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7411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34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课题: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课型:

新课课时:

1

【学习目标】

1、记住生物圈的范围,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理解并熟记生态系统的概念;

3、熟记生物多样性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含义;

4、学会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1、生物圈的范围,生态系统的概念;

2、熟记生物多样性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含义;

3、学会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知识链接】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法指导】

通过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获得基本知识

【学教过程】

一、目标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导入新课题。

二、自主学习检测: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整个

的和岩石圈的。

2.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及其生存的。

3.生物多样性所包含三个方面含义即:

多样性,

多样性和多样性;三者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4.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应激性、、繁殖、

等。

三、以学定教(小组讨论、展示、互评、互补)

1.形形色色的生物共同之处是什么?

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至少2点)。

四、激情互动,魅力精讲: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动物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

微生物:

细菌、真菌、病毒

2.遗传(基因)多样性

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

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五、达标训练,拓展运用: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A.大气圈的上层B.大气圈的下层

C.整个水圈

D.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土壤多样性

3.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

A.基因的多样性B.染色体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5.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人有责!

如果你从湘江边上捡回一只罕见的活巨龟,你会采取下列哪种最恰当的方式来对待它?

()

A.卖钱B.食用

C.送到动物园让专业人士饲养D.将其杀死后制成标本保存

7.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石。

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这种措施是()

A.保护基因的多样性B.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保护人类所需生物的多样性

8.千姿百态的菊花原产我国,目前世界上已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它主要从哪个方面,说明了生物多样性()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

9、捏鼻闭口,屏住呼吸,试试能坚持多长时间。

为什么不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这说明了生物要生存必须一刻不停地进行什么活动?

()

10、大千世界,变化多端。

下列的变化现象中,属于生物现象的是()

A.海水的涨潮和退潮B.铜器上长出锈斑

C.蚕蜕皮化蛹D.钟乳石不断地变大

六、教后反思:

课题: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课型:

新课课时:

1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2、探究实验:

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知识链接】

1、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三个方面含义?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学法指导】

以实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探究生物科学的一般学法。

【学教过程】

一、目标导入: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讨论,引入探究活动。

二、自主学习检测: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理、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又区分为因素和因素。

3.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土壤、温度、湿度等。

三、以学定教(小组讨论、展示、互评、互补完成)

1.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多,除了温度外,你还能找出哪些非生物因素呢?

(至少2个)

2.在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中,将一组实验装置放在低温下,将另一组实验装置放在正常室温下,这两组实验的其它条件应该,这两组实验就形成了实验,低温和室温就是一组,实验中的变量就是,放在正常室温下的那一组可以叫组,放在低温下的那一组可以叫组。

3.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把条件改成“温暧潮湿”和“低温干燥”可以吗?

说出你的理由:

四、激情互动,魅力精讲:

1、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3、怎样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实验方案设计中,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一个可变因素的作用,即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都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要有对照实验,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对照类型常见的有: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空白对照组能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

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采用相互对照,能较好地平衡和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五、达标训练,拓展运用:

1、.生物因素是指()

A.所有的环境因素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2.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

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D.温度C.气体D.盐度

3.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

A.温度B.空气C.水分D.阳光

4.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温度C.阳光D.大气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B.水分C.温度D.湿度

6.仙人掌适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空气C.温度D.土壤

7.树叶一般叶片正面比背面绿色深,这是因为哪种因素对树叶造成的影响?

()

A.光B.水分C.空气D.温度

8.“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影响其味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B.水分C.温度D.湿度

9、食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长出霉菌?

温度:

(低温或高温)水分:

(干燥或潮湿)

10、每个对照实验通常只探究(1或多)个可变因素的影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或不同)的情况下,针对变量,设计实验,可确保探究结果是由引起的,实验时,采集多个数据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避免。

六、教后反思:

课题: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课型:

新课课时:

2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

2、尝试搜集和处理数据等多种方法;

  3、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知识链接】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

【学法指导】

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使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教过程】

一、目标导入: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讨论,引入探究活动。

通过设疑,导入新课题。

二、自主学习检测:

1.环境是指生物的。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的影响。

同时,生物能够环境,也能够和改变环境。

3.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

互助:

如企鹅喂食

竞争:

如稻和杂草争夺营养

寄生:

如蛔虫在人体小肠内生活

相互斗争:

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互惠互利:

如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

捕食:

狮子捕杀斑马。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有(填序号):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填序号):

三、以学定教

1.课本P17页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若探究的是植物对空气温度的影响,则你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的假设是。

2.不同植被(如草坪、灌木丛等)对环境都有温度和湿度的用。

四、激情互动,魅力精讲:

1、生物因素 :

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

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

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

A.互利共生:

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相互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竞争:

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

 C.寄生:

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如蛔虫和人

D.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壁虎、北极熊         

拟态:

竹节虫

警戒色:

胡蜂、夹竹桃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活动: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讨论: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1、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4、生物影响环境举例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五、达标训练,拓展运用:

1、生物因素是指()

A.所有的环境因素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2、.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①青蛙②蚯蚓③黏虫④蛇⑤甘薯⑥猫头鹰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④⑤⑥

3、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

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

4、下列这些相互关系中,属于寄生现象的是()

A.一只鸟在树上筑巢

B.蝙蝠给仙人掌传授花粉

C.蚊子吸人血

D.血吸虫在人体内生活

5、沙漠里的一种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鼠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

B.鼠类捕食行为的一种方式

C.鼠类白天在为繁殖工作准备

D.鼠类对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

6、北极熊体色为白色,这是它对环境的()

A.影响B.适应C.改变D.影响和适应

7、下列实例哪项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

8、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环境的一种()

A.适应B.竞争C.影响D.反应

9、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D.蚂蚁搬家

10、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都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C.都能生长和繁殖D.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六、教后反思:

课题: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课型:

新课课时:

1

【学习目标】

1、列举的科学家并记住他们的主要贡献;

2、了解生物学的概念及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3、了解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2、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知识链接】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内涵?

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法指导】

教师提出问题,共同分析科学家其事及论点、证据,从而获取知识。

【学教过程】

一、目标导入:

展示相关生物学家图片,导入新课题。

二、自主学习检测:

1.科学活动包括、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2.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被称为“”,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为界、、、目、、、。

3.英国科学家运用了、、、等研究方法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4.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生物的、、、生理、、、生态的科学。

三、以学定教(小组讨论、展示、互评、互补完成)

(一)、活动:

谈谈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

1、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什么是科学活动?

把你们认为属于科学活动的内

容写下来。

2、举例说出生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环境和方法。

3、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应具有哪些特征?

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写下来。

(二)、探究活动:

讨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讨论)

1、人们进行生物学研究有哪些主要方法。

3、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都在加强生物学研究?

四、激情互动,魅力精讲:

(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二)、历史上几位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1、林奈与生物分类:

瑞典科学家林奈根据生物的习性、形态、大小各异将当时已知的动物和植物排列成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系统,他的研究使得分类学称为一门科学,因此,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分类方式:

界、门、纲、目、科、属、种。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运用考察、分类、调查、比较等方法,揭示了地球上所以的生物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进化学说”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

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沃森.克里克

5、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五、达标训练,拓展运用:

一、选择题

1.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是()

A.拉马克B.林奈C.达尔文D.哈维

2.古代的生物学大多用哪种研究方法()

A.简单的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比较法

3.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A.哈维B.林奈C.沃森D.克里克

4.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

A.林奈B.哈维C.达尔文D.沃森

5.什么方法的运用使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比较法

6.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

A.实验法的运用B.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C.达尔文的进化论D.林奈的生物分类

7.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国家有()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⑤日本⑥中国⑦韩国

A.①②③B.②③C.④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

8.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基本(即最小)的分类单位是()。

A.门B.纲C.科D.种

9、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

六、教后反思:

课题: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型:

新课2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2.、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

3.、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和热爱大自然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知识链接】

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

【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前一节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响尾蛇捕食的特性来总结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学教过程】

一、目标导入:

让学生观察响尾蛇捕食猎物的录相,导入新课题。

二、自主学习检测:

1.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等。

其中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实施实验并记录;

3.在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如光照与,潮湿与,有其它生物干扰与等。

三、以学定教(小组讨论、展示、互评、互补完成)

1.课本P27页实验1和实验2唯一区别是。

2.在探究“响尾蛇是如何追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的目的是。

3.分析实验1和实验2得出结论,响尾蛇是根据

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4.观察中发现问题,经查阅资料和思考后会对问题作出尝试性的解释,就是。

5.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想知道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

⑴你们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⑵你们小组做出的假设是。

⑶实验中人为控制的条件是,即实验变量是。

⑷实验实施后,应如何对实验数据建立表格(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干土

湿土

⑸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⑹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避免。

统计10次,可以减少。

四、激情互动,魅力精讲:

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再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

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法包含哪些基本方面呢?

阅读材料:

教材P27-28

一、响尾蛇追寻猎物的过程:

响尾蛇的背景:

响尾蛇是一种产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毒蛇,长达两米。

吃猎物的方式:

咬----放----追寻-----吃

提出问题:

它是如何找到它放走的猎物的?

三种情况

1、靠眼睛---视力弱

2、靠眼前的感热部位----距离远

3、靠舌感受空气中的气味

讨论题:

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

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都包括了哪些步骤?

二、鼠妇的实验P28

小结:

一般实验的步骤。

每个实验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试验。

实验法的一般操作步骤包括了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五、达标训练,拓展运用:

1.响尾蛇能对哪种猎物进行追寻()

A.活的未被咬伤的老鼠B.被它咬伤的或咬死的老鼠

C.没被它咬死的老鼠D.以上三者都行

2.响尾蛇靠什么追寻猎物()

A.听觉B.视觉C.嗅觉D.体温

3.研究响尾蛇捕食老鼠的实验设计中需要几只死老鼠()

A.一只B.两只C.三只D.数量不限

4.鼠妇生活的环境是()

A.干燥的环境B.阴暗潮湿的环境C.有光的环境D.水中

5.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④⑤③⑥

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B.便于观察C.控制变量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7.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是()

A.光照B.湿度C.温度D.空气

8.研究响尾蛇追寻猎物所采用的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分类法

六、教后反思:

课题: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课型:

新课课时:

1

【学习目标】

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知识链接】

实验法一般包括()等重要步骤。

【学法指导】

先介绍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教过程】

一、目标导入:

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导入新课题。

二、自主学习检测:

1.除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构成的,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叫生物,如等;大多数生物是生物,如等。

3.在显微镜结构图中,请据图回答:

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接近眼睛的镜头是();

接近观察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⑶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

⑷转动时,能使镜筒大幅度上升和下降的结构的是();能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结构是()。

⑸把玻片标本放在()后,要用标本夹压住,标本要正对()的中央。

三、以学定教(小组讨论、展示、互评、互补完成)

1、玻片上的“上”字,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

是否倒置?

若“上”字位于视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至中央?

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有何关系?

四、激情互动,魅力精讲:

1.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镜筒、转换器(转换物镜)、物镜、载物台、

遮光器(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粗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大范围上升和下降)、细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小范围上升和下降)、镜臂、镜柱、镜座

2.显微镜的使用:

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