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809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语第6册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

7、菩萨兵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预习要求

读课文,感知内容,自学生字词。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

2、说说对兵的理解。

3、质疑:

“菩萨兵”是谁?

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要求:

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

出示:

藏民地区同胞朱德翻译平平展展

糊涂春耕播下动员感激尽心尽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

他们说:

“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

“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

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

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

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问题,用“——”划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交流,你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菩萨心肠?

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2)指导朗读。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怨不得”:

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

(2)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指名交流体会,理解“尽心尽力“,并练习造句。

(2)引导理解含义:

(3)指导朗读。

3、引读:

——全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4、学到这儿,你能够说一说为什么藏胞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总结全文。

 

 

 

 

课题

8、李广射虎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会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磁带、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挂图

预习要求

1、自主练习朗读课文,背诵、默写《塞下曲》。

2、了解文包诗的一般特点。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边境、朦胧、巡逻、神勇无比

疾风、警惕、搜寻、猎物、影影绰绰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3)指导朗读。

(4)齐读《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他是怎样的将军?

(2)指名说,齐读第2段。

过渡:

轻声读,思考:

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

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3)交流讨论。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想:

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此时此景,将军为什么以为这儿有虎呢?

(2)指名回答。

从这儿可以看出李广将军有什么特点?

(3)李广将军还有什么特点?

从哪儿看出来?

(4)指导朗读。

4、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解释:

平明、寻、没,并说说后两句意思。

(2)指名回答。

(3)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将军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古诗

1、教师出示古诗,诗文结合加以对照,质疑在学习古诗中遇到的困难。

2、引导学生质疑释疑。

3、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在充分地体会意境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出示《塞下曲》六首古诗

板书设计:

8、李广射虎

神勇无比

力大无穷

 

 

 

 

 

 

 

课题

9、少年王勃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

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

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突”:

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

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比较分析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三、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

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四、教学第5自然段。

齐读第5自然段。

 

 

 

 

 

 

 

课题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预习要求

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1)出示课题:

10、大作家的小老师,学生读题。

(2)质疑:

(3)学生根据预习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回答。

2、回答了这几个问题,现在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3、过渡: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指名说说对有关词语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贯穿全文。

教师取出道具话筒,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萧伯纳。

教师发表谈话: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一名记者,我现在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现场报导。

我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作家萧伯纳,我们来听一听,他在这里访问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呢?

学生扮演萧伯纳,回答记者的采访:

我在莫斯科遇到了一个小姑娘,他教育我任何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2、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先生,你为什么会与这么一个小姑娘“玩了好久”呢?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孩子?

小黑板出示:

“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过渡:

大作家萧伯纳与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别着急,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这几个该怎么写呢?

先在自练本上试写两到三遍,在告诉大家书写的秘诀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第二部分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你(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2)你(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想法?

(3)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他暗想:

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

她是怎么说的?

①出示句子——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

“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②讨论回答:

(5)你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小结: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

“深有感触”呢?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3)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她是我的老师。

”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总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

(点题)

3、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总结升华

1、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你对这“大”“小”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2、如果萧伯纳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

()。

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

()。

3、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

 

 

 

 

 

 

 

课题

习作3

课时

3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例,力求有新的发现。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例,力求有新的发现。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资料。

预习要求

1、布置把对周围的事物的发现拍下来或者画下来。

2、教师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刻意地改变。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引导观察,激趣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请仔细看看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2、老师今天和平常相比不一样,那你说说老师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老师形象上变化,说出自己的发现。

4、老师的这些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

二、拓展思维,展示有趣的发现。

1、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

老师昨天让大家回去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有趣的事物画了下来,请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小组的同学看看,并向他们说说你的发现。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谁来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三、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1、我们书上的刘常宁同学也和大家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他还把自己的发现写了下来,请翻开书53页,自由地读读他的文章,想想他发现了什么。

2、说说刘常宁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他发现的这些事物是什么样子的?

4、你觉得他描写得怎样?

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有趣?

5、过渡:

请同学们像他一样,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动笔之前,请看看老师给的一点建议:

①认真细致地描写,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②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③带着自信、愉悦的心情完成习作。

四、学生自由写作,个别指导。

五、评议分析

1、放声的读读你的文章,看看自己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把不满意的地方加以修改。

2、指名学生读习作,说说自己哪里写得最满意。

3、上台展示,参照写作建议,共同评议几个同学的习作。

4、仿造老师的方法,再自行修改习作。

5、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充分肯定学生作品。

附板书:

发现

1、发现了什么?

人物的

2、是什么样子的?

动物的

3、想到了什么?

植物的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誊抄习作。

第三课时

评讲。

 

 

 

 

 

 

 

课题

练习3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

5、练习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2、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练习毛笔字。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预习要求

提前感知内容,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

学生质疑、讨论。

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

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

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三、教学第三题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2、读背《时间》

(1)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

“小河”指什么?

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课前准备。

(1)准备好教学挂图。

(2)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示范。

2、谈话揭示课题。

要点: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辉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那么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

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别人商量。

会不会商量可是一种本领噢,今天我们就学习去跟别人商量。

3、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4、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5、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6、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7、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8、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己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9、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10、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的。

11、选两组公开表演他们是怎样商量的。

12、小结:

我们平时遇到难事时,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些。

二、教学第五题。

1、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3、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