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8822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图学与测量学.docx

地图学与测量学

第一章绪论

1.地图、地图学、测量学的基本定义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测量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

2.地图的主要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

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

包括:

①地图投影;②坐标系统(经度纬度组成的地理坐标系;以X,Y横纵坐标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比例尺;④控制点(精度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天文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等)。

2)图形要素:

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

3)辅助要素:

(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

)图名、图例、地图符号,编制单位、时间等。

4)补充说明:

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

3.地图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类型

基本特征:

①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量测性);②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③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④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主要类型:

①按地图的表达内容:

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②按比例尺分类:

大(≥1:

10万);中(1:

10万~1:

100万);小(≤1:

100万);

③按区域分类:

⑴星球图,地球图;⑵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⑶国家图,次级行政区图等;⑷局部区域图:

海域图,区域图等;

④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

实地图与虚地图;

⑤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

⑥按地图维数分类:

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

4.地图的功能(结合专业内容)

1)地图的信息载负功能:

直接信息:

地图上图形符号所直接表示的信息。

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

要经过分析解译所获得的信息,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2)模拟功能:

根据模型与原型间的相似关系来模拟对象,用模型间接研究原型的规律性。

(物质模型、概念模型)

3)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输过程是制图者(信息发送者)把对客观世界(制图对象)的认识加以选择、分类、简化等信息加工,经过符号化(编码)制成地图,通过地图(通道)将信息传输给用图者(信息接收者),用图者经过符号识别(译码)同时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和解译,形成对客观世界(地理环境)的认识

4)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

(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5.地图的成图方式及主要过程

①实测成图法(大比例尺普通地图)

通过实地测量而制成地图的方法。

分为地面和高空两种。

地面:

利用平板仪、经纬仪测图;高空:

航摄成图

地面实测成图:

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业内制图、制版印刷等

高空摄影-野外控制测量-室内控制加密-像片纠正-像片镶嵌-立体测图-实地调绘-清绘整饰成图

②编绘成图(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根据已有的地图或其他编图资料,在室内编制新图的方法。

把大比例尺地图逐级缩小,制成较小比例尺地图。

6.地图学与测量学的相互关系

测量学和地图学统称为测绘学。

测量学与地图学关系密切。

测量是地图的数据源,是数据采集的过程,是因;地图是数据的表达利用,是果,没有精密的测量,就没有精确的地图。

7.通过观看视频内容简要描述地图的发展历程

1)古代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①人类信息传播方面的三大发明之一(语言、音乐、地图)

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实测地图

古埃及绘在苇草上的金矿图

巴比伦地图:

上面画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的山地,流过南方的沼泽地,中间是古老的巴比伦城,是相当于我国《山海经》图一类的原始形态的地图。

②古代地图作品介绍

从《禹贡九鼎图》(中国最早的地图)、《山海经》、荆轲刺秦王

九鼎图:

九州,

山海经由九鼎图派生而来

《兆域图》铜板铭文摹本:

古代用金银镶嵌的地图,出土于平山县三汲公社中山国古墓,它是中国目前最早的一张建筑设计图,铜版背面中部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

3中国较早的古地图-汉代古地图

A.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的地图

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

(《周官》“地讼,以图正之”

《管子·地图篇》“凡兵主者,要先审之地图”“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

《战国策》“地图象征国家主权和疆域土地”)

2)古代地图学的基石

①古希腊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确立地球经度为360度的概念;他设计了两种地图投影,一种是简单的圆锥投影,一种是球面投影。

②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绘制了18幅《禹贡地城图》,并将《天下大图》缩制为《方丈图》。

更为重要的是,裴秀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制图经验,创立了新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分率:

比例尺;准望:

方位;道里:

距离;高下:

相对高程;方邪:

地面坡度起伏;迂直:

实地的高低起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3)中世纪西方地图学的倒退(“寰宇图”,“T—O”圆盘)

我国唐、宋、元、明朝时期地图学的发展

①唐代贾丹(729-805年)编制《海内华夷图》,自先秦至9世纪的历史地图

②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发现地磁偏角存在,使用二十四方位划分编制《天下州县图》

③元代地图专家朱思本(1273-1333年)的《舆地图》与元代前的地图

④明代的各种地图及《郑和航海图》

4)近代地图学发展

①墨卡托世界地图——探险时代最著名的地图学家荷兰的墨卡托(GerardusMercator1512-1594)于1538年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这是从北极的角度俯视绘制而成。

贴在他拥有的托勒密地图集内。

②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由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设,故又名墨卡托投影。

特点:

不仅保持了方向和相对位置的正确,而且使等角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

这一特性对航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等角航线:

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成相同角度的曲线。

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近点的螺旋曲线。

大圆航线:

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③明代杰出地图学家罗洪先(公元1504~1564年)编绘《广舆图》,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地图集。

4从19世纪开始,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与深化,普通地图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产生了地质、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各种专题地图。

⑤20世纪,航空摄影技术和照相平板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使地图的科学内容、表现形式和印刷质量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⑥传统地图学的形成与建立在三角测量基础上的近代地图测绘是紧密相连的。

大约在20世纪5、60年代,地图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已经形成。

⑦莱特兄弟于1903年发明了飞机,并在1910年拍摄了第一张航空照片。

航天遥感制图技术开创了人类从太空进行全球遥感制图的新纪元,使得遥感地图成为一种新的地图品种。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1.地图数学基础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内容、两个基本矛盾

是指使地图上各种地理要素与相应的地面景物之间保持一定对应关系的数学基础。

包括:

经纬网、坐标网、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等。

两个基本矛盾:

球面与平面;大与小。

2.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体、地理坐标定义及主要类型

水准面:

与重力方向相垂直,可有无数个曲面,每个曲面上重力位相等,重力位相等的面被称为重力等位面,即水准面。

(理想水准面:

它是一个无波浪、无潮汐、无水流、无大气压变化,处于流体平衡状态的静止海平面。

它没有棱角,没有褶皱。

大地水准面:

以理想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的封闭曲面。

也是海拔高程系统的起算面。

地球椭球体:

假想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以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表面。

地理坐标:

就是用经线(子午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主要类型:

(一)天文经纬度:

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二)大地经纬度:

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三)地心经纬度:

地心坐标系统——原点与地球中心重合;参心坐标系统——原点与参考椭球中心重合。

3.简要描述地球自然表面、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地球自然表面:

凹凸不平、形态极为复杂,不能作为测量与制图的基准面,因此寻求一种与地球自然表面非常接近的规则曲面来代替这种不规则的曲面——大地水准面;

②大地水准面:

是一个不规则的曲面,表面不能用数学模型来定义和表达,必须寻求一个与大地体及其接近的形体来代替大地体;

③椭球体—旋转椭球面—地球椭球体—地球数学表面—几何参考面:

将大地测量结果归算到这个面上。

4.我国的主要大地坐标系及高程基准面

(1)1980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体:

GRS(1975)——大地原点:

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体: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大地原点:

前苏联普尔科沃

WGS-84坐标系——1979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17届大会推荐的椭球参数——大地原点:

质心

(2)高程基准面:

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青岛验潮站)

5.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实质,为什么要进行地图投影

基本概念:

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实质:

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上点的坐标(λ.φ),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对座的坐标上来(x,y)。

地图投影的使用保证了空间信息从地理坐标变换为平面坐标后能够保持在地域上的联系和完整性。

6.地图投影的基本变形(长度、面积、角度)

变形的基本表现形式为:

长度变形(主要变形方式、其它变形的基础)、角度变形、面积变形。

7.地图投影的主要分类、我国常用的地图投影类型

分类:

(1)按地图投影变形性质:

a.等角投影:

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

b.等积投影:

投影面与椭球面上相应区域的面积相等。

c.任意投影:

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既不等角又不等积。

d.等距投影:

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

(2)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

a.几何投影:

A方位投影(正轴方位—投影面与地轴垂直、横轴—投影面与地轴平行、斜轴)

B圆柱投影(正轴方位—圆柱轴与地轴重合、横轴—圆柱轴与地轴垂直、斜轴)【正轴圆柱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

①各种变形都是纬度的函数,与经度无关;②等变形线是纬线的平行直线,切线或割线无变形】

C圆锥投影(同上)【正轴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

①各种变形都是纬度的函数,与经度无关;②等变形线是纬

线的平行直线,呈同心圆弧分布;③切线或割线无变形】

b.非几何投影——正轴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

常用类型:

(1)等积割圆锥投影--中国政区图

(2)等角割圆锥投影--小比例尺地形图

(3)墨卡托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海图、世界地图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图;

特点:

所有经线与纬线都是直线且正交;随着纬度的增加,纬线间距加大;该投影无角度变形,面积变形自赤道(赤道为Vp=0)随纬度增加面积变形扩大。

(4)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条件:

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

对称轴;2.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特点:

最大变形在赤道上,并随经差的增大而增大。

8.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

结合地图类型简要描述高斯-克吕格投影和墨卡托投影的基本特点。

(1)地图投影选择依据:

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2.比例尺:

大比例尺地形图,对精度要求高,宜采用变形小的投影,如分带投影;中、小比例尺地图范围大,概括程度高,定位精度低,可有等角、等积、任意投影的多种选择

3.地图内容:

要求方向正确的地图:

等角投影;

要求保持面积对比关系:

等积投影;

为使时区的划分表现得清楚:

正轴圆柱投影;

中小学的教学用图:

各种变形都不太大的任意投影,如等距投影

4.出版方式:

单幅图:

考虑位置、形状、范围,比例尺,内容;

系列图:

选择同一变形性质的投影;

地图集:

应尽量采用同一系统的投影,再根据个别内容的需要,在变形性质上适当变化。

(2)世界地图投影的选择:

1.多圆锥投影(除中央经线和赤道以外均投影成曲线,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都比较适中,尤其中纬度地区变形更小)

2.圆柱投影(SOM投影、墨卡托投影)

3.伪圆柱投影(桑森投影——无面积变形、纬线长度比为1、中央经线长度比为1、经线长度比>1、适合编制位

于赤道附近南北延伸地区的地图;摩尔威特投影——无面积变形、S90=Searth/2、赤道长度=中央经线x2、

常用于编制世界地图及东、西半球地图;古德投影——分瓣、组合投影;变形减小且均匀;大陆完整,大洋割裂;

大洋完整,大陆割裂;常用于编制世界地图)【在纬度±40°之间区域用桑森投影,在纬度±40°以外区域采用摩

尔威特投影】

(3)区域地图(半球图、大洲图、国家图及地区图)投影的选择:

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圆锥投影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与经度无关)、伪圆锥投影(彭纳投影——中央经线与中央纬线没有变形;纬线呈同心圆弧,长度比n=1;中央经线为直线,长度比mλ=1;其余经线对称于中央经线;每一条纬线上的经线间隔相等;距离这两条线愈远,其变形愈大。

9.高斯-克吕格直角坐标系构成特点,坐标换算

(1)构成特点:

方里网——以中央经线投影后的直线为纵坐标轴X;

以赤道投影后的直线为横坐标轴Y;

以两轴交点O为原点构成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纵坐标从赤道算起,以北为正、南为负;

横坐标从中央经线算起,以东为正、西为负(为避免计算中出现负值,规定纵坐标轴向西平移500km,

此时中央经线的Y值不是0,而是500km)【为了加以区别,特规定在横坐标值加上500km后,于百

km的位数前面冠上所在的带号,化成通用坐标】

公里网——大于1:

10万的地形图上绘有高斯-克吕格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网,其方格为正方形,以公里为单位,故

又称公里网。

公里网在地图上间隔,随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而不同

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将本带坐标网延伸到邻带图幅中去,使邻带图幅上具有本带和邻带的两种方里网系统。

这样就使位于邻带相邻图幅上的两地处于同一坐标系内,可以用下式计算两地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6°分带法:

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零子午线)开始,由西向东每隔6°为一个投影带

每带的带号n和中央经线度数L0的计算公式:

(设某点经度为L):

①西半球:

②西半球

3°分带法:

①从东经1°30´起算,每3°为一带;全球共分120带,分别用1~120予以标记分带的目的在于使6°带的中央经线全部为3°带的中央经线,即3°带中有半数的中央经线同6°带的中央经线重合,以便3°带转换成6°带时,不需任何计算,而直接转用。

10.地图比例尺主要表现形式

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或直线比例尺;面积比例尺

11.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及其基本特点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包括:

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或20)万、1∶50万、1∶100万。

(我国基础地理信息)

基本特点:

①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②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③具有统一的规范和图式。

(相同比例尺地图有同一性,不同比例尺地图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和协调。

)④地图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测绘而成,或者根据测绘成图编绘形成,保持地图的精确性、详细性以及相对性。

12.等高线、等高距与等高平距的基本概念

等高线:

以海平面为起点,测量出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然后把它填注在地图上,最后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

线,这条线就叫做等高线;

等高距: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表示;

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叫做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

13.地形图中等高线的基本类型

①首曲线:

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

②计曲线:

为了用图方便,每隔四根首曲线加粗一根等高线,称为计曲线(或加粗等高线)。

地形图上只有计曲线注记高程;

③间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详细表示地貌特征时,则需在首曲线间加绘间曲线。

其等高距为基本等高距的1/2,故也称半距等高线,一般用长虚线表示。

④助曲线:

如间曲线仍不能表示较小的地貌特征时,则以1/4等高距在首曲线和间曲线间加绘助曲线。

一般用短虚线表示。

14.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的基本概念及区别

分幅:

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线圈定的范围为单独图幅。

图幅之间沿图廓线相互拼接。

分幅方式

基本概念

常用于

优点

缺点

矩形分幅

按平面直角坐标划分

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

图幅间拼接方便;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方便使用图纸和印刷;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经纬线分幅

按经纬线划分

地形图、大区域的分幅地图,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可用于多次投影,变形较小

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方便;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较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

15.简述我国基本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系统的主要方法及基本表现形式

编号是每个图幅的数码标记,它们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不重复性。

常见的编号方式有:

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

自然序数编号:

将图幅由左上角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用自然序数进行编号,挂图、小区域的分幅地图常用这种方法

进行编号;

行列式编号:

将制图区域分为行和列,可以纵向为行,横向为列,也可以相反,分别用字母或数字表示行号和列号,

用行号和列号的组合构成图幅的编号。

16.通过观看视频简要描述我国大地原点确定过程及大地原点基本特征

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即国家水平控制网中推算大地坐标的起标点。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决定建立

自己独立的大地坐标系统。

通过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最后将我国的大地原点,确定在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

村境内。

第三章地形图测量基础知识(高程测量)

1.简述测量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

(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外业工作:

测定和测设内业工作:

观测数据处理和绘图。

2.测量的基本任务、作用及基本原则。

基本任务:

测定和放样;

实质: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定位)(地物和地貌)

基本原则:

先控制后碎部,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

3.地形图测量的基本工作和内容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要素:

水平角(包括方向)、距离、高程(或高差)

测量学的基本工作:

高程测量、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

4.测(绘)设、测样的概念

测定(测绘、测图):

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用。

放样(测设):

将地形图上设计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5.水准仪的组成部件与使用步骤

组成部件:

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

使用步骤:

①安置水准仪;②粗略整平仪器;③ 瞄准水准尺;④精确整平与读数。

6.水准测量的等级分类

水准测量按精度要求、控制范围的等级分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按测量精度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国家水准测量;工程水准测量;等外水准测量。

7.水准线的类型及测量特点

类型: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水准网

测量特点:

第一种,附合水准路线。

见上图左,附合水平路线是从已知高程点的水平点BM1出发,测定1、2、3等代定点的高程,最后附合到另外一已知水平点BM2上。

这种水平测量的闭合差为:

fh=∑h测=(H终—H始)

H终表示水平点BM2的高程,H始表示始点水平点BM1的高程。

测量规范对不同等级的水平测量闭合差有一个统一的容许值。

第二种,闭合水准路线。

上图中,由已知高程的水平点BM1出发,沿环线水平测量,以测定出1、2、3、4等代定点的高程,最后回到原水平点BM1上。

其闭合差为:

fh=∑h测=0

第三种,支水准路线。

见上图右,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平点BM5出发,既不附合到其他水平点上,也不自行闭合。

而是进行往、返测量。

其闭合差为:

fh=∑h往+∑h返=0

8.简述水准测量的主要方法与成果整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方法:

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A出发,一般要用连续水准测量的方法,才能测算出另一待定水准点B的高程,在进行连续水准测量时,如果任何一测站的后视度数或前视读数有错误,都将影响所测高差的正确性,因此,在每一测站的水准测量中,为了及时发现观测中的错误,通常采用两次仪器高法或双面标尺法进行观测,以检核高差测量中可能发生的错误,这种检核称测站检核。

主要内容:

水平测量成果整理:

普通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结束后,首先应复查与检核记录手簿,并按水准路线布设形式进行成果整理,其内容包括:

①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计算与校核;②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和计算改正后的高差;③计算各点改正后的高程。

9.水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①仪器误差:

(一)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i角误差);

(二)水准尺的误差:

a.尺长误差:

尺长改正数消除;b.刻划误差:

改正数消除;c.零点误差:

尺底的刻划值与理论值之差,可采用偶数站或使用一根水准尺消除。

②观测误差:

(一)气泡居中的误差;

(二)读数误差;(三)水准尺倾斜误差;(四)视差影响。

③外界条件的影响:

(一)仪器下沉和水准尺下沉

仪器下沉:

“后、前、前、后”;水准尺下沉:

“往返测”;

(二)气候的影响:

尽量选择无风的阴天进行测量;(三)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第四章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

1.距离测量的主要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测量方式

钢尺量距

视距测量

光电测距

GPS测距

优点

工具简单,使用灵活,成本低

测距快速灵活方便,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小

测距精度高,速度快,测程长,基本不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测程长,不要求点之间的通视性,可以全天候作业

缺点

测量精度较低(cm级到mm级),工作量大,效率低,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

测距精度很低,一般在分米级

成本较高,精度越高的测距仪价格越高

成本高,后续计算复杂

适用地形

一般比较适用于平坦地区的近距离测量

地形测量等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2.钢尺量距的主要方法(一般了解)

一般方法:

测量精度要求在厘米级的距离丈量:

(1)平坦地面上的钢尺量距:

①直线定线;②测量n个尺段;③量出不足一个整尺段的长度△l;④计算出总长度D=nl0+△l

(2)倾斜地面上的钢尺量距

台阶式丈量:

将一个整尺段细分为几个更小的尺段,以避免高差过大带来的不便。

斜坡拉链法:

在尺段起点上架设经纬仪,在尺段终点上放一根花杆,在花杆的不同高度处作标志B1、B2,量出从仪器中心到标志的倾斜距离S1、S2,并从经纬仪上读出花杆标志处的竖角V1、V2,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水平距离D=S×cosV。

精密方法:

绝对精度要求达到mm级,相对精度1/10000~1/25000。

①丈量标志清晰;②钢尺需要经过检定,有尺长方程式;③施加标准拉力;④多人同时作业,读取起终点读数;

⑤结果值施加多项改正

3.钢尺量距的误差来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