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747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docx

高三语文考前热身训练题

2015年东莞中学毕业班综合测试(三)

语文

2015.4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荸荠/烘焙龃龉/龋齿痤疮/挫折惆怅/未雨绸缪

B.拈花/粘贴妊娠/时辰复辟/辟邪薄荷/如履薄冰

C.蓓蕾/擂台哄抢/哄骗横幅/横财狙击/含英咀华

D.翘楚/翘首皈依/大阪弹劾/弹丸舐犊/买椟还珠

1.C

A.bí/bèi;ǔ/qǔ;cuó/cuò;chóu。

B.niān/zhān;shēn/chén;bì;bò/bó。

C.lěi/lèi;hōng/hǒng;héng/hèng;jū/jǔ。

D.qiáo;guī/bǎn;tán/dàn;dú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沙漠污染问题屡见不鲜。

由于发达地区环保监管日趋严格,一些企业瞄准地广人稀、监管疏松的沙漠腹地,通过“转移污染”换取利益。

在这一事件令人震惊之余,人们还要追问,在全国环境违法惩处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荣华公司为何敢如此放肆顶风违法?

又如何能长达数月违法排污而置之度外?

A.屡见不鲜B.疏松C.震惊D.置之度外

2.D(“置之度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此处应为“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A.“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B.“疏松”,形容词,(土壤等)松散,不紧密。

C.“震惊”,使大吃一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独狼”式恐怖分子在网上听取极端宗教势力的布道,他们游离于恐怖组织的指挥链之外,完全凭借着个人喜好试图制造恐怖袭击事件。

B.在就业选择上,王夏莹表示兴趣不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关键是要看自己的性格适合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C.陆虞侯不愧是受大宋教育多年、政治上成熟、道德上很经得起考验,他几乎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就接受了这桩光荣的任务。

D.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人们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

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杂物和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

3.A(B项“关键是……最重要的”杂糅;C项宾语残缺,应该是“陆虞侯不愧……道德上很经得起考验的人。

”D项“鱼的内脏等杂物和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搭配不当。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刘邦需要一套兼容道、法、儒各家之长的治国理论,黄老之学适逢其会。

①这种“无为而治”,反映了人民厌恶暴政,渴望宁静安定的愿望。

②而他的主要助手、丞相萧何,依然保持先前县衙小吏的作风,不受传统礼制的束缚,制订法律、政策也都从实际出发。

③黄老之学原本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是以道家为主兼有法、儒的复合思想。

④并且刘邦起于社会底层,制订政策注重符合实际情况。

⑤刘邦之所以欣赏陆贾这种“无为”主张,原因就在于此。

⑥这个学派主张,道生法,守道就是遵法,法和礼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A.④②⑤③⑥①B.③⑥①⑤④②C.④⑤②⑥①③D.③⑥①④⑤②

4.B。

(“黄老之学适逢其会。

”后面是句号,所以应该接③⑥,不能接④中的“并且”。

⑤中的“这种‘无为’主张,正好接①中的这种“无为而治”)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题。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

士安少好学,事继母祝氏以孝闻。

祝氏曰:

“学必求良师友。

”乃与如宋,又如郑,得杨璞、韩丕、刘锡为友,因为郑人。

乾德四年,举进士。

雍熙二年,诸王出阁,慎择僚属。

士安迁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

太宗召谓曰:

“诸子生长宫庭,未闲外事,年渐成人,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卿等勉之。

”赐袭衣、银带、鞍勒马。

端拱中,诏王府僚属各献所著文,太宗阅视累日,问近臣曰:

“其才已见矣,其行孰优?

”或以士安对。

上曰:

“正协朕意。

”俄□本官知制诰。

淳化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

大臣以张洎荐,太宗曰:

“洎视毕士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

”时近臣有怙势强取民间定婚女,其家诉于府,士安因对奏,还之。

宫府常为廷职者,每授任于外,必令士安戒勖。

李沆卒,进士安吏部侍郎、参知政事。

入谢,真宗曰:

“未也,行□相卿。

”士安顿首。

真宗曰:

“朕倚卿以辅相,岂特今日。

然时方多事,求与卿同进者,其谁可?

”对曰:

“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位,臣驽朽,实不足以胜任。

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真宗曰:

“闻其好刚使气。

”又对曰:

“准方正慷慨有大节,忘身徇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

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为边境患,若准者正所宜用也。

”真宗曰:

“然,当藉卿宿德镇之。

”未阅月,以本官与准同拜平章事。

士安兼监修国史,居准上。

准为相,守正嫉恶,小人日思所以倾之。

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皇恐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士安端方沉雅,有清识,酝藉,美风采,善谈吐,所至以严正称。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与如宋,又如郑      如:

到、往

B.诸子生长宫庭,未闲外事   闲:

闲散

C.时近臣有怙势强取民间定婚女 怙:

仗恃

D.朕倚卿以辅相,岂特今日   特:

仅、只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俄□本官知制诰

②行□相卿

③乃可居□位

A.①因 

以 

乎B.

以 

而 

C.①以 

且 

其D.

因 

且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皇恐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B.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皇恐/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C.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皇恐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D.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皇恐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毕士安侍奉继母祝氏凭孝顺闻名,但后来为了求学,他离开了祝氏到郑地,于是就做了郑人。

B.雍熙二年,皇子们要前往自己的封地,太宗调毕士安担任左拾遗兼任冀王府的记室参军。

C.曾有人推荐张洎,太宗认为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采阅历固然不差,但操行就差的远了

D.真宗早想让毕士安任宰相,毕士安认为寇准兼而具备忠义,长于理断大事,有宰相的才能。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每授任于外,必令士安戒勖。

(3分)

②准为相,守正嫉恶,小人日思所以倾之。

(4分)

(2)毕士安推荐寇准的原因有哪些?

(可引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5.B(闲:

熟悉)

6.C(①以 ②且 ③其) 

7.B(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皇恐,莫知所自明。

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8.A(毕士安“离开了祝氏到郑地”于文无据。

9.

(1)①每次有人被授予外职时,太宗一定让士安告戒勉励他。

(补充出主语“太宗”,1分;戒勖:

告诫勉励,1分;句意1分。

②寇准做了宰相,坚守正道,憎恨邪恶,阴险小人天天想排挤他。

(为:

担任,做,1分;日:

每天,天天,1分;倾:

排挤,1分;句意1分)

(2)

原文:

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准方正慷慨有大节,忘身徇国,秉道疾邪。

西北跳梁为边境患,若准者正所宜用也。

自己的话概括:

寇准具有宰相的才能,具备忠与义,擅长处理大事。

(寇准的才能)

寇准品行正直,憎恨奸邪,愿意为国牺牲。

(寇准的品行)

西北强横的西夏是边境上的祸患,需要寇准去处理。

(国家面临的问题)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

士安少时勤奋好学,事奉继母祝氏以孝顺闻名。

祝氏说:

“学习一定要寻求良师益友。

”就到宋地(今河南商丘市),又到郑地(今河南新郑市),和杨朴、韩丕、刘锡成为朋友,于是成为郑地人。

宋太祖乾德四年毕士安考中进士。

太宗雍熙二年,皇子们离开都城前往自己的封地做藩王,太宗谨慎地为他们选择所属官吏,毕士安调任左拾遗兼任冀王府的记室参军。

太宗下诏说:

“皇子门生在宫廷中长在宫廷中,不了解外面的事情,年龄渐近成人,一定要借助贤良的人辅佐引导,使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希望各位努力。

端拱年间,太宗下诏命王府的属官各自呈献自己撰写的文章。

太宗阅览多日,问身边的臣子们说:

“他们的才能已经展现出来了,他们的品行谁更优秀呢?

”有人拿毕士安来对答。

皇上说:

“正符合我的心意。

”不久毕士安以本官的身份兼任知制诰(为起草诏令画行),淳化二年,毕士安被征召入朝庭作翰林学士。

有大臣向皇帝推荐张洎,太宗说:

“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采阅历固然不差,但操行就差的远了。

”当时,皇帝亲近的大臣有依仗权势强娶民间已经定婚的女子,女子家到官府投诉,毕士安于是将此事上奏,把民女判还。

宫府中常有担任朝庭中职务的人,每次有人被授予外职时,太宗一定让士安告戒勉励他。

李沆去世,士安晋升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副宰相)。

入宫谢恩,真宗说:

“先不要谢恩,就要让爱卿担任宰相了。

”士安叩头,真宗说:

“我倚仗你来辅佐,哪里只是从今日开始。

但现在正有很多事,寻找一个和你一起提升到相位的人,大概谁能胜任?

”毕士安回答说:

“做宰相的人,一定要具备宰相的才能,才能够担当这样的职位,我才能低下,实在不能胜任。

寇准兼而具备忠义,长于理断大事,这才是宰相的才能。

”真宗说:

“听说他喜欢强硬,意气用事。

”毕士安又回答说:

“寇准正直无私,意气风发,激昂慷慨,具有高风亮节,忘我地献身于国家,操持正道憎恨奸邪,这是他平素涵养形的,朝中的大臣很少有超过他的,只是不受世俗欢迎。

现在天下的老百姓虽然承蒙皇上的美好恩德,滋润养育安闲逸乐,但西北强横的西夏是边境上的祸患,像寇准这样的人正是应该任用的人才。

”真宗说:

“既然这样,应当借你这样年老而有德望的人来压服他。

”没过一个月,毕士安以本官身份和寇准一同受官为平章事。

毕士安兼监管修撰本朝历史,官位在寇准之上。

寇准做了宰相,坚守正道,憎恨邪恶,阴险小人天天想排挤他。

有个平民申宗古告发寇准结交安王元杰,寇准惶恐不安,不知该如何辩明自己。

毕士安竭力辩明寇准是被诬陷的,把宗古交法官审讯,详细获知奸伪诬罔的实情,斩杀了宗古,寇准才安心了。

毕士安方正沉静高雅,对人对事有很高的见识,含蓄宽容,外貌漂亮有风采,善于谈吐,所到之处,凭严厉和正直著称。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从那些方面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3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4分)

10

(1)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

(1分)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

(1分)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1分)。

(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

(1分)佳节时不喜反忧,(1分)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1分)“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

(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

(王勃《滕王阁序》)

(3)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

(苏轼《定风波》)

11.

(1)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

①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

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②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启示;在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

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③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

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科学与艺术工作领域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④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冷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

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

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

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⑤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

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

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

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

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该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

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

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

在人类生活的壮丽行列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12~13题为选择题。

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猪栏的理想”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

B.用个人的理想去决定自己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C.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D.不断地用新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

E.努力追求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因斯坦认为,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因为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

B.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只存在于理论之中,而现实中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受外界和内心的双重约束。

C.在叔本华的启示下,爱因斯坦以自我安慰的方式推卸某些重大的责任,并认为这是幽默的人生观。

D.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坠落,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这是千古不易的规律。

14.爱因斯坦如何理解自己受到的崇拜?

(4分)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则材料的理解?

(4分)

顾准是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

后来,他两次被打成“右派”。

与顾准患难与共30多年的妻子汪壁被迫提出与顾准离婚,五个子女宣布与顾准断绝关系,并断绝一切来往。

在这种境况中,顾准先后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对革命胜利后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12.CE(A作者的评价是“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不等于“猪栏的理想”;B包含“猪栏的理想”和“非猪栏的理想”;D是作者自述。

13.B(A因果关系不成立;C对文意误解;D张冠李戴。

14.

每一个人作为个人都应受到尊重,而不应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受到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不是由于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

(每点2分)

15.

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具有强烈感觉的人,同他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淡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

妻子与顾准离婚,子女与他断绝关系,表明他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

顾准多部著作的完成说明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观点2分,分析2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花园里的独角兽

(美)詹姆斯•瑟伯

从前,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有一个男人坐在厨房角落的小饭桌旁,刚从他的炒鸡蛋上抬起眼来,就看见花园里有只洁白的头顶长着金色角的独角兽在安详地啮嚼着玫瑰花。

这个男人上楼到卧室去,见妻子还在酣睡,他叫醒了她:

“花园里有只独角兽在吃玫瑰花呢。

”他说。

她睁开了一只眼睛,不高兴地看了看他:

“独角兽可是神兽。

”她说完就又转过身去。

男人慢慢下了楼,走出屋子来到花园。

独角兽还在那儿,正在郁金花丛中慢腾腾地嚼着。

“来这儿,独角兽。

”男人说,他拔起一枝百合花给它,独角兽悠然自得地把它吃了。

由于花园里有只独角兽,这个男人喜出望外,又跑到楼上叫醒妻子:

“那只独角兽吃了一枝百合花。

”他说。

他妻子从床上坐了起来,冷冷地看着他。

“你真是个神经病,”她说,“我要把你关进疯人院里去。

”这个男人从来都不喜欢“神经病”和“疯人院”这种字眼,在这阳光灿烂的早晨,花园里还来了只独角兽的当儿,听来就更不入耳了。

他想了想说道:

“等着瞧吧。

”他走到门口时又对她说:

“它前额当中还有一只金色的角。

”说罢,又回到花园去看那只独角兽了。

但是,这时独角兽已经走开,这个男人就坐在玫瑰花丛中入睡了。

妻子等她丈夫一离开屋子,就飞快地起了床,穿好衣服。

她兴奋激动,眼里闪出幸灾乐祸的亮光。

她打了个电话给警察队,又给一位精神病医生打了个电话。

她叫他们马上来她家,再捎上一件给疯子穿的紧身衣。

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来到她家,坐在椅子上,颇感兴趣地看着她。

“我的丈夫,”她说,“今天早晨看见了一只独角兽。

”警察瞧瞧精神病医生,精神病医生瞧瞧警察。

“他对我说,它吃了一枝百合花。

”她说。

精神病医生瞅瞅警察,警察瞅瞅精神病医生。

“他对我说,它的前额当中还有一只金色的角。

”她说,并用手在额头上比划着,仿佛那里真长着一只角。

这时警察见精神病医生发出一个正式暗号,便一跃而起抓住了那个妻子。

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制服了她,因为她拚命挣扎,但是最后还是把她镇住了。

就在给她穿上紧身衣的时候,她的丈夫走进了屋子。

“你对你妻子说过你看见一只独角兽了吗?

”警察问道。

“当然没有啦,”那丈夫说,“独角兽可是神兽。

”“这就是我要知道的一切,”精神病医生说道,“把她带走吧。

很对不起你,先生,可是你的妻子疯得跟一只樫鸟一样。

”于是,她骂着,喊着,就被他们带走了。

他们把她关进了疯人院。

从此以后,这个丈夫过得很快活。

16.小说中“丈夫”是个怎样的形象?

(4分)

17.试分析这篇小说结尾的特点。

(5分)

18.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揭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有人认为是讽刺了“话语强权”。

你的意见是什么?

并请结合文章分析。

(6分)

16.答:

小说中的丈夫是一个工于心计,沉着冷静的男人形象。

(两点,每点2分)

17.答: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1分)丈夫饶有情趣的描述却遭到妻子强烈的反感,妻子满怀信心地要将丈夫投入疯人院,最后被抓走的却是妻子。

(2分)小说在短短的几百字中情节却几经波澜,引人入胜。

最后一句“这个丈夫过得很快活”却让读者恍然大悟:

这一切或许都在丈夫的计划之中。

(2分)

18.参考示例一:

我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揭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1分)小说中的妻子以为抓住了丈夫的把柄,自作聪明,“幸灾乐祸”地通知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想借机把丈夫投入精神病医院,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丈夫的“病情”,结果自己反被当成精神病人被关进了疯人院。

(4分)小说正是通过妻子的故事揭示害人终害己,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1分)

参考示例二:

我认为本文的主旨是讽刺“话语强权”。

(1分)小说中的“丈夫”和“妻子”尽管矛盾重重,互相算计,但从理智上来说都属于正常人,无论谁被抓进疯人院都是不正常的。

而判断一个人是否精神正常的话语权不是看事实,而是掌握在警察与精神病医生的手里的。

正因为有这一话语强权,这对夫妻才想到这样去互相算计。

(4分)小说正是通过这一荒诞的故事反映了社会上颠倒黑白的话语强权的现象。

(1分)(评分标准:

如果只有观点没有阐述则不能得分。

其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