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831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docx

九年级科学上册14常见的碱练习2浙教版new

1。

4常见的碱

第1课时 碱的化学性质

1.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稀盐酸滴入Ba(OH)2溶液中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下列溶液分别能跟硫酸铜、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

A.AgNO3   B.Ca(OH)2C.H2SO4D.NaOH

3.用一种试剂(或试纸)就能一次性把Ca(OH)2、NaCl、HCl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或试纸)是(  )

A.酚酞试液B.硝酸银溶液C.水D.pH试纸

4.[2012·广州]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

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5.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杂质,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稀盐酸B.CaCl2溶液C.CO2气体D.澄清石灰水

6.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①Na2SO4 ②H2SO4 ③K2CO3 ④H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13·南宁]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8.如图1-4-1所示为某学习小组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1)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答一点);

(2)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___离子.

9.[2012·河北]如图1-4-2

所示,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气球紧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

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迅速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____.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10.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生成碳酸钠。

(1)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的原因是__。

(2)取少量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可观察到____。

(3)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

11.[2012·菏泽]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

可能是H2O;猜想②:

可能是Na+;猜想③:

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___。

12.[2013·永州]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氢气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钴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相同B.氢氧化钴难溶于水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D.氢氧化钴可用于干燥氯化氢气体

13.[2013·武汉]如图1-4-3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

试管内物质

胶头滴管内物质

A

氢氧化钠固体

B

氧化铁

稀盐酸

C

氯化钡溶液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14.[2012·义乌]如图1-4-4所示,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图①:

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B.图②: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

C.图③: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D.图④: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15.[2013·乐山]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操作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变红

(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讨论】

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

(1)

(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__

__。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____。

静置,分层。

(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

____。

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

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

16.[2012·烟台]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室的工业盐酸呈黄色,老师解释说是因为里面含有氯化铁.为测定这瓶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含量(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小霞做了如下实验:

取20g工业盐酸加入到小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电子pH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pH,得出如图1-4-5所示的关系.求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至0.1%)

 

第2课时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1.[2012·广州]储存和运输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的容器上都应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2.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CaO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D.氢氧化钠、烧碱、NaOH

3.氯气(Cl2)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种酸。

将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有(  )

A.NaCl、H2O   B.NaClO、H2OC.NaCl、NaClOD.NaCl、NaClO、H2O

4.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⑤

5.如图1-4-7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

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

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

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④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对于反应:

X+C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类型可能是中和反应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X可能是CuCl2或Fe2(SO4)3D.Y可能是CaCl2或Ca(NO3)2

7.[2012·山西]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1-4-8所示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4-8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实验现象为____。

(2)写出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3)写出符合反应条件的一种物质C的化学式____。

8.有浓盐酸、氢氧化钠、石灰水三种物质的溶液长期存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9.如图1-4-9所示是稀硫酸与4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

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____克.

(2)据图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往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

(3)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反应进程,则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10.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A中的试管____(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___(填“会”或“不会”)出现与左下图相同的现象。

 

11.[2013·南昌]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右图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

(1)实验1的目的是___;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萍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她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小萍加入的试剂可能是

____;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是:

①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②____;

(5)准备实验时,小英发现药品室有两瓶未标注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询问老师得知,这两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别为5%和10%.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对这两瓶溶液的鉴别(仅限以下实验用品:

试管、量筒、滴管、酚酞溶液、10%盐酸)。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

____

____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种为10%

的氢氧化钠溶液.

12.某同学为了测定NaCl和MgCl2固体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将80g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平均分成四份,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g)

20

20

20

20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

9

m

8。

7

8。

7

问:

(1)表中m的值为____;

(2)原固体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_

第1课时 碱的化学性质

1.( C )2.( B )3.( D )4.( C )5.( D )6.( A )7.( B )

8.

(1)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节约药品(或便于观察)__(答一点);

(2)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氢氧根(或OH-)__离子。

9.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充满烧瓶__.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__减小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NaOH+CO2===Na2CO3+H2O__。

10.

(1)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的原因是__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2NaOH+CO2===Na2CO3+H2O)__。

(2)__有气泡生成__。

(3)__Na2CO3+Ca(OH)2===CaCO3↓+2NaOH__。

11.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_无色酚酞试液中含有水分子__。

12.( B )13.( D )14.( D )

15.

操作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变红

溶液显碱性

(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或碳酸钠)

Na2CO3+2HCl===2NaCl+H2O+CO2↑

理由是__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__。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__不再产生沉淀__。

静置,分层.

(2)__CuSO4+2NaOH===Na2SO4+Cu(OH)2↓__。

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2NaOH+CO2===Na2CO3+H2O__。

16.【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2g-16g=6g

设20g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为x.

FeCl3+3NaOH===Fe(OH)3↓+3NaCl

162.5  120

x   6g×10%

x=0。

8125g

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4.1%

【答案】4.1%

第2课时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

7.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Fe2O3+6HCl===2FeCl3+3H2O__,实验现象为__红色(或红棕色)固体不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__。

(2)写出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Ca(OH)2+H2SO4===CaSO4+2H2O(或HCl和任意一种碱)__。

(3)写出符合反应条件的一种物质C的化学式__Na2CO3(应是可溶性盐,且和Ca(OH)2、HCl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__。

8.__石灰水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CO2===CaCO3↓+H2O__。

9.

(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__2__克。

(2)据图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往__氢氧化钠(或NaOH)__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

(3)则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溶液红色刚刚褪去(或“溶液红色刚变无色"、“溶液变无色”等涉及“变无色”的答案均可)__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10.

(1)A中的试管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Ca(OH)2__析出__.(3)__会__(

11.

(1)实验1的目的是__碱与指示剂的作用__;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2NaOH+CuSO4===Cu(OH)2↓+Na2SO4__;

(3)__紫色的石蕊试液(或锌粒等)__;

(4)②__碱能够和某些盐反应(或碱溶液能够和指示剂反应)__;

(5)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

__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待测溶液,再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无色酚酞试液,向溶液中滴加10%的稀盐酸,计算红色刚好消失时所滴加稀盐酸的滴数(或用量).__

__红色刚好消失时所滴加稀盐酸的滴数少的__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种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2

(1)表中m的值为__5.8__;

(2)【解析】

(2)设原固体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为x。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x         8.7g

95∶58=x∶8。

7gx=14。

25g

原固体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

×100%=71。

25%

【答案】

(1)5.8 

(2)71.25%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articleiscollectedandcompiledbymycolleaguesandIinourbusyschedule.Weproofreadthecontentcarefullybeforethereleaseofthisarticle,butitisinevitablethattherewillbesomeunsatisfactorypoints.Ifthereareomissions,pleasecorrectthem.Ihopethisarticlecansolveyourdoubtsandarouseyourthinking.Partofthetextbytheuser'scareandsupport,thankyouhere!

Ihopetomakeprogressandgrowwithyouinthefutu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