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保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777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9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资源与保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与保护.docx

《资源与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与保护.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与保护.docx

资源与保护

第二篇环境、资源与保护

第五章水资源

第一节概述

揭阳市境内河流由榕江、练江、龙江三大水系和沿海水系组成,其中以榕江流域面积最大,是本市的主要河流。

三大水系中练江和龙江发源于市境内,榕江是过境河流,发源于汕尾市陆丰凤凰山。

全市境内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共20条(见表2-5-1),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干流有榕江、练江、龙江3条(详见揭阳市水系图)。

河流流向大体都是从西北向东南注入南海。

境内只有惠来县濒临南海,海岸线长82公里。

表2-5-1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基本情况表

河流名称

支流级别

发源地

河口

集水面积

(平方公里)

河长

(公里)

平均坡降(‰)

干流

支流

榕江

陆河凤凰山

汕头牛田洋

4408/2800.87

175/133.7

4.9

上砂水

1

五华笼衣圈

揭西硁下

134/134

32/32

8.06

横江水

1

五华双髻山

揭西河婆

219/219

39/39

12.40

龙潭水

1

揭西钩髻岽

揭西下仓

101/101

30/30

16.90

石肚水

1

普宁石龙坑

揭西新寮

102/102

25/25

14.80

五经富水

1

丰顺楼子嶂

揭西玉湖

719/426

76/32

5.46

灰寨水

2

揭西大排岽

揭西桃溪州

183/183

42/42

8.81

洪阳河

1

普宁大尖山

榕城梅云神港

189/189

24/24

1.09

北河

1

丰顺桐子洋

渔湖双溪嘴

1629/647

92/50

1.14

新西河

2

揭东钨山尾

揭东西岗山

110/110

25/25

15.00

枫江

2

潮州笔架山

揭东枫口

663/299

71/20

1.81

车田水

3

揭东笔架山

揭东下底

119/119

28/28

7.07

练江

普宁寒妈径

潮阳海门

1353/500.43

72/31

8.9

龙江

普宁南水凹

惠来南海哨所

1164/1008.8

82/75.6

1.63

高浦水

1

普宁青山坳

惠来南照埔

170/170

40/40

2.79

崩坎水

1

普宁大坳口

惠来磁窑

331/331

47/47

2.33

雷岭河

潮阳刘士可

惠来神泉港

444/389.4

26/17.8

0.37

罗溪

1

惠来乌坑顶

惠来钓石

190/190

45/45

3.54

鳌江

惠来马鞍山

陆丰甲子港

322/180.5

39/39

0.21

西石湖水

惠来金公过山

惠来西石湖

192.6/192.6

15/15

0.23

注:

集水面积及河长两个数,前者为该河总数,后者为其中在市境内数。

据我国年降雨、径流等要素综合分析划分,揭阳市属多水带。

据1997年统计,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4.21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本地河川径流量为61.9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比例为95.5%;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贮量为16.11亿立方米(重复水量13.8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比例为3.5%。

建国后,揭阳市建成大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对水资源进行调节和利用,兴建小水电站和供水工程,解决当地的电力紧缺和城乡生活工业用水。

据1997年统计,全市各类供水工程设计(P=90%)供水量为19.21亿立方米,实际用水量为17.36亿立方米,占供水量的90.4%。

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22.18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13.41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60.5%。

第二节地表水

揭阳市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分布。

榕江平原分布于大北山与桑埔山、小北山和南阳山之间,中部地势平坦开阔,河曲十分发育。

小北山与大南山间为练江平原,大南山以南为滨海平原,后两平原面积较榕江平原小得多。

在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区,分布有台地、岗地和丘陵。

市境内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平原交错,降雨量受季风气候及地形强烈影响,降雨量地区分布不均,山区地带降雨量较大,莲花山脉南坡为暴雨高值区,向平原沿海降雨量逐步递减,多年降雨量变幅在1810毫米至2815毫米,变差系数在0.2至0.3之间。

降雨特点是春夏多锋面雨,夏秋多台风雨,季节性差别十分明显,在年内变化较大。

降雨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年雨量是最小年雨量的1.9~2.53倍。

降雨和径流年内分配不均。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942.4毫米,其中4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0~85%,尤其是6至9月占全年雨量的50~60%,而10月至翌年3月却只占全年雨量的15~20%。

1963年和1977年两次春旱,当年1至3月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3%左右,反之,夏秋季雨量集中,5至7月雨量占全年的50%左右。

径流的主要来源是降雨,其变化规律与降雨一致,年径流量也相应集中在6~9月。

降雨和径流年际变化大。

丰水年是枯水年的数倍。

如榕江东桥园站,最大年降雨量2465毫米(1961年),最小年降雨量1160毫米(1971年),其比值2.12倍;东桥园站(集水面积20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87立方米/秒,最大为1961年的154立方米/秒,最小为1956年的44立方米/秒。

龙江磁窑站最大年降雨量3053毫米(1968年),最小年降雨量1207毫米(1963年);磁窑站(集水面积8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8立方米/秒,最大为1961年的64立方米/秒,最小为1963年的18立方米/秒。

降雨量和径流深在地理分布上差别大。

地处莲花山脉东南迎风南阳山区的普宁李坑为省内四个高值雨区之一,处于中心闭合圈2600毫米,揭西大北山区和揭东北部山区为暴雨区,处于中心闭合圈2400毫米。

境内各地降雨量和径流深因地理条件不同而异,其分布情况与地势趋向吻合。

总的来说,山区为丰雨区,丘陵为多雨区,平原为适雨区,沿海降雨量较少。

径流深地区分布规律与降雨分布规律相似。

区域性产水差异使各地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丰缺不均。

降雨是揭阳市地表径流的唯一来源,属雨水补给型,因此,地表径流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基本一致。

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1183毫米,高值中心达1800毫米(普宁市、揭西县莲花山脉东南迎风坡),平原地区800~900毫米,低值区是惠来县海岸地区600毫米。

径流变差系数0.35~0.40。

全市多年平均和不同保证率的年径流量如下(见表2-5-2):

表2-5-2全市多年平均和不同保证率的年径流量变化表

多年平均总量

丰水年

(P=10%)

平水年

(P=50%)

偏枯年

(P=75%)

枯水年

(P=90%)

特枯年

(P=95%)

最小年

(1956年)

本地河川

(亿立方米)

61.95

92.92

59.47

46.46

34.96

31.59

29.21

过境客水

(亿立方米)

22.28

32.30

21.39

16.71

13.37

11.36

10.87

据我国年降雨、径流等要素综合分析划分,揭阳市属多水带,局部还属丰水带,但按人均水资源量分析,就显得缺乏。

全市多年平均本地河川径流量为61.9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只有1218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的48%,为全国人均的57%。

位于榕江下游的市区和揭东县,人口密度较大,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只有356立方米和888立方米,来自上游的过境客水44亿立方米,污染严重,难以利用,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惠来县海岸带水资源较为紧缺。

一榕江水系

榕江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独流出海的水系,系潮汕第二大河,流域面积4408平方公里,市境内集水面积2800.87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63.5%。

榕江由南、北二河汇成,南河为干流,干流河长175公里,境内干流长133.7公里,平均坡降4.9‰。

榕江干流南河发源于汕尾市陆河县的凤凰山南麓,自西北曲折向东南流,至石祭下进入揭西县后有上砂水由西北汇入,抵五云镇又汇入赤告水(亦称五云河),折向东行,经揭西县沿途有横江水、龙潭水、石肚水和五经富水先后汇入,至榕城区梅云又纳受来自普宁的洪阳河。

流经榕城区后流向渐折向东南,至揭东县炮台镇双溪嘴与主要支流北河汇合,经揭东县地都至汕头港内的牛田洋海湾注入南海。

上游地势高峻,坡降很大。

自普宁市里湖进入中下游平原,河面逐渐开阔,坡降较平缓。

里湖至三洲30多公里的中游河段,河床为沙质。

榕城以下河床为泥质,坡降更加平缓,三洲拦河闸以下为潮感区,属不规则半日潮。

中下游河面宽度一般为300~500米,最宽的三塭河段达1500米,最窄的长美河段仅180米。

榕江干流河婆以下可通舟辑,榕城以下可通航5000吨级海轮,直达汕头。

北河是榕江最大的一级支流,位于榕江中游的左岸,发源于梅州市丰顺县桐子洋,始东北行,过柚树下转东南行,经汤坑镇,自龟头村入揭阳市境,经玉湖圩,至北河桥闸有新西河水由东北汇入,抵榕城西门有钓鳌桥溪通榕江,东行绕东畔村转北行,过缶灶复东南行,经揭东县曲溪镇,至枫口村有枫江由东北汇入,于双溪嘴注入榕江。

流域面积1629平方公里,境内集水面积647平方公里。

河长92公里,平均坡降1.14‰。

主要支流有新西河、枫江等。

上游河槽浅窄,坡陡流急,汤坑以下始趋平缓,河面宽50至350米。

中游多沙。

中下游在揭东境内,河长50公里,河道弯曲狭窄,坡降平缓,北河桥闸以下为潮感河段。

汤坑以下可通舟楫。

榕江水系支流繁多,市境内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上砂水、横江水、龙潭水、石肚水、五经富水、灰寨水、洪阳河、北河、新西河、枫江和车田水,共11条。

较大支流除北河外还有3条:

一为五经富水,流域面积719平方公里,河长76公里。

境内集水面积426平方公里,河长32公里,平均坡降5.46‰。

发源于丰顺县八乡山楼子嶂,入揭西县后流经五经富、京溪园,至距河口约2公里处的桃溪洲有另一较大支流灰寨水(属二级支流,流域面积183平方公里,河长42公里,平均坡降8.81‰)由东北汇入,于东园镇的玉湖汇入南河。

第三条较大支流是北河水系的枫江(属二级支流),上游称枫溪水,又名西山溪,发源于潮州笔架山东麓,东南行经潮州的田东、登塘、古巷、枫溪至凤塘转西南行经揭东县的玉窖、李厝港等地至枫江口汇入北河。

流域面积663平方公里,河长71公里,平均坡降1.81‰。

境内集水面积299平方公里,河长20公里,坡降平缓,属潮感区,可通舟辑。

史籍记载,宋代在潮州市西郊开凿的沟通潮州、揭阳、潮阳三地水运的三利溪,其下游河段(自枫溪以下)实即枫江河道。

榕江流域在粤东境内流经揭西县、揭东县、普宁市、市区和汕头市潮阳区、潮州市、陆丰、丰顺的一部分,而以揭西县、揭东县、市区为流域的中心腹地。

流域面积中,山区占47.8%,丘陵占16.2%,平原占36%。

流域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西北山地;中部为丘陵、岗地;东南榕江中下游为广阔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

上游地势陡峻,降雨强度大,且河道坡降陡,洪水汇集快;而中游河道弯曲,易受潮汐顶托,洪水宣泄不畅;下游则河道面宽,吹程大,风暴潮威胁严重。

地处榕江中下游的揭东县水灾频繁,1937~1981年榕江堤防溃决15年次,平均3年一溃。

榕江洪水一般发生于夏、秋两季,历年最高水位均出现在6~10月,尤以8~9月居多。

下游榕江平原土地肥沃,相对人均耕地较多,但因经常遭受旱涝灾害,生产不甚稳定。

建国前沿河除少数地方筑有零星分散的小堤防御洪水外,大多属洪泛区,农田灌溉常受咸潮威胁。

建国后沿江堤围已陆续建成,灌溉也大为改善,生产基本得到保证。

榕江流域水力资源非常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9.59万千瓦,可开发的为15.29万千瓦。

其中横江水、五经富水及灰寨水的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达9.58万千瓦,占榕江可开发总量的63%。

二练江水系

练江系潮汕第三大河。

发源于普宁市五峰山寒妈径,自西向东流经普宁石港山进入潮阳市境,经铜孟、和平至海门,出海门湾桥闸入南海。

因河道弯曲如练,故名。

干流原长99公里,建国后多次裁弯取直,拓宽疏浚,至1977年河长缩短为72公里,河流坡降由7.7%变为8.9%。

载重20吨的船只可在普宁洋尾山水闸至海门桥闸通航。

练江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原有4条,因普宁三坑水下游河段裁直改口,潮阳贵屿水与官田水亦因截流使下段汇成北港水,均已不足100平方公里;现仅有潮阳市境内的北港水和秋风水2条集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

练江源短流急,支流多达17条,均匀分布于主流南北,且流向多与主流垂直,形如宽阔叶脉,各支流源流都很短小,一般只有二三十公里。

每逢暴雨,洪水便很快汇集入干流。

主流比降十分平缓,在普宁境内的上游河段,平均坡降仅1.8‰,自石港山至和平桥长20公里河段,落差仅0.5米,坡降为0.25‰,沿江两岸地势低洼,中游部分地面还低于下游,因此,练江中下游洪(潮)涝灾害经常发生。

练江中下游地势平坦,与韩江、榕江下游冲积区合称潮汕平原。

练江流域面积1353平方公里,境内集水面积500.43平方公里,河长31公里。

流域平均年径流深1052亳米,年径流量14.24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75万千瓦,可开发为1.59万千瓦。

三龙江水系

龙江是惠来县境内最大河流,揭阳市三大河流之一,又名隆江、龙溪。

上游称桂坑水,发源于普宁市南水凹,经陆丰市桂坑流入惠来县,经葵潭至溪口村附近汇入高埔水、崩坎水,原由神泉港入海。

河口改道前,下游还汇入罗溪水和雷岭水。

龙江上游属暴雨高值区,每逢暴雨,洪水奔流直下,峰高量大;中下游惠来河段,坡降平缓,流速减慢,又受海潮顶托,洪水渲泄不畅。

1979年,惠来县整治龙江口,挖新河至南海哨所注入南海,缩短河道6公里。

改河后,流域集水面积为1164平方公里,境内集水面积1008.8平方公里。

河长82公里,平均坡降1.63%。

龙江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高埔水和崩坎水。

高埔水位于龙江上游左岸,发源于普宁青山坳,向西南流经船铺、高埔镇,入惠来县葵潭镇,于南照埔汇入龙江。

流域面积170平方公里,河长40公里,平均坡降2.79%。

崩坎水位于龙江上游左岸,发源于普宁大坳口,西南流经南洋、梅林、凤池、崩坎、马鞍山,入惠来县葵潭镇,于磁窖汇入龙江。

流域面积331平方公里,河长47公里,平均坡降2.33‰。

龙江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58万千瓦,可开发的为2.64万千瓦。

四沿海水系

揭阳市沿海水系包括雷岭水、鳌江、西石湖水、螺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46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2.66万千瓦。

至1997年止,已开发装机500千瓦以上水电站2座,装机0.87万千瓦。

(一)雷岭水

雷岭水在龙江出海口改道后,于安栏桥与盐岭河汇流,在神泉港与罗溪水汇流直出南海。

干流发源于潮阳市的刘士可,东南流经雷岭,进入惠来县,经坪田、后陈、安栏桥,于神泉港出海。

流域面积444平方公里,境内集水面积389.4平方公里,河长26公里,平均坡降0.37‰。

其支流罗溪水发源于惠来乌坑顶,西南流经丰霞、井美、吉青,至钓石汇入雷岭水。

流域面积190平方公里,河长45公里,平均坡降3.54‰。

(二)鳌江

鳌江发源于惠来县境内狮岭马鞍山,经鳌江水闸,于外炮台入陆丰甲子港出海。

中下游大部分为惠来与陆丰的界河。

流域面积322平方公里,境内集水面积180.5平方公里,河长39公里,平均坡降0.21‰。

(三)西石湖水

西石湖水发源于惠来县周田镇金公过山,集惠来县东南片诸水于西石湖,经西石湖水闸注入南海。

流域面积192.6平方公里,河长15公里。

(四)螺河

螺河发源于陆丰市与紫金县交界的三神凸山,于陆丰市碣石湾的烟港注入南海,河长102公里,流域面积1356平方公里。

境内集水面积35.4平方公里,河长10公里。

第三节地下水

揭阳市是典型的山丘、平原混合区,地下水资源的贮存条件与分布规律以及水化学特征均受地貌、岩性、构造条件所控制,而气象、水文因素对区内地下水的补给和动态影响颇为显著。

西北莲花山,雨量充沛,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水文地质分带性,中低山区以构造裂隙水为主,丘陵台地以网状风化裂隙水为主,滨海平原以砂、砂砾石层孔隙为主;地下水总的流向自北向南流,地下水交替循环条件自北向南由强变弱;水化学分带明显由淡向微咸、咸淡水交替和咸水过渡。

区内较大水系是沿北西向断裂发育的,在断裂带两侧常有较为丰富的构造脉状水。

平原区第四系发育,普遍存在孔隙潜水与承压水,因所处地貌不同,故各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特性,河谷平原分布范围较窄,沉积物厚度不大,一般含孔隙潜水,水量中等至贫乏,水力坡度较大,循环交替强烈;三角洲平原沉积物厚度大,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形成多层含水结构,除孔隙潜水外,深部尚蕴藏着丰富的承压水,三角洲前缘及海湾地带富水性较差,由于地势平坦,地下水力坡度小,循环交替缓慢,水化学成份较复杂,且分带性明显,河口地带均为不能饮用的咸水;滨海平原砂堤,砂嘴中存有淡水透镜体,沿海岸带潮汐对地下水位和水量影响显著。

区内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以构造裂隙脉状水为主,南部丘陵、台地,山势较缓,风化带较厚,以网状风化裂隙水为主。

据省地质水文普查,裂隙水分布于揭东县东北部、西北部及地都镇东北、榕城区仙桥西南的山区丘陵,地下水多赋存于风化裂隙带之中,呈不连续分布,常以下降泉形式出露于沟坡谷底。

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白塔、玉湖、云路等河谷平原及登岗地段。

白塔河谷平原东侧至南塘与榕江河口平原连接,富水性自山前往前缘减弱,在山前水量中等,前缘水量贫乏。

三洲以西沿榕江的条带为水量丰富地段,山湖河谷平原在罗山北西侧,含水层水量中等。

云路河谷平原在北洋北侧,水量中等。

登岗地段地下水则为咸水。

孔隙承压水分布于南塘以东的榕江河口平原,榕城以西均为淡水,属富水性丰富地段。

曲溪-榕城-槎桥系河口平原前后缘交接地带,地下水上淡下咸,富水性中等至丰富。

在曲溪-榕城的北河河段,河床深切至含水层,使地下水与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

榕城以东的渔湖、炮台和地都为咸水分布区。

普宁市分布有地热矿泉,所发现的天然露点温泉已开发利用。

据计算,全市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6.11亿立方米(重复水量13.85亿立方米)。

 

第四节水质

揭阳市境内河网密布。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递增,以及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各河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条主要江河仅龙江还保持较好的水质,练江中、下游污染水质超过国家地表水V类标准。

揭阳市河流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含有残余农药化肥的农田弃水。

此外,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医院及饮食业废水等也对水体造成污染。

工业废水排放较大的有造纸、纺织、食品饮料等行业,主要污染物类型是COD、悬浮物、硫化物、石油类等;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类型是COD、氨氮、总磷等。

污染源的分布则与人口及工业的分布情况密切相关,河流主要污染河段为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市区、县城和乡镇下游河段,如榕江中下游河段、练江、枫江中下游河段。

榕江干流中、下游河段的水质差于上游河段。

上游至揭西河婆镇河段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其余河段水质基本处于Ⅱ~Ⅲ类水之间,个别河段为Ⅳ类,如车田河水质综合评价为Ⅲ~Ⅳ类水,主要超标项目有溶解性铁、总磷、总大肠菌群。

据2000年广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榕江南河大桥的水质只达到Ⅴ类标准,主要超标项目有DO、总磷、溶解性铁;枫江大桥处的水质已超Ⅴ类标准,主要超标项目有DO、亚氮、溶解性铁。

普宁市的工业主要分布在练江流域中下游,据监测,练江水闸处水质为Ⅳ~Ⅴ类水,下村大桥处为Ⅴ类水,主要超标项目有COD、DO、Hg等指标。

龙江河中、上游枯、丰水期的水质都基本符合地表水Ⅰ~Ⅱ类标准。

水库库区内居民人口和工矿企业少,水质状况良好。

如水吼水库水质为Ⅰ类,翁内、新西河、世德堂、三坑、汤坑、白沙溪水库水质为Ⅱ类。

第五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建国前,揭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原始需求水平。

当时的水利设施十分简陋,防灾能力不高,农田灌溉主要以简单的沙灰陂、乱石陂、木石陂、草坯陂等简易方法拦水灌溉,或靠戽斗、龙骨车从河涌提水。

虽有些地方筑有零星分散的小山塘,但远远满足不了农田需水的要求,少量简陋的水陂和小山塘也极易受洪水冲毁而难以修复利用。

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因自然环境不同而异,山区、丘陵区居民一般是直接使用山泉、溪流和挖井取用浅层地下水;平原河网地区居民则一般是直接使用河涌地表水,这一时期江河水质较好,多可直接饮用。

建国后至1978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是农业灌溉用水。

这一时期水利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兴建了一大批蓄、引、提水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农田灌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旱地变水田,增加了粮食产量。

1979年以后,水利工作相应作了重大的调整和转变。

水利部门的工作重点,由过去大抓工程建设转向加强工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

水资源开发主要是利用水库、江河的水力资源兴建小水电站和供水工程,解决当地的电力紧缺和城乡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全市各类供水工程设计(P=90%)供水量为19.21亿立方米,实际用水量为17.36亿立方米,余水量为1.85亿立方米(详见表2-5-4)。

表2-5-3保证率90%的供、用水情况单位:

万立方米

类别

项目

合计

灌溉

工业

城镇生活

农村生活

 

合计

173601

132630

15970

5508

19493

蓄水

79884

72047

2204

2571

3062

引水

61343

50213

5195

1490

4445

提水

小计

23228

10370

7118

1143

4597

其中:

自备设施

9966

6052

302

3612

井水

9146

1453

304

7389

 

合计

192134

146418

17342

6749

21625

蓄水

87676

79136

2303

2791

3446

引水

69229

56881

5481

2050

4817

提水

小计

23731

10401

7134

1599

4597

其中:

自备设施

9966

6052

302

3612

井水

11498

2424

309

8765

全市水能资源主要由榕江、练江和龙江水系组成。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9.38万千瓦,可开发装机22.18万千瓦,至1997年已开发装机13.41万千瓦,占可开发装机的60.5%,主要河流水能资源分布及各县(市、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统计情况分别见表2-5-5和表2-5-6。

表2-5-4主要河流水能资源分布表

河流

单位

合计

榕江

练江

龙江

其他

理论蕴藏量

万千瓦

39.38

26.59

3.75

5.58

3.46

可开发

装机

万千瓦

22.18

15.29

1.59

2.64

2.66

电量

亿千瓦时

8.45

5.94

0.71

0.80

1.00

已开发

装机

万千瓦

13.41

9.99

1.22

1.25

0.95

电量

亿千瓦时

3.37

2.72

0.35

0.20

0.10

表2-5-5全市水能资源及利用情况表

单位:

装机:

万千瓦;发电量:

亿千瓦时

县(市、区)名

理论

蕴藏量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