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5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理论基础。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P46

辩证关系原理: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部分质变。

质变过程中有旧量的收缩和新量的扩张。

方法论意义:

树立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观点于实际工作中。

4.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P47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否定是新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意识的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P56-58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

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客观现实。

6、价值评价的特点与功能。

P81-82

特点: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功能: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2)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的实现,即服从于实践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

(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制约着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

1.为什么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P64—65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试述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其原因。

P70—71

(一)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过程中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

从内容上看,实践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正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线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

(二)原因:

(1)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2)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无限性,使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过程。

3.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什么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P77—78

(一)因为: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和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二)

(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即确定性

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第二,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确定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不确定性

第一,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有其局限性,现有的实践无法完全证实或驳倒现存的一切认识;

第二,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仍然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4. 价值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P82

(1)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制约着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5、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P75-76

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2)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就无所谓真理。

(3)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阵来实现的。

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4)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了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是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6、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宏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P83-85

(一)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具有价值的。

(3)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二)

(1)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3)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好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第三章: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怎样?

为什么社会意识具有的相对独立性?

P97–98

(一)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第三,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正确的、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怎样?

P102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原理。

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同表现方式和解决方式。

P112-115

(一)原理: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二)

(1)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不同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的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积累的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进而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更替。

(2)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

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解决,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4.什么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为什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P132

(一)

(1)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二)因为: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烦人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2)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简述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以及评价杰出人物的正确原则。

P133—134

(一)历史作用:

(1)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2)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知名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3)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统治代表,在特定的条件下,运用其权力满足社会某些方面的需要,对历史发展也会起某种甚至是重大的促进作用。

(4)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地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正确原则:

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局限性。

根据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阶级特点,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2)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3)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过分夸大或美化或拔高古人是不对的。

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

(4)判断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要看历史人物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

(5)历史人物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应当从发展的观点给予如实的评价。

第四章:

1.什么是价值规律?

如何理解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后果?

P148—149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二)积极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

(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可能引起社会生产比例的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试述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49—150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一矛盾进一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P154

(1)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它包括三个部分:

a.维持劳动者的本人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4.什么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P157—159

(一)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

(1)延长工人的工作日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2)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实现

(1)在劳动日既定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实现。

(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实现的。

(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P167

本质: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表象,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作用:

体现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P175—176

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第五章: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P183-184

(一)产生:

(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3)激烈的竞争给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二)因为: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三)特点:

(1)在竞争目的上,主要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2)在竞争手段上,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手段。

(3)在竞争范围上,从经济领域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

从国内扩展到国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P188-189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如国有企业。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P196—197

积极:

(1)经济全球化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受益者;

(2)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4)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5)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仲获取更大的利益。

消极: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2)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3)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4)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那些表现?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5)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产生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P198—204

原因: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斗争的作用。

(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5.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P207--208

历史地位:

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六章、第七章: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社会主义怎样由空想变为科学?

P213

(一)局限性:

(1)只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2)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3)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二)

(1)产业革命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19世纪的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3)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229—230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3)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4)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什么具有多样性?

P235-237

(1)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

(2)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3)时代和实践发展与各国选择的差异。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展望未来社会?

P253—255

(一)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坚持无产阶级立场,运用科学的方法;

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依据规律,在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中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起点:

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

重点:

对资本主义弊端及根源的批判与揭示

创新点:

发现资本主义矛盾运动中孕育着新社会因素,并对未来社会的特点作出预见。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理论依据:

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过程。

方法:

只揭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

智慧:

把细节留给未来,克服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

辨析题

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

配第所说: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

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