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987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docx

幼儿园优质课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

如梦令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如梦令教案8篇,欢迎大家阅读。

如梦令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

主仆两人

  场景:

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

“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

”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

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

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

“试”“却道”“知否,知否?

”“应是”。

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教学反思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

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

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

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

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

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

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

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

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

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

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

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

如梦令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

  三、德育教育目标

  1、竞争意识的培养。

  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法学法

  圈点勾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

(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

(指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

这首歌好听吗?

(好听!

  对!

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

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

”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完成目标1

  如梦令和我们这篇课文学过的三首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

那么,什么叫做词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板书目标1)

  关于词的知识,大家可以看到老师上课前发给大家的资料。

(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迅速的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

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三)完成目标2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完成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板书目标2)

  这第二个目标的完成我们将采取一种比赛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就是一个代表队。

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中获胜的代表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得小红旗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大赢家。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表)

  1、抢答题.

  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听完之后,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

注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要从课文中找出答题的根据。

  ①老师配乐范读

  ②学生抢答

  题目:

本首词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词人的一次郊游)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

(不是,“常记”)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夏天,“藕花深处”)她是一个人去的吗?

(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

(“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

(“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

(不行,因为“日暮”)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③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队为胜利者,为该队加上小红旗。

  2、必答题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

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

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

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

(美!

)原来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可惜,我们却不能亲眼目睹。

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为老师弥补这个遗憾呢?

(愿意!

)好,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将这幅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大家看。

(配乐范读)

  请每个代表队的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

画的时候,请注意词中所提及的事物。

(学生作画,教师指点)

  学生完成画后,由学生自由进行评论,并选出最好的图画,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对画的评价应紧扣词的内容,并讲究画面的美感.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画)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环境之后,同学们对本首词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们要完成的是对本首词的当堂背诵。

  在这个环节,老师限时三分钟,请每位同学背诵本首词,在背的时候注意节奏和停顿,并在背诵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老师会随机的在每队抽一位同学代表本队背诵。

  (学生背诵)

  教师抽背,并请同学们从熟练程度,背诵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评价,评选出胜利者,并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3、选答题

  (选择回答该题的队,答对加一面旗。

答错扣两面旗,由一位同学主答,可有一次补充机会。

如梦令教案篇3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

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

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

海棠花还是那样。

“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

“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

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

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

“此语甚新。

”《草堂诗余别录》评:

“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三.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如梦令教案篇4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顾词的特点。

  2.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词,这首词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写的《如梦令》看看她此生最难忘的一次少年经历是什么?

(板书:

如梦令)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如梦令)题目呢?

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

  二、通读全词,理解大意

  1.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要读得充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读,相机正音,指导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

  ①这里有一个生字,藕,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

  ②这里有一个词也请大家注意,兴尽,在这里都读第四声,兴指兴趣,兴致。

尽是满足的意思。

所以兴尽就是指——兴致得到了满足。

请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③藕花,兴尽,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都在第三四句中,谁再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

  ④把词读正确并不难,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

谁再来读读整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它是怎么停顿的?

(指导停顿)比如说,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生读全词)节奏感把握得挺好。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读好了节奏,我们还要读懂它。

李清照借这首词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次郊游经历。

整首词语言简洁,浅显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对大家来说不是难事,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这首词,结合注释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师巡视)

  4.好的,同学们,从我刚才听到的几位同学对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轻松的表情来看,你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词的基本意思。

现在,我还想问问大家,在这首词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动,你能分辨出哪些词语是写景,哪些词语是写人物活动呢?

默默地看,静静地思考,然后举手告诉大家。

(结合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读)

  景:

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人:

沉醉误入争渡

  5.细细读着这六个词,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师引述——因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争渡”,因为“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

你看,句子和句子之间衔接得多么紧凑,多么自然啊!

人在景中,景因人显,人和景的相互交融构成了那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

让我们再次走进画面,读一读这首词吧!

  三、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同学们,虽然时隔千载,我们已经无法跟随李清照一起参加那一次郊游,但这首词“词中有画”,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想象,再现情境。

  板书:

展开想象(齐读)}在这首词里,有一些词语给了我们画面般的美感,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这首词,把这些词语圈出来,想一想,读着它们,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一)画面1:

溪亭日暮

  ①咱们先来读一读一二句,齐读。

  ②哪个词给了你无尽的想象,给了你画面般的美感?

(开火车,指三人答)

  ③是啊,“溪亭—日暮”,读着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板书:

溪亭日暮)展开想象,用眼睛去看,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感受,用语言去描绘,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对景的想象]预设:

  a、学生回答比较简单(亭子、小溪、夕阳)师评语引领:

那些美好的景物你都看到了,可惜却都是静止的,谁能把这些眼前的景物说得更加具体?

让这些景物活起来,让这幅画美起来!

  b、若学生说得比较好。

教师评语引领:

瞧,他说得多么传神哪,尤其是“xx”词,仿佛把我们都带入了那美景之中。

  c、你也走进去了,那一幅美妙的画卷一定正在你的心中展现!

说得那么美,你一定能读好这两句,指读。

  d、是啊,黄昏时分,夕阳渐渐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

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那玲珑剔透的小亭,都被染红了,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吟出这样的诗句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样的情景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诗情读好这第一第二句。

  [对醉的理解]

  a、好一个良辰美景!

好一个溪亭日暮!

难怪李清照说她此时已经——沉醉不知归路了。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是啊,诗人陶醉了,醉得忘记了回家。

在这儿给大家补充一个信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

李白就被称为——酒仙!

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从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

李清照虽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欢喝酒,所以说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

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我们带着这份醉意,再来读这两句诗,一定更有味道。

  b、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诗人会和谁一起喝酒呢?

有道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诗人和朋友们除了喝酒,还会干什么呢?

(赏景、吟诗、作对、弹琴、下棋、聊天)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花香,那可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这可是一种全身心地享受啊!

咱们再次一起读读这两句诗,读出那浓浓的醉意!

(指名读)她是这样读的,你也来读一读吧(再指名读)师深情朗读,大伙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老师仿佛看到那样的情景了,再来一次。

(再齐读)

  二)画面2:

藕花深处

  ①是啊,怪不得诗人说她后来是兴尽而归,读——兴尽晚回舟。

此刻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高兴、愉快),就请你读出这份高兴,这份愉快!

另外,这里的兴尽,也可以说是兴未尽,也就是还没有尽兴,只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啊!

此时,诗人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留恋,舍不得离开)那也请你读出这份留恋。

你看,这里同一句古诗给了我们两种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是正确的,所以以后读诗就要用心去揣摩、去体会。

  ②就在诗人回舟时,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藕花深处。

(分小组把这个词读两遍。

)藕花—深处,(板书:

藕花深处)这个深处是指哪?

对呀,你想四周全都是荷叶、荷花,这时候呀,那荷花,那荷叶的形状、颜色、姿态一定看得非常清楚。

你看到了吗?

(满池都是、下面是绿绿的荷叶,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

)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

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伙听听。

(这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

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

)你们仿佛看到了那满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

还想到哪些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又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啊,让我们再次走进去,再次沉醉。

读——

  ③在这两句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说明词人又一次醉了?

(误)误入,在这里是怎样的入?

能换一个词代替这个误吗?

(不知不觉)是啊,诗人看荷花看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连小船划入藕花深处都没有察觉。

这是怎样的一种醉啊!

我们再来读这两句,一定会读得更好。

  三)画面3:

一滩鸥鹭

  ①读着这两句,哪一个词又让你画面般的感受呢?

(一滩鸥鹭)分男女生读。

  ②读着这个词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河滩的鸥鹭扑拉拉一下子都飞起来了,那场面是多么热闹啊!

)一齐读(一滩鸥鹭上青天,那场面又是何等壮观啊,再来感受一次,读)

  ③范读,在这里,除了看到鸥鹭飞了起来,你的耳边还听到了什么?

(鸥鹭拍动翅膀的声音,鸣叫的声音(响)、划桨声、溪水流动声、欢笑声、水声),你们还仿佛看到诗人和好友们在干什么?

(看到诗人和好友们在争着划桨)

  师:

你想啊,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

“扑拉拉”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

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

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指名读)这样划船能把欧鹭惊起来吗?

(再读)划得再有劲一些,你再来试试。

(再指名读)你想此时此刻,词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说:

多么开心。

)是啊,那是一种意外的开心,意外的收获。

(惊喜。

)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

用得多妙啊。

再来读一读,读出那份热闹、那份欢快、那份惊喜!

(指导朗读,两个争渡要读得稍快,有力,后面那个争渡比前面一个更有力)

  四)一幅流动的画

  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还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

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

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来,一起读整首词。

一边读一边想像这幅活动的画。

(读全词)。

听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盛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师深情朗读)来咱们再来读一读,老师跟你们一起读。

(师生齐读)

  四、瘦读全词、品味语言

  同学们真能干。

读着读着就把这首词读胖了,读美了。

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板书:

瘦)你能不能读着读着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

看看,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

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醉、记、暮、兴)

  同学们品出了那么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记”也好,“醉”也好,还有“兴”也好,老师认为都有道理,因为“暮”所以“兴”,因为“兴”所以“醉”,因为陶醉了,所以常常记得不能忘记啊,(师连线)。

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无一首不精,无一字不妙”,这里边的33个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这次郊游的经历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

  是的,词人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

读出浓浓的醉意来好吗?

再读这首词。

这回你能背下来的,咱们就背下来了。

  五、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请同学们再读一首词。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老师把两首词放一块儿,你发现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题目一样,作者也一样;字数一模一样,都是33个字;句式一样;格式都一样;数数它有几行?

(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665646)?

所有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最后一个韵母都是“U”;都写到了醉……

  李清照的词中还有很多也写到喝酒了,有兴趣可找出来读一读。

  同学们发现的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

字数、句式和韵律。

以后还有机会可以细细地品味。

  上节课我们演唱了《西江月》,你们想不想听听《如梦令》这首词谱成曲子后,唱出来是什么感觉的?

(放音乐)有味道吗?

课下有兴趣可以自己给这首词配上自己喜欢的曲子试试。

如梦令教案篇5

  因为要上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所以花了将近3周的时间思考,可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头绪。

直到在上看到一则朗诵视频,反复的看,听,试读,渐渐的喜欢上李清照,虽然对她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记住了她的几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是最先进入我灵魂深处的,后来渐渐知道了她少年时的快乐,新婚时的甜蜜,中年时的幽怨……所以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1、教方法。

教学时,我以3个板块为一条主线,连贯全文教学。

先是通过注释理解词义——读“胖”,接着是学会想象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读画面,最后寻找词眼——读“廋”。

同时也交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3步骤或者是3个方法。

  2、教朗读。

记得学校听推门课的时候,我正好在上《渔歌子》这首词,当时我仅仅是让学生说了词义,动笔写下来后,认为教学任务已经完成,没什么好教的,直接让他们业。

课后,学生的词义硬梆梆的,一点诗情画意都没有,完全失去了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