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771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docx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家乡景区文化避暑山庄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避暑山庄文化历史》

教育学专业刘乐

一、课程开发背景

(一)学情分析

承德市一半属于避暑山庄的范围,我们都生活在皇家园林周围,甚至有的还是从小在那里玩大的,对那里看似较熟悉,实际上,很多原因使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城市真正了解的很少,也许从来没有认识到它的特殊性或重要意义。

(二)社会背景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结合学校周边历史文化遗留特色,文化旅游名城,皇家园林历史文化,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参与课程创新,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历史的高尚情感。

二十一世纪网路时代飞速进步,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中学生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

网络时代带来了时代和文化全球冲击,纷乱的知识和诱人的游戏,娱乐对歌星明星的盲目崇拜使学生们很难去了解祖国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民族文化。

长此以往,终会导致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淡漠。

因此在六年级开设《承德家乡文化历史》课程。

重在引导学生对家乡历史的掌握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三)社区资源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

距离北京180公里。

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

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里人文积淀和悠久历史资源挖掘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既可以适应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还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的需要,引导学生真正了解家乡文化,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归属感,责任感,审美意识与鉴赏力。

二、开发目标

(1)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4、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山庄文化的熏陶中,感受美、科学、人文文化,提高自我实践、创新能力,陶冶自我的高尚情操。

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拓展表达自我、发展个性和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

(2)课程的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进行综合社会活动,发展感受观察参与与社会的能力,

a.了解避暑山庄有关历史、文化知识;

b.能说出避暑山庄附近还有什么文化及景点;

c.通过山庄文化来了解我国的历史特点和建筑风格,

d.了解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的兴盛历史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收集处理运用各种工具方法,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综合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发现对各种学科,综合利用和创新能力。

a.通过兴趣小组的调查、查阅资料以及实地采访避暑山庄导游人员,提高自身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b.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与亲身实践,学会探究与合作学习,发展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避暑山庄的持久研究兴趣,激起探究的主动性;

b.在实地游览赏析中,逐渐形成自觉健康的审美意识并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成功的体验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c.能够对家乡文化充满热爱,感受家乡山庄文化,激起家乡自豪感,弘扬家乡山庄文化;形成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环保意识与道德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课程内容

1.背景研究

①通过各种形式(回忆自己曾了解的,家长,他人,校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

②收集有关避暑山庄的资料,如:

地理位置、历史意义、旅游价值。

2.人物采访

①走访山庄附近导游,参观山庄附近景区、开阔眼界,增长历史文化知识;

②聘请知名导游和山庄工作人员讲授山庄历史的故事,感受山庄历史发展文化;

3.实地考察

参观避暑山庄及周围外八庙附近景区,访问导游及工作人员和僧人及住在那里的老者了解山庄背后的故事。

4.专题讲座

聘请知名人士和园林工作人员,在学校进行专题讲座

5.撰写论文报告、随感、研究报告

学生要自己撰写论文报告和游览随感

活动安排

初步拟定在六年级开设总课时为10课时,每一周安排一课时(假定一堂四十分钟),据选修此课的人数分成若干兴趣研究小组(4—6人,异质,打乱班级分组)使之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合作探究能力。

四、课程实施

专题一:

背景研究与历史探寻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关于避暑山庄的相关知识及历史;

能够说出重要山庄72景的名字及由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亲自参与其中,体验搜集分析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引发对家乡文化的重新认识,养成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认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山庄的历史变迁

难点:

理解它在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意义及地位。

3.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4.教学手段:

幻灯片摄影照片地图音乐等

5.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介绍山庄72景的重要景观唤醒记忆,引发学生的联想

【新课讲授】展示幻灯片内容为家乡的历史发展和图片(见附录)

【课程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研究活动小组,据自身兴趣选择主题

比如说:

园林建筑、皇家历史、文献查找、人物专访等方面。

第2—3课时即资料的初步收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内容制定:

各小组据各自选择的主题在老师引导下,探究查找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

活动场所:

不固定,可以是校图书馆、机房、景区、居民区等。

学习形式:

各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第4—5课时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环境:

教室

学习形式:

老师引导师生共同探讨

内容设置:

展示研究成果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共享和互补研究成果。

展示视频:

央视报道《避暑山庄》

专题二:

实地参观与艺术欣赏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了解关于避暑山庄背后的历史传说和园林工艺;

能够口述山庄72景中蕴藏的历史典故并阐释自己的看法;

通过小组合作调查进一步提升自己发现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合作,共同参与欣赏的过程,在合作中修正自己和认识他人;

初步掌握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地赏析中,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并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它的历史典故及对养育自己的家乡的热爱。

难点:

真正养成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责任感。

3.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提问

4学习方式:

自主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5.教学环境:

风景区实地考察

4.教学过程:

第6—7课时(避暑山庄——山庄周围景区外八庙)

【课程导入】同学们,之前我们从对这一家乡遗产的无动于衷到有了一定了解,并且收集了相关资料,今天我们来到实地,真正地一起走入深山中去欣赏、品味祖辈们的伟大智慧及他们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艺术考察】

1.在老师的带领下,伴随着导游、僧人对大家热情的讲解

2.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暗示、引导学生之前我们看过的视频,查过的资料等,使之与实地景物相对接,引发学生回顾、再现和新的思考。

3.学生试着以小导游身份向游客讲解

【教学方法】讲授点拨探讨

(注意:

引导学生从审美和建筑两个角度,关注—观察----触摸---品析)

专题三:

个人体会与教学评价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环境:

教室学习形式:

圆桌讨论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讨表达引导评价总结

第8—9课时

【课程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之前的欣赏与学习大家都对家乡尤其是对响堂石窟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太行山,家乡的滏阳河,家乡的古寺。

【教学过程】

1.下面请大家各小组先是内部每个人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想和看法,组长总结并派代表汇报成果(注意:

我们的成果可是要放到校报栏展示给大家的哦,要如实自己表达心中所想)

2.现场给两分钟思考的时间,自荐即兴作一首小诗以表达此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老师谈自己的感悟并读自己写好的下水文(一同将展示成果收集并保存)

第10课时

1.笔试(附试卷,见附录教师参考资料)

(1)类型客观题+主观题

其中主观题的内容如下:

自己在本课程中的收获

简述两个你所喜欢的山庄背后的传说或典故

画一个简易导游图(整体勾勒或就一处景区细描)

(2)试题呈现形式图片+文字

(3)分值:

50分

2.填写评价表中的自评与学生互评栏目

(注:

先向学生讲述评价的重要性,将标准解释清楚并细化,

使得学生能够正确恰当地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评价)

 

五、设计课程学生评价表

本课程期末调查问卷

年级--------班级--------性别------

同学们,首先,我非常感谢大家一学期来的陪伴,和大家相处的过程,我们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成果,共同成长,收获很多,其次,为了保证该课程以后的有效进行,为了使该课程的开设让更多同学受益,作如下调查(请大家如实填写本次调查采用不计名方式)

评价内容

等级

1.你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满意

满意

一半

不满意

无聊

2.你对学习的形式是否满意

3.你喜欢上该课程吗

4.你是否希望下学期还开设此课程

5.如果继续开设你希望是怎样的形式

6.你对授课老师的综合印象是怎样的

7.你对本课题内容的感兴趣程度

8.你学习态度和方法有了转变和提高

9.你对你的学习知识论文满意吗

10.你认为此课程你的收获怎样满意

(1)如果继续开设,你期望增减或再学习那些内容?

(2)如果继续开设,你期望是怎样的形式?

(3)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呢?

(4)你对校领导和老师还有什么其它的想法或建议,欢迎提出来以便改进。

教育学专业刘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