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323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高三历史镇江市镇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分×20题。

共60分)

1.唐宋时贵族封爵都是以地名为封号,如李世民封秦王、王安石封荆国公等,受封人可以派人去封地直接征收租赋;明清时爵位封号则大多不用地名,而用美善的“懿称”“嘉名”,如刘基封诚意伯、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等,并且都只有封号而没有封地。

这从侧面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中央集权的加强D.非宗室贵族地位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都只有封号而没有封地”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时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故选C。

材料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没涉及到君主专制的加强,故A错误。

分封制在秦朝后被彻底废除,故B错误。

因为材料也讲到了宗室贵族,故D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清徐栋《牧令书》载:

“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宰相制度。

秦朝宰相的职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的是太尉,故A项不正确。

B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发生在隋唐时期,不正确。

C项符合史实,是正确的。

秦朝时期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下设县,D项的表述错在“督责所属各郡”。

故正确答案选C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宰相制度

3.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

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B.“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

C.“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D.“匠有常主,记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A反映了市坊分离的界限被打破,这出现于宋朝,故A错误。

因为C反映了夜市的出现,它出现于宋朝,故C错误。

因为D强调雇佣关系,而资本主义萌芽现象产生于明清时期,故D错误。

而B反映了当时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这符合唐朝,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北宋、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4.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

……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存在,这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正确。

材料重点不是在强调官商勾结,故A错误。

因为材料反映了徽商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故C错误。

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5.1923年陈独秀指出:

“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

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瞿秋白在同年提出:

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易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民族革命。

”陈、瞿两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A.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先后问题D.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没有提及到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故A、B错误。

因为材料在强调两种革命,故D错误,故选C。

1921年中共成立后,关于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内存在着分歧。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

但关于先后顺序产生了纠纷。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道路的探索

6.唱响强军战歌,凝聚强国力量。

一首军歌中唱道: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该军歌的名称是()

A.《国民革命军军歌》B.《新四军军歌》

C.《八路军军歌》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孤军奋斗罗霄山上”及所学知识可知,它与中共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相关,而C位于北方,B处于南方,故选B,C错误。

而A与中共无关,故A错误。

因为D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故D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7.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

“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

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

……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

动员六师北运增援。

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

”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B项不对;日记可以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D项不对;材料“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反映了蒋介石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C项与材料不符。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8.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

国币万元)

 

年份

华商

日商

实数

比重

实数

比重

1921

9482.2

75.9

1967.1

15.2

1931

15251.8

56.7

10851.1

40.3

1936

17294.6

44.2

19615.1

50.1

下列关于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和状况表达正确的有()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④华商发展停滞,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1921-1931年之间华商数量在增加,这与①相关。

因为1921年之后,日商比重不断增多,这与②相关。

此外③也符合图表内容,而④错误。

因为华商总数量在增加,这就不能说处于停滞状态。

故选A。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表现

9.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产物法令》,其中规定:

凡在欧洲各地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都必须先输送到英国,再用英国船从英国海港启程,才可以转运到美洲殖民地。

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与欧洲各国的联系B.打破西班牙贸易垄断

C.获取垄断性的贸易利润D.遏制荷兰商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做法不是为了加强与欧洲联系,而且其本身就是欧洲国家,故A错误。

因为1588年西班牙已经败给了英国,此时的西班牙已经衰落,故B错误。

因为荷兰此时是世界霸主,英国的做法谈不上遏制荷兰,故D错误。

而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

10.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

“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

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

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这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体现的是男女都有权利参加普选,来行使民主权利。

再结合时间“1953年”正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前夕。

所以这是为1954年召开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做准备。

A不是主要目的;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平等社会,故B、D错误。

所以应选C。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1.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

“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

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

……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C.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A项叙述正确但并非材料的主旨;小岗村发展合作社实行集约式的规模经营,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C项错误、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于国家所有,D项不正确。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2.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徐州工程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

我国国企改革开始于()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十五大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A发生于1978年,此时国企改革尚未开始,故A错误。

因为C出现于1992年,此时进入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国企改革早已开始,故C错误。

因为D出现于1997年,此时国企改革早已经开始,故D错误。

而B正确,因为国企改革开始于1984年。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对于英国的统治精英来说,1832年议会改革的宗旨是保持贵族的统治权力和避免真正的民主,历次改革法案的设计充分暴露了这个“秘密”。

麦考莱等人欣喜地认为,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避免了1848年的革命和剧变。

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

“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辉格和托利之间的惟一差别是——为了保护财产,辉格党愿意拿出一点虚幻的东西,而托利党则什么也不给。

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大众是傻瓜,他们也不会因为得到那点虚幻的东西而罢手的,相反,他们还要继续争取现实的好处”。

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寡头控制

C.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改革后获得选举权

D.议会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1832年议会改革的宗旨是保持贵族的统治权力和避免真正的民主”及所学知识可知A错误。

又因为在此次改革中,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故B错误。

材料中只提到了中产阶级,没有涉及到工人阶级,故C错误。

而D符合题意,因为此次改革客观上使更多的中产阶级有了选举权,从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14.右图是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封面上方的英文是:

China:

AWholeNewGame;下方的英文是:

U.S.PingPongPlayersatGreatWall。

符合该封面内涵的主题是()

A.另起炉灶B.体育交往

C.破冰之旅D.中美建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片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关键是理解题中英文的含义。

“ChinaAWholeNewGame”的含义是“中国一个全新的游戏”,“U.S.PingPongPlayersatGreatWall”的含义是“美国乒乓运动员坐在长城”。

图片是1971年4月26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的合影。

这是中国展开乒乓外交,与美国接近的一个策略。

这里的Game不是指乒乓球的Game,而是美国将与中国形成一个新的国际关系,二者要展开一个与以前不同的Game。

很明显正确答案为C。

A出现于建国初期,B不是实质,D出现于1979年。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15.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

WorkPaysAmerica)。

它反映了政府()

A.大规模直接救济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片文字等信息,WorksProgressAdministration即公共事业振兴署,是罗斯福新政时的一个政府机构,以解决当时大规模的失业问题,是新政时期兴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的政府机构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答案选D.A虽属于新政措施,但不是以工代赈。

B、C与社会保障无关。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新政措施

16.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A为自由资本主义理论,它由亚当斯密提出。

B为凯恩斯主义,它主张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故A错误。

因为A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故B错误。

因为罗斯福新政出现于1933年,而B产生于1936年,故C错误。

而D正确,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滞涨,为此部分人主张减少干预。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7.1922年11月,列宁在谈话中强调:

“如果有人把继经济力量之后必定出现政治力量这个简单化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用在我国‘耐普曼’的身上,那么我担心他会大错而特错,甚至会成为许多荒谬町笑的误解的牺牲品。

”这里提到的当时俄国出现的“耐普曼”应该指()

A.极端的反革命势力和分裂分子B.新经济政策下的富裕商业者

C.仇视苏俄的一些西方媒体记者D.坚持正确方向的马克思主义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继经济力量之后必定出现政治力量”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1921年之后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B正确。

因为此时国内革命已经结束,故A错误。

因为材料尚未提及到西方和马克思主义,故C和D错误。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18.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l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后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巨大,但结合史实和表格信息能够判断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192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早已结束,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苏联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片面发展工业而忽视农业协调发展的现象,所以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举措不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C。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内容

19.下列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处应是()

招标公告

建设单位:

贷款甘肃庆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办公室

项目概况:

环境交通走廊工程;综合交通走廊工程及老城区道路及雨污水管网系统改造;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世界银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依据所学,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都不能提供贷款,故B、C不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初期主要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后则转向全球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题干中的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接受的应是世界银行的贷款。

所以应选D。

考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林顿森林体系

20.“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浪潮”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减少行政干预经济B.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C.增加政府公共开支D.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分析题干所给时间提示,这一政治浪潮开始发挥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联系此时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

改变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做法,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因此A、B、D正确,故选A。

因为19世纪60、70年代“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所以减少开支。

C项不包括。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二、材料解析题(60分,共5题)

21.(13分)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

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

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

……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分)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

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4分)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综上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2分)

【答案】内容:

明朝:

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

(3分)特征:

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

(1分)

(2)克利斯提尼。

(1分)特点:

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原因:

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

(2分)不同:

前者以监察官员为主体;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

(2分)

(4)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重视媒体监督作用;借鉴吸收政治文明成果。

(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关于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可结合材料一中的“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来概括。

而监督的加强恰说明了君主加强了官员的控制,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

(2)因为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制定了陶片放逐法,故最早由克利斯提尼制定。

而特点可结合材料二的“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的相关内容来作答。

(3)关于原因,学生回答出新闻媒介对政府的制约即可。

而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一个是由监察官员为主体;而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

注意提问的是监督主体,不要回答成客体,如官员和最高权力者。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从“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回答出:

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

从材料二中可得出:

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

此外,从材料三中可得出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表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2.(12分)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

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角度一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

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

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3分)

角度二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

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