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435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学习目标

★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理解并能清楚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掌握信息社会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

◆学习要点

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同整个社会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等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因此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是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教育技术发展到目前的信息技术应用阶段,表现出了更大的优势,也将会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今天的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输入,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是将教与学动态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信息时代的来临,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场新的教育变革已经到来,教育的大众化、个性化、终身化、型细化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应用学科,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其鲜明的特质,为今天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与技术平台。

因此,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新时代的要求,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亦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1.1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1.1.1教育技术

随着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已经成了教师、学生、课程(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

它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教育学界。

但是由于教育技术有着独特的进化历程,同时后续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对其充实和丰富,使得人们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始终处于动态的演变之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出现了一个较为全面、明确的,为该领域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定义描述。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大量的科技成果尤其是电子媒体技术纷纷出现,并迅速走向大众化。

于是在教育界也相应出现了将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于教学的实践活动。

随着这一领域的实践范围逐渐扩大以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名称的界定也日趋多样化。

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多种名称,如在美国视听教育协会1965年出版的《视听教学》(Audio-VisualInstruction)杂志上,就出现了“视听教育”、“教育传播”、“教学技术”、“教学媒介”、“教育技术”等诸多相近名称并举的现象。

1972年由原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更名的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AECT)将其研究和实践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这一举动很快得到了许多西方国家的响应,并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同行所接受。

但在这一阶段,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还主要停留在对物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范畴上。

1977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含义做出了新的阐述,增加了系统方法的内涵,认为教育技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方法。

技术手段是物化技术层面上的,是各种教育媒体应用技术;技术方法则是方法论层面的,是强调以系统理论与系统方法为指导的设计思想。

在教育技术定义中引入系统方法的内涵,标志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4年,由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定义术语工作组在广泛搜集国内外教育技术界人士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阐述:

“教育技术,是指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资源、过程、模式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与阐述也有了新的发展。

2005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再次发表了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

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到,教育技术已不仅仅是媒体的辅助方法或行为设计过程,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教学系统和学习过程的所有方面,它在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理论指导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与设计,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方法的科学优化,从而取得更加理想、可靠的教学(学习)效果。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和实践领域

 

图1.1.1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

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过程是指系统的运行状态,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模式,是时间概念上的;资源是系统的结构状态,是一种静态环境的组成,是空间概念上的。

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和实践领域是对研究对象的各种控制与分析,即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如图1.1.1)。

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设计:

从设计范畴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的落脚点出发,可将设计范畴分为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四个领域。

其中,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等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信息设计主要指运用有关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传递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呈现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等等,信息设计常常与媒体和学习任务的性质有关;教学策略是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有效性的学习者经验背景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等等。

学习过程和资源的开发:

是指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其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技术是开发范畴的驱动力量,从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划分,可将开发范畴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综合技术四个领域。

这种划分并不是简单对技术进行分类,而是基于一定的理论与设计原则对各种开发技术特征的详细阐释。

学习过程和资源的利用:

是指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

利用范畴包括四个领域:

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

媒体的利用是对学习资源的系统使用,是依据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

革新推广是为了使改革的成果能被采纳而通过一定的策略进行的有计划的传播过程。

实施是组织中的个人对革新成果的合理使用。

制度化的目的是要将革新成果整合到整个组织结构中。

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和规范教育技术推广和使用的强制性规则和行为。

学习过程和资源的管理:

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

管理范畴分为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领域。

项目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

资源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资源分配以支持系统和服务。

传送系统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那些组织教学材料分发的方法,是用于向学习者呈现教学信息的媒体和使用方法的组合。

信息管理包括计划、监视和控制信息的存储、转换或处理,其目的是为学习提供资源。

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评价:

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达标以及达标程度的过程,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问题分析是指使用信息收集和决策策略来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范围。

问题分析是教学评价的前端步骤,目标和约束条件都要在这一过程中阐明。

标准参照测量是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掌握程度的技术,使学生知道相对于标准来说,他们目前所达到的程度。

形成性评价包括收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总结性评价包括收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来做出利用方面的决策。

对于教育技术来说,应及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参照规范要求进行定量的测量和定性的分析,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

以上方面,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既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又有各自本身的理论和独特的实践内容。

所有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着“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经过整合后构成了教育技术的整体理论和实践。

1.1.2教育技术学

当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教育技术现象与规律的科学——教育技术学。

它是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和系统设计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同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一样,都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它又是在教育学、认知心理学、教育传播学、系统科学、媒体技术等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如何在教育中应用各种教育技术以提高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新兴学科;是属于教育学领域中专门用来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二级应用型学科。

但教育技术学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手段和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多独特之处。

首先,教育研究有三个不同层次,即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和教育技术学层次。

哲学层次的研究在于探讨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的总体规律;科学层次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而教育技术学层次的研究则在于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主要研究和开发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的各种方法、手段,并努力去实践这些方法和手段。

其次,教育技术学因其实践性和开发的指向性的缘故,与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也有明显的不同:

教育哲学是根据过去先哲的见解,追求理想的人类形象,根据思考进行论证考查,弄清教育的理念;教育科学是为了有利于人类的相互理解以及促进其发展,通过对过去及现在人类行为特点进行实验、调查来验证假设,发现教育的原理及规律;教育技术学则着眼于改善现实的教育,开发出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技术和系统,通过实践反复评价其效果,使其更加完善。

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学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性质。

虽然它需要的背景知识综合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技术科学的一些成果,但它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第三,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

从教育技术的发展来看,在视听传播教学领域,是通过机械的或者电子的手段来控制有关材料,为教学提供视觉或听觉的信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或直接利用视听手段来传送教学内容。

在程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个别化教学领域,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以满足学习者的个别学习的需要为目的。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可能要使用一种或多种专门技术。

在教育系统设计领域,是应用系统思想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并用系统工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学的一套规则系统来具体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

因此,先后发展起来的三个领域都是为了获得有效的教学而研究、开发、应用各种教育技术。

1.2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的成长经历却很复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育技术不是在某个单一领域或方向上的逐渐深入,而是多条线索、多个领域并行交叉结合的过程;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不是以自身原始细胞为基础,产生细胞裂变或功能扩张式的发展,而是兼收并蓄、有机整合的过程,它对外界相关因素的综合吸纳要大多余自身机体的演变与派生。

所以研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既可以了解教育技术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的综合性特征。

1.2.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基于各个时期所使用的教育技术,可以把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为三条主线,分别是视听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系统设计教学。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三条主线分别阐述它们发展的特点、形成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模式,以及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

1.视听教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期间,美国已从依靠密集劳动力的农业国家演变为以机械化农业和城市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工业化生产的大发展,资产阶级急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以语言文字、书籍为主要手段的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的科技成果,如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引入教学领域,给教学送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为了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和数量上的需求,美国的一些学校开始提倡和使用这些现代媒体作为直观教具,于是便产生了“视觉教学”或“视觉教育”。

综观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看到社会进步对教学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教育的发展与新的科学技术进步的、与传播手段的改进密切相关。

所以,即使对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仍有不同看法,但是从传播理论的角度认识教学,媒体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并促使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即利用媒体促进有效教学的模式的形成。

2.个别化教学的发展

在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前,个别化教学一直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出现以后,急需大批技术劳动力,因而提出扩大教育规模的需要,个别化教学就逐渐被班级授课制取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班级授课制存在着种种不足。

于是,开发适合学习者个别需要和特点的教学系统被提上了日程。

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又掀起了一场程序教学运动,使一度衰落的个别化教学重新兴起。

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

其特点是:

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

它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制造程序教学机,二是编写程序课本。

在微型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之后,个别化教学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

最近几年,由于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进一步成熟,计算机不再只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可作为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以及协作和交流的工具,并可作为学生的导师、伙伴。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个别化教学的模式、方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特别是程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个别化教学技术成为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这一时期,教育技术不仅关注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而且还关注对学习者特征和学习过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3.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

教学系统设计的前身是一种设计和改进教学实验的方法。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博比特和查特斯等人倡导用实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1924年,博比特在《课程建设》一书中提出了系统设计课程的理论及具体步骤。

1945年,查特斯在一篇文章中讨论了“教育工程”领域的方法问题,文章中写道“首先,教育工程师接受一个要开发的计划、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下一步,它对问题做出逻辑的解释问题明确后,教育工程师分析问题,以揭示应考虑的因素?

他着手用已确定的方式执行计划,设计项目教育工程方法的最后阶段是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关于学习过程、学习理论和人类行为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并用于指导军训研究和教材开发。

其结果不仅提高了军训的效率和效果,也使教学设计的一些重要原理,如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教学系统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人们在实践中建立了许多系统设计教学的理论模型,使系统方法成为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根本性方法。

由此看来,教育技术是由视听教学、个别化教学和教学系统方法三个领域的发展整合而成的。

这三个领域虽然起源不同,发展时期和过程也不尽相同,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们并没有互相孤立、毫无联系,也没有互相排斥或互相取代,而是逐渐交叉、融合,最终于上个世纪70年代形成一个独特的整体——教育技术。

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教育技术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培训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2.2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这个概念,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传入我国的,作为正式的学科和专业名称使用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

在此之前,我国一直把类似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称为“电化教育”。

到目前为止,在一些场合,“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这两个名词仍交叉使用。

用今天的观点看,“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在我国,电化教育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与前面教育技术的定义相比,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都是具有相同属性的新兴学科,在教育学科领域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位与作用,但是从概念的涵盖范围以及研究的层次、深度与广度等都有所区别的。

因此,我们既不能把电话教育看成游离于教育技术以外的一个学科,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电化教育就是教育技术。

准确地说,我国过去所谓电化教育只是教育技术之中相当于视听教学的那一部分内容。

今天,随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范围的扩展,名称还是应该以“教育技术”为好,一方面它可以反映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也便于进行国际交流。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大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1.电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早在20世纪20年代,受美国视觉教育运动的影响,以及伴随电影、幻灯片等先进媒体相继传入,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学校或教育机构开始自发利用无声电影、幻灯等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标志着我国电化教育开始萌芽。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上述活动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使得视听教育媒体得到了初步的推广和应用,“电化教育”的名称得以确立,一些理论文章和专著也相继发表。

但总的来讲,当时的电化教育还未能大面积推行。

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电化教育事业才进入初步发展的新时期,主要表现在利用无线电广播大面积开展外语、文化补习、函授等社会教育。

20世纪60年代,一些省市创办了广播函授学校、电视大学等。

与此同时学校电化教育也在不同层次上开展起来。

但是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国方兴未艾的电化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被迫停滞下来。

20世纪7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80年代,我国的电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恢复并新建了各级电教机构,引进了大批先进的电教设备,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电教队伍,编制了一批广播电视教育教材和学校电化教育教材,卫星电视教育网络逐步形成等。

这一时期,我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是以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线索,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也一直在电化教育的名下进行。

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经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地被介绍进来,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学,在理论概念、指导思想、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电话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继续努力发展电化教育的同时,人们开始用新的观点来审视这个领域。

人们发现,长期以来电化教育所强调的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开展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来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育规模。

从本质上讲,这只是相当于国外的视听教学和视听传播教学的范畴。

而要想全面发展我国的电教事业,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必要全面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教育技术的一套理论概念、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来指导和拓展我们的实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电化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例如,电化教育的研究重心开始从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比较,转向了对“多媒体教学”、“系统方法”、“教学设计”、“整体教育技术”等原理的研究和实践。

与此同时,实践上也从视听设备在学校课堂中的应用,拓展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远距离教学等新领域。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学科建设方面,一些高校陆续建立了教育技术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后期又相继建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和博士点。

为了搞好学科教学,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还成立了“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等。

电化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及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范围的扩展,标志着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向教育技术全面过渡,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1.2.3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一方面取决于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取决于教育的实际需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化和交叉性

教育技术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它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系统理论等,教育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参与,使教育技术发展更具潜力、更有实效。

从技术上来看,教育技术不再限于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十分关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方面的技术,而且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尽管逐渐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支持工具,但并不排斥其他技术,更不会就此抛弃其他技术,如摄影、投影、电视等依然会在教育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在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关键不是技术是否最先进,而是技术是否最合适。

这就使教育技术的运用成为一项综合化、交叉性的活动,而且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2.教育技术手段的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尽管教育技术仍然会关注常规媒体的应用,但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信息技术,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能够很好地替代电视、录音录像技术等信息呈现、传播方式,而且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储存、检索与利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交流的强有力工具,它将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而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一般的信息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使教育技术的应用更为灵活更具有引用性,而且还可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使得很多教育教学工作变得自动化。

虚拟技术则可以通过视、听、触等方式达到虚拟环境下的真实体验和交互,能有效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演示、设计等方面工作,大大拓展人们的学习经验。

这些技术虽然还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但必将会进一步改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

3.现代教育技术将深入对学习与教学理论的研究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粗放型的应用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需要对教育技术使用者和应用对象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才有可能突破现有的应用模式。

而且,任何技术的有效应用都是通过学习者最终体现出来的,各种技术环境对学习者行为特征、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和态度动机因素的影响,将成为决定技术最终应用成效的关键。

此外,传统的教育技术更为关注教学的应用,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已经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环境和重要工具,使学生能够在开放、共享、协作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新的学习和探索,因此如何创建适合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环境与工具已经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也是以学为中心的各种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得到广泛重视的主要原因。

4.现代教育技术是将教与学动态结合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不仅应重视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而且也应该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支持。

因为在这个条件下,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会更加灵活,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角色将更为突出,学习过程的支持将会变得更为重要。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重视教学或学习支持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安装有教学或学习支持系统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

其实在硬件设备基本到位以后,必然会出现对软件系统的高要求,这可以使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管理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

事实上,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了关于学习设计的标准,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实现对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动态支持。

1.3教育技术与师生关系

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动着教育迈入一个新的变革时代。

我国在20世纪末适时地提出了素质教育工程,旨在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方法,培养适合于21世纪发展需要的、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

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