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572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为例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

班级:

2010级

学号:

1002010045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1日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本人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要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2010年11月25日

 

摘要.......................................................................................................................III

1.导论....................................................................................................................1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

1.2农村养老保障研究综述................................................................

1.2.1国外农村养老保障的理论及实践..........................................

1.2.2国内研究现状...........................................................................

(1)对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的研究...........................................

(2)农村养老保障所面临的问题的研究..................................

(3)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研究..........................................

2.农村养老保险概述...........................................................................................

2.1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概念......................................................................

2.1.1养老保险的内涵...........................................................................

2.1.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涵...........................................................

2.2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理论........................................................................

2.2.1庇古的经济福利理论................................................................

2.2.2凯恩斯的社会有效需求理论.....................................................

2.2.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3.贵州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

3.1贵州经济发展概况.......................................................................................

3.2贵州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3.3贵州农村养老保险的存在的问题..............................................................

3.3.1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与宣传不足.............................................

3.3.2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渠道狭窄.................................................

3.3.3领导认识不到位、管理人员素质差、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

4.贵州养老保险的对策..............................................................................

4.1加大宣传、充分认识农村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

4.2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养老保险制度.................................................

4.3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投资渠道....

4.4充分发挥农村各种养老方式的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我国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也随之迅速提高。

农村养老保障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与农村居民的现实利益,贵州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这对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使得传统的单靠土地和子女养老变得不现实,而2009年开始开展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行,十八大也要求要实现全国养老基金统筹。

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

本文通过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并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结合先进的理论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以促进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完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策

 

China'swesternregionspens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ToGuizhou

Abstract

Thirty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therapiddevelopmentofthenationaleconomy,ruralincomesandlivingstandardsalsowillrapidlyincrease.Ruralold-agesecuritybenefitsrelatedtotherealityoflong-termdevelopmentofruralareasandruralresidentsinGuizhoumustseizesignificantopportunitieswesterndevelopment,acceleratethepaceofreforminruralareas,establishandimprovetheruralpensionsystem,whichi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Guizhouhas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anagingpopulationtrendisincreasinglyevident,thetraditionallandsandrelyonold-agechildrenbecomeunrealistic,andthenewruralpensioninsurancesystembeganin2009begantocarryouttheimplementation,eighteenarerequiredtoachievethenationalpensionfundsco-ordination.Inordertoachieveequalizationofpublicservices,theeliminationofurban-ruraldualstructure,wemustsolvethepensionproblemsofruralresidents,establishandimprovetheruralpensioninsurancesystem,andbuildthepensionsystemcoveringurbanandruralareas.

Bycomparingdomesticandforeignpensioninsurancesystem,andelaborateconcepts,combinedwithadvancedtheorytoanalyzethefinalanalysisoftheactualsituationinGuizhouproblemsandanalyzethereasonsfortheseproblems,andfinallyputforwardrelevantsuggestions.Topromotetheimprovementofrur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narrowingthegap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andpromotesocialharmonyandstability.

 

Keywords:

ruralsocialendowmentinsurancecountermeasures

 

1.导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吃饱穿暖的物质方面的需求,人们更注重生活的保障和精神方面需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

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明确将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贵州应该响应党的号召,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贵州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这对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需要建立健全养老保险体制。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贵州深化农村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对解决贵州的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贵州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实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贵州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必要措施。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规定,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以上时,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

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78亿,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占16.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而农村的老龄化状况比整体状况更严重,而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的一代在未来十五年左右进入老龄阶段,人口老龄化状况将更加严重。

要妥善应对老龄化的挑战,贵州必须尽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第三,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能够保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贵州的顺利落实。

千百年来,“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在贵州农村地区根深蒂固。

2002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表明,贵州人口增长速度继续减慢,老龄人口上升。

2002年,贵州人口出生率为17.96‰,死亡率为7.21‰,自然增长率为10.75‰。

与上年相比,出生率下降0.6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0.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58个千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68.57万人、死亡人口27.53万人、自然增长人口41.04万人,年末总人口为3837.28万人。

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总人口增长率自2000年以来较大幅度地连续下降,标志着贵州人口已转入较低速度的增长时期。

从调查情况看,贵州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向老龄型转变的速度加快。

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为27.0%,15岁~64岁人口比重为66.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9%。

与上年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6个百分点。

这反映了贵州人口向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速度正在加快。

因此,不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很难将计划生育贯彻落实的。

因此,贵州应该尽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把广大农民纳入社会化养老制度中来,解除农民养老的顾虑,以保证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贯彻落实。

如何解决贵州农村社会的养老问题,是一个未解的重大难题,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

因此,对贵州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理论研究,探索一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适应贵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最终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把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1.2农村养老保障研究综述

1.2.1国外农村养老保障的理论及实践

早期的养老问题研究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文献中,自西方现代福利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并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发展来,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效率研究更加盛行,出现了大量关于养老保险的经典文献。

1)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理论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西方国家有两个主要流派对养老保险理论进行研究:

政治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1。

前者以经验描述的方法重点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

指出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在变迁过程中的作用。

后者运用新古典主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不同养老金制度安排产生的经济绩效。

目前,西方国家养老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市场职能问题、养老保险效应研究、关于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财政支持等。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市场职能问题,政治经济学派以政治因素在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为出发点,着重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政治因素赋予公民养老的社会权利,提出工业制度论、社会民主论、国家中心论等。

关于养老保险效应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对储蓄的影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关于养老保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普遍认为养老保险投资可以对资本市场的效率、结构、稳定性,以及金融资产的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关于政府的的行政效率和财政支持问题,主要探讨政府的目标责任和财政补贴。

社会各国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时,离不开“国家”或“政府”这个关键因素2。

关于养老保险模式问题,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主要的养老保险模式有四种。

第一种,保险型养老制度,如德国、美国和日本;第二种,福利型养老制度,例如英国、瑞典;第三种国家型养老制度,如前苏联、中国;第四种;储蓄型养老制度,例如新加坡、东南亚等国。

2)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研究

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进行研究。

20世纪70年代,很多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发生支付危机,导致制度不均衡,很多学者针对如何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体系运行的经济效率和对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影响效应上。

20世纪70年MartinFeldstein(1974)

提出共养老金对私人储蓄具有“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

两种力量的对比反应了现收现付制对储蓄的最终影响。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EstelleJames认为,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并不表明社会储蓄增加,当减少养老金的支出或者增加税收且一个国家将其现收现付的养老体系转变为多支柱的养老体系时,才会增加国民储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关于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两种体系的优缺点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研究,国际学术界及各国政府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在世界上已有170多个国家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中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旨在应对养老保险危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3。

当政府介入社会保障领域后,一批思想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延续至今。

1.2.2国内研究现状

农村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速度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老龄化逐渐凸显。

国家把三农问题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来抓,在农村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困扰中国农民的税收、教育、医疗等重大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人们便将目光投向农村的养老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取得了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的研究

在传统家庭养老上,穆光宗在其撰写的《挑战孤独——空巢家庭》一书中,提出了老年需求结构假说来诠释老龄问题的本质,并从老年空巢家庭的婚姻问题、代际关系问题、都市地区的养老问题和农村社会的养老问题探讨了不同的特征、成因和对策。

姚远的《对家庭养老概念的再认识》把家庭养老概念分为家庭养老模式和家庭养老方式两个层次进行讨论。

汤华在《家庭养老,还能走多远》一文中指出,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土地养老问题上,邓大松认为目前农村应该发挥土地的基本保障功能,建立家庭保障基础之上的补充保险模式。

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以个人账户为主,集体给予适度补贴。

与城镇职工的“统帐结合"模式实现自然融合,从而实现乡社会保障从二元向一元化的过渡4。

郑秉文则提出“土地保障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保模式,他认为“土地是广大农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在我国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只有通过最佳政策选择和最优制度安排来提高土地保障力度,才能建立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2)农村养老保障所面临的问题的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传统养老及农村养老保险两方面来分析农村养老保障的问题。

在对传统养老方式所面临的挑战方面,传统的家庭养老已不足以承担起抵御农村老人全部生活风险的能力。

家庭保障的经济基础是财富,储蓄和土地,但农村居民家庭财富除了提供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之外,其作为家庭保障经济来源而提供的保障能力并不强呻(吴晓东2004)。

目前农业经营的收益越来越低,多数农产品提价的空间小,降价的压力大;而且土地的流转价格越来越低,在有些地方,经营土地甚至成了农民的负担。

有人提出应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比较利益水平,激活土地的保障能力,积极摸索多种形式的土地资本化,变革与更新土地的保障模式(袁春瑛等,2002)。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推进及人口平均寿命的普遍延长,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快,年轻人的时间、经历、经济的承受能力都有限,子女的压力大大增加。

又由于农村人口逐渐地向城镇流动,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减少,对老年人的照顾和精神慰藉都大大的降低,造成许多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而且青年人长期漂泊,在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尊老、敬老、养老观念淡化。

家庭对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作用正在削弱。

(3)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研究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选择,华迎放认为,目前,我国尚处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阶段和建立初期,关于建立什么样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一致的意见x。

但是,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原则,赵殿国指出,创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坚持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三是建立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国家补贴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方式;四是体现普惠制原则;五是制度具有弹性和包容性;六是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规建设。

世界银行于2005年提出“五支柱”养老保障模式,这五个支柱分别为:

零支柱“普惠性养老金”、第一支柱“强制性社会统筹养老金”、第二支柱“强制性个人账户养老金”、第三支柱“自愿养老金”和第四支柱“非正式家庭养老保障”。

多支柱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利用各支柱的优势和风险有效进行风险分散,以便更有效的提供养老保障,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应该借鉴“五支柱”模式,不应该也不可能只依赖某一个支柱。

 

2.农村养老保险概述

2.1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概念

2.1.2养老保险的内涵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

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

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