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927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6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黔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黔西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第二章规划背景7

一、土地利用状况7

二、土地利用特点8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9

第三章规划目标13

一、土地利用战略13

二、土地利用调控指标1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17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17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7

三、土地利用布局优化20

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25

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5

二、强化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26

三、加强耕地质量建设28

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29

一、优化城(集)镇土地利用29

二、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30

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30

四、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布局32

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34

一、生态环境建设目标34

二、基础性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34

三、生态屏障建设用地安排35

四、预防和缓解开发建设对土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36

五、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措施37

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39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39

二、一般农地区40

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40

四、独立工矿区41

五、风景旅游用地区41

六、林业用地区42

七、牧业用地区42

第九章土地整治安排44

一、总体要求44

二、土地整治目标44

三、土地整治类型45

四、土地整治保障措施46

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48

一、重点区域土地利用调控48

二、乡镇土地利用调控49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51

一、规划实施的法律手段51

二、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51

三、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52

四、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54

附表56

表F.1黔西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56

表F.2黔西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57

表F.3黔西县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59

表F.3黔西县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续表)60

表F.4黔西县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61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62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63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64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65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66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67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69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70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71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72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73

表F.5黔西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续表)74

附表675

表F.6-1黔西县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75

表F.6-2黔西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76

第一章前言

一、县域概况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西北方,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东经105°47′至106°27′,北纬26°46′至27°21′之间。

东邻修文以六广河分界,南邻清镇、织金以鸭池河、六冲河分界,西以凹水、西溪分界与大方毗邻,北与金沙接壤。

全县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城关镇,东南方向距省会贵阳市117.0公里,西偏北方向距地区行署毕节市115.0公里,东北方向距历史名城遵义167公里。

全县行政辖区总面积2553.00平方公里,南北宽45公里,东西长58.0公里。

贵毕高等级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1、自然概况

黔西县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因处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地,素有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水热同季、干湿分明等气候特征。

常年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

年平均日照1349小时,无霜期264天,年均气温13.8℃,雨日188天,年平均降雨量1005毫米。

县内自东南向西北,地带性植被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因基带上立地条件的垂直分异,形成不同的次生植被垂直组合,天然植被类型复杂。

县内出露的岩石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约占出露岩石的80%。

全县地貌复杂多样,以低中山、丘陵为主。

全县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流总长334.5公里,河网密度为13.3公里∕百平方公里。

土壤类型多,全县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潮土,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4.61%、40.59%、11.68%、8.37%和0.05%。

黔西县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有煤矿、黄铁矿、赤铁矿、铝土矿、铁锰矿等25种。

其中煤炭初探资源量在70亿吨以上,优质无烟煤34亿吨,现已精查探明上表储量14.34亿吨。

黔西县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的观音洞旧石器文化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区的甘棠汉墓群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黔西、大方县交界的百里杜鹃,列为县级保护的文物单位有烈士陵园、英雄桥、明代铸造的正德残钟、清代李世杰牌坊、贞孝慈寿牌坊以及红军二、六方面军团长征时开仓济贫的大关盐号以及寺庙、诗碑、石刻等十余处。

六广河峡谷、柯家海子淡水湖群也是较好的旅游景点。

随着洪家渡、索风营、东风湖等水库的建成,将形成开发价值极高的旅游景点。

2、社会经济概况

黔西县辖9镇19乡(其中有15个少数民族乡)、382个村民委员会和34个居民委员会,382个村民委员会4164个村民小组。

黔西县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彝、苗、布依、仡佬、白、满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25%。

全县2005年末人口为833911人,比上年末增长1.37%,其中农业人口770041人,自然增长率6.45‰,城镇化水平10.20%。

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可比价)为22423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76945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76862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70432万元,三大产业比重为34.31:

34.28:

31.41。

工业产值47039万元,占第二产业总产值的62.2%。

二、规划编制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土地利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护土地生态环境,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妥善处理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经济发展合理用地需求、规范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等重大关系,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省委省政府的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战略,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显著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总目标。

根据中央、省、地区的有关要求,结合黔西县的实际情况,特编制《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本规划主要对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进行阐述,并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区域土地利用以及土地整治做出切合实际的设想,同时提出实现各项土地利用控制目标的配套措施与完善土地规划管理机制和政策的建议,作为指导我县土地利用基本文件。

三、规划编制的依据

1、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发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年1月1日起施行)

(5)《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6)《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划》(TD/T1021-2010)

(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1)《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正)》(1999年9月25日修正)

(12)《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月1日实施)

(13)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79号)

(1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15)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建设相挂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

(16)其它相关法规、规范

2、有关规划、计划和文件

(1)《毕节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毕节地区行政公署,2010年7月

(2)《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2010年6月

(3)《关于制定贵州省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贵州省人民政府,2011年

(4)《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和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2009年9月11日)

(5)中共贵州省委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2010年7月29日)

(6)《省人民政府关于与印发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黔府发[2010]16号)

(7)《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0]17号)

(8)《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8-2030年)》

(9)《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贵州省人民政府,2010年2月

(10)《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黔西县人民政府,1997年12月

(11)《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黔西县人民政府,2006年3月

(12)《黔西县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黔西县人民政府,2010年

(13)《黔西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年)》,黔西县人民政府,2010年11月

(14)《黔西县统计资料》(2000~2009),黔西县统计局

(15)1996~2008年黔西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和2009年第二次土地大调查资料,黔西县国土资源局

(16)“四查清四对照”成果资料,黔西县国土资源局,2004年

(17)其它相关专项规划和计划

四、规划的范围和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修编为黔西县行政管辖范围,即黔西县所辖28个乡镇(9个镇、19个乡)。

2、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

2005年;

规划期限:

2006~2020年;

规划近期:

2006~2010年;

规划远期:

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背景

一、土地利用状况

依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县土地总面积255295公顷,其中农用地2048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23%;建设用地96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9%;其他土地407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98%。

如表1所示。

表12005年土地利用状况

单位:

公顷、%

地类

2005年

面积

比重

农用地

耕地

110277

43.20

园地

869

0.34

林地

67492

26.44

牧草地

8487

3.32

其他农用地

17709

6.94

合计

204834

80.23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用地

406

0.16

农村居民点用地

6456

2.53

采矿用地

286

0.11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620

0.24

交通水利用地

铁路用地

0

0.00

公路用地

785

0.31

港口码头用地

0

0.00

水库水面

258

0.10

水工建筑用地

10

0.00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0

0.00

特殊用地

850

0.33

合计

9671

3.79

其他土地

水域

1834

0.72

自然保留地

38956

15.26

合计

40790

15.98

总计

255295

100.00

2009年土地利用规划分类数据,全县土地面积为255514公顷。

其中农用地21861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5.56%;建设用地909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56%;其他土地2781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88%,如表2所示。

表22009年土地利用规划分类数据

单位:

公顷、%

地类

2009年

面积

比重

农用地

耕地

100286

39.25

园地

808

0.32

林地

99066

38.77

牧草地

553

0.22

其他农用地

17898

7.00

合计

218611

85.56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用地

1553

0.61

农村居民点用地

5585

2.19

采矿用地

471

0.18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136

0.05

交通水利用地

铁路用地

0

0.00

公路用地

804

0.31

港口码头用地

1

0.00

水库水面

332

0.13

水工建筑用地

18

0.01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0

0.00

特殊用地

192

0.08

合计

9093

3.56

其他土地

水域

4398

1.72

自然保留地

23412

9.16

合计

27810

10.88

总计

255514

100.00

二、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后备资源不足

黔西县土地利用率为85.33%。

全县自然保留地为23412公顷,主要是荒草地、裸岩石砾地等。

荒草地是耕地开发、林地、园地、牧草地等争夺的后备资源,建设用地也需要占用它。

随着荒草地等自然保留地的开发,全县土地利用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2、农用地比重大,垂直分异明显

黔西县农用地面积为218611公顷,农用地比重较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5.56%。

另外黔西县地势起伏大,地貌形态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度的差异引起土地类型的垂直分化,形成西北部中山畜牧、玉米、杂粮、松、杉用材林开发区;中西部低中山烤烟、油菜、水稻、玉米、大豆、油桐、果树种植区;东部低中山玉米、水稻、大豆、烤烟、油菜、茶叶、柑桔、松、杉、灌木林区。

3、土地垦殖率较高,但复种指数较低

全县土地垦殖率为43.20%,而全省2005年土地垦殖率为25.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是,全县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耕地开发潜力不大;耕地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其数值的高低反映出对耕地的利用程度。

2005年全县复种指数为179%,对耕地以及光、热、水资源的利用还不充分。

4、建设用地比例低,制约全县社会经济发展

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90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6%,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耕地经营管理粗放,地力逐年下降

近年来,很多农民不重视对土地的投入,只顾施用化肥追求“高产”,不注意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加之劳动力素质差,管理粗放,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理化性状恶化,地力下降,难以实现“高产再高产”的目标。

农田的“按需分割承包”,导致田块细碎化,不利于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农业科技无法实施和推广,中低产田更难改造,抗灾能力弱。

2、土地利用程度高,人类干扰强度大

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不仅可以揭示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而且还可以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干扰程度。

黔西县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为0.65(如果某地只有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则多样化指数为0;如果土地均匀地分布在各种类型中,则多样化指数为1),说明人类干扰强度大,这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多,土地压力大;另一方没有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农业地域专门化不明显,农业产业没有形成,土地仅仅是人们的生存资料,而不是获得平均利润的生产资料,自给自足的生产特征明显,经济中心地位不显著。

3、建设用地比例不足,城镇建设容积率较低

黔西县建设用地面积为建设用地90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6%,而城镇用地155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53%,农村居民点面积为558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5.85%,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大的城镇、采矿用地等用地比例太小,难以支撑黔西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难以尽快摆脱“欠发达、欠开发”的局面,加快转型,既快有好的发展。

黔西县城镇房屋建设,低层楼房较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不高。

4、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尤其是占用肥沃耕地现象普遍

现行规划到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144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指标534公顷。

到2005年底,全县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2022公顷,占用耕地845公顷,提前5年突破规划指标,且主要占用肥沃耕地。

黔西县与全省其它县市一样,缺乏平原的支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尤其是肥沃耕地的现象比较普遍。

5、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挖潜不足

全县2005年二三产业用地面积为2365公顷(含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为16.6389亿元,每一亿元二三产业产值需要建设用地142公顷,而临近我县的金沙县每一亿元二三产业产值仅需要建设用地87公顷。

我县2005年每一万元第一产业产值需要农用地2.08公顷,而临近我县的金沙县为2.80公顷。

6、现有用地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黔西县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十五”期末(2005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34.31:

34.28:

31.41。

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优质农业等比重较低。

因此,我县应该以煤(碳)电(力)化(工)基地建设为龙头,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稳步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围绕贵阳、遵义和重庆发展现代农业及其加工业。

7、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

黔西县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小,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经济效益偏低,而且在矿山资源开发中,由采矿诱发的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生态环境条件有待改善。

8、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不健全

随着我县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已有明显的提高。

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9、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结构尚需不断的完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是单纯追求用地指标,而是需要探索适合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在时空两方面合理配置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以及林灌草、农田和城镇工矿以及交通水利等用地。

第三章规划目标

一、土地利用战略

1、加强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林地的保护,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进一步提升基本农田地力等级和生产能力。

2、大力发展以煤、电、化为主体的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走节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继续引进和加快现代化煤矿的建设,改造提高现有煤矿生产水平。

充分发挥我县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组合优势,抢抓国家发展重化工机遇,积极引进优势企业发展煤化工。

继续以“西电东送”和资源就地转化为重点,建设以黔西220KV变电站、雨明变电站、花溪变电站、洪水变电站等为重点基础支柱产业,建立新田煤矿、新红林煤矿、磨盘山煤矿、柏杨煤矿、龙场煤矿等一批大中型骨干煤矿为主的煤矿支柱产业。

加快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走节地型的工业化道路,按照走新型生态工业化道路要求,增加工业用地规模,大力建设毕节实验区承接转移经济开发区。

尤其是要加黔西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下称甘棠园区)和毕节实验区黔西县承接产业转移基地(以下称岔白园区)园区内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

同时,黔西县应积极采用高新和先进适用技术,在煤、电等产业的带动下,尽快形成一批结构相对优化、品种齐全、产业链较长,竞争能力强的煤化工产业。

以工业集聚区为载体,以煤、电、化为主体的支柱产业,以优化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和增加区域生产能力为目标,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力争成为黔中经济区的带头标兵。

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带动黔西县第三产业发展。

以黔西县旅游城市改造暨景观设计为指导,充分利用自然、人文风景资源优势,因地适宜的规划旅游用地发展方向。

以中国杜鹃花都为品牌,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突出乌江源百里画廊三大连湖,观音洞、古象祠等旅游景点;以黔西少数民族为背景,水西彝族文化为特色,能够展现黔西喀斯特风光、高原风光的水西彝族风情园、新仁乡东风湖旅游区,五里乡支嘎阿鲁湖旅游区,素朴镇索风湖旅游区、金碧镇柯家海子旅游区等旅游支链;以中部城关镇(柳岸水乡休闲旅游区)、谷里镇(谷里温泉旅游区)、素朴镇(九龙山象饲休闲文化旅游区)为中心的黔西休闲旅游;同时,黔西县应在城乡结合部、居民点集中点优先考虑、综合利用水库、森林等自然和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打造一批适合黔西县发展的农家乐园区。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同步发展。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一定的格局或图式。

因此,土地利用结构具有一定的数量表达形式,且其数量特征直接反应了该区土地的分布格局,以及在国民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形式。

根据黔西县2005年GDP,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在不突破上级规划下达指标的前提下,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

以充分实现土地资源的五大功能,即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同步发展。

5、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投入强度,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增加土地的综合产出,切实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重点是积极探索节地挖潜的方式及措施,推进建设用地循环利用,盘活存量土地,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全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6、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

坚持从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下属各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以黔中经济圈为背景,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强对行业和区域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二、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规划目标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8000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87100公顷,园地达到1500公顷,林地达到100600公顷,牧草地达到640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2500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8900公顷,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240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为2500公顷和1600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规模不低于2000公顷。

规划近期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0078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87100公顷,园地达到871公顷,林地达到99205公顷,牧草地达到1085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9403公顷,其中城乡耕地建设用地7850公顷,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2272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为900公顷和600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规模不低于900公顷。

具体控制指标如表3所示。

表3黔西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指标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