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4049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28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5页
亲,该文档总共1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

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

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

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

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

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

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

(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

必修: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2、高中新教材的特点:

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

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方面

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引入新课

 

2、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师活动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

”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

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

……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

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呢?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提出问题:

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问题:

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

(在细胞内)

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

 

阅读资料并讨论:

(实例一:

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

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

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小结

 

课后练习

小结:

(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

(举出一些实例)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

(以一只龟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

)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

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

(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影响成为整体)

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

七、板书设计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和分裂

多细胞生物

生殖和发育

多细胞生物

缩手反射

病毒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

侵入人体的淋巴细胞

人和高等动物

免疫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结构

层次

概念 

举例

学生举例 

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心肌细胞

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

心肌组织

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心脏

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循环系统

个体

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

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

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该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种群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龟生活的水生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三、小结: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病毒没有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2.在你和父母之间,(细胞)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

胚胎发育与细胞、有关。

3.HIV是病毒的缩写,它可感染人体的细胞,导致人体的

降低。

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上述1、2、3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多细胞生物依赖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

→→→→。

其中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多细胞植物没有层次。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

层次,又是层次。

5.种群是指在内,。

群落是指内中的集合。

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6.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

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看清后将要观察的物象移至,转动

换上高倍镜,调整和使视野明亮适宜,再调节

直至物象清晰。

变式训练:

1、流感病毒和HIV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

A、无机环境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C、生物体内的细胞间质D、生物体的细胞内

2、以下表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A、个体→细胞→种群→生态系统B、细胞→种群→个体→群落

C、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D、细胞→个体→种群→群落

3、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4、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5、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第1章走近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2、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方面

1、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2、制作临时装片

3、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方面

1、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2、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情感态度方面

二、教学重难点:

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

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的材料。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

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并以问题作为引导:

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

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

 

(三)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

第一题:

答案是B

第二题:

(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

(2)共同点: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

提出问题:

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

(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

(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形态:

比较小,营养方式。

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练习

 

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四)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课后练习

科学前沿

本章小结

自我测试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

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

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

(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

(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课后练习3:

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共性是细胞核的组成物质。

 

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

 

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

(1、例如科学发现是曲折,漫长的;2、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3、例如对神创论有力的打击等。

 

七、板书设计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

1、把细胞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转换器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4、调节细准焦螺旋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细胞核

细胞质

生物类群

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细胞多样性体现在:

①动植物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别,如植物细胞具有

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具有等结构。

②不同的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也有差别,不同的动物细胞也有差别。

③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别,如原核细胞没有

等。

④不同的原核细胞结构及成分也有差别。

如蓝藻细胞内含有和。

2.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动植物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

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等。

3.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和共同建立的,其要点为: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发育而来,并由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又对与其他细胞

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中产生。

变式训练:

1、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

A、前者有液泡,后者无液泡B、后者比前者高尔基体多

C、前者无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细胞核D、前者比后者核糖体多

2、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⑧链霉菌

A、①⑦⑧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D、①⑥⑦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④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

4、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

A、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物象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D、物象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5、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方面:

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方面: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实验材料、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实验过程。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

 

教师活动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质感到非常神秘,认为生命是特殊物质构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们仍然认为生物产生出来的物质,在体外是不可能合成的。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化学化学知识,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有元素来组成的,那么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

学生活动

 

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了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四)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五)练习

(六)总结

么印象。

 

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

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

提出问题:

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

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以问题引导:

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

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

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观察图表,归纳。

分析数据,完成讨论题:

1(略)2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3如土豆的块茎的细胞还有糖类多;肌肉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皮下组织的细胞还有脂肪多。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七、板书设计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2、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1、最基本元素:

C

2、基本元素:

C、H、O、N

3、主要元素:

C、H、O、N、P、S

4、大量元素:

C、H、O、N、P、S、K、Ca、Mg等

5、微量元素:

Fe、Mn、B、Zn、Cu、Mo、Cl、Ni等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水:

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蛋白质:

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检测

取苹果组织样液2ml→加1ml斐林试剂→振荡试管(此时溶液为浅蓝色)→水浴加热(50~60℃)2min→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实质:

刚配制的Cu(OH)2溶液。

2、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

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3、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取豆浆2ml→注入试剂A1ml摇匀→注入试剂B4滴摇匀→观察。

双缩脲试剂实质:

碱性环境下的Cu2+

4、淀粉的检测

取马铃薯匀浆2ml→滴加2滴碘液→观察。

淀粉遇碘变蓝色。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性。

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性。

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种,其中大量元素主要有等,微量元素主要有等。

3.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4.细胞中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5.检测还原糖所使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使用时,应先,该试剂与还原糖作用形成色沉淀。

6.检测脂肪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脂肪作用被染成色。

7.检测蛋白质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蛋白质作用,产生色,使用应。

8.检测淀粉使用试剂是,作用的结果呈色。

变式训练:

1、关于细胞和无机自然界中元素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有的元素,无机自然界中一定有

B.无机自然界中有的元素,细胞中一定有

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D.C、H、N三中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不足1%

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3、在人体细胞中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含量约占细胞鲜重总量97%的化学元素是()

A.C、H、O、N、P、CaB.C、H、O、N、P、K

C.C、H、O、N、S、KD.C、H、O、N、P、S

4、下列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

A.KB.PC.BD.Ca

5、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溶液D.碘液、斐林试剂

6、定苹果白色果肉中含有葡萄糖或果糖等还原糖,是将其与某一试剂作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能证明还原糖存在的是()

A.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红色

C.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D.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方面: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蛋清、试管、熟鸡蛋、食盐、清水。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设问作为引入。

婴儿要以奶为主要食物,因为奶是一种还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安利蛋白粉实际上是水解植物蛋白,里面还有氨基酸,那么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把蛋白质水解后,可以得到一类有着共同结构的物质,叫做氨基酸。

用幻灯片展示几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式,引导学生观察,找出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共同点。

然后进行小结:

氨基酸的共同结构是什么;造成有多种氨基酸的原因是什么——R基团。

让学生看一些课本没有的例子,以及一些不是氨基酸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分析。

介绍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可以把9种必需氨基酸展示给学生看,指导学生选择食物时如何注意氨基酸的均衡吸收。

必须氨基酸:

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

设问: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但是蛋白质的种类成千上万,单单一个细胞里面的酶估计就有8000种以上,这20种氨基酸是怎么样组成千差万别的蛋白质呢?

引导学生观察P2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示意图”,以问题作为引导。

1、蛋白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20种氨基酸为什么能构成多种的蛋白质?

3、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是依靠什么进行结合?

4、你怎么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学生活动

 

观察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式,找出共同点。

 

阅读P2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示意图,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

 

(一)引入

 

(二)氨基酸

 

 

(三)蛋白质的结构

 

归纳总结氨基酸的结构: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虽然只有20种,但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种类不同,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蛋白质;2、氨基酸是怎么样通过肽键相连的(板书或者幻灯片展示缩合的过程)(可以尝试让学生跟着老师做一两个范例)3、肽链最后如何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