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4065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docx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

九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酸】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特点: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酸的性质,主要包括酸的个性和通性,在整个初中科学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

而作为本节的第一课时,其主要知识点为确立酸的概念并学会用指示剂判别物质的酸碱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有效地承接了七年级时所学习的物质的酸碱性,也对今后的酸、碱、盐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有利于学生尽快地从暑假生活进入学习本章知识内容的角色。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从微观角度出发,学会用电离的概念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属于酸,能够用指示剂鉴别一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②过程与方法:

从身边的事例理解酸的性质,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物质酸碱性的判断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有序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学习态度;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验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

学会对酸性物质的判断以及使用指示剂判别物质的酸碱性;

②难点:

电离的概念以及从电离的角度学习酸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电离是一个微观角度的抽象概念,特别是在熔融条件下发生的电离更无法直接演示,对学生的想象理解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用电离概念去建立酸的概念,从知识的建构上跨度较大,对于初学者而言比较困难,不能迅速地知会和掌握,是本节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对于指示剂鉴别物质的酸碱性,学生在初一阶段的课程中已经有所学习,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对学生的认知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同时,利用实验探究,可以极大的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配合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讨论、研究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另一方面,学生在之前七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做过一定的化学实验,从实验技能的角度学生可以较好的完成本节的学习。

三、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从本地学生所熟知的所前杜家杨梅引出本节课题——酸。

(当然,由于本节教案的设计时间为六月下旬,所以选择用杨梅,正式上课时间为九月初,也可选择使用青桔子或青苹果。

)通过对电离现象以及电离方程式的讲解和运用,使学生建立酸的基本概念的新思路。

通过结合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酸碱性的概念,引导学生过渡到酸碱指示剂的使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和科学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出酸碱指示剂不同颜色的变化进行评价和反思,并结合学习卡将本节内容牢固掌握。

最后,引导学生课后自制酸碱指示剂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教法运用

①突出重点,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互补充,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同时配以知识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对知识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这些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结合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观察、思考、归纳,把一定的直接知识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②破难点温故而知新:

利用七年级所学的“故”知识与本节课的新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酸的基本概念——电离所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在不经意间将本节课的难点轻松突破。

3.学法指导

①最重要的是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②课前通过预设练习与预习范围,让学生有效地做好预习工作;

③课堂上应倡导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④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纠正学生概念上的漏洞和思维上的偏差;

⑤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准备:

玻璃棒、白色点滴板、胶头滴管、烧杯、pH试纸、蒸馏水、雪碧、可乐、酸果汁、白醋、HCl、H2SO4、NaOH、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2.自制教具:

电解质导电装置、涂有指示剂的纸花。

五、授课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两颗茶山杨梅,一颗呈现紫黑色,一颗呈现白绿色,简短介绍茶山杨梅。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品尝,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酸的东西同时引出本节课。

1、仔细观察品杨梅同学的表情变化,体会酸的味觉。

2、积极讨论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酸的物质。

1、通过萧山本地著名的杜家杨梅引入,既可以让学生有较为熟悉的生活体验。

2、可以进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学生现场品尝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二、小魔术

以小魔术的手法完成以下演示实验:

1、单独接通NaCl固体能否导电?

2、单独接通蒸馏水能否导电?

3、将NaCl溶于蒸馏水能否导电?

引导学生对这个些简单的魔术现象进行分析。

1、认真观察讲台上同学的小魔术操作现象并记录在学习卡中。

2、积极思考产生这一连串魔术实验现象的原因。

1、通过小魔术的手法将看似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入学生的视野,故设悬疑,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进一步解疑的积极性。

2、为下一步引出电离的概念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图一)实验装置示意图

三、知识释疑

1、电解质溶于水或处于熔融状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电解质的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NaCl=Na++Cl-

3、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总数一定相等,所以电解质溶液不显电性。

4、电离方程式书写时,不必写条件,但要配平,使之符合质量守恒、电量守恒(又称电荷守恒)的规律。

注意:

原子团不要拆开。

1、认真听取老师讲解并在学习卡上做好相应内容的任务填写。

2、认真理解电离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求。

1、介绍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及写法,为下一步引出酸的电离共性确立酸的基本概念提供理论依据。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识内容为高中化学所要求的内容,在初中科学中并不作详细要求,同时,由于时间关系以及本节课程的内容安排,故在此无法对此进行深入探究,只能进行粗略的学习。

四、合作交流

1、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写出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其他同学在学习卡上完成。

2、评价三名同学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请同学们观察三个电离方程式的共同点引出酸的概念。

4、通过电离方程式思考:

NaHSO4是否属于酸?

1、在学习卡上完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仔细观察黑板上同学的写法。

2、仔细观察三个电离方程式思考三者的共同点。

3、思考并回答:

NaHSO4是否属于酸?

1、巩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范。

2、通过学生自己观察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的共同点引出酸的概念,自然过渡且清晰明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3、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得出酸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信心。

(图二)酸与酸性物质的关系

五、温故而知新

1、神奇的变色花:

向涂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纸花上先后喷上NaOH、HCl溶液,观察先后出现的实验现象并思考、分析。

2、通过七年级所学物质的酸碱性过渡到酸碱指示剂。

3、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者罗伯特·波义耳。

1、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判断纸花上所带有的物质是什么?

2、体会科学家探索研究的创新意识。

1、通过魔术实验的手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也可以迅速与七年级时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平稳过渡。

2、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使学生更有兴趣,也更易接受。

3、通过介绍罗伯特·波义耳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情操教育。

六、分组实验

1、探究实验室常用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等分别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所呈现的颜色,记录在学习卡上。

2、请部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得出相应实验结论。

1、自主选取实验药品后进行分组实验,并在学习卡填写相应实验结果。

2、听取其他小组的结论,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1、让学生自己选取药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分析归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指示剂

酸性溶液(pH<7)

中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石蕊试纸

七、探究实验

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1、分小组实验,通过酸碱指示剂判断身边的一些物质(主要是课前由老师准备好的一些试剂,也可以是学生自带的饮料唾液等)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验证实验结果并记录到学习卡中。

3、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1、进行小组实验,并进行各种尝试,记录实验现象。

2、设计表格,

整理实验信息。

3、相互交流实验结果,评价。

1、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学习记忆,强化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

从实验现象抽象出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3、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大胆设计,大胆实验探究,获取感性材料。

试液

酚酞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

pH试纸

请同学概括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不完整时请其他同学帮助回答。

主要内容:

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酸的概念、常见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及其应用。

1、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学生动脑、动口,发自内心的小结,既能巩固学生的记忆,又能活跃学习气氛,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热情。

(1)全体作业:

作业本B中P3——T1~T5

(2)选做作业:

A、作业本B中P3——T6

B、学习卡中的相关练习

兴趣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

1、取一些月季花、菊花、丝瓜花、一串红等植物的花果枝叶切碎捣烂,用酒精浸制,所得的浸出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2、取生活中可以找到的一些液体进行探究,它们分别能使上述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变什么颜色?

3、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报告。

1、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2、通过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3、通过课后实验去验证教材中的结论,将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常见的酸

1、电离的概念——溶于水或者熔融状态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酸的概念:

重点——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4、常见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5、用指示剂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对于本课时的内容,笔者认为除了按照书本上的教学规律进行以外,也可以尝试进行适当的调整。

特别是在提出酸的概念的同时,可以通过引申类比同时探究碱和盐的概念。

这样,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但是从学生理解学习的角度来讲,这种安排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分清酸、碱、盐三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可以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更清晰更牢固更深刻。

另一方面,对于电离方程式,虽然中考并不作要求,但是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角度,从长远发展来看,将与高中化学进行紧密衔接,所以应当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内容,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但是,鉴于一课时的时间比较短暂,让学生仅通过课堂时间要充分理解和运用电离方程式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应在课后对这一知识内容的练习进行详解,力求使学生牢固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