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825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积累与应用(38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沙渚拄杖苎麻草停杯投箸

B.排闼下榻一沓纸纷至沓来

C.褐衣喝问赫哲族千山万壑

D.缁衣摭拾长咨嗟胼手胝足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3分)

A.杜

娟悯然啁哳钿头银篦

B.青冢捣衣窜改峥嵘崔嵬

C.曚昽芒刺惫赖畏涂巉岩

D.錾银宵析埠盛精神矍烁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是(3分)

A.10月27日,加拿大西海岸发生7.7级地震;10月29日,超强飓风桑迪袭击美国;11月3日,暴雪覆盖北京,随着2012年底的逐渐接近,五风十雨的自然灾害,让人们对末世预言产生了更多的联想。

B.学生在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应该掌握一些鉴赏术语

C.iphone5的问世令众多果粉大失所望,设计欠缺新意,乏善可陈,这或许标志着苹果公司进入了后乔布斯时代。

D.鉴于成外运功会屡逢秋雨,天气情况成为学校领导设定运动会时间表时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因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本届临时国会上,野田佳彦把重振经济作为内阁的最大课题,强调将实施“日本再生”为主的经济策略。

B.9月19日,“甘肃交警微博大厅”正式开启,并在腾

讯网正式上线。

这个平台将及时回复群众留言、警务咨询、办事求助、举报投诉等请求事项,减少群众办事成本,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C.目前财政部正牵头研究落实铁道部普遍性服务机制,拟对铁道部普遍性服务进行补贴。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它是铁路“政企分开”的改革的前提。

D.最新的来自俄罗斯公布的技术数据显示,俄罗斯方面出售给中国的基络级潜艇,是在加以改进与减少水声特点的情况下,才实施销售的。

5、阅读下面的

文言短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3分)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

曰:

“未远乎?

”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6、请概括第5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超过二十个字。

(3分)

答:

7、在“蓝背心”社会实践活动中,某班同学检查老师办公室环境卫生,发现一男教师桌面凌乱,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遂留下一张字条。

纸条内容有多处不当,请指出其中的三处,并加以改正。

(每处1分,共3分)

温馨提示

亲爱的老师:

今天检查您的办公桌,发现脏乱无比,请您务必尽快整改。

此外,抽烟有害健康,不仅不能为您提神,反而会让你加速走向死亡,望你均裁。

两节课后我们会再来光顾。

您的高徒

X年X月X日

(二)名篇名句(8分)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8分)

(1),巫山巫峡气萧森。

(《秋兴八首》)

(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3)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

(4),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

(5),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6)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7),以手抚膺坐长叹。

(《蜀道难》)

(8)

千载琵琶作胡语,。

(《咏怀古迹》)

(三)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10分)

9、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5题相应位置上)(3分)

A.《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年少时期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生活,是源于曹家有着特殊的地位,但究其先世,其实原是汉族,后为满族贵族的家奴。

B.《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流传,这些手抄本都题名《石头记》,包括对后世影响很大的“脂评本”

也是如此。

C.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仿佛总是忧郁哀婉,有时又过于尖刻犀利,其实她也有开朗宽厚,温顺诚恳的一面。

D.《红楼梦》的主要情节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幼稚肤浅,而是深刻细腻地描写了贵族家庭内部的种种矛

盾冲突,因此“情重愈斟情”的伤感只是载体,“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

10、《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句话是        说的。

另一个人物说:

“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情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

既认得了几个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这里的“你”“我”分别是指      和        “杂书”是指       。

(每空1分,共4分)

11、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6题相应位置上)(3分)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侯。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

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二、阅读与鉴赏(52分)

(一)阅读一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17分)

 靖郭君善齐貌辨

  靖郭君(田婴)善齐貌辨。

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

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

“划而类①,破吾家。

苟而慊②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

”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

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

薛,与齐貌辨俱留。

无几时,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

靖郭君曰:

“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

”齐貌辨曰:

“固不求生也,请必行。

”靖郭君不能止。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

齐貌辨见宣王,王曰:

“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

”齐貌辨曰:

“爱则有之,听则无有。

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

‘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③,若是者倍反。

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

’靖郭君泣而曰:

‘不可,吾不忍也。

’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

此为一。

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

‘必听之。

’靖郭君曰:

‘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

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

此为二。

”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

“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

寡人少,殊不知此。

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

”齐貌辨对曰:

“敬诺。

靖郭君来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

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

靖郭君至,因请相之。

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七日,谢病强辞。

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

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

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战国策》

【注】①划而类:

铲除你们;②慊:

满足;③过颐豕视:

下巴过大,看起来像猪。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7题相应位

置上)(3分)

A.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             疵:

小毛病

B.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   易:

使……变化

C.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            来:

招来、请来

D.故人非之不为沮     沮:

沮丧、懊丧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8题相应位置上)(3分)

A.王之不说婴甚王之方为太子之时

B.藏怒以待之以手抚膺坐长叹

C.靖郭君辞不得,三日

而听剑阁峥嵘而崔嵬

D.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可以横绝峨眉巅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9题相应位置上)(3分)

A.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有很多小毛病,门客们都讨厌他。

士尉和孟尝君都劝说过靖郭君,靖郭君非常喜欢齐貌辨没有接受。

B.在靖郭君处境困难时,齐貌辨始终跟随,并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游说齐宣王。

表现出“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

C.齐貌辨曾劝靖郭君“废太子”“易薛地”,靖郭君都没有听从,可见靖郭君虽然欣赏齐貌辨,但却不盲从,这也是他最终打动齐宣王的原因。

D.齐宣王斥责齐貌辨是靖郭君听信和宠爱的人,齐貌辨承认受宠爱,并抓住“听信”大加发挥,最终说服了齐宣王。

1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3分)

译文:

                                                                      

(2)受薛于先

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

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

(5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17~18题。

(9分)

长尾理论与网络百科全书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

“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

而在网络时代,

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长尾理论”在百科全书编

缉领域的意义,就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网络百科全书的编撰者,将存在每个人大脑中的知识积累起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在过去,只有顶级专家才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

因此,百科全书的编撰通常旷日持久,耗资巨大,而且一旦编成,很难进行修订。

如果将知识看成一个集合,顶级专家只占有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掌握在其他专家和普通人手中,从百科全书编撰的要求来说,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并随时进行更新,但是在过去,由于人力、物力的种种限制,无法动员所有的专家都参与编撰工作,更无法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也无法进行及时更新。

互联网的普及为全社会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提供了可能。

维基百科网站的建设者设立了一套开放式词条编撰规则,使得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

按照维基百科的约定,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编撰工作。

这项工作没有任何报酬,但很多人——包括不少顶级专家,愿意做这件没有报酬的事。

正是有了千万网民的自愿参与,到2007年5月底,维基百科的词条数目已达到180多万个,比百科全书的鼻祖《大英百科全书》的词条多得多。

维基百科上的词条是开放式的,读者如果发现错误,随时可以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

这样的规则设计,使得词条的作者不得不放弃偏颇的观点,因为只有客观的词条解释才能长时间保持下来,而这本身

就是百科全书的重要要求。

据美国《自然》杂志统计,维基百科的科学类条目的错误率与《大英百科全书》不相上下。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维基百科词条的编撰,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更新速度的提高。

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一个词条完成的同时,就时刻面临着过去时的危险。

任何人随时可以将最新的知识附加到维基百科的相应词条上,因此维基百科也是当今世界更新速度最快的百科全书。

在我国,XX网和新浪网借鉴维基百科的思想,创造了更加贴近普通人生活需要的新形式的网络百科全书。

“XX知道”和“新浪爱问”都是开放的知识平台,并且均采用了口语化的问题输入机制,通过后台的搜索引擎技术,将口语化的问题自动转化为对应的知识需求。

在“XX知道”的首面,显示着“已解决问题”为1600多万个,“等解决问题”为55万多个,超过维基百科的词条数目,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在“XX知道”网站注册后就可以提问或解答问题,提问者可以悬赏积分,回答问题便能赢得积分,通过这样的激励

措施,知识的搜索与分离变得饶有趣味。

在网络时代,当我们用“长尾理论”的观点重新审视每一个领域时,几乎都发现过去被忽视的“长尾”。

在最适宜通过互联网表现和传播的文化领域,“长尾”更是随处可见。

网络歌曲、手机短信等的流行和市场上的成功,靠的就是网络聚沙成塔的巨大作用。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手机的继续普及,“长尾理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发展。

17、下列关于“长尾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10题相应位置上)(3分)

A.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长尾理论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扩大。

B.长尾理论意在提醒人们不能只关注曲线的“头部”,而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关注处于曲线“尾部”的大多数人或事。

C.长尾理论认为,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成本降低,人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所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D.长尾理论应用于适宜通过互联网表现和传播的文化领域,以往被忽视的“长尾”很可能靠网络聚沙成塔的力量取得成功。

18、下列说法不属于“长尾理论”对编撰百科全书的意义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11题相应位置上)(3分)

A.可以的破传统编撰方式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局限,使得更多的人都可以参与与编撰

工作,让更多的人成为网络百科全书的编撰者。

B.将存在于每个人大脑中的知识积累起来,集腋成裘,解决只有顶级专家才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带来的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问题。

C.适应百科全书编撰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并随时进行更新的要求,可以动员所有的专家甚至全社会都来参与,并及时进行更新。

D.使提问或解答问题变得饶有趣味,因此很多人——包括不少顶级专家在内的千万网民自愿参与这件没有报酬的事。

1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12题相应位置上)(3分)

A.传统编撰百科全书走精英路线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百科全书编撰的要求,因为更多的知识不是掌握在顶级专家而是其他专家和普通人手中。

B.维基百科网站词条编撰模式具有开放性和开创性,词条数目已达到180多万个,与百科全书的鼻祖《大曲百科全书》的编撰水平不相上下。

C.维基百科无偿对公众开放,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口语化的指令,即可调出所需的相关知识,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D.网络的普及难文化产品的形成和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使文化产品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实际,更加容易受到普通人群的关注。

(四)阅读下面一篇短小说,完成后面20——23题(18分)

随风吹笛林清玄

微微的雨。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一种音乐,我分

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

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

笛声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

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

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

史悠远的竹林。

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

我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并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

奏者。

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磨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

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

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

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

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

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

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

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磨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

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

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

自然是没有结局的。

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

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了一声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

洗去了。

1983年5月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鸳鸯炉》有删节)

20、文章以 “风”“雨”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在描写“竹声”之余,还写了蛙、鸟、雷、蝉溪等声音,有何用意?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叙述了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其间作者心情波澜起伏。

请简要写出作者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说“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结合全文,诠释“有福分”的内涵,并解释作者这次雨中听竹的经历带给他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自责任、期盼和压力。

因而

,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

请根据对以上文字的理解,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戏剧外),写一篇9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014级高二(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3、B(“易”应为交换)

14、A(A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B连词,表修饰/介词,用来, C才/表并列 D能够、用/可以凭借

15、C(“不盲从”“这也是他最终打动齐宣王的原因”有误。

16、

(1)于是靖郭君(田婴)就安排齐貌辩住上等的客舍,并且派长子去(为他)驾车,朝夕侍候不懈。

(早晚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舍、御、旦暮进食个1分)

(2)我从先王那里受封薛地,(现在)虽然与后王关系不好(或不被后王喜欢),(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我又怎么向先王?

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

(恶于、独、且、岂各1分,句意通畅1分)

【附】参考译文:

(该译文很不靠谱,请同学们以老师讲解的为准。

) 

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

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因此门客们都讨厌他。

有个叫士尉的人曾为此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士尉拂袖而去。

这时孟尝君田文也在暗中劝说驱逐齐貌君,不料田婴却大发脾气说:

“即使将来有人铲除我们这个家族,捣毁我们这片家业,只要能对齐貌辩有好处,我也在所不惜!

”于是田婴就给齐貌辩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赶车,朝夕侍候不懈。

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由田婴的异母兄宣王即位。

田婴跟宣王合不来,于是就离开首都到自己的封士薛地来住,齐貌辩也跟他一同到了薛城。

没多久,齐貌辩决定辞别田婴回齐国去晋见宣王,这时田婴就说:

“君王既然很讨厌我田婴,那你此去岂不是找死!

”齐貌辩说:

“臣根本就不想活,所以臣一定要去。

”田婴也无法阻止,于是齐貌辩就去见宣王。

齐貌辩到了齐国首都临淄,宣王很早就知道他来,他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辩。

齐貌辩拜见宣王后,宣王首先问他说:

“你是靖郭君手下的宠臣,靖郭君是不是一切都听你的呢?

齐貌辩回答说:

“臣是靖郭君的宠臣并不错,但要说靖郭君什么都听臣的那倒未必。

例如当君王还是当太子时,臣曾对靖郭君说:

‘太子长一副不仁相貌,下巴太大,看起来好像一只猪。

让这种人当国王,施政必然违背正道,所以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之子效师为太子。

’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臣说:

‘不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不忍这样做。

’假如靖郭君是一切都听臣的话,那么靖郭君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迫害,此其一。

当靖君到了薛城,楚相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

‘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

’靖郭君说:

‘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向

先王如何交待呢?

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

’又不肯听从我的。

这是第二件事。

”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脸上颜色变了,说:

“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

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

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

”齐貌辨回答说:

“好吧。

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带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

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

靖郭君表示辞谢,不得已才接受了。

7天以后,又以有病为名坚决要求辞职,3天以后齐宣王才答应了他的要求。

此时此刻,应该明白靖郭君有知人之明啊!

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他也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力。

这也就是齐貌辨之所以置生死于度外、乐于解忧患、急于救人危难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