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120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

重磅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校本研修成果(教学设计)

时间:

2016.11

姓名

杨晓华

单位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

级别

校级

要求

课题

几分之几

年级

三年级一班

学科

数学

《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是: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同分母的大小。

这节课的内容是由认识几分之一和认识几分之几这两部分组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困难。

说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依据。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及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目标鲜明具体、具有可测性、符合课标要求。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2.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重点突出、教学知识准确无误。

一、复习辅垫。

1.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分数王国里的新朋友几分之一,回忆一下这些图应该用哪些分数表示?

(出示用几分之一表示的图形)

2.比较分数的大小

3.其实在分数的王国里,除了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外,还有表示几分之几的分数呢!

好,现在我们就去认识分数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

“几分之几”。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这是小明同学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后回家写的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为我准备了一个蛋糕。

我迫不及待地把它平均分成了四份。

我吃了它的四分之一,爸爸吃了两块,妈妈吃了剩下的……

从这篇日记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教学例4: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1.动手操作。

出示合作要求:

①小组同学商量自己涂几份,尽量做到不同。

②动手涂一涂。

③在小组内说一说:

你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师:

你涂了几份?

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你涂色的部分吗?

你是怎么想的?

3.反馈评价。

在学生说出每份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3份、4份是正方形的四分之几。

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

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

指出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二)学习例5、例6

1.出示例5:

涂色部分是十分之一,空白部分是十分之九比一比谁大?

出示涂色部分是十分之二与空白部分是十分之八比一比谁大?

2.比赛要求:

①拿出练习纸,涂出你想到的数。

②跟同桌说说你涂的是它的几分之几,空白的是几分之几。

③观察涂色部分的分数和空白部分的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3.学生汇报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三、巩固练习

师:

同学们,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顺利地来到闯关阵营,如果你能够过五关斩六将,那么今天的胜利就属于你了,有没有信心?

提高延伸

出示数学日记。

你还能知道更多的数学信息吗?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回家也写一篇数学日记。

教学环节设计明晰、环环相扣、科学合理;教学过程清楚、方法得当、辅助手段合理。

在整堂课中,我感受到学生学习的氛围比较轻松。

但是,在对学生设计上还不够放开。

比如对几分之几的初步认识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折一折、并且涂一涂,呈现出不同的几分之几,尝试地给学生更多探索尝试几分之几意义的机会,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导人。

等级

积分

评委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校本研修成果(案例分析)

时间:

姓名

杨晓华

单位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

级别

校级

要求

年级

三年级一班

学科

数学

案例主题

《口算乘法》案例分析

目标明确、主题紧扣案例。

《口算乘法》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小节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而今天这节课教学的是例1。

由于学生是在表内乘法基础上来学习本课的口算知识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在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学生就能将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交待清楚事件发生的有关情况。

探索合作,学习新知:

师:

看来咱班的同学都比较聪明,对数学问题也比较敏感,所以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现在老师就从中挑选几个问题,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1.出示例1

(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师:

这个问题能用咱们学过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吗?

你是怎么做的呢?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师:

哦,你是利用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很不错!

老师尊重你的想法,那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

啊,你们真了不起,竟然还想到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了。

可你们怎么知道2×9或9×2,结果都是18呢?

师:

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挺扎实的。

强调“钱”不是单位,钱的单位是指元、角、分,而这里指“元”。

那么你喜欢以上哪种解题方法,为什么?

师:

哦,原来如此,你们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吗?

学生交流评价。

2.继续出示例1

(1)的另一个问题:

10人要多少钱?

师:

探究10乘几。

师:

很棒,大家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结果。

现在谁能给大家出几道这样10乘几的算式,咱们来做一做?

一生出题,集体回答。

师:

好,咱们再来看下一道题。

3.出示例1

(2):

做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放手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方法,分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4.揭示课题

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口算乘法,出示课题。

一、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例如:

“到游乐园去玩”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从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等。

运用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

三、注意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设计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思考,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迁移、类推出口算方法,并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提高了口算能力。

由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

最后,我对学生进行一番争当“小小数学家”的激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激励:

没有激励,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也就没有希望。

让成功伴随孩子成长,让孩子在追梦中自信一生!

等级

积分

评委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校本研修成果(课程故事)

姓名

杨晓华

单位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

级别

校级

要求

年级

三年级一班

学科

数学

故事的主题

一堂数学复习课的启示

主题明确

时间

2016.9.19

故事

要有

真实

典型性

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地点

教室

老师发给每组学生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先让学生测量它们的长和宽,然后组织活动。

第一个活动:

把这张长方形纸横着卷,竖着卷,设法求出它们的体积,把有关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学生好奇地计算着,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用同样大小的纸卷成的圆柱体体积大小不一样,和自己想象的不同,但是不是都是这样呢?

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这时老师适时地组织第二个活动。

第二个活动:

请学生把这张纸横着对折后裁开,把两张纸接在一起(不计算其接缝处),卷成一个圆柱体,再把同样大小的第二张纸竖着对折后裁开,把两张纸卷在一起(不计算其接缝处),卷成一个圆柱体,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继续把有关数据填在表中。

学生兴奋地操作着,计算着,表中的一个个数据,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变得鲜活起来,他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

扁矮的体积大,细长的体积小。

我听了一堂六年级的数学课,这是一节圆柱体面积和体积的复习课。

上课一开始,老师先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面积、体积的公式,然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用一张长方形的材料,可以横着卷成一个圆柱体,也可以竖着卷成一个圆柱体,这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一样大吗?

如果把这两个圆柱体竖立在地面上,里面盛的东西一样多吗?

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

你用的是同样大小的材料,体积一定同样大,盛的东西一定同样多。

有的学生表示怀疑。

这时老师发给每组学生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先让学生测量它们的长和宽,然后组织活动。

第一个活动:

把这张长方形纸横着卷,竖着卷,设法求出它们的体积,把有关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计算时用计算器,保留一位小数):

第二个活动:

请学生把这张纸横着对折后裁开,把两张纸接在一起(不计算其接缝处),卷成一个圆柱体,再把同样大小的第二张纸竖着对折后裁开,把两张纸卷在一起(不计算其接缝处),卷成一个圆柱体,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继续把有关数据填在表中。

计算体积本来是一个很枯燥的内容,有很多繁杂的计算,但这位老师创设了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使整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非常积极。

这样,不仅复习了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问题的过程,从中学习到研究的方法。

等级

积分

评委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校本研修成果(教学反思)

姓名

杨晓华

单位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

级别

校级

年级

三年级一班

学科

数学

反思内容

成功之处

任选其一

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

学生创新

再教设计

本课是在几分之一的学习基础上,学生继续学习深入初步认识分数。

所以在一开始,通过分类的方式,让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知识进行巩固。

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产生的,所以当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时候,首先应该判断图形是否被平均分。

在巩固了几分之一的知识之后,出示图形。

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让学生对已学习的知识起了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学生很容易地用几分之几表示涂色部分,但是能够理解并且说清楚几分之几的意义的学生并不多。

所以我通过尝试说、分别说、大家一起说的不同方式,将难度分散。

学生通过尝试说出几分之几,对几分之一的知识进行了迁移。

从初步说出几分之几,再到尝试说出几分之几的意义,最后和老师共同探讨几分之几的意义。

学生在初步尝试成功后,更加有热情地去进行下面的学习。

不同的几分之几的呈现,让学生们通过讨论来探讨答案。

这里,在学习几分之几的意义中,我强调了几分之几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为下堂课分数的简单计算做铺垫,为以后高年级的分数学习打下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书上呈现的是1分米的彩带。

学生通过将1分米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直观地看到每份是多长,每份是整个彩带的几分之几,再到三份是多长,三份是1分米彩带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小数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认识了这么多的几分之几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分数每个部分的名称,并且能说出分母和分子的意义。

在第三个环节,同分母的分数比大小。

通过让学生涂一涂、比一比,直接的认知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下面的比较大小,让学生通过说出结论,然后证实结论,感受到相同分母的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得出结论、证实结论、总结结论一系列的活动,感受数学的快乐。

在整堂课中,我感受到学生学习的氛围比较轻松。

但是,在对学生设计上还不够放开。

比如对几分之几的初步认识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折一折、并且涂一涂,呈现出不同的几分之几,尝试地给学生更多探索尝试几分之几意义的机会,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导人。

等级

积分

评委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校本研修成果(小主题研究)

时间:

姓名

杨晓华

单位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

级别

校级

参加研究人员:

数学组教师

主持人

侯占清

地点

办公室

学科

数学

研究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体现针对性

问题产生说明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新活动的导航者”,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

我们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

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

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

我以为:

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

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

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

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

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

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他们合作动手搭“积木”探讨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合作,学生很快完成了表格,并在观察、思考之后自主地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这种学习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改变了学生合作时无所事事,同时也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是关键。

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实践问题上,要尽量设计一些:

一人操作不便,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完成的内容,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将问题回答全面,这时可以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相互讨论、互相补充,从而对数学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在教学中出现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组织学生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接纳、学会欣赏的能力。

四.适当地表扬和批评是催化剂。

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红旗多”,评“最团结小组”,“红星小组”等活动。

由此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给每组提供一张圆纸片,两根大纸条,剪刀、图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面模型,并要求:

“小组合作做钟面时要保持安静、团结友爱、分工合作听音乐开始,音乐停就结束停止,最后比一比哪组做的最快最好。

”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可使数学探究活动日趋好转。

如有些组的学生组织得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问题研究完了;而有些组则由于组内分工不合理,在规定的时间内都没有完成探究问题,教师指出来后,可以促进各小组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引起注意,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方法灵活多样

过程具体清晰

方法灵活多样

过程具体清晰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

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结果清楚明确

等级

积分

评委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校本研修成果(课堂教学竞赛)

时间:

姓名

杨晓华

单位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

级别

校级

评价要素

课题

几分之几

年级

三年级一班

学科

数学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及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标、教材基本要求,训练点明确、鲜明、具体(4分)。

②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分)。

③有梯度,下保底,上不封顶,重习惯培养,促个性发展(3分)。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2.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内容10分

①基本概念、方法准确,结构合理(3分)。

②体现过程性和生成性(4分)。

③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内容呈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构成激活思维的问题序列(3分)。

一、复习辅垫。

1.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分数王国里的新朋友几分之一,回忆一下这些图应该用哪些分数表示?

(出示用几分之一表示的图形)

2.比较分数的大小

3.其实在分数的王国里,除了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外,还有表示几分之几的分数呢!

好,现在我们就去认识分数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

“几分之几”。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这是小明同学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后回家写的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为我准备了一个蛋糕。

我迫不及待地把它平均分成了四份。

我吃了它的四分之一,爸爸吃了两块,妈妈吃了剩下的……

从这篇日记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教学例4: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1.动手操作。

出示合作要求:

①小组同学商量自己涂几份,尽量做到不同。

②动手涂

40

①教学情景创设新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唤起学生求和欲,促进知识生成(4分)。

②活动过程设计合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密度适宜,环环相扣(6分)。

③合作交往畅通,评价适度、适宜,引导、启发得法,点拨及时,有深度,有高度(5分)。

④体现认识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方法灵活得当(8分)。

⑤课堂气氛融洽,尊重学生,和谐生动,学生神情饱满,精神愉快,体验快乐与成功(7分)。

⑥有强烈的责任感,体现爱心、耐心、诚心,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对差生不舍不弃,关注弱者(5分)。

⑦学生学习行为正确、规范,愿学乐学,学生主动、真动、全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格坚强(5分)。

 

一涂。

③在小组内说一说:

你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师:

你涂了几份?

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你涂色的部分吗?

你是怎么想的?

3.反馈评价。

(二)学习例5、例6

1.出示例5:

涂色部分是十分之一,空白部分是十分之九比一比谁大?

出示涂色部分是十分之二与空白部分是十分之八比一比谁大?

2.比赛要求:

①拿出练习纸,涂出你想到的数。

②跟同桌说说你涂的是它的几分之几,空白的是几分之几。

③观察涂色部分的分数和空白部分的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3.学生汇报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三、巩固练习

四、提高延伸

五、课堂总结

20

①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较深的文化底蕴,教学自如,为学生导向、导思、导练、导趣、导博(4分)。

②各种教学技能运用娴熟,教学指导、调控能力强,判断准确,教学有个性(4分)。

③语言规范精炼,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教态亲切,自然大方,仪表端庄(4分)。

④板书工整规范,美观大方,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4分)。

⑤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方式选择适度、适时、适当,特色鲜明(4分)。

在整堂课中,我感受到学生学习的氛围比较轻松。

但是,在对学生设计上还不够放开。

比如对几分之几的初步认识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折一折、并且涂一涂,呈现出不同的几分之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