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349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押题卷(五)(原卷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

  ①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②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③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④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

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⑤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

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履行经济责任方面,我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实施创新驱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军民融合的生力军。

2017年,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199.8亿美元,占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总额的43%;第三届军民融合展上,民营企业参展的技术成果占总成果的69%。

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方面,民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48.3%的民营企业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51.3%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现有产品环保性能。

多年来,民营企业一直是公益慈善捐赠的主力,捐赠占比超过50%,最高时达64.6%。

我国民营企业基金会已有677家,在全部企业基金会占比为78%。

在历届中华慈善奖获奖名单中,民营企业一直占最大的比例,超过国企、合资企业、外企等。

助力脱贫攻坚,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突出亮点。

自2015年“万企帮万村”行动启动以来,民营企业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5.54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精准扶贫756万人。

我国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国家提出的“走出去”、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脱贫攻坚等,民营企业都积极响应,并主动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企业家精神和家国情怀也促使民营企业创造出了丰富多样、机制灵活的公益模式。

(节选自《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

材料二:

央广网北京1月11日消息,新旧年交替之际,不少企业陆续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例如,阿里巴巴披露最新数据,2018年,全国600多个贫困村通过电商脱贫成为“淘宝村”,阿里巴巴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扶贫之路。

同样通过电商渠道思路进行扶贫的还有苏宁。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落地百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年培训超过40万人次。

为何聚焦扶贫?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在接受《经济之声》采访时说:

“因为企业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它需要去回应国家的一些政策关怀。

可以观察到的是,这几年很多企业会把扶贫放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一个非常优先的位置。

邓国胜认为,企业在扶贫过程中需要承担与政府不一样的角色。

他说:

“政府是扶贫政策的制定者,是责任主体;企业需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的优势,和政府形成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

这些都需要政府来引导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协同配合。

(摘编自央广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密集发布,扶贫成绩单成关注点》)

材料三:

驭道天下是一家致力于汽车租赁的民营企业。

“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不忘践行社会责任,广泛参与教育、志愿服务、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此外,公司还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驭道天下(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西西表示。

公司通过捐款、捐物、做义工等多种形式,将公益活动融入企业文化中,让每位员工都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公司通过设置“免租金日”的方式,鼓励旗下司机到敬老院、福利院担任义工,将欢乐送到老人与孩子身边。

在帮扶失业、解决就业方面,公司积极与地方政府机构合作,为老国企下岗职工举办特招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我们还为下岗职工量身打造了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班,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求职需求。

”吴西西介绍。

在倡导绿色环保方面,“目前,驭道天下在全国有运营车辆近万台,其中70%左右都是新能源车,在节能减排及推进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进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吴西西说。

(摘编自新华网《驭道天下获得2018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军民融合的新生力量,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B.民营企业一直是公益慈善捐赠的主力军,它们在捐赠资金数量、企业基金会数量、历届中华慈善奖获奖数量方面,占比均超过50%。

C.在国家扶贫过程中,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并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与政府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脱贫攻坚,扶贫中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D.作为一家经营汽车租赁业务的民营企业,驭道天下在发展好自身业务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绿色环保方面成为民营企业的榜样。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一半左右的民营企业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或是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现有产品的环保性能,这些都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

B.很多民营企业走开发式扶贫之路,阿里巴巴的600多个"淘宝村"、苏宁的"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驭道天下的"免租金日"都是典型代表。

C.我国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创造出了许多形式各异、机制灵活的公益模式,这与民营企业家自身的精神品质和家国情怀是分不开的。

D.在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中,扶贫成为关注的焦点,许多企业都积极参与扶贫行动;驭道天下则是通过参与各种公益事业来履行社会责任的。

6.民营企业如何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遍野荆花

厉周吉

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

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

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

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

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000多亩山场。

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

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

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

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

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

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

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

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

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

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

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

这里的6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

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

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

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

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

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

“这办法真好!

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

”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

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县城参加一个培训,就当场把任务安排了下去,有负责挖荆棵的,有负责整理定型的,有负责网上宣传的……

等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王亮兴冲冲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几乎没有一点进展。

王亮气得随手拿起一块山石,奋力扔出去,山石落地时惊得一只正在打盹的瘦狗落荒而逃。

“我算是知道你们受穷的原因了,思想跟不上,行动也跟不上!

你们不知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半个月的时间有多么重要……”王亮把村主任张凯一顿好训,“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你们在这件事上,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

”张凯沉默了许久,才解释说:

“那天您事先没和我们交流就宣读了脱贫方案,因为您是上级刚派来的,大家都没好意思直接提反对意见,其实荆棵值钱的事村里人早就知道,不过以前谁也没想把荆棵刨出来卖钱。

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

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

张凯说完,王亮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了几耳光还难受。

转眼间,荆花遍野的夏天来临了。

这天,王亮和张凯爬上村东的一个山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整个山野到处是淡紫色的荆花,微风徐来,荆条轻摆,花间蝶飞蜂舞,鸟鸣啁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他们禁不住相视而笑。

原来,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

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亮是县里派到崮崖村的书记,他的责任是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但是这个村的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B.通过艰辛的实地考察,王亮找到了将荆棵加工成盆景出售的脱贫方案,但是方案没有得到村民们的赞同,他觉得很难受?

C.王亮迫切地想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但他太急于求成了,并没有了解村民的真正愿望,导致村民们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

D.小说紧扣农村扶贫的主题,既表现了村民们的善良、质朴,也表现了扶贫干部们的艰苦、执着和睿智,传达出美好的愿景。

8.小说中有多处关于“荆棵”的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6分)

 

9.小说中有两个脱贫方案,第一个失败了,第二个成功了,请结合全文分别分析其原因。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南曲

沈 括

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

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

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

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①一声无北客。

时平②田苦少人耕,唯有芦花满江白。

注 ①黄竹:

竹篙,代指撑船人。

②时平:

太平时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头两句交代季节特征,描写秋风掠过江水,乘夜随江潮到江北的情景。

B.“笼”“锁”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天边的云烟笼罩着山峰,像要锁住山色一般。

C.“高楼”句写高楼临近大路本该热闹,但因天色尚早、行人稀少而显得寂静。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15.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第四句。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暴行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表现听众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________  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

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

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

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________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________;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

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

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________,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寂寂无闻推陈出新细微汇合

B.鲜为人知推陈出新式徽融合

C.寂寂无闻革故鼎新细微汇合

D.鲜为人知革故鼎新式微融合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B.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当代青年人并不能很好地拯救传统文化

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不断创新和关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不仅年轻人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C.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今天不只是年轻人在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20.下面是某电商平台客服部的催发货流程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当客服人员接到客户催发货信息后,应当采取的措施,不超过75个字。

(6分)

 

21、下面是某毕业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送的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在那青涩的年代,是恩师郑重的交代为我们纠正了偏离的航向,是老师有劲的双手托起我们灿烂的明天。

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蒋跃新)

要求:

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