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4967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45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发展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中央财政支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前言

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和《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精神,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制定中央财政支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行业企业能力建设工作。

为确保项目建设科学实施,有序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精神,结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本方案共分建设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内容、改革举措、绩效指标、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保障措施、预期效果8个部分。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立普通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10月的广东省成人科技大学。

学院面向广东、湖南、江西、新疆等19个省市招生,现有在校生8982人。

办学五十多年来,共培养了六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在社会上享有较好的声誉。

学院坐落花城广州市,现有渔沙坦,下塘西继续教育学院区,东莞、中山和汕头继续教育学院的三个校外教学部。

学院占地655多亩,景色优美。

学院现有建筑工程学院、电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系、管理工程系、财经系、外语系、设计与艺术系、人文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12个院系(部),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电梯工程技术等46个专业及专业方向。

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和一支长期稳定的高职称、高技能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动手实操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建设专业实训基地的同时,还大力与专业相关的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88个。

学院积极推行高职“双证书”制度,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证,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近四年学生就业率均在98.7%以上。

二、专业概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58年,办学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建筑工程技术是我院建院之初就开始招生的传统专业,原专业名称为工业与民用建筑。

,为业余进修班和成人教育班,办学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本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首届普高学生,目前有2009、2010、2011、三届在校生共634人。

本专业转制以来,经过六年的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办学基础。

三、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人才需求

1.专业建设行业背景

建筑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二五”期间,随着珠三角地区城市建设、城镇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

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

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使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招投标制、代建制、项目管理制的广泛应用,建筑施工企业急需一大批熟练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这就为我省建设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人才的巨大需求。

目前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4000多万人,居全国各行业之首。

而依据《广东省2009建筑统计年鉴》,广东省建筑业从业人员结构中,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5%,这个比例数低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距《广东省“十二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设目标,仅按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25%比例计算,每年总缺口为18.7万人。

同时,由于目前我省建筑业企业面临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施工现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建设队伍整体素质较差等方面的问题。

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提升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管理人员提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一线操作人员提升熟练运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省现有的各类建设管理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行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因此加大培养建筑企业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力度是大势所趋。

(二)专业建设优势

1.专业定位准确,社会认可度高。

作为学院重点建设的传统专业,在广东建设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每年吸引大量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历年高考招生录取分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近3年就业率平均达到98%以上;毕业生持双证率始终保持在88%以上;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有的成为建设行业国家级知名专家,有的在广东省建设系统担任领导职务,绝大部分都在建设岗位上发挥着专业技术骨干作用。

2.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本专业现在教师40,其中专任教师20,校外兼职教师16,校外兼课教师4人。

其中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8名,专任教师全部来自企业一线,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0人,讲师及工程师10人,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6人,监理工程师6人,造价工程师6人,咨询工程师3人,二级建造师2人,造价员1人。

专任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近几年,院级以上科研项6项,院级立项资助建设教材7部,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专业技术、教改论文共13篇,公开出版教材3部。

3.实训基地建设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

2011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获得300万省专项资金支持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目前已完成测量实训室、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室、施工工艺实训基地、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等校内实训基地,与广东省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学会共建了广东中诚表面防护材料检验研究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防腐蚀实验室,与广州俊飞建筑设计公司共建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实训基地”。

与17家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成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1个,在每学期的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运作良好。

4.课程改革取得了成效

《房屋构成与构造》等精品课程的教学注重与合作企业生产任务的结合。

通过与广州红鹏直升机应用服务公司等公司合作,融教学与企业项目为一体,参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亚运安保项目的生产,利用项目的建筑物及外部环境信息采集、三维模拟建模等真实生产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突出了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同时与红鹏公司等企业合作编写实训教材及实训考核标准,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广东海外监理公司、花都赤坭建筑公司等合作,采集大量的建筑节点图片、施工做法资料,建设了较丰富的、开放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房屋构成与构造》精品课程先后获得了院级精品课程、2010年度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并代表学院参加2010年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申报。

以该课程为范例,其他课程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课程改革,其中《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与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密切合作,建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此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也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本专业借助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灵活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现场教学”、“真题实做”、“案例教学”、“技能模拟”、“任务驱动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灵活性,讲授时注意多种方法的结合,在讲述、讲解的基础上,将案例式、启发式、对比分析法、师生易位互动教学、问答式等多种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吸引住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金技能竞赛成绩突出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及学院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通过赛前集训、专项培训等方式,带领参赛学生取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大赛奖项,成绩优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校的老牌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阶段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在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专业发展产业服务能力上尚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

校企合作尚未形成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缺乏内在动力和制度保障,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不足;

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发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质量、数量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外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第二部分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总目标:

按照“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十个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评价模式改革、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系统培养”、“社会培训”的总体要求,加强与建设行业、企业、协会的合作,成立行业、企业、协会、学院紧密合作的二级校、企、会合作工作委员会,创新校企会“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与机制,调动行业、企业多方参与专业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创新“一目标、双合作、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施工企业一线培养技术、管理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开发以关键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知识的序化和重构建设优质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建成“职业素质教育岗位化、职业技能教育现场化”的土木工程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培养、引进、聘请等措施,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90%达到双师素质,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与珠三角地区施工、监理、设计、工程咨询企业、行业协会在工程人员培训、技术服务、技术研发等方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珠三角地区同类专业中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品牌专业。

通过专业建设,全面提升土木工程专业群的办学实力和服务水平。

二、具体目标

(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落实学院“工学交替、双证融合”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特点、职业岗位要求,实施“一目标、双融合、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一目标”表现为:

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双融合”表现为:

由学院、企业双方共同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由学院、企业双方合作完成;人才培养内容由毕业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岗位职业标准要求融汇合成;人才培养环境由学院与施工现场交替合成;人才培养进程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完成;人才培养团队由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双源合成;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由学院、企业双方共同完成。

“三递进”指专业能力的培养按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三级逐级递进的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设计教学模式。

(二)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开发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为目标,同时融入国家二级建造师的任职要求。

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跟踪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及时对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进行更新。

(三)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多方位、多渠道合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有效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队伍。

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争取两年内将“建筑工程技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四)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按照“一目标、双融合、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合理规划、完善与建设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两年的建设,在原有实验、实训室基础上,合理规划,改扩建成融教学、培训、科研和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包括3个制作展示室,10个实验、施工操作、施工管理实训室和3个校企共建教师工作站;15个校外实训基地。

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主动适应珠三角地区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积极为社会转岗人员和企业员工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服务。

利用专业人才优势,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

每年选派不少于2~3名业务好、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教师,到行业企业对口挂职和兼职,开展管理咨询等技术服务。

依托深度合作的建筑企业、监理企业,为广东建筑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六)专业群建设

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建筑设备、建筑设计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均属于土木工程类专业,均要求学生具有土建施工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具有相同的专业平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及其相关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成果,可供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借鉴、移植或直接运用,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水平,深化专业群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专业群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七)探索系统培养

与广州市政工程学校合作,共同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2”中高职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衔接方案,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第三部分建设内容

一、创新校企合作实现形式

(一)合作机构

加强与建设行业、企业、协会的合作,成立行业、企业、协会、学院紧密合作的二级校、企、会合作工作委员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双方管理人员互相聘用或兼职,聘请1名建筑行业专家出任建筑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任,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建筑工程学院的系主任到建筑施工企业挂职,主持或参与施工项目、监理项目、设计项目等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合作机制

1.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制订“建筑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工作细则及相关制度,明确行业、企业、学校等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吸收企业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

企业为学院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专业教师实践场所、学生实习基地、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参与人才培养、人才评价等工作,同时获得新技术支持、新资源共享、职工培训、吸纳优秀毕业生等权利;学院承担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技术服务、职工培训等责任和义务,同时有权利要求企业优先解决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问题。

2.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建筑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出台校企合作系列文件:

《“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等。

制订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企业、兼职教授(教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报道宣传。

3.情感沟通机制

加强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涉及学院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调整和人事变动等信息及时向企业发布;同时学院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对企业遇到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

(三)合作项目

1.俊飞教师工作站

依托广州俊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俊飞教师工作站,进行工程项目建筑、结构设计合作,教师带学生校企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共编工学结合教材。

2.招标投标工作站

建筑工程系与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共同建立招标投标工作站,工作内容如下:

学院根据交易中心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援助和项目合作研究;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双方共同制定具体招投标实训计划和安排;

委派教师与工作站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优化;

双方合作为企业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考试、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提供培训;

交易中心选送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学系部兼职教师,并为系部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帮助。

3.建筑防腐蚀研究所

“广东中诚表面材料检测研究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防腐蚀工程实验室”是建筑工程系与广东中诚表面防护材料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以及广州粤晖金属机械防护技术有限公司三方经过长时间的合作、磨合,在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的。

依托这个平台,双方共建建筑防腐蚀研究院,企业会将我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及相关科研项目的开发和技术服务;而我院会将企业作为产学研基地,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与企业进行务实合作,进行各种防腐蚀技术项目合作和共建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真正达成深层次校企合作,实现学院、企业、毕业生的“三赢”。

4、华南地区建设技术研发及技术推广中心

与黑龙江省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密切合作,建立华南地区建设技术研发及技术推广中心,实施校企合作新技术开发与推广。

合作内容:

新农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推广

新材料新工艺展示推广

技术专利开发

节能建筑课题研究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良好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拥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制图员、质检员等为就业岗位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目标、双融合、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其实质是校企合作、联合育人,并以此带动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如图3-1。

图3-1“一目标、双融合、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一目标”是指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由素质教育系统与专业技术教育系统相融通,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岗位知识与岗位能力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教育(毕业证)与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证)相融通。

“双融合”是指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环境、人才培养团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均由学校和企业双方融合共同完成:

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规格对接,一般情况下由校企合作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确定,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企业,通过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来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过程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环节部分在校内完成,部分在企业完成,学院、企业双方共同对学生实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文化等方面的培养。

人才培养环境由学校与现场交叉合成,根据课程和内容特点,选择课堂教学或校内仿真实训场馆、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及早熟悉真实的岗位环境,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并能融会贯通到学校的学习过程中。

人才培养进程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并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安排和学期设置,采用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同时也可针对企业不同的需求,采用“企业实践、学校学习穿插交替进行”等组织模式。

人才培养团队由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双源融合,增加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完成,学校是评价、考核校内教学成果的主体,企业是评价、考核校外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通过对每门课程和教学过程的系统分析,把评价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转变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并逐步实现评(考)教分离。

逐步构建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即由以学校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向以学校、企业、家长和毕业生就业单位评价的多元评价主体转变。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三递进”即专业能力的培养按三级递进来进行,即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

以此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设计教学模式。

三、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我们按照“调研就业需求→确定岗位群→分析知识、素质与能力→凝练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形成课程体系”的原则程序,构建出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融通、学历教育(毕业证)与岗位关键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证)相融通的课程体系。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岗位群。

通过市场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研,确定本专业就业岗位群。

第二步,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分析各岗位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以施工单位从一个工程项目投标开始到项目保修期满为止的建设过程作为课程开发主线,进行实际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第四步,行动领域归纳。

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形成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即行动领域。

第五步,学习领域转换。

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和教学归纳形成学习领域,将学习领域按照认知学习的规律和职业成长的规律序化构成课程体系。

第六步,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领域的课程要通过多个学习情境来实现。

即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其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构成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

(一)岗位能力分析

1.确定职业岗位

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考虑到我省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跟踪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其职业发展生涯,明确毕业生初期、近期和远期职业发展岗位如图3-2所示。

图3-2毕业生职业岗位

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在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时,以初期就业岗位职业标准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主,兼顾近期和远期职业发展所需基本素质,根据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得出岗位群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如表3-1所示。

表3-1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

职业岗位

主要工作职责

岗位能力

岗位知识

岗位素质

施工员

施工组织策划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1)熟悉国家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

(2)熟悉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

(3)掌握施工图绘制、识读的基本知识。

(4)掌握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5)熟悉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

(6)熟悉建筑力学知识。

(7)熟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8)熟悉工程预算的基本知识。

(9)掌握计算机和相关资料信息管理软件的知识。

(10)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标准和管理规定。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