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844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

管理与服务

1、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2、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主要方式:

经济调节:

其实就是调节经济,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市场监管:

针对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食品、药品安全等);

社会管理:

依法管理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公共服务:

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①加强设施建设:

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

②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医疗、就业机制、分配公平、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

③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3、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①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②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政府的作用: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②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5、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

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或表现):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6、公民向政府求助:

(1)途径:

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发展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径)

(2)意义:

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7、依法行政:

(1)含义: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3)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A、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必要性)

B、重要性: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如何才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8、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9、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为什么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必须自觉接受监督。

(国家性质)

②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双刃剑)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2)怎样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这个体系:

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A、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B、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

10、阳光工程:

我国各级政府陆续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1、建立有威信的政府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

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监督“一府两院”)

常设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注意:

我国的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作用:

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

地位:

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职权:

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3、人大代表的产生及地位

(1)产生:

由人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为五年。

(2)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4、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

(1)义务:

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

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权利: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权(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政体: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3、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

5、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1)含义: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地位: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我国为什么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优越性:

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4)实践证明: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总结政党知识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决定。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2)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3、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1)邓小平理论:

A、主题:

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B、核心内容:

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精髓: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主题: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A、主题:

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B、内涵:

①第一要义: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核心:

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4、中国共产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为什么: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怎样做:

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我国的政党制度:

(1)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基本内容:

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B、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

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C、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E、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人民政协

性质:

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组成人员:

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

主题:

团结和民主

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优越性: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C、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注意:

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

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

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

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A、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做:

(1)国家:

A、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2)公民: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自治层次: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

5、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宗教政策的内容: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

地位:

国际社会中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类型

A、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B、经济发展程度: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构成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最高权力)

基本权利和义务:

A、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B、义务: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含义:

见课本

分类

A、成员国性质:

政府间、非政府间

B、地理位置:

世界性、区域性

作用:

(注意:

既有积极,亦有消极)见课本

3、联合国

A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

B地位:

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

见课本

作用:

积极、自身局限性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但是,联合国也有局限性。

4、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

含义:

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国家与国际组织。

内容: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基本形式:

竞争、合作、冲突。

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是由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权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求: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内容:

安全、政治、经济利益。

原因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权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C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怎样维护: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2、和平问题:

含义:

见课本

和平问题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注意: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表现: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3、发展问题:

含义:

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A、当今世界仍然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B、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

D、全球发展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5、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A、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政治)

B、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政治)

C、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经济)

D、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经济)

二、世界多极化:

不可逆转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原因: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表现:

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表现: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

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

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世界多极化存在的问题: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2、国际竞争:

当代国际竞争的表现:

经济、文化、军备、人才、科技竞争。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要求:

各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1、外交政策的含义:

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决定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注意:

课本独立自主的表现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中国外交政策作用和贡献: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5、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6、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

建国初:

三大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新中国外交史上重大事件:

A、1953—1954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64年中法建交,打开中国与西方大国建交的大门

C、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中国对外活动活跃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