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873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一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做出了五次记录结果,12.5cm,12.6cm,12.8cm,13.2cm,12.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

A.12.6cmB.12.62cmC.12.7cmD.12.74cm

2.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3.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

C.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米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米

4.一把塑料刻度尺的热胀冷缩比较明显,而它所测的一个物体的热胀冷缩不明显、则有(  )

A.冬天测出该物体长度比夏天小些

B.冬天测出该物体长度比夏天大些

C.冬、夏测出的长度都相等

D.冬天测出该物体长度比夏天可能大些,也可能小些

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

A.米B.秒C.摄氏度D.安培

6.一幢十层楼房的高度最接近(  )

A.30mB.3.5×104cmC.0.35kmD.18m

7.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

A.0.2hB.0.5hC.0.8hD.1h

8.对于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来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哪个?

(  )

A.用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的长度就没有误差了

B.平均值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

C.平均值就是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

“我终于来到泉州了!

”,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泉州B.小强本人

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D.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

10.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5s~7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12.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哪一次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准确的(  )

A.

B.

C.

D.

13.有关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误差是错误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二、填空题

14.下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一步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怎样变化”的过程中:

①木板长130cm,小车长10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A点________cm的C点位置.

②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所用时间t1=6s,下半段所用时间t2=4s.由此可以看出: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是____________的(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③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时间单位还有________(写出一个时间单位)等.

三、实验题

16.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17.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18.夏天晴朗的午后,小明想测量校园内一棵松树的高度,他只有一把皮卷尺,细竹竿一个,不借助其它器材.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如何测出松树的高度.

四、计算题

19.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0.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

21.某同学以4m/s的速度从早上7:

20出发上学,他家距学校2km,问:

该同学能否在7:

30前赶到学校?

五、作图题

22.图甲为利用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时间(t)图象.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某次检测车速时,从传感器发出到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23.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2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由测量结果知:

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每个测量值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可以不相同,但13.2cm中,个位上的“3”与其它数值的个位的数字不相同,所以此测量值是错误的,应该排除在测量结果之外.物体的长度为L=

=12.625cm≈12.6cm.

2.【答案】C

【解析】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

(1)在图甲的图像中可看出,当时间为4s时,路程为12m;速度v甲=

=3m/s;在图乙的图像中可看出,当时间为6s时,路程为12m;速度v乙=

=2m/s;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2)3s后,甲乙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s甲=v甲t=3m/s×3s=9m;s乙=v乙t=2m/s×3s=6m;3秒后甲、乙的距离为s=s甲+s乙-s0=9m+6m-12m=3m,故B错误;

(3)由图像知,乙到达P点时,用时6s,甲行走的路程为s甲=v甲t=3m/s×6s=18m,甲离Q点距离s=s甲-s0=18m-12m=6m,故C正确;

(4)由图像知,甲到达Q点时,用时4s,乙行走的路程为s乙=v乙t=2m/s×4s=8m,乙离P点距离s=s0-s乙=12m-8m=4m,故D错误.

4.【答案】B

【解析】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参照物,夏天塑料刻度尺受热膨胀时,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冬天受冷收缩时,刻度尺的自身长度缩小,物体的测量值变大,因此冬天测出该物体长度比夏天大些,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

5.【答案】A

【解析】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用m表示.

6.【答案】A

【解析】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十层楼的高度在30m=0.03km=3000cm左右.

7.【答案】B

【解析】人一般情况下,正常行走的步速是每秒两步到三步,5000步用时应该用时为2000秒左右,相当于30分钟左右,即0.5小时左右.

8.【答案】B

【解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因为平均值更接近真实值,而不是没有误差了.故ACD不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以泉州为参照物,小强和泉州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泉州是运动的,符合题意;小强本人不能相对于自己运动,不符合题意;以小强所乘坐的动车为参照物,小强和动车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动车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以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小强和乘客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乘客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

(1)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

(2)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3)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即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用观众的方法相同判断运动快慢.

11.【答案】A

【解析】根据路程-时间坐标图像可知,在0~2s时间段,小车前进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成正比,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5s时间段,小车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5~7s时间段,小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比0~2时间段增大.所以,C、D选项错误.0~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0.4m/s,选项A正确;0~7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2m/s,所以B选项不正确.

12.【答案】B

【解析】A中末端对应的没有达到15cm,而准确值读到15cm,所以读错数了;B中正确地估读到分度值1cm的下一位,正确;C中分度值是1cm,应估读到分度值1cm的下一位,而测量结果估读了两位,错误;D中分度值是1mm,应估读到分度值1mm的下一位,而测量结果也是多估读了一位,错误.

13.【答案】A

【解析】A,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所以A正确;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B错误;C,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所以C错误;D,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估测不准造成的误差,所以D错误.

14.【答案】

(1)v=

(2)平行;(3)①70;②增大;③小车在斜面顶端滑下时,滑过C点的速度不为0.

【解析】

(1)公式v=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平行,这样读数才准确;

(3)在进一步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怎样变化”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实验才能够正确的解决问题.

(1)公式v=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故该实验原理为v=

(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平行,这样读数才准确;

(3)木板长130cm,小车长10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中点的位置,故是70cm的C点;小车滑过上半段和下半段时间不等,说明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是增大的;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小车在斜面顶端滑下时,滑过C点的速度大于0m/s.

15.【答案】秒 s 小时.

【解析】时间是物理量中常用的一个量,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单位有年、月、日、周、天、时、分、秒等.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符号用字母s表示.

16.【答案】

(1)运动 

(2)0.08m/s (3)慢

【解析】

(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

v=

=0.08m/s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17.【答案】

(1)运动 

(2)0.08m/s (3)慢

【解析】

(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

v=

=0.08m/s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18.【答案】如下图所示.①将竹杆竖直立于地面,平移竹杆使杆顶的影子和树顶的影子恰好重合;②记下影子、杆和树所在的地面位置依次标记为A、B、C;③放下竹杆,用卷尺测出竹杆长h1,AB长S1,BC长S2,④利用比例式h1/h2=S1/(S1+S2),求出树高h2.

【解析】粗略测量某建筑物或某棵树的高度,可以利用比例法,借助几何关系间接测出.

19.【答案】

(1)平均速度:

v1=

=6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m/s;

答: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解析】计算平均速度时,首先应当明确要求的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然后用该段路程除以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题意,告诉了李明家到书店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

(2)求出全程路程和时间,然后利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

20.【答案】解:

救援部队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t=50min+2h+40min=3.5h

全程的平均速度v=

=30km/h

答: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0km/h.

【解析】求全程平均速度,应是全部的路程与通过全部路程所需的时间的比值.这里的全部时间包括开始的50min、抢通道路的2h和继续前进的40min.

21.【答案】解:

该同学行进的时间为

t=

=500s=8min20s

他早上7:

20出发,到校时间为7:

28:

20,所以可以在7:

30前到达学校.

答:

该同学可以在7:

30前到达学习.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的距离学校的路程和行驶的速度,可以根据公式v=

,计算出行驶的时间,然后进行时间比较,作出判断.

22.【答案】

(1)68;

(2)

【解析】

(1)传感器发出到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

所以超声波从传感器到汽车的时间为t0=

=0.2s,

所以汽车与传感器的距离为s=vt=340m/s×0.2s=68m;

(2)根据乙图路程--时间的坐标图像可以发现,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23.【答案】

【解析】根据甲图像(时间—速度图像)可得出,玩具车的速度为3m/s,由公式s=vt可以求出在0s、2s、4s后的路程分别为:

0m、6m、12m,在路程—时间

坐标图上画出(0,0)、(2、6)、(4、12)三点的坐标位置,然后连线,就可得出路程—时间坐标图像.

24.【答案】

【解析】根据甲图可以求得,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v=

=5m/s,即物体在做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