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9035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加减法

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

解决问题

1、阅读,理解提题意,,明确信息和问题;

2、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从问题入手,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设计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帮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含义。

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

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数概念和相应加减法计算方法。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在每一小节之前都安排了一幅主题图,除了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

例如,在教学6、7的认识的时候,老师可充分挖掘画面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学生认识6和7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编写数的认识时,教材都是从数数、认数、数的顺序、相邻两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序数含义、写数、数的组成这几个方面逐一进行认识的。

教学当中老师应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感受数的含义。

而且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创设适当的情境,把学习活动变成一种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概念的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材当中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

通过学具拼摆计算;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在教学时老师应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充分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  6和7的认识、分解(P39~P41)

6和7的认识包括数数、认识数字6和7、7以内的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写数字6和7、6和7的组成等内容。

教材在第39页安排了一幅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主题图,这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情感培养为一体的生动画面。

首先,画面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十分丰富:

就数人数而言,就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数,一是先数出教室里面有6个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走进一个打水的小朋友,从6再数到7得出一共有7人;二是先数出6名学生,再增加一位老师,从6数到7得出一共7人。

还可以先数出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小朋友搬来的一把椅子得出一共有7把椅子。

也可以先数出6张学生用的课桌,再数出讲台上老师用的一张桌子得出一共有7张桌子。

认数的内容教材将人物图、点子图、数、摆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在第40页通过计数器和直尺图以及点子图,直观地说明:

5再增加1是6,6增加1是7;6比5大1,7比6大1。

由此让学生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材在第40页不仅安排了6、7的序数意义,同时还要求学生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区分第6瓶和6条、第7瓶和7条),这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

学数字6和7的编排与前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教科书在第41页集中安排了6和7的组成,先讨论6的加减法,然后学习7的加减法。

教材先让学生给小圆涂色,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地填出6的组成。

7的组成教材是通过分正方体去体现的,教材只出示了三种分法,其余三种分法让学生去联想前面的分法而自己得出。

教材在7的组成下面还提出了“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联想、去发现7的另外几种组成。

第一课时  6和7的认识、分解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39~4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6和7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个数、顺序、位置、大小等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图片、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

“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

1.教师提出问题:

“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

”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出示:

0、1、2、3、4、5(学生齐数)。

2.(指着1、2、3、4、5)问:

5后面的数字是几?

出现数字“6”、“7”。

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们作朋友,学习6、7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观察第39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看,图上有什么?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师:

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有多少桌子、椅子?

师:

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

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

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

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

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6个再添1是7。

师:

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

(指名回答)

师:

刚才我们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

在数数中我们发现:

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2.教学数序

(1)数一数图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是多少。

(教师板书:

6   7)一起读一读6和7。

(2)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

(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

学生上台操作并说说是几颗?

再拨一颗是多少呢?

(7颗)

(3)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师: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5、6、7,看这三个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只有0到5的直尺图,提问:

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师:

试一试用6根小棒能摆什么?

7根呢?

(4)谁能按顺序数一数1到7,再从7倒数到1。

3.比较大小。

(1)请同学们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请大家看一看:

5和6比,谁大谁小,谁多谁少?

(师板书:

5<6   6>5)

(2)请同学们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看一看,6和7比,谁大谁小?

(师板书:

6<7  7>6)

(3)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6比5大,7比6大。

4.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1)出示金鱼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儿一共有几瓶鱼?

你是怎么数的?

(2)请大家从左数起,看看第六瓶里有几条金鱼?

(3)仔细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

(4)从左起第7瓶,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6和7的写法

观察6和7的字形特点,6像什么?

7像什么?

教师板书演示6和7的书写顺序,请学生观察,书空。

学生填在书上。

6、6和7的组成

①出示

师:

老师有6个圆片,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们帮我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

(小组讨论)

②动手操作

请大家拿出六个小圆片,按照你的想法摆一摆,并把结果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老师在课件上演示。

③总结分法

 

④读一读6的组成,,独立的填写书本第41页上的空格里。

⑤教学7的组成

师:

你能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吗?

你有几种分法?

小组派一人向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抢答练习

比一比谁答的快:

5后面的数是几?

                6后面的数是几?

                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九第2、3题。

出示第2题,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

完成第3题,教师读题目,请学生先独立的在书上完成。

适当引导学生做比较,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校对。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1.有关6、7的加、减法的编排,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这样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摆图片的两幅直观图,让两个小朋友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6-1=5、6-5=1两组算式,从而引出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紧接着教材安排了摆一摆的例题,一方面通过情境图向学生说明可以通过摆学具去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的知识。

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如第一组都用6朵花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

教材还安排了有关算式书写方法的内容,开始要求学生在练习格里书写加、减法算式。

2.教材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内容包括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紧密配合数的认识安排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第二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算式,并算出得数。

教具准备:

小棒、小圆片、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

6、7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5+1=     1+5=

师:

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

师:

刚才我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那么谁能算出5+1和1+5的得数呢?

,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两人一组在桌面上先摆好7个小圆片,再用小棒分出6和1。

师:

你能根据刚才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吗?

如果从左往右看,7分成了哪两部分?

怎样列算式?

列式:

7-1=6

师:

如果从右往左看,7又分成哪两部分?

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

7-6=1

(2)师:

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学生讨论并交流

小结:

因为观察的角度和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3.摆一摆

(1)屏幕上出示“摆一摆”前面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

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左边4朵小花,右边2朵小花,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算加法和减法。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①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④引导学生根据摆和算的过程比较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教师:

根据5+2=7和7-2=5,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

7-2=5和5+2=7两个算式有联系,如果不摆小棒,想5+2=7可以算出7-2=5。

(4)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①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②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③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的得数吗?

怎样算?

(如果不摆学具,我们可以想6的组成:

3和3组成6,所以3+3=6。

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6-3的得数?

(可以去想加法3+3=6算出6-3=3。

4.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小结:

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计算有困难,让他们边摆边算。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

3.完成练习九的第4.5.6题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6的图画应用题

教材安排了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小兔采蘑菇的插图,其内容是用6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并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  6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的列式计算。

2、会用6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用6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能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教具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2、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     ⊙⊙⊙⊙

引导学生说出:

(1)有三个▼,有4个⊙,▼和⊙一共有多少个?

列式是3+4=7  

(2)▼和⊙一共有7个,去掉3个▼,还剩下几个⊙?

列式是7-3=4

3、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秋天)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

现在我们就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好不好呀?

(好)。

课件出示课本第46页的小兔采蘑菇的插图,板书课题:

6的图画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学习46页例题

师:

你们看,兔子一家人也到田野里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了,兔爸爸和兔妈妈带着小兔们来采蘑菇了。

老师边用生动的语言说:

左边有4只小兔子在采蘑菇(先出示4只小兔子),右边又来了2只小兔子(再出示另外2只小兔子)。

2、启发提问:

你们看这幅图,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最后选出求“一共有几只兔子?

”这个问题)

3.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说图意。

“草地上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

大括号。

(在两部分兔子下面出示大括号,在括号下面写上?

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理解它们的意思)

提问:

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同时用手势表示)“?

”表示什么?

(表示多少或几)大括号和问号在一起表示:

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是多少只?

4、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

5、学写算式。

老师引导:

左边有4只小兔子,用几来表示?

板书:

4。

右边有2只小兔子,用几表示?

板书:

2。

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子,用什么方法算?

板书:

4+2=(  )。

说明:

像这样的题,计算出得数后要写上单位名称,所以在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只”,并用括号括起来。

板书:

4+2=(  )(只)

学生独立完成图画下面的算式。

集体交流:

让学生谈谈算式,说说算式中的4、2、6各表示什么。

4、练习

出示46页做一做图。

学生先自己看图说图意,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老师组织交流,集体订正。

三、巩固提高。

1、出示练习十第1题金鱼图。

同桌互说图意,交流,然后列式计算。

2、发答题纸,(教师准备好的看图列算式的题)

四、回顾整理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生:

我认识了一个新的符号朋友“大括号”,并且知道了它的意义,还学会了根据问号的位置来确定列式方法,同时还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师: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你平时要留心观察,看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隐藏着数学问题,比一比,看一看,做一个爱数学的小博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7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47页

教学目标:

1、巩固7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知道括号和问号在图中表示的意义,正确理解题意和图中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知道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

2、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47页青蛙图(不加“括号”和“?

只”)。

学生看图列式,老师板书:

5+2=7      2+5=7   7-2=5    7-5=2

问:

为什么用加法算呢?

(因为这道题是要把荷叶上5只青蛙和跳入水里的2只青蛙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为什么用减法算呢?

(因为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就是去掉了2只,所以用减法。

师:

同学们对图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

你们都是根据小动物做动作的方向,确定是需要“合并”还是需要“去掉”来列算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题目意思更明确了,图中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求什么问题,这就是图画应用题。

(板书课题:

7的图画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47页例题

老师在青蛙图上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写“7只”,在左边的青蛙图上面写“?

只”。

问:

现在这幅青蛙图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多了括号、7只和?

只)

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

分步演示动画“青蛙跳水”,边演示边叙述:

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7只)跳到水里几只?

(2只)求还剩几只。

问:

题中告诉我们原来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出现“括号、7只”)

(手指“跳到水里的青蛙”)跳到水里几只?

(手指“?

只”)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吗?

找两名同学完整地叙述图意。

(原来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还剩几只?

问:

要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

为什么用减法?

板书:

7-2=5(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问:

7-2=5表示什么意思?

2、比较

师:

同学们46页和47页这两道例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通过看图,我们能够知道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那么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

请同学们认真地比较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

(46页例题是知道了两个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计算;47页例题是知道了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

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因此,同学们在看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

3、练习

(1)出示教材47页做一做的图

问:

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找两个人叙述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

订正时说一说: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出示小鸟图

问:

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

(7只)飞走了几只?

(3只)求什么?

指名学生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

学生列式解答。

订正时说一说: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4、质疑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知道了什么?

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交流展示

1、出示教材48页第1题的石榴图。

同桌互相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体订正: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49页6题(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48页3题  采用做游戏的形式同桌互做

四、拓展延伸

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1个萝卜,还缺2个萝卜,现在有几个萝卜?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8和9的认识、分解(P50~P52)

教科书第50~52页上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

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

画面除供数数外,还明显地反映了环保教育的主题。

关于8、9的序数意义,教材仍然沿用了6、7所采用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要求学生分别给左边的8只蝴蝶和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第五课时  8和9的认识、分解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50~5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和9的物体,初步建立8和9的表象。

2、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和分解。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环保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