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697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2节 旅游景观欣赏学案 鲁教版.docx

高中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第2节旅游景观欣赏学案鲁教版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2.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重点) 3.理解不同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

(难点)

一、旅游是综合性审美活动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

它集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之大成,具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听觉美等多种美感类型。

1.古诗云: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在诗中反映了哪些大自然的自然美?

【提示】 诗中“两只黄鹂”、“一行白鹭”——形象美,“翠柳”、“青天”、“千秋雪”——色彩美,“上”、“含”、“泊”——动态美。

二、旅游景观的观赏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读书能提高自己文化素养和对旅游景观的欣赏水平。

(2)行万里路倡导亲身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审美情趣。

2.远望近看,适时欣赏

(1)选择观景位置

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具体做法如下:

观赏位置

旅游景观

观赏效果

远望

远眺

峰峦

雄伟、峻秀、奇特

丘陵地区的梯田

高低错落,弯曲流畅,形成线与面的完美结合

俯看远望

江、河、大海

观其旷景,体会远望情趣

近看

平视

城市中的湖泊

沿湖建筑物越多越高,湖面则显得越小,平视显得更美

低看

较小的湖沼池塘

临廊、榭观赏水中倒影,体验天地之美妙

乘船沿水

路观赏

山水组合景观

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令人心旷神怡

(2)把握观赏时机: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

人文景观欣赏同样要把握时机。

(3)动静结合:

审美活动处于“动”的状态。

3.把握特点,情景交融

(1)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自然景观的美感,主要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听觉美。

其中,形象美是最为显著的美感特征。

(2)体验景观的意境。

(3)以情观景

2.在以情观景中,直觉感受就是视觉和听觉感受。

同一景观不同观赏者在观赏时会有同样的情感,这两句话对吗?

为什么?

【提示】 这两句话不正确。

直觉感受除包括视觉、听觉感受外,还包括味觉、嗅觉、触觉等。

旅游者移情于景时,景同情不同,且情随景变,情景交融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三、不同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

各种旅游景观,都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自然旅游景观的成因

(1)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因素。

(2)天气和气候因素。

(3)水文因素。

(4)生物景观的形成和特征,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和地形条件的综合影响。

2.人文旅游景观的成因

(1)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人文景观的地域差异。

(2)各地不同的历史文化、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景观。

3.黄山松是黄山“四绝”之一,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

从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分析黄山松的成因。

【提示】 黄山松是气候、水文、土壤和地形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旅游景观的欣赏(深化理解)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黄山景区内有名可数的景点800多处。

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

其中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且各有特点:

莲花峰瑰丽,光明顶高旷,天都峰险峻。

黄山以变取胜,一年四季景各异,初春:

繁花似锦,五彩缤纷,漫山杜鹃,争奇斗艳,十里桃花,姹紫嫣红;盛夏:

涌泉池清,峭壁飞瀑,层峦叠翠,绿荫遍地,奇花异草,芳香诱人;金秋:

丹枫如火,山花流芳,层林尽染,凝紫飞红,绚丽璀璨;严冬:

银装素裹,玉树琼楼,雾凇冰挂,晶莹雅洁。

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奇松,“高可寻丈短尺许,寄生以石不以土”。

名松一百多棵,其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32棵。

怪石,有名可数的有一百二十多处,它们巧夺天工,妙趣横生。

尤其是与奇松相映成趣,分外瑰奇。

“黄山甲天下,松与石最奇”。

云海,是黄山的魔术大师,使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只信茫茫云是海,不信茫茫海是云”。

温泉,属碳酸盐型,水质可浴可饮,水温长年保持在42°C左右。

“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温泉”。

请思考下列问题:

1.黄山景区中蕴藏着哪些美感特征?

【提示】 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和朦胧美。

2.去黄山旅游应把握好哪些欣赏方法?

【提示】 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把握景观特点,情景交融。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远望近看,适时欣赏

项目

欣赏要求

景观特点

举例

选择

欣赏

位置

远眺俯视

高大雄伟、面积广

武陵源

特定位置

地貌的酷似造型

黄山石猴观海、肇庆七星岩

仰视

瀑布景观

黄果树瀑布、尼亚加拉瀑布

俯览、远望

以回环曲线构景的江河,以旷景取胜的湖海

岳阳楼上观洞庭湖

亭、榭、水

边小路观赏

比较小的湖沼池塘

济南大明湖

乘船

山水有机组合

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把握

观赏

时机

不同季节

自然景观随季节变化的差异明显

黄山、庐山等夏季观赏

不同时刻

日出、日落

泰山日出、黄山日落

特定时间

景观出现时间特定

青海湖观鸟、钱塘江大潮、“海市蜃楼”

2.把握特点,情景交融

(1)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①形象美

最为显著→

→地貌——

②色彩美

—构成—色彩美→变化—

③动态美

—动态美→表现—

④听觉美

—赋予→听觉美→表现—

(2)

(3)以情观景

步骤:

直觉感受→心理感受→情景交融、精神升华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旅游景观图。

甲            乙

(1)材料一图中景区B和C分别对应材料二景观的____图和______图。

(2)C景区以排山倒海的壮观气势著称于世,“盖河漩涡,如一壶然”是其真实写照。

简要说明如何欣赏此景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要想在B景区观赏日出,首先要注意什么?

【思路点拨】 根据图文材料判断景观特点,进而选择合适的欣赏方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景观欣赏。

由材料一中B、C景区位置及材料二景观图判断,景区B为山东泰山,在泰山观日出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景区C为黄河壶口瀑布,在适当距离仰视,才能达到最佳观赏效果。

【答案】 

(1)乙 甲

(2)适当距离仰视。

(3)把握观赏时机。

几种特殊景观观赏位置的选择

(1)地貌的酷似造型,如广东肇庆的七星岩、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安徽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等,只有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2)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如长江三峡、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桂林的芦笛岩溶洞等,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3)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

学生分组探究二 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拓展延伸)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桂林山水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

地处湘桂走廊南端的槽谷平原,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

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40~600米。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

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请思考下列问题:

1.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 桂林地区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为陆地,石灰岩广布。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地势西、北、东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和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强。

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和水中的有机酸含量高,水的溶蚀力强。

2.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有何不同?

【提示】 在地层平缓、节理发育的砂砾岩分布区,形成奇崎突兀的丹霞地貌;而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在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各种旅游景观,都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地理成因分析如下表:

景观类型

形成原因

举例

地质地貌景观

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因素,是形成地质地貌景观的重要原因

断块隆升——泰山、恒山、华山、庐山等;构造断陷——鄱阳湖、青海湖等;火山活动——五大连池等;流水溶蚀——贵州溶洞、云南石林等;在地层平缓、节理发育的砂砾岩分布区——奇峰突兀的广东丹霞山;风蚀作用——雅丹地貌,如新疆“魔鬼城”等

天象与气

象景观

天气现象本身就是自然景观;气候对风景地貌的雕塑、风景水体的形成、观赏性动植物的生长与演化,有控制性的影响

哈尔滨的冰雪、长春的雾凇、黄山的云海、北京香山红叶等

水域风光

水文因素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动力作用是许多旅游景观形成的重要原因

海洋、湖泊、河流、沼泽、泉水、瀑布和冰川等都是重要的旅游景观类型;海洋的潮汐作用形成钱塘潮

生物景观

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和地形条件的综合影响

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特色生物景观,都是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文景观

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人文景观的地域差异;各地不同的历史文化、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景观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有利于壁画保存,而南方地区气候潮湿,以雕刻造像为主;古都、风俗民情、宗教文化景观、各地生活习俗的不同特点、不同的饮食习俗形成不同的菜系和风味小吃等,都是重要的人文旅游景观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这就是“雾凇”。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

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 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

(1)人们常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

(2)2007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

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

简要说明原因。

【思路点拨】 仔细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整理。

【解析】 第

(1)题,雾凇的形成应满足空气的湿度大,遇冷凝结。

(2)题,大坝的拆除,改变了下游河水的温度,使空气中的温度降低,从而造成雾凇景观的消失。

【答案】 

(1)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形成过程:

冬季,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地处山谷,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消散;气温低于—20℃,水汽遇寒冷的空气及树枝而凝结。

(2)大坝拆除会使下游河流水温下降,河水封冻,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幅度减小。

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1)一个景区的景观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描述:

①旅游资源:

是否丰富、多样;

②景观的主要类型:

以自然景观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以山林为主还是以水体为主,人文景观以历史文化为主还是以现代风貌为主等;

③景观特色:

有何地方特色和审美特色;

④景观品位的高低:

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

(2)景观特点的地理成因:

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①自然因素:

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等;

②人文因素:

人口、经济、城乡聚落、文化、政治等。

教材P42图2-2-18 广东丹霞山

——[先读图识表]———————————————

1.由图可知山体以红色砂砾岩为主,岩性软硬相间,垂直节理发育。

2.地质构造运动将岩层整体抬升。

3.长期流水侵蚀、风化和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

——[再演练应用]———————————————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丹霞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等沉积岩组成 ②与当地特殊的地质地貌密切相关 ③与当地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密切相关 ④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2)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解析】 第

(1)题,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红色砂岩、砾岩等沉积岩,其特殊地貌的形成与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而与人文条件无关。

(2)题,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玄武岩类,如流纹岩;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红色砂岩,是一种沉积岩;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如石灰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答案】 

(1)D 

(2)C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教材第41页活动

【答案】 我国的造园艺术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我国北方北京一带,后者主要在南方以苏州为代表。

北方皇家园林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建筑风格多姿多彩;功能齐全。

对其观赏宜择高处俯瞰,以观其恢宏气势。

南方私家园林小巧玲珑,清平淡雅,曲折幽深,多文人情趣,书卷气息。

主建筑大都是临水或迎面开敞的厅堂,以供宴饮,以便观赏。

通过空廊、洞门、格窗、漏墙、屏风等手法,使园内景色既分隔,又互相借景,融成一体。

对其观赏宜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近观其质。

教材第44页活动

【答案】 1.黄山“四绝”的形成原因:

四绝

成因

奇松

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

怪石

在奇峰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外力作用中的风化和侵蚀等作用而形成

云海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峰顶和谷底、向阳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形成

2.我国江南地区“小桥流水人家”与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色的不同及其主要成因:

①“小桥流水人家”是指我国江南的水乡特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指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沙漠景观。

②以上两种景色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我国南方和西北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形成。

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河流众多,聚落沿河分布,形成了以“秀”而著名的江南水乡特色;西北地区深居我国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风力强,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显著,所以形成了以宏伟粗犷为特色的沙漠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