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10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029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后感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语读后感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语读后感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语读后感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语读后感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论语读后感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论语读后感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读后感10篇.docx

《论语读后感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后感10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读后感10篇.docx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

  读书,倘若读得浑然忘我,茶饭不思,便是“痴”了,读《论语》便该有这种境界吧。

  初读《论语》,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高山,我便在这崇山峻岭间攀爬着,满眼尽是碧绿苍翠,不时停下想欣赏一番,却又怕错过了前面更多的美。

  孔子提倡待人要坦诚,开诚布公,最恶巧言令色、貌恭神怨之人。

“巧言、令色,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反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所谓“忠”即指忠于人、忠于事、忠于理。

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见一般。

  忠于事,即实事求是,忠于事实的真相,绝不添枝加叶,也不缺斤少两,正所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而“吾少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则是忠于理。

孔子说话,处处可见真理,以理为本,随意而行。

  “忠”是人之根本,亦是“仁”的前提,更是处事必不可少的。

而“恕”则是人格的精华,道德修养的提高。

孔子有言: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便是“恕”之所始。

  如此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却只是《论语》的表层含意,而我实在无法将遍地奇珍异果完全采集,只能在这华美的庭院穿梭,流连忘返,深为我们的先人深刻的生命与智慧而感到叹服。

论语读后感2

  在读书月期间我仔细阅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然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了心思,受益匪浅。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论语》一书中主要讲述了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道理。

  读人生之道之后所知,“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是指的什么呢?

是人们常说的: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吗?

是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就应该听天由命?

非也。

尤其是当我们老师这一项,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挑战更不能听天由命,而是要把握好时间,真正做到,做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对于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对老一辈的人来讲是一种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所以形势要求不允许听天由命,而更应争分夺秒,抓住机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提高自己适应现代工作的能力,跟上时代要求,把工作做好。

  通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使我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的如此辉煌。

往往比较都是自己缺失和他人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

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如果真正这样去思考,去看,这样内心就平坦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

你就有你的快乐。

我有我的开心,正所谓知足者常乐,你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论语读后感3

  “闭上眼用自己的道德与良心来感知这个世界,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梦想,做品德高尚的人。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论语》就如我成长路上的明灯,给在黑暗中徘徊的我一点光亮,给心灵一点开阔。

  我总是忧虑、困惑、不安,于那复杂的人性、交际,于那社会的黑暗与光明,于那前途的未知渺茫,我在寻找一种真理,抑或是信仰,为了一种不流于俗的人生。

这太诗意。

物欲横飞的年代,普遍趋同的价值观,追求效益的生活方式,金钱至上的成功学,人们的精神家园荒芜一片。

我未踏入社会,身在校园也深感这一趋势之猛,觉得也终将不会免于随波逐流。

因为不安,独树一帜就有危险感,本就没有安全感可言,因此独步之日艰难又漫漫。

  尽管现实险峻,但还是不想放弃,就像孔子面临当时道德世风同样不好的社会,即使各国都不接纳、认可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还是以一颗海纳百川的心去包容这个世界,用爱和这个世界和解,不管他人怎样,以一身正气去做一名正人君子。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从开始学习论语到最后,我一直深有感触:

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自己的心太狭小。

孔子对待一切不仁不义之人之事,纵然生气,但都不至于将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而是用宽容的心,仁厚的爱去和他们和解,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是教化无数人的先圣的原因。

论语读后感4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我读了一本书,它由孔子在讲课的时候弟子记录下来的由语言编成的《论语》。

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孔子吧。

孔子,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卒于公元前479年。

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圣人。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

全书共分20篇,512章,约__0余字。

  《论语》即孔子的论和语,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觉悟。

它是一部含义深远的古代学术理论,内容大多是孔子回答别人的言论。

  《论语》是一部伟大的思想总集,他记录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和研究孔子最可靠的原始资料。

《论语》言简意赅却含义深刻,字字珠玑,耐人回味。

字回行间渗透着圣人的思想、言行和处世为人之道。

可以说《论语》是中国文学最成功的传记书之一。

它对我国2500年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与《圣经》对西方人一样,深刻而广泛。

论语读后感5

  《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书之一,其中所记载的先师——孔子的思想以及他的言论。

他不仅提出了“仁爱”,更强调了“忠怒”的重要性。

  再书中我看到了孔子说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呼?

”我开始不了解他的意思,看了后面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是:

时常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直到熟记并且能生出新的见解,这难道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有同道的朋友从远方来,跟我一起研究学问,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即使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可是我一点也不介意,因为求学原本就是为了自己,这样难道不算是个有道德的君子吗?

我感到:

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自然就可以得心应手。

当自己做的好时,可以自我赞美一翻;如果别人对自己产生误会时,也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总有一天别人会明白的。

  书中我还看到了孔子说:

“君子不器。

”通过解释我终于知道了他的意思:

孔子说:

“君子应该使自己的学问广博,并且多才多艺,而不应像器皿一样只能局限于一种用途。

”我的体会是:

人应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吸取各种知识,便可以渐渐成为学问广博的人。

  我觉得,我们应该反复阅读论语,从中获得知识,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论语读后感6

  《论语》强调的学习包含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绝不仅仅是学术性的知识那么简单。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年轻人需要在家孝敬父母,离开家尊敬兄长,做事谨慎,说话诚实,广泛地亲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完这些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各类著作。

我十分认可孔子将孝、悌、言、处世放在学文之前,正如现代一个词汇斯文败类指读书人中道德败坏的人,斯文败类的学识再高,没有好的孝、悌、言、处世作为基础,也不过是败类。

日本悬疑小说家东野圭吾大多数小说中的犯罪人物都是高智商,虽说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小说又是现实的一定反映。

正如一句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倘若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如东野圭吾小说中高智商的犯罪人物,那社会就乱套了,而出现高智商的犯罪人物则是因为没有好的孝、悌、言、处世作为基础,因而我十分认同孔子强调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论语》带来的新奇绝不仅仅我上面所言的一小部分,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一遍又一遍的细细咀嚼。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看到了一代大师孔子。

这一切都带给我无限的遐想,更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论语读后感7

  孔子说过好多的名言有关于友谊的,时间的,孝敬父母的等等。

可我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的: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这句话让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懂的仁。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是世界上珍贵的的东西他最平凡可又珍贵,我们要获得它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有品德,它就像大科学家爱迪生说的:

''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

「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

」孔子答道:

「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

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

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

」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

「啊!

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孔子你是伟大的人物,我要向你学习。

论语读后感8

  《论语》一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编传而成的,记载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书。

读过这本书可以看出,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与做人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因此他在书中也总结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在学习上的主动。

这一点与现在的教学方式很相似,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并且启发学生。

  《论语》虽然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一部书,但它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这本书的语言简洁,篇幅短小精悍还特别注意用语言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论语》还善于用修辞手法来记载孔子的言行,以此宣传孔子的思想与主张。

这比单纯的说教更生动形象,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并接受。

  作为青少年,读了这本书,对我的学习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启发。

它的教育思想与做人做事的主张也都很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

《论语》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阅读和学习。

论语读后感9

  今天上国学课,叶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论语·为政》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完后,叶老师提了个问题:

“你们的行为做到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吗?

”我想起了我的一次经历。

  记得有一次,准备去学围棋前,我才想起围棋作业还没做,于是我不敢去上课,最后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去了。

围棋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我没交,对我说:

“你的作业呢?

”我轻声说:

“作业全都会做,但作业本忘记带来了。

”“你会做?

那就给大家做一遍。

”老师一边说,一边在大棋盘上把第一道题摆了出来。

我马上说:

“这道题我在家里没有做出来。

”这时候,我非常紧张,心想:

该怎么办呢?

千万不要再叫我做第二道题。

“那就把第二道做一遍吧!

”老师的话音刚落,已经在棋盘上把第二道题摆了出来。

结果,我绞尽脑汁想了很久,都没想出来怎么做。

这时,老师摸着我的头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随后,就把家庭作业的题仔仔细细给我讲了一遍。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说假话了,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论语读后感10

  从3年级开始,我认识了《论语》这本书。

刚开始听到沈老师说我们要开始读《论语》的时候,大家都懊丧地叹了口气,很是烦恼。

因为对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多读一部经典就等于要了我们的命呀!

同学们对《论语》的第一个态度十分明显,那就是一个字:

烦!

我们读了半年《论语》之后,对它的态度来了个90度大转弯。

因为我们发现《论语》这本书真的非常好,它当中有许多有关做人的忠告,一个人只要多读就会十分聪明,也很会做人。

也难怪古人曾经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同学们也十分愿意读这本《论语》,不过还是有人对《论语》很烦。

后来,我遇到了孙老师,孙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款论语书,这本论语书上的字是有拼音的,字也非常大,而且它还不会框死人的思想,因为它是没有注释的。

当然,这种论语书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我也买了一本,然后惊异地发现学起《论语》来非常轻松。

  我终于找到读书真经了,原来是这么简单:

口念、心记、耳听。

不过我觉得“读书真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啊!

现在我在读五年级,才做到了“读书真经”中的要求,真是不容易啊!

你们也来读读这本《论语》,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