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926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docx

考前必读女生动车拒给让座引发热议讲解

【网搜】女生动车上拒给老人让座,凭啥获9成网友力挺?

女生动车上拒和老人挤着坐被指责

 5月3日,一篇名为“乘客动车上拒和老人挤着坐遭指责”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

微博称,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

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

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儿恳请她和母亲挤一挤,遭到拒绝。

老人女儿挽着母亲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视而不见,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

这时,老人女儿说:

“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

”女生委屈地哭道:

“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调查显示:

近9成网友力挺女生

 事件发生后,新浪微博上发起了网络调查。

截至5月5日13时,共有47962人参与,近9成网友表示,“座位主人没做错,自己花钱买了票,有权决定愿不愿挤着坐”。

仅有5.7%的网友认为,“应该尊重爱护老人,座位主人不让座有点不近人情。

 

【议】

女生拒不让座错了吗?

理无错,情有过

女生拒绝让座的理由很充分:

照片可以看出,女子和老人母女都是在二等座车厢,座位并不宽敞,硬要挤两个人,也比较勉强。

另据D5185次车运行时间,从南充到成都近1个半小时,女生若是让座就得长久站着。

 有媒体评论指出,从法理上说女孩的做法是正确的,凭车票对号入座是市场规则决定的,是她应有的权利,而让座只是一种义务。

但是,不让座在人情上讲是有过错的。

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导我们,尊老爱幼是优良传统,公交上要给老幼病残孕让座。

正如另一个网络调查显示,五成左右的人愿意主动或被动让座。

 

老人女儿错了吗?

道德绑架不可取

 老人与女儿既购买站票,则表示认同无座乘车的条件。

且老人身体有恙,若因“挤坐”而影响病情,对女孩来说也是一场无妄之灾。

所以,女生的做法不过是维护自己的权益,老人女儿横加指责,就有道德绑架之嫌了。

其实这件事有其他的解决方式,动车上一等座和商务座大多有空余,老人女儿或许可以购买一等座票。

若是没有票且确实需要座位,也可以求助列车员协调。

著名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中也评论说:

“若子女真有孝心,上车前买个马扎才多少钱?

或者主动提出赔偿三倍票价给让座乘客也成。

为了老人健康,愿意多付代价,这是孝;宁可让老人站着等别人发善心,也不愿自己用钱解决,我看这个女儿才真是不孝。

人民日报:

动车上鲜见让座,是分配规则决定的

座位享用权产生于分配规则,应该回到分配规则这个源头看。

先看公交车情境。

公交车的座位是一项面向大众分配的公共资源。

为了通勤效率,它必须迅速分配;因为普惠特性,它还得平等地分配,不能搞价高者得。

那么,“先来后到”成了最自然、最合理的尺子。

但这把尺子比较偏向行动迅速、体力强健者,为了公平,需要加上对“老弱病残孕”群体照顾的权重。

故而,售票员大姐常对身边有老人的乘客喊:

“小伙子,麻烦给老人让让座儿吧!

”这不仅是道德呼吁,也包含着加权后的权利定位。

然而,人们几乎见不到这样的场景:

空姐走入头等舱某年轻人座位旁,“小伙子,经济舱有位老大爷坐得太挤,麻烦你换换座吧!

”为什么?

因为飞机和动车跟公交车不一样,尤其是头等舱和高铁座位,属于商务资源,分配遵循的是商品交换的原则。

花了钱,享用权利是饱满的。

 被曝光:

2014年6月,家住汉阳的孕妇王莉(化名)趁周末出门选购婴儿用品,可挺着大肚子的她上了地铁2号线,却无一人让座,旁边一小女生还只顾低头玩手机。

王莉悄悄拍下其照片发到微博上,呼吁年轻人要有公德。

被辱骂:

去年6月,武昌某公交车上,一名老汉将坐在老弱病残孕“爱心座位”上的女子拽了起来,向前狠狠地推了出去,并一直在车上怒骂超15分钟。

然而,当时车上还有空位。

被扇耳光:

1月19日早上,西安某公交车上,一名20多岁的年轻小伙被一位抱娃的60岁大爷狂扇耳光,对方遍扇边喊“叫你不让座”。

小伙一直解释说戴着耳机没注意到,也没还手。

  

【听】

网友@申勇浩:

动车不是公交,公交你买了票未必有座,动车坐票可是要花坐票的钱买的啊,花钱买了坐票,让不让是自己的权利,不让无可指责

网友@别跟我整那些没用的:

不好说谁对谁错,以前读书那会儿回去,看到很多买票都只是买中途的,有时候没票了,也能理解,但是这当中也不乏有一些途便宜,就买中途的,到了不下车,觉得自己是老人,肯定有人让座的。

我以前读书回去就遇到过这种,一个孕妇。

我还是让了,因为觉得不管她是哪种,我都不忍心让她站着。

 

 

动车拒让座是否该被谴责,美国人咋看?

心路独舞

 作为头条号的签约作者,被“头条问答”邀请评论“动车上不让座难道就该受到谴责吗?

”的话题,因是早晨忙着开车上班(我和北京时间有十二小时的时差),当时我没仔细看,在办公室安顿下来后才发现这居然是个热点话题,而且有不少网友微友已经留言问我怎么看。

 八旬老人坐动车去看病,因为只买到了半程坐票,老人被上车的座位主人、一名女生请了起来。

老人女儿想让老人和这名女生挤着坐,被拒绝,之后一中年男子给老人让座。

老人女儿说:

“年轻人应该多学学”。

座位主人很委屈:

“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突然很想知道美国人对此会有何种反应,会不会和我们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于是我将它译成了英文后发在了我Facebook、Twitter、Snapchat等社交群中,不想,“拒让座该不该谴责”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我却收到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反问,以下是一些典型的。

 

1.火车尤其是长途的高速火车,为什么会出售无座位的票?

这么快的速度站着不危险吗?

中国的铁路部门就不怕谁摔倒了受伤后索赔吗?

譬如这位生病的八十多岁老人,出点事儿在美国这类索赔弄不好会高到让铁路公司破产的啊!

 2.这位老人和女儿,明知自己有病不能站着为什么还要买站票?

为什么不试着和铁路公司联络购买更舒适的位置?

哪怕就是都售光了,还应该有设置给残疾人的专门座位吧,在美国这种事情应该是列车工作人员来帮助解决的。

 3.我在很多媒体报道上都看到中国发展很快,百姓很富有了,尤其是私家车挺多的,这位女儿为什么不用私家车送?

就是自家没有的话租车应该有吧,明知这么大的年龄还有病却选择买站票是对自己和别人都不负责任的做法。

 4.为什么不坐飞机?

都有座位,更快更舒适,也不昂贵,在美国坐飞机这种情况工作人员会推轮椅送老人上下飞机,有什么特殊需求空姐和地面工作人员都会帮着解决。

 5.老人得的什么病?

在人群这么密集而且封闭的车厢里会不会传染别人?

 6.为什么不打电话叫专门运输病人的服务公司,而要自己去站着挤动车?

 7.老人女人都属于应该被保护的弱者,为什么不去请求一个健康男人来帮助,而要揪住一个女孩子不放呢?

 等等、等等……

 看看这些反问,我再一次感叹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文化鸿沟是如此之大,的确中国在很多地方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社会在软实力上的落后实在不能否定。

我不得不对他们解释目前的中国法律并不支持巨额索赔,看看被富二代泼硫酸的少女和被执行死刑的呼格这些案子的赔偿便可见一斑。

而且目前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在衣食住行等设施和保障上还很不够,老百姓也并不像传说那样都很富有,私家车并没有普及,飞机也不像美国这样通往大小城市乡镇,而且价格低廉合理,医疗保险能支付的项目也有局限,更不像在美国行动不便的病人连去医院的交通费用医疗保险公司或联邦医疗保障项目(Medicare)都可以支付,等等。

 而再次让我惊讶的是第5个问题提出的频率之高,“老人得的什么病?

在人群这么密集而且封闭的车厢里会不会传染别人?

”记得在我那篇被广泛盗版的《那些到美国后彻底颠覆的概念》(又题:

你了解的美国其实不是真正的美国)一文里,我写的第一条就是——

 

 

带病坚持工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国内媒体一边倒地宣传某人时,常用的形容词就是忘我工作到了“带病坚持”的程度。

到了美国才发现,人是第一位的,生病就应该休息,带病坚持工作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对自己都不能负责任的话怎么指望你对他人或工作负责任?

再说你流感什么的还可能有传染性,到公众场所和工作单位不是诚心让其他人传染吗?

在美国生了有传染可能的疾病以后,医生都会告诉你要呆在家里,需要自我隔离多久之后才能去公共场所,这是公共道德,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很显然,在美国生了有传染可能的疾病以后要呆在家里,如果需要去医院的话自己开车或叫专门的运送服务,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叫救护车,我们这个地区的救护车来自志愿者服务,也就是说除了医疗保险或医疗援助项目支付的部分之外个人不承担任何费用,患有可能传染别人的疾病的人医生会建议要自我隔离多久之后才能去公共场所,这属公共道德范畴,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做法,所以难怪会有这么多的美国人问“老人得的什么病,会不会传染”这样的问题了。

 “动车拒让座是否该被谴责?

”我看到这个话题后浮现到脑海的第一句话是“该讲法律的地方不要强调道德”。

座位的主人付费买了车票,不让座是她的权利,而让座则是一种美德,可以鼓励,但道德绑架却是不应该的。

 

 

 

动车上拒绝和老人挤着坐该不该遭谴责

2016-05-04  作者:

尤雪玲

    近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

“年轻人应该多学学。

”座位主人委屈回道:

“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2016-05-03来源:

华西都市报)

    关于“让不让座”这一话题,五花八门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这次不同的是环境变了,不是公交、地铁,而是动车上。

这些新闻有一个类似的特点:

年轻人不让座,老人主动索要座位。

一些老人对不让座者甚至抽其大嘴巴,或者干脆坐其大腿上。

这样的让座博弈,不仅闹笑话,甚至酿成大悲剧。

   文中事件经《华西都市报》的实名微博发布后,被转发4000多次,评论达到了6000多条。

网友大多是谴责文中乘客“太没同情心了”。

而笔者认为,这样谴责乘客是不应该的。

乘客买票坐动车,就意味着与列车方面达成了一种契约关系,不能因为我们提倡让座美德就强制乘客让座,剥夺其享用公共资源的权利。

因此,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用平常心看待“动车上拒绝和老人挤着坐”问题,尊重乘客让与不让的权利选择。

如果真需要对方让座,应该和颜悦色地和对方商量,而不是恶语中伤。

    其实,在“让不让座”这个问题上,并非只有强制让座、暴力索座一个途径,也可以有温情感人的方式。

曾有新闻报道,在重庆綦江区的一辆公交车上,就曾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给每一个让座者发一个红包,红包里除了2元崭新的纸币,还有一张表示感谢的卡片。

这一举动,让人感觉暖暖的,非但不会使让座者反感,反而会激发他们的让座热情,让人称赞。

    不管乘客让不让座,我们都不能盲目地进行泛道德评判,毕竟不让座者可能有其难言之隐,不方便让座。

如果不假思索地就抡起道德大棒,非但不利于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还有可能伤害社会的道德风尚。

不让座者,并非没有恻隐之心,每个人对相对弱势的群体都有或多或少的同情心,并不能因为同情心没有转化为行动,就对其作出负面评价。

这样的结论是武断的。

(尤雪玲)

 

 

也谈动车上该不该让座

2016-05-06  来源:

北京晚报  张丽

   5月3日,华西都市报发布的一篇微博“动车上拒和老人挤着坐遭指责”,引发网友热议。

具体事情是:

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

到南充后,老人被座位的主人请了起来,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儿恳请她和母亲挤一挤,遭到拒绝。

大约5分钟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

这时,老人女儿说:

“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

”女生委屈地回答道:

“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就此事,新浪网做了一个网友单选投票调查。

截至5日中午12点18分,有45220人参与投票,其中40126票认为“座位主人没做错,自己花钱买了票,有权决定愿不愿挤着坐”,占88.7%;认为“不让座不近人情的”有2622票,只占总投票人数的5.8%;其余的人自己“说不好”。

这个结果反映出了一个趋势,以前人们对不给老年人让座的行为是一边倒地批评;后来在各种“让座”纠纷中某些老年人的不文明行为曝光后,人们开始思考;终于在动车让座的选择上转向了另一个方向的“一边倒”。

是人们文明素质变得低下了,开始不尊老敬老了吗?

非也。

  动车不同于公交和地铁,坐席票都是指定的。

座位主人、这个女大学生主张自己的权利,不愿意让座也不愿意很不舒服地和人挤着坐,并没做错什么。

老人的女儿是在请求女大学生的帮助,但并不可以命令或者要求别人必须帮助。

归根到底,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用“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这种片儿汤话来进行道德绑架,过了。

特别是某些对此事的报道在转发中,着意加上了“白发苍苍的老人”、“美女大学生”这样的标签化描绘,字里行间的道德评判之意昭然若揭,未免有失新闻报道的公平立场。

  而且恰如一些网友所说,这件事并非只有“请别人让座”一个解决办法。

首先,动车运营部门作为服务行业,应当有责任为有病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其次,老人的女儿完全可以寻找列车员请他们帮忙安排临时座位,或者自己带一个折叠凳坐在不影响他人的安全区域。

更重要的是,老人已经年过八旬,其女儿在买票的时候就该考虑到母亲的需要,而不是挟老人以令他人,把自己本应尽的义务转嫁到别人身上,把自己的受助当成理所当然,且在面对拒绝时再施加道德评判。

这跟此前人们所诟病的少数老人索要座位,乃至直接坐到小女孩腿上或者掌掴孕妇逼其让座等行为并无二致。

  回到动车让座这件事本身,掏钱买了票的人,就拥有了对自己的座位处置的权利。

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里,永远都鼓励人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

这毋庸置疑。

中年男子愿意让,女大学生不愿意,只要是自己意愿的真实且自由的表达,就都值得尊重。

我们社会的良性运行,公民个人自由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这样的尊重之上。

 

 

 

让“感恩的心”打破“道德牢笼”

2016-05-06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尽量把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以及带小孩的乘客。

”乘坐公交车时,广播里总是不停播放着这句话。

我们在看到老年人上了公交车却没有座位时,多数人也会主动把座位让给老年人。

但如果在动车上,你买的是坐票,买无坐票的老人或老人家属要求你让座,你会让吗?

(5月5日中国网)

    近日,一名女学生在动车上拒让座引争议,把“道德”又一次的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从新闻中得知,老人与其女儿在动车上只买到站票,因老人年纪大,要求年轻女学生给老人让座,遭到拒绝后,以“道德”攻击女学生,把礼让的美德变成“捆绑式”道德,把女学生圈进了道德的“牢笼”。

    礼让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爱,并非道德,更不是一种义务。

就拿公交车上让座的问题来说,年轻人遇到老幼病残,多数会自觉的让座,但这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也不是年轻人的一种义务,年轻人遇到比自己年纪大的就必须让座,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而在动车上,老人女儿带着生病老人,要求年轻女子给其让座,年轻女学生没有让座,也仅仅是坚守“本分”罢了,她做的没有错,更没有什么道德问题。

    学会感恩,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切莫当个心安理得的“享受者”。

儿女心疼自己的父母,想给母亲寻个座位,于情于理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该一味的索取,如动车女子那般,显然有些强抢她人座位之嫌,当未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又以“道德”名义捆绑她人,这种行为无疑是很低劣的。

女儿心疼母亲,完全可以给母亲买个茶座,上车之前给母亲买个马扎,而已口头的名义强抢,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学会感恩,心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回报他人。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家让座的事例屡见不鲜,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不假,但久而久之,尊老爱幼好似已经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些老人心安理得的接受,却一句感谢的话语,一个慈祥的笑容都没有了,没有感恩之心的老人必将走入“死角”。

很多时候,做好事的他们并不是为了回报,只是出于人文的关怀,一个真挚的微笑,一句感谢的话语足以让其满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爱幼并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应当是一种感恩的回馈。

当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在外有人礼让,有人照顾,我们感到心安,感到了社会的关爱,当我们工作之余见到需要帮助的人时,自然也会伸出关爱之手,“扶不扶”的现象终将消失,“让座”的纠纷更不会有了,而作为老人,切莫板着脸心安理得的接受,要懂得回报,学会感恩,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便可温暖他人心灵,把浓浓的爱心传递下去。

 让奖励让座也成为一种制度

  金泽刚

5月3日,四川一女大学生,在南充上动车后, 请坐在自己位置上的老人归还座位,并拒绝了老人女儿“挤着坐”的请求。

该老人年过八旬,女儿带其到成都看病,只买到了达州至营山的站票,后一中年男子为老 人让座,女大学生因此受到老人的女儿讥讽。

而女大学生委屈道:

“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5月4日《华西都市报》)这则“女子动车拒为站票老人让座”的新闻 很快引发媒体热议。

  表面上看,无论是责备女大学生不让座,还是批评老人的女儿挥舞道德棒子打人都不甚恰当。

因为,女子购买车票即享有座位权,坐“自己的”座位是理所当然的权利;另一方面,生病的八旬老人需要有人让个座,似乎也是道德的共识。

  其实,近年来,因“让座”引发的纠纷并不少见,诸如之前就有“老人乘公交要求让座遭拒坐女子大腿”、“公交让座冲突老人打小伙四耳光后猝死”等报道。

“尊老爱幼”的传统道德屡屡与个人权利发生冲突,二者的矛盾应当如何调和颇值得思考。

  首先,对于市内公共交通工具而言,公交地铁的座位更多是一种公共资源(享受政府补贴就是明显表现),需要进行便捷高效地分配,“先来后到”成为最合理的座位标准。

但鉴于年轻人身强体健,站着也没什么,“礼让老弱”就成为原则之外的重要考量要素。

座位使用权向老人弱者倾斜成为公交地铁上的普遍共识。

  然而,作为长途旅行的动车有所不同,动车上的座位属于商务资源,其分配遵循商品交换的原则,乘客购票,即通过金钱交换的方式取得了座位的使用权,且座位的使 用权相对固定。

因此,在法律上女大学生坐“自己的座位”,是饱满而正当的权利,该权利的让与和使用,都是其个人自由。

女生不愿意让座,老人的女儿就对其指 责批评,缺乏法律依据。

“动车坐票女生拒给站票老人让座获得九成网友支持”就是这个道理。

  尽管如此,依法律来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并不 能令人满意。

的确,在应然层面上,列车座位的使用权归属似乎是清晰可界定的。

但是,现实的困境仍会出现。

就像在这起事件中,老人确实没有座位的使用权,但 一个患病的八旬老人使用座位的需求十分急迫,尽管他不具有经济学意义或者法律意义上的座位使用权,但此情此景,法律不该无视,法律应该是有温度的。

这正是 法律需和道德调剂的地方。

  “让座”是一种美德,而非一种义务,我们的社会期望实现“尊老爱幼”的道德目标,但用道德的高大上标准去苛责每一个个体显然不可行。

理性人的选择包含自然的利益衡量,即“让座人”让渡了座位使用权,可以获得什么呢?

而这正是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的。

  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说过,“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那些天赋较低或者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们。

”这就是说,弱 者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这种关注,要么是国家拿出部分利益直接补助给弱者,要么是由社会提供一定的奖励作为为弱者提供帮助的交换。

说到底,建立 社会奖励机制,进行利益平衡,通过使让座者获得一定“好处”,以引导公民的行为,从而调节权利与道德的冲突,这比单纯的道德呼吁或许更加有效。

记得长沙市 公用事业管理局曾发放过“爱心让座卡”,驾驶员或乘务员发现市民为老弱人员让座,就可发放“爱心让座卡”,一张卡可以免费乘坐一次公交车。

  在列车环境下,同样可以尝试创新一些保护老弱或鼓励让座的举措。

比如,借鉴地铁的座位设计,将特殊位置保留为“老弱病残孕”特别座位,以此作为票务紧张等特 殊情形下的救济手段。

购票者买到这样的座位也有让座的心理准备。

此外,当老者弱者急需座位而无座时,应当由乘务员进行协调,公共道德的要求应当由全体乘客 共担,而不应该针对特定的个别乘客。

还可以设立优秀乘客制度,对于让座的乘客,可以计入铁路“优良乘客”档案,记录以后就享有一定的乘车便利权。

这种做法 与建立诚信档案和民航不良记录等制度本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后者多是反向的处罚性措施。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让座体现中华民族互爱互助的美德。

但出于良善之心的权利让渡不应被“理所当然”地要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公共空间的文明礼让,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体谅,亦需要良好有效的制度设计。

(作者系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

让座自觉不是道德绑架出来的

王石川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善待老人,助人为乐,这些最朴素的美德不该遗失。

当然,让座自觉不是道德绑架出来的,老人的女儿对当事人的指责就不妥当。

  5月3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为没买到全程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想挤着坐被拒,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

“年轻人应该多学学。

”座位主人委屈回道:

“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网络调查显示,过半网友认为座位主人没错。

诚然,我花钱买的座位凭什么让给陌生人?

动车并非公交车,不让座是我的权利。

可是,世上不止有法,还有理和情。

从法和理上可以不让座,但从情上应该让。

毕竟老人年事已高,站久了受不了。

何况老人也不是让当事人让出座位,所提要求近乎卑微,挤一挤而已,如果拒绝,未免不近人情。

  我们与世界打交道,需要法和理,更需要情。

否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冷冰冰。

比如富人富得流油,穷人嗷嗷待哺,富人宁愿把吃不完的食物扔掉也不给穷人,表面看没错,不违法也不是多么伤天害理,但一定缺少慈悲情怀、缺少对世界的善意。

不少富人发达后为何积极参与慈善,不是法律让他们做的,而是他们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到渠成之举。

  人生不止有对与错,还有对与更对,所谓更对,就是推己及人的体贴,助人为乐的自觉和与人为善的优雅。

比如在街上碰到有人不幸,我们当然可以选择无视,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如果伸出援手,既能利人又能悦己,何乐而不为?

同样的逻辑,当事人当然有权利不让座,但若能体谅老人的不易,让她挤一挤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

  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所倡导的。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

尽管法律并没有规定那么细,比如动车有座的年轻人该不该给老年人让座,但自古以来,无论公序良俗还是法律法规,都号召大家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具体到此次风波,当事人看到老人白发苍苍、风烛残年,在不怎么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让她挤一挤,很困难吗?

谁都会垂垂老矣,需要年轻人帮助,谁的家中也都有年迈老人,一个社会之所以充满希望一定是因为,法理情都发育成熟,守法讲理有人情味,如此,人与人之间就会更融洽。

  当然,让座自觉不是道德绑架出来的,老人的女儿对当事人的指责就不妥当。

而且,这次的动车不让座风波并非没有解决之道,家人可到餐车就座,或请列车员协调安排。

一味指责,只会让人反感。

  法国作家司汤达曾言,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善待老人,助人为乐,这些最朴素的美德不该遗失。

老年人不卖老,年轻人性纯良,该是多么美好的景象。

 

公交让座“道德绑架”论可以休矣

路工

近年来,“道德绑架”一词时髦得很,许多人动辄以“道德绑架”论事。

近期网上就有一文,题为《“点名让座”更像是一种道德绑架》。

事情是这样的:

4月6日,济南市122路公交车驾驶员杨涛按了两次“文明礼让宣传键”,仍旧没有乘客给一位站立的老人让座,便对坐在前排座位的女乘客进行了让座提醒。

而这名女乘客在让座之后,把杨涛投诉到了公交车公司,认为公交司机提醒她让座的做法侵犯了自己的权利。

“‘点名让座’确实像是一种道德绑架,并不值得提倡。

”《“点名让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