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416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20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大台小流域坝系

XX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设计院

4日

前言

多年的水土保持实践证明,黄土高原地区的骨干坝建设,对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大台坝系地处XX省北部山区XX县的北部,坝系涉及XX县两个乡镇,位于大河水系阳河一级支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Ⅱ副区,流域面积87.5km2,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模数5852t/km2。

流域经过八十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程度达到42%,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治理,沟道坝系工程尚未形成。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大台坝系建设,2005年上半年受XX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委托,XX规划设计研究院依据相关规范与标准完成了《XX县大台坝系工程可行研究报告》,《XX县大台坝系工程典型设计报告》。

2005年9月水利委员会,XX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先后对《XX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研究报告》,《XX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典型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查并实地到大台坝系考察与论证,审查通过了该坝系工程。

XX骨干坝为大台坝系工程中的十座新建骨干坝中的一座,地处XX县XX乡XX村,主要作用为防洪、拦泥、蓄水灌溉。

受XX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委托,XX设计院于2008年3月~6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初步设计工作。

本次初步设计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XX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研究报告》,《XX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典型设计报告》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在实地勘测与调查收集该流域自然条件、水沙资料、社会经济情况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XX县大台坝系XX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XX骨干坝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前期工作阶段

初设阶段

前期工作阶段

初设阶段

水系

大河水系阳河一级支流

型式

矩形

建设地点

XX县XX乡

XX村

总长度(m)

54.10

地理

座标

东经

断面尺寸(m)

高×宽

0.8×0.8

北纬

型式

建设性质

新建

总长度(m)

工程

规模

控制面积(km2)

3.42

断面尺寸(m)

高×宽

总库容(万m3)

51.14

土方(万m3)

12.29

拦泥库容(万m3)

22.24

石方(m3)

226.0

设计、校核洪水重现期

20、200

混凝土(m3)

132.0

淤积年限(年)

15

合计(万m3)

12.33

型式

均质土坝

投工(万工时)

7.47

施工方式

碾压

总投资(万元)

179.53

坝高(m)

27.50

中央投资(万元)

坝顶长(m)

98.0

地方匹配(万元)

坝顶宽(m)

4.0

防洪保护(hm2)

坝坡比

上游

1:

2.75、1:

2.5

淤地面积(hm2)

2.21

下游

1:

2.0、1:

2.25

灌溉(hm2)

19.5

坝体方量(万m3)

8.33

养鱼(尾)

投资(万元)

128.13

单位库容投资(元/m3)

3.51

反滤体

型式

单位拦泥投资(元/m3)

8.07

尺寸(高)

单位工程量投资(元/m3)

14.56

放水

设施

型式

分级卧管

单位淤地投资

(万元/hm2)

81.24

总高度(m)

9.60

单位工程量换库容(m3/m3)

4.15

每台高度(m)

0.40

单位淤地面积拦泥(万m3/hm2)

10.06

断面尺寸(m)

宽×高

0.6×0.6

水泥(t)

35.91

直径

钢材(t)

3.80

进水口尺寸

(m)

宽×高

木材(m3)

1.06

直径

0.30

炸药(kg)

(管)

型式

涵管

柴油(t)

120.62

洞(管)身长度(m)

63.0

开工时间(年、月)

2008.9

断面尺寸(m)

宽×高,

矢高

竣工时间(年、月)

2009.6

直径

0.80

总工期(天)

180

综合说明

绪言

大台坝系地处XX省北部山区的XX县北部,位于大河水系阳河一级支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Ⅱ副区,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模数5852t/km2。

XX骨干坝为大台坝系建设中十座骨干坝中的一座,地处XX县XX乡XX村,距XX县城40km,主要作用为防洪、拦泥、蓄水灌溉。

该骨干坝控制流域面积3.42km2,总库容51.14万m3,其中拦泥库容22.24万m3,滞洪库容28.90万m3,坝高27.50m。

XX设计院于2008年3月~6月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初步设计工作。

本次初步设计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XX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研究报告》,《XX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典型设计报告》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在实地勘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XX县大台小流域坝系XX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文

项目区位于XX县北部,位于大河水系阳河一级支流,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区,区域内山大沟深,丘陵起伏,沟壑纵横。

项目区缺水严重,水土流失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是典型的大陆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

年平均气温6.4℃,年最高气温33.2℃,最低气温-22.6℃,无霜期130d。

多年平均降水量435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80mm(E601),平均干旱指数2.0,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1.06m,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沙尘暴等,其中以干旱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工程地质

经现场踏勘,本地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以黄土梁峁侵蚀地貌为主,因流水侵蚀,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地形支离破碎。

沟道断面呈“U”型,两岸坡度较陡,两岸无滑坡体和基岩,地形较为完整。

初步估算黄土承载力约100kpa左左。

最大冻土深度114cm。

坝体右岸结构完整,适宜布设建筑物;坝体左右岸有大量黄土,土层深厚,筑坝土料丰富。

该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工程设计

工程等别、建筑物等级、洪水标准及抗震标准

XX骨干坝总库容小于100万m3,工程等别为五等,建筑物等级为五等5级。

控制流域面积3.42km2.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洪水总量为15.66万m3,洪峰流量5.66m3/s;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洪水总量为28.90万m3,洪峰流量10.23m3/s。

设计淤积年限为15年,淤积库容22.24万m3。

据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

400万),该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地震基本烈度Ⅷ度,设计采用8度。

工程总体布置

本工程在小流域坝系建设中的作用为防洪、拦泥、蓄水灌溉,其运行方式为蓄洪排清。

根据其对枢纽布设的要求,结合坝址地形条件、当地实际情况、以往骨干坝的建设经验,确定工程枢纽由土坝及放水建筑物组成。

放水卧管布设在坝坡右岸,输水涵管于坝轴线呈90°布设。

主要建筑物

该骨干坝工程,主坝为碾压式黄土均质坝,坝高27.50m,坝顶长98.0m,坝顶宽4.00m;前坝坡坡比1:

2.75、1:

2.5,后坝坡坡比1:

2.25、1:

2.0,前后坝坡变坡处的高程为1423.50m;总库容51.14万m3、拦泥库容22.24万m3、滞洪库容28.90万m3;设计淤泥面高程1427.37m、校核洪水位高程为1435.63m、坝顶高程为1437.50m。

在坝后坡高程为1423.50m处设一马道,宽1.50m。

放水建筑物由放水卧管,输水涵管及泄水陡坡组成。

卧管最低放水孔高程1426.10m,卧管顶高程1435.70m,比降1/3,级差0.40m,共24级,水平长30.00m,高差9.60m,放水孔口直径0.30m,卧管进水孔采用一台单孔正面进水,廊道尺寸0.6×0.6m;卧管末端接矩形消力井,井长4.50m,井宽1.00m,井深1.00m;输水涵管进口高程1424.68m,管长63.00m,管内径0.80m,壁厚0.12m,比降1/100,出口高程1424.05m;涵管出口接矩形明渠,长8.00m,断面尺寸0.8×0.8;明渠出口接矩形陡坡,陡坡进口高程1423.97m,陡坡底高程1408.50m,断面尺寸0.8×0.8m,坡比1/3,高差15.47m,水平长46.10m;陡坡末端接矩形消力池,池长4.50m,宽0.80m,深1.40m,池底高程1408.50m;明渠与陡坡每隔5.0m设一道拉杆,断面尺寸为0.15×0.15m;陡坡末端消力池接海漫,长度3.00m。

工程施工

工程计划从2008年9月初开工进入施工阶段,2009年6月30日前全部结束,并交付XX乡管理使用。

设计概算及效益

工程动用土方12.29万m3,其中开挖土方3.96万m3,填筑土方8.33万m3,浆砌石量51.00m3,混凝土132.00m3。

工程所需材料用量:

水泥35.91t、钢材3.80t、木材1.06m3、柴油120.62t、块石(包括干砌石)226.00m3、石子302.79m3、沙子115.62m3。

工程总投资179.53万元。

工程淤积年限期满后,坝地开始产生种植效益,共可淤地2.24hm2。

坝地单产按4500kg/hm2计算,坝地利用率按80%计算,则新增坝地1.79hm2,淤成坝地后年增产粮食0.81万kg,粮食单价按1.6元/kg计算,20年累计效益25.92万元。

项目15年计算期内累计拦泥效益为83.40万元。

该坝蓄水提灌可发展水浇地19.5hm2,灌溉后粮食增产量按2250kg/hm2计,粮食单价按1.60元/kg计。

经计算,项目20年计算期内累计灌溉增产效益为140.40万元。

工程建成可解决185人的生活用水,改善75头大家畜及185只羊的饮水困难,解决控制区内群众的交通问题。

坝系工程建设可以实现“林草上山、米粮下川”,为流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

XX骨干坝地处XX省北部山区的XX县北部XX乡XX村,距XX县城40km处。

XX骨干坝位于阳河一级支流支沟上,流域总面积3.42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Ⅱ副区,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模数5852t/km2。

社经情况

社经状况

XX骨干坝坝控区及附近,涉及36户居民、总人口185人,农业劳动力91人,人均产粮477kg,人均纯收入2230元。

受益和淹没区的情况

工程建成后,解决了当地XX村185口人的饮水及交通问题,由于坝建设在沟道内不存在淹没赔偿问题。

综合治理现状情况

流域通过近几年的治理,截止2007年底坝控区间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32.00hm2,其中梯田59.16hm2,林地52.80hm2,草地20.04hm2,治理程度42%。

水文

流域概况

大台坝系工程位于XX县北部。

流域为黄土丘陵沟壑地形,流水地貌。

梁峁起伏,地貌破碎,黄土层较厚,土质松软,沟谷切割较深,水土流失严重。

项目区属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6.4℃,无霜期约130d。

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

气象

流域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属于干旱草原气候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最高气温为33.2℃,极端最低气温为-22.6℃;≥10℃积温2580℃;土壤结冻一般从11月19日开始,解冻到次年3月10日左左,冻土时间近4个多月,冻土深114cm;无霜期130d。

全年三分之二的月份为晴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18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27.6千卡/cm2.a,光照、太阳辐射较强。

全年风多,而且常伴有大风、尘暴、干热风、霜冻等。

多年平均大风天数10天,平均风速2.7m/s。

水文要素

根据全区各站点1956~2000年45年资料计算各监测站的降水、蒸发、径流及泥沙的多年均值,点绘多年平均降水、蒸发、径流等值线图和输沙模数分区图。

根据这些图,查得该流域重心的多年平均降水、蒸发、径流以及输沙模数值。

并根据单站历年资料(插补延长为同步资料),计算统计参数,点绘频率曲线,编制图集以供查用。

所计算得的设计值与邻近有实测资料的降水、径流、泥沙资料进行对照校核后确定报告中的数值。

降水

根据XX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该区属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5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降水集中在主汛期6—9月份,占年水量的69%,最大年降水量718.7mm(发生在1964年),最小年降水量260.9mm(发生在1987年),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2.8倍。

因此,旱情时常发生,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多年平均年降水的月分配情况详见下表:

表3—1多年平均降水量各月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降水量

(mm)

3.9

6.1

14.8

25.2

43.9

55.7

94.0

分配比

(%)

0.9

1.4

3.4

5.8

10.1

12.8

21.6

月份

8

9

10

11

12

全年

降水量

(mm)

98.3

52.2

30

7.8

3.1

435

分配比

(%)

22.6

12.0

6.9

1.8

0.7

100

蒸发

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80mm(E601型蒸发器)。

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小,年内变化大,其随各月气温、湿度、日照、风速的变化而变化。

11月至次年3月为结冰期,水面蒸发量小。

水面蒸发量最小月一般出现在气温最低月的12月份或1月份。

春季风大,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大,9月、10月随气温的下降水面蒸发量逐渐减少。

水库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见表3-2。

流域干旱指数2.0,属于半干旱区。

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表

表3-2单位:

mm

月份

1

2

3

4

5

6

7

蒸发量

51.8

60.5

111.3

109.1

152.3

159.8

116.6

比例

(%)

4.8

5.6

10.3

10.1

14.1

14.8

10.8

月份

8

9

10

11

12

全年

蒸发量

114.9

73.4

46.5

51.8

40.0

1080

比例

(%)

9.9

6.8

4.3

4.8

3.7

100

径流

根据XX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20.0m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3.42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6.84万m3。

年径流模数2.0×104m3/km2,年径流系数仅4.6%,年径流变差系数CV=0.59,CS=2.0CV。

因其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较大时产生洪水,平时河道干枯。

其各月的分配比例参照邻近相似站径流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月分配情况详见下表。

表3-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月分配表

单位:

万m3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径流量

0

0

0

0

0.581

2.141

1.368

1.696

0.992

0.062

0

0

6.84

比例

0

0

0

0

0.085

0.313

0.2

0.248

0.145

0.009

0

0

1

综上所述,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主要作物生长期3—6月份径流量2.72万立方米,仅占年径流总量的39.8%,主汛期7—9月份径流量为4.06万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59.3%,10月~次年2月份径流量0.06万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0.9%。

说明地表径流的有效利用率极低。

泥沙

年均输沙模数确定

项目区植被较差,土壤侵蚀剧烈,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由XX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的数据6650t/km2(未考虑流域治理),考虑流域经过多年的治理,治理程度已达到42%,根据《XX省地方标准〈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水文计算标准〉(DB64/T028-2005)》悬移质输沙模数可折减20%。

折减后流域内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为:

Ms=6650×(1-0.2)=5320t/km2

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流域年均输沙量包括悬移质与推移质两部分,采用下式计算:

Msb=Ms(1+B)

式中:

Msb—年均输沙模数,t/km2,

B—推移质比例系数,取0.1,

经计算年均输沙模数为5852t/km2。

流域年均输沙量计算

采用下式计算:

W=Msb×F

式中:

W—年均输沙量,t;

Msb—年均输沙模数,t/km2,5852t/km2;

F—流域面积,3.42km2。

通过计算XX骨干坝坝控区间多年平均输沙量2.00万t,各月输沙量见表3-4。

年平均输沙量及月分配

表3-4单位:

万t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输沙量

0

0

0

0

0.168

0.626

0.400

0.496

0.288

0.022

0

0

2.00

各月占(%)

0

0

0

0

8.4

31.3

20.0

24.8

14.4

1.1

0

0

100

设计暴雨

根据XX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

根据《XX省暴雨洪水图集》,该地区地表径流均为暴雨产生,流域内24h最大点雨量均值为51.5mm;变差系数CV=0.6,CS=3.5CV。

计算得不同频率1h、24h最大点、面雨量详见下表。

不同频率1h、24h最大点、面雨量表

表3—5单位:

mm

频率P

0.33

0.5

1

2

3.33

5

10

XX

1h

91.3

85.1

74.4

64.0

56.3

50.2

40.0

24h

199.3

186.4

164.3

142.7

126.2

113.3

91.5

XX

1h

91.3

85.1

74.4

64

56.3

50.2

40.0

24h

199.3

186.4

164.3

142.7

126.2

113.3

91.5

设计洪水

计算方法

采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依据是《XX省暴雨洪水图集》及重新修订的XX省不同历时暴雨参数等值线图。

产流计算

根据工程设计频率和不同历时点雨量均值及统计参数等值线图,求出各沟道设计点雨量,然后根据不同计算分区、面积、重现期等选择点面折减系数,求得不同保证率的面雨量。

面雨量分配在XX省有同频内包、概化和典型三种雨型。

该区选用同频内包雨型,然后由面雨量过程以扣损法计算产流过程。

产流公式如下:

—为产流期XX时段净雨(mm);

—为产流期XX时段面雨量(mm);

—为产流期XX时段损失水量(mm);

根据《XX省暴雨洪水图集》产流分区,该流域为黄土丘陵Ⅱ1区,平均损失率

公式如下:

汇流计算

汇流计算是根据推求的设计净雨过程Ri推求流域出口断面的洪水流量过程,采用纳希瞬时单位线法推求。

按瞬时单位线原理,就是净雨历时趋于零的极小时段内产生的一个单位净雨(1mm净雨深)在出口处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线,其公式为:

u(t)=

式中:

t—时段变量;

u(t)—为t时的瞬时单位线的纵坐标;

n,k—为瞬时单位线形状参数;

Γ(n)—伽玛函数;

根据上式可导出时段单位线方程式为:

q(Δt·t)=

式中:

q(Δt·t)面积为F的流域上,t时段内净雨量为1mm的单位线在t时段的纵坐标,以m3/s计;

Δt—计算时段长(h);

—换算系数;

—纳希瞬时单位的累积曲线,又称S(t)曲线;

—形同S(t)曲线,唯在时间坐标上错后Δt时,用S(t-Δt)表示。

[S(t)-S(t-Δt)]简写为ΔS(t),称为Δt小时无因次时段t时的纵高。

一般以μ(Δt·t)表示。

计算参数

在计算瞬时单位线,进行洪水演进时,须求得参数n,k,滞时M,计算公式如下:

半干旱区:

n=1.22L0.231,K=M1i/n,M1i=0.148L0.9i-0.093

i—产流区平均净雨强度(mm/h);

L—产流区概化长度(km);

计算成果

XX骨干坝产流区概化长度为2.65km,该工程流域面积3.42km2,清浑比为0.8,计算得不同频率设计洪水总量模数见表3-7。

 

XX骨干坝不同设计频率洪水总量模数

表3—7

洪水重现期(年)

300

200

100

50

30

20

10

洪水总量模数

(万m3/km2)

9.513

8.451

7.626

6.369

5.647

4.579

3.749

由表3-7得知XX骨干坝2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洪水总量15.66万m3,200一遇校核洪水标准洪水总量28.90万m3。

工程地质

区域地质构造

经现场踏勘,本地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土质主要为黄土,但粘粒含量较大。

初步估算黄土承载力约100kpa左左。

最大冻土深度114cm。

该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天然建筑材料

块石料

块石料场位于长庆石料场,岩性为奥陶系三道沟组灰岩(O3S),灰色,厚层状,致密,坚硬,露天开采,储量大于100万立方米。

块石料评价表

表4-6

序号

项目

规范指标

实际数值

评价

1

饱和抗压强度

应按地域、设计要求与使用目的确定

85MPa

满足要求

2

软化系数

0.88

满足要求

3

冻融损失率

<1%

0.17%

满足要求

4

干密度

>2.4t/m3

2.68t/m3

满足要求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的规定,符合块石料的质量要求,且正在开采,储量约100万立方米。

该骨干坝距该长庆约50km,有公路直达,交通方便。

属外购料。

粗骨料(砾石料)

砾石料场是XX县长庆料场。

砾石直径2–5cm,呈亚棱角形,成份为灰岩、石英岩等。

其储量大于100万立方米。

该骨干坝距长庆50km左右,属外购料,有公路及便道直达,交通方便。

粗骨料评价表

表4-7

序号

项目

规范指标

实际数值

评价

1

表观密度(g/cm3)

>2.60

2.66

满足要求

2

堆积密度(g/cm3)

>1.60

1.80

满足要求

3

孔隙率

<45%

40%

满足要求

4

吸水率

<2.5%

2.2%

满足要求

5

冻融损失率

<10%

9.0%

满足要求

6

针片状颗粒含量

<15%

10%

满足要求

7

软弱颗粒含量

<5%

3.7%

满足要求

8

含泥量(粘、粉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