺,人的欲望无限);

(3)国际无政府状态(缺乏全球权威的国际中央政府);(四)不确定性(经济结果未知);

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重点)

(1)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

a)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b)贸易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增长速度

c)各国对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加

(3)、生产与投资全球化;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是指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并借助母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各种形式的联系,实行组织和管理体制上无国界规划,逐步建立以价值增值为基础的跨国生产和投资体系的过程。

(1)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猛增加

(2)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依赖度不断增加

(3)跨国公司的生产与投资国际化日益增加

(4)、金融全球化;

所谓金融全球化,就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

(1)货币的国际化与全球化

(2)金融机构全球化

(3)各国货币金融政策全球化

(5)、科技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是指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地区)科技共同体协调与融合的发展过程。

(6)、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随着商品、资本流动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劳动力也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开始进入全球流动阶段。

六、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机制(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方法):

(1)坚持对外开放;

(2)对外贸易;建国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相辅相成,外贸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外贸体制不断市场化、国际化。

(3)利用外资;‘引进来’战略

(4)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

七、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

(1)萌芽:

1、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化、2.封建社会末期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

3、地理大发现

(2)初步形成:

1.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殖民扩张、2.产业革命、3.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3)最终形成:

1.第二次科技革命、2.生产关系变化(资本的集中和积聚)

八、《世界经济概论》研究对象:

(亦可以改写为学习意义)(了解)

(1)对世界经济现状、运行机制、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

(2)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资本流动。

(3)对地区国别经济的研究:

美国经济、欧盟经济、日本经济、中国经济。

九、世界经济概论的学习方法:

(了解)广读、勤学、敏思

(取自经济现实→进行科学分析→应用经济现实)

第二章(1-3了解,4-9掌握)

一、工业革命:

1800年前后的英国经济飞速发展;(太长的话看就可以了)

1)对工业革命的误解:

工业革命本质上并不是完全工业化的,农业的生产率增长速度和经济中其他领域一样迅速,而且如果农业没有成功实现增长,那么现代经济增长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工业革命被错贴标签了。

2)对工业革命的解释:

外生增长理论

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经济体系外的某个特征(如社会的司法制度或者生产投入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发生了改变。

这一变化使得经济体系内潜在的创新者们增加投资以促进生产技术的扩展。

3)对工业革命的解释:

多重均衡理论

理论认为,社会中一些突发性事件——疾病、战争、征服新的地区——会使经济从较差的静态均衡跳跃到现代社会中较好的动态均衡状态。

4)对工业革命的解释:

内生增长理论

在工业革命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各国经济体系内部的一些特征逐渐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代经济增长所需的前提条件。

二、大分流

1800年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并没有像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那样快速增长,相反它们都深陷贫困的泥潭。

自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分流不断扩大,一直持续到现在。

(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发达国家(北方)和发展中国家(南方)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大分流的原因:

(1)与马尔萨斯时代的脱离(马尔萨斯时代人口多生产力低下的国家与人口少生产力高的国家财富相差不大);

(2)现代机器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急剧增长,人均收入比工业革命前的平均水平低很多;(3)工业革命后引入的新生产技术提高了高质量劳动力的收益;

三、马尔萨斯陷阱:

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即认为人口是经济增长的阻碍,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带来人口的增长。

一直到将人均产出,即人均收入降到只能维持人的最低生活时,人口才停止增长,一但经济增长人口随之也增长。

解释:

(1)其认为收入停滞是因为技术的进步与发现仅仅造成人口的增加而没有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人口的增加受到生存手段的限制,当生存手段增加时,人口也随之增加,但人口受到“不幸和罪恶”的限制。

(2)其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3)马尔萨斯世界的逻辑是有悖常理的。

①任何导致死亡率上升的因素——战争、秩序混乱、糟糕的卫生条件或者废除母乳喂养等都会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错误)

②任何导致死亡率下降的因素——医疗技术的进步、良好的个人卫生、改善的公共卫生、国家对农业歉收的补贴、和平、秩序等却会降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错误)

5、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重点掌握)

(1)、科技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范式

范式核心由关键要素变为产业结构;范式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演进方式。

(2)科技革命与生产力进步

1、科技革命引起生产力诸要素变革;劳动资料、对象、劳动者素质、组织与管理变革

2、科技革命引起生产力内在结构的变革;科技、教育、信息、组织管理等非实体性要素的作用日益增大,而实体性要素的作用在相对减小

(3)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变革;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资金、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比例关系。

1、产业结构的转变反映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变化;

2、产业结构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七、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主要内容和特点)(重点掌握)

第一次工业革命(战前),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太阳中心说、牛顿经典力学、机械自然观;

第二次工业革命(战前),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能量转换与守衡定律、电磁场理论、原子分子论、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说的提出

第三次科技革命(战后),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在原子能、微电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

8、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重点掌握)

(1)科技革命与各国经济的发展:

1.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2.科技革命引起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教育、生产力地区配置。

3.战后科技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①城市和乡村关系的变化:

城乡一体化和乡村的边缘化;

②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的变化:

脑力劳动者比例的上升;

③阶级关系方面的一些新现象:

如中产阶级的膨胀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2)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1、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国际化;

2、科技革命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科技领域的竞争和争夺日益激烈;

9、“李约瑟之谜”:

(重点掌握)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

(一)对于“李约瑟之谜”的回答:

1、高水平均衡陷阱:

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进入了一个“高农业水平、高人口增长和低工业水平”的高水平陷阱之中;

2、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实验性的”试错和改错,封建主义时期中国人习惯“经验性的”试错和改错,中国的人口数量众多不能成为技术进步的优势。

(2)总结性的解释:

(1)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导致缺乏发展动力。

(2)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不利于科学发展;

(3)封建文化专制主义阻碍了科学进步;(4)中国古代科学在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缺陷;

(5)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10、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科技战略——李约瑟之谜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借鉴

(重点掌握)

1、基础投入

(1)技术的购买

(2)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技术差距门槛和人力资本门槛)

2、制度支持

(1)科学发明的制度支持:

资助制度的完善与效率

(2)科学发明的制度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

(3)科学发明的政策支撑:

金融的作用

第三章(1-4重点掌握,5-8了解)

一、经济周期的若干概念

(1)经济周期是一个由工商企业占主体的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出现波动的现象;

(2)一个标准的经济周期包括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和两个转折点。

两时期:

收缩(经济由高峰时期跌入低谷时期)与扩张(经济由低谷时期跃升到高峰时期)两个时期。

四阶段:

衰退、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衰退和萧条阶段属于收缩期,复苏和高涨阶段属于扩张期)。

两转折点:

峰(经济由高涨阶段转入衰退阶段的那个关键点)和谷(经济走出萧条阶段开始回升的那个关键点)两个转折点。

(3)①古典周期(ClassicalCycle),也称传统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和循环。

②增长周期(GrowthCycle),也称现代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和循环。

(4)在某一时期内,经济增长(绝对数或增长率)的最高点就称为该周期经济波动的峰值,也叫做波峰。

与此相对,经济增长(绝对数或增长率)的最低点称为谷值或波谷。

“波峰”和“波谷”代表的是经济周期的转折点。

(5)周期波动长度简称波长,指每一个具体的经济周期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或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所经历的时间长度。

周期的长度较长,则说明该时期内经济波动较少,经济较稳定。

(6)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又称为波幅或振幅,是指同一个周期内从峰值到谷值的指标差额。

(7)平均位势是指某一个周期内所有时间序列指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它可以用来衡量某一个经济周期的整体经济增长状况。

平均位势较高,说明该周期内经济运行处于较高的水平;反之,则说明经济运行在低位徘徊。

(8)某一个周期的涨落比,是指该周期内扩张阶段的长度与收缩阶段的长度之比;某一特定时期内周期的平均涨落比,是指该时期内所包含周期的平均扩张长度与平均收缩长度之比。

(9)标准差定义为国民经济实际经济增长率围绕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的量值,它是衡量周期波动对历史增长趋势偏离程度的标准化指标。

标准差越大,说明实际经济增长率偏离长期趋势的程度越大,经济发展越不稳定;

二、战后先后发生过8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第一次:

1948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其他国家由于经济境况不同,随后分批进入危机。

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次危机显示出了非同步性,危机在各国延续的时间及深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第二次:

危机持续时间短但破坏性大。

危机的同期性十分明显,但苦乐不均。

物价不降反升。

第三次:

这次危机结束了战后第二个经济周期,标志着第三个经济周期的开始;危机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呈现出同步性;危机由加拿大拉开序幕,但对美国的经济影响最大;危机发生在越战期间,在美国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第四次:

这次危机标志着1969年开始的战后第三个经济周期的结束和第四个周期的开始;危机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同步性;这次危机的广泛性、深刻性和持续性都超过了战后前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出现了“滞胀”现象。

第五次:

这次危机标志着战后第四个经济周期的结束和第五个经济周期的开始;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更为严重,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危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同步性;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指数普遍下降,危机持续时间大大延长;企业大量倒闭;世界贸易严重萎缩,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急剧上涨。

第六次:

这次危机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机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美国迅速从危机中复苏过来;日本在这次危机中持续的时间最长。

第七次:

此次经济危机在西方各国发生的时间有先有后,危机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危机程度并不严重。

第八次:

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

次贷危机即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房地产泡沫极大膨胀,直接诱因是美国雷曼公司破产;

三、长波理论

(1)康德拉季耶夫理论的内容:

把1780年至1920年这140年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归结为两个半长周期波动

(2)长波形成的原因:

技术创新、“火车头”国家拉动、后进国家的经济突变。

(3)长波理论的启发:

经济长波的长度和转折点都不可能是十分精确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这种长期波动具有“国际性”;长波具有规则性的发展周期;固定资本再投资的周期性对“长波”具有重要影响

(4)长波理论对中国现实发展的借鉴:

经济历史发展到21世纪,种种经济迹象表明经济发展符合长波理论,根据长波理论,现阶段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将处于整体下降收缩阶段,世界经济新的拐点已经到来,世界经济将面临挑战。

一方面,中国应把握好世界经济长波波动的规律和轨迹,适当调整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尽量避免负面影响,这对于我国政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发挥“火车头”国家拉动作用,加强技术创新,完成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

四、美国新经济:

(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120个月),出现“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率增长率)与“两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并存的现象。

为了与传统经济区分,将其称为“新经济”。

(二)美国新经济的主要表现:

(这个是老师画的重点)

(1)经济持续扩张;

(2)失业率不断下降;(3)财政赤字不断减少;(4)劳动生产率大幅上升:

1.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领先。

2.企业实力得到增强。

3.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二)新经济的原因解释:

(可改写为中国的借鉴经验)(老师画的重点)

(1)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美国新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实体基础;

(2)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新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支撑;

(3)风险投资是促进美国新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制度创新;

(4)经济全球化是美国新经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5)有效宏观经济政策是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周期的分类:

(根据名字记忆,名字越长,周期越长)

(1)基钦周期:

约40个月,“存货”周期——短波周期;

(2)朱格拉周期:

7—10年,“投资”周期——中波周期;

(3)库兹涅茨周期:

约为20年,“建筑”周期——中长波周期;

(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约为50年,“技术创新”周期——长波周期;

六、战后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特点: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的规律性)

(1)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不明显;

(2)生产下降幅度较小,打击程度较轻;

(3)生产过剩危机和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发生;

(4)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发生;

(结构性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国民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急剧变动而引起的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长期、严重的比例失调。

(5)“滞胀”一度成为普遍现象;

(滞胀”是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

(6)经济周期与科技产业息息相关;

七、影响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

(1)战争因素:

战争对各国经济造成的不同结果;

(2)科技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

(3)调控因素:

国家的干预与政策调节;

(4)其他因素:

跨国公司发展、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确立、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

八、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背景):

(次贷危机源于美国的货币政策)

(1)低利率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

(2)美国政府对金融业监管的放松。

(3)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为追逐短期高利润而盲目扩张。

(4)美元经济的产物:

过低的国民储蓄率和消费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四章(1-4掌握)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概念

(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组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

这个图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它不断变动发展,并且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

(二)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因素: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突发因素。

(三)影响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因素:

(变化过程)

(1)发达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起了重大变化;

(2)社会主义从苏联一个国家发展成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

(3)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震荡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即旧的殖民体系崩溃了;

(4)世界经济联系不断扩展,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经济国际化;

二、主要经济体的基本经济特征以及重要的发展战略以及模式

1.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

(1)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完善的市场体系;

(2)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干预经济;

(3)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4)产业结构先进;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

(1)美国的宏观需求管理模式;

(2)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3)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4)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

2.新兴工业国

(1)新兴工业国(地区)的基本经济特征:

(1)经济增长时间长、速度快;

(2)出口贸易增长迅速,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3)工业化程度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4)广泛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减轻;

(二)新兴工业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

(1)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

(2)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

(3)实施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调控措施;

3.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一)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

(1)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低;

(2)多元的社会经济形态;(3)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结构单一;(4)严重的人口、粮食和债务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2)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仍处于依附地位;

4.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国家

(1)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

(中国)

(1)国家机关代表整个国家行使经济管理的权力,企业仅仅是国家的附属物;

(2)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及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听从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指挥;

(3)忽视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行政干预管理整个国民经济;

(转轨经济是指原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的总称。

(2)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路径选择:

激进式改革理论、渐进式改革理论

三、大国崛起的一般规律

(一)大国崛起的一般规律:

(老师重点只有这个)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崛起。

成功崛起的大国通常是具有较强经济整合能力的国家。

强大国家的经济要素不仅体现在器物层面,而且体现在制度层面,即大国不仅具有经济的规模优势,而且具有经济制度的创新优势和示范效应。

(二)大国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1、强国衰落的一般原因:

(1)穷兵黩武。

(2)骄傲自大,固步自封。

(3)丧失机遇,应对失策。

(4)激烈竞争,强弱易位。

2、借鉴:

(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

(1) 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2) 必须有巩固的经济基础。

(3) 坚持开放,防止闭关自守。

(4) 保持科技、教育、思想观念、制度创新。

(5) 善于抓住机遇,果断决策。

四、中国的和平崛起问题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

(1)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

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

(3)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

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

(4)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

(5)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中国崛起的过程,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促进中国的长期繁荣。

(2)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之一,与美国并驾齐驱。

从长期趋势上看,中国在东亚或亚洲的区域性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强化。

第五章(1-3掌握)

1、国家利益的概念以及基本组成

(一)国家利益:

为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合法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

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要国际社会承认与尊重。

(二)国家利益的构成:

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全民利益;但这三种利益并不没有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