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463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

精细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

湖北黄石胡平语文工作室出品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点梳理

2018.5.15

《蜀道难》《杜甫诗三首》

1、通假字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2、重要实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危乎高哉()

(2)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3)可以

横绝峨眉巅()(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5)以

手抚膺坐长叹()(6)连峰去天不盈尺()

【延伸】

(1)“何”表程度,作“何等、多么”解时,有两种情况:

①“何+adj./adv.”形式例:

青泥何盘

盘/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②“何+拟声词”形式例:

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另外“何”的

变体“何其”也表程度,作“何等、多么”解。

例: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注意“何

其”与“何乃”的区别:

“何乃”表程度,作“怎么能,怎么竟这样”解释。

例:

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2)文言虚词“尚”“犹”“且”用法异同:

①三者都可作“尚且”解,前二者还可作副词“还、仍”解。

例: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都作“尚且”解释,其中“且”是conj.,另

外两个是adv.)生长明妃尚有村//犹抱琵琶半遮面/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都作“还、仍、

仍然”解释)②“尚”还可作动词“崇尚、注重”解,“犹”还可作动词“犹如”解,“且”还可作其它连词和副

词解。

3、经典词类活用(说明词性的前后变化)

(1)使人听此凋朱颜()

(2)砯崖转石万壑雷()()(3)猿猱欲度愁

攀援()

4、重要虚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但见悲鸟号古木()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危乎高哉()(4)剑阁峥嵘而崔

嵬()

【延伸】重点虚词“乎”的用法判断规律:

①用在句尾,作语气助词,常表疑问、感叹等,译为“吗、呢、啊、

呀、吧”;②用在句中,除了常作介词,相当于“于”外,还有两种有难度的用法:

一种是作形容词词尾,根据情况

可以译为“……的样子”“地”,这种用法较少见。

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赤壁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五人

墓碑记》)另外一种较常见,那就是用于句中表停顿,无义,相当于音节助词。

例: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知不

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

1、重要实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命曰《琵琶行》()

(2)凡六百一十六言()()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4)低眉信手续续弹()

(5)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夕始觉有迁谪意()(6)凝绝不通歌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7)暮去朝来颜色故()(8)梦啼妆泪红阑干()

(9)莫辞更坐弹一曲()海外徒闻更九州()()(10)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11)凄凄不似向前声()

【延伸】“向”(含通“向”的通假字“乡”)在古文中只有副词“从前,以前、往昔”这个词义可考,是独义

词。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它还有些变体,如“向前”“向来”“向时”仍作这个解释。

例:

寻向所志,遂迷(《桃

花源记》)/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凄凄不

似向前声/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但“向使”“向令”却例外,作连词“假使、如果”解。

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

在(《六国论》)/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向令天开太宗业,马

周遇合非公谁?

(陆游《读杜诗》)

2、经典词类活用(说明词性的前后变化)

(1)歌以赠之()

(2)商人重利轻别离()

3、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

今义: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

今义:

(4)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

今义:

(5)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

今义:

(6)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

今义:

4、重要特殊句式

(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妆成每被秋娘妒()

5、文化常识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4)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谪居卧病浔阳城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6)江州司马青衫湿()(7)无复

鸡人报晓筹()()(8)此日六军同驻马()(9)如何四纪为天子()

【延伸】

(1)古代从事音乐歌舞杂戏的艺人称谓:

优伶(含有贬义色彩。

其中男演员为“优”,女演员为“伶”)、

伶人、俳优(相声)、倡优(“倡”为唱歌的艺人,即“乐人”)、倡伎、倡人、倡女。

古代有名的艺人有优孟(春

秋楚国)、优旃(秦朝)、东方朔(西汉、最著名俳优)、李龟年(乐圣、唐代)、公孙大娘(唐代第一舞者)等。

(2)古代官职任免调动术语

①表授予官职的术语(“授”/“任”):

“拜”(译为“授予……的官职”)、“除”(除去旧官,授新官。

译为“授予……的官职”)、“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其很少单用,一般“征”与“拜”合用。

译为“征召,征聘,召来授予官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译为“征召,征聘,

召来授予官职”)、“召”(译为“征召”)、“署为”(译为“委任”)、“举”(多用于布衣做官。

译为“举荐,

荐举,推举”)、“荐”、“封”(用于爵位)、“授”、“任”、“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官爵,译为“追赠”)

等十二个词和其变体“拜为”“征拜”“征召”“召为”等词。

例: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

诸路军马(《<指南录>后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

征拜郎中(《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

衡传》)/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1999年全国高考《北齐书·苏琼传》)/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赠太傅,

谥忠定(2014年高考全国Ⅱ卷《明史·韩文传》)/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2014年高考全国Ⅰ

卷《旧唐书·于休烈传》褒赠:

嘉奖死者而赠予其官爵)

注:

“解褐”/“释褐”:

脱去粗布衣服,喻始任为官。

译为“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例:

周广顺三年举进

士,解褐磁州军事判官(《宋史·雷德骧传》)/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旧

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大统十年,(李基)释褐员外散骑常侍(《周书·李基传》)

②表官职平调的术语(“调”/“改”):

“迁”(本意为“调动官职”,根据官职前后大小变化等语境,有三种译法:

平调译为“调任”,升职译为“晋升为……的官职,晋升”,降职译为“贬谪,贬官”)、“徙”(译为“调任”)、“转”(译为“转任”)、“改”(译为“改任”)、“调”(译为“调任”)、“出官”/“出为”(京官外调,有可能是降职,但常译为“出任,外调任……的官职”)等六词和其变体“迁为”等词。

例: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婿竟不调……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公固辞(《记王忠肃公翱事》迁:

调任。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张衡传》迁:

晋升,升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迁客:

被贬谪在外的官吏。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迁:

贬谪,放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注:

“历”(变体词“历官”“历掌”“历知”)作“历任”解。

例:

第进士,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宋史·李公麟传》)/历婺源尉,蕲、庐、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阳县(《宋史·杨邦乂传》)/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明史·鲁穆传》)/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提石之蓄(2014年高考全国Ⅰ卷《旧唐书·于休烈传》)/历知襄、庐二州,就迁宗正卿,归朝,复领卿职(《宋史·赵普传》)

③表官职升迁的术语(“擢”/“拔”):

“迁除”(迁徙/迁升/迁授)(译为“升职”)、“擢”(译为“提拔”)/“超擢”(译为“破格提升,越级提拔”。

还可称“超迁”)/“擢用”(译为“提拔任用”)、“拔”(译为“提拔,选拔”)、“进”(译为“晋升”,多见于明清传记。

注意其还有“出仕,做官”之意,这在《岳阳楼记》里讲得很清楚)/“进用”(译为“提拔任用”。

)、“进秩”/“晋秩”(表进升官职或等级,译为“晋升”)、“陟”(译为“晋升、提升”)、“升”等词。

例:

后太守徐珪举俊孝廉,再迁除兰陵令,政有异能,为东海相所表(《后汉书·朱俊传》)/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传》)/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

已,进右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2014年高考全国Ⅱ卷《明史·韩文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袁可立)以平莲妖功晋秩少司马,荣宠甚盛,乃七疏自免归(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

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明史·贺逢圣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熹宗元季辛酉,陟尚宝司少卿,七月陟太仆寺少卿(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传》)

④表贬官降职的术语(“贬”/“谪”):

“左迁”(古代官职尚右,古代以“左迁”为“贬官,降职”之意)/

迁谪/迁削(谪降削职,不完全是贬官)、谪、贬等词。

例:

元和九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⑤表免职的术语(“黜”/“罢”):

“黜(含通“黜”的通假字“绌”)”、“罢”、“罢黜”、“黜放(革职放逐)”、“夺”(译为“褫夺,罢黜”)、“免”、“废”(译为“废黜”)、“褫”(译为“撤职查办,剥夺”)、“去职”/“去官”(指古代官员因家丧和重病等原因而离职,常译为“离职”)等七类词。

例: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屈原列传》)/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诚使赈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刘大櫆《知上犹县方君传》)/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十二月,太尉颖阴侯灌婴为丞相(《汉书·文帝纪》)/绥和中,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中山王见废,故封王舅参为宜乡侯,以慰王意(《汉书·冯奉世传》)/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

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

(2014年高考四川卷《梁书·王筠传》)/丁内艰去官,服除,授河东节度推官(《宋史·窦贞固传》)/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谢庄《上搜才表》) 

注:

“放”/“放流”作“放逐”解。

例: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齐策》)/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⑥表兼任官职的术语(“兼”/“领”):

“兼”、“领”(译为“兼任”)、“加”(译为“兼任,加封”)、“判”(以高位兼任低职)等四词。

例:

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后序》)/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2014年高考全国Ⅰ卷《旧唐书·于休烈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宋史·刘敞传》)

⑦表暂代官职的术语(“代”/“摄”):

“署”(关于官职方面,“署”有两个词义,注意“署为”为“委任”之意,而“署”则为“暂代官职”之意)、“行”(译为“兼摄官职,代理官职”)、“摄”(译为“代理官职”)、“权”(属后起义,译为“暂代官职”,也可以复合词“权知”“兼权”“权管”等的形式出现)、“假”(译为“代理的,临时的”。

“假吏”意为“临时代理或兼任某种职务的官吏”)、“代”等六词。

例:

彭宠为太守,召延署营尉,行护军(《后汉书·盖延传》)/成祖即位,命署礼部事(《明史·宋礼传》)/迁左丞,行徐州事(1999年全国高考《北齐书·苏琼传》)/丞相蚡薨,安国行丞相事(《汉书·韩安国传》)/七月丙寅,(晋国)治兵于邾南,甲车四千乘,羊舌鲋(人名)摄司马,遂合诸侯于平丘(《左传·昭公十三年》)/(贾岛)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刘公嘉话》“韩愈吏部权京兆”意为“吏部侍郎兼代理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三年,权知礼部贡举。

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宋史·苏轼传》“权知”意为“暂时代理,暂代”)/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纲传》“兼权”意为“兼代理……的官职”)/江南旱,与李防分路安抚。

及还,权管京东转运使事(《宋史·张知白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假吏:

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吏)/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假上将军:

临时代理上将军)/管仲非周公旦,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成王壮,授之以政,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韩非子·难二》假为天子:

临时代理天子)/孝成王使括(赵括)代廉颇为将(刘向《列女传》)

注:

宋初官员,以朝廷临时差派某地的名义治事,在官衔前常带“知”字(“知”为主持之意),其暂时代理被称作“权知”,以后该词于是被沿用。

另外,资历浅者出任品级高的职务时也加“权”字。

⑧表官员到任、帝王掌权的术语(“视事”/“用事”):

视事(译为“到任,上任”)、下车(译为“到任”)、“用事”(译为“执政,掌权”)、“知/典+郡县或部门名”(译为“掌管,主持,主管”)、“践阼/践祚/即阼”(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

译为“即位,登基”)。

例: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是时,茂陵守尹公新视事(《汉书·游侠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后汉书·张衡传》)/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后汉书·刘宠列传》)/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2014年高考全国Ⅰ卷《旧唐书·于休烈传》)/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2013年高考广东卷《宋史·张咏传》)/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清史稿·于敏中传》)/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宋史·乔执中传》)/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史记·鲁周公世家》)/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⑨表官员离任、退休的术语(“致仕”/“乞骸骨”):

“致仕”(“致事”、“致政”)/“休致”(分别意为“交还官职”“交还所掌管之事”“将执政的权柄归还”“退休交还官职”,即“退休”。

常译为“辞官归乡”)、“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指官吏自请退职。

译为“请求辞官归乡”)、“乞休”(译为“自请辞官退休”)、“乞身”(古代以作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译为“请求退职”)、“归田/归田里”(译为“辞官归里,退隐”)、“移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可译为“上书称病”)、“告老”(译为“因年老辞官退休”)、“秩满”(译为“任期届满”)。

例:

视事五岁,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有诏优许焉,加赐钱三十万,以千石禄归养(《后汉书·刘恺传》)/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

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晋书·吴隐之传》)/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宋史·赵普传》)/尝坐事下吏罚赎。

正统中,复坐事下吏休致。

二十余年卒,年八十有三(《明史·袁忠彻传》)/右军中尉韩文约以疾乞休致,从之(《旧唐书•本纪第十九下》)/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张衡传》)/屡引疾乞骸骨,帝不忍其去。

阐请益力,乃除显谟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居家逾月卒(《宋史·张阐传》)/四十年,以病乞休(《清史稿·郭琇传》)/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宋史·李衡传》)/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

和好成,累疏乞归田里,赐诏不允(《宋史·毕再遇传》)/珙以身镇江陵,而兄憬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宋史·孟珙传》)/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汉书·公孙弘传》)/(李)于鳞不乐,移病乞归,殷固留之(《尧山堂外纪》)/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宋史·张昭传》)/授绍兴府观察判官。

秩满,就铨选,除国子博士,继为太常丞(《宋史·黄洽传》)

注: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它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尚书大传·略说》有“大夫七十而致仕”的说法。

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另外,“挂冠”表辞职,“解绶”表请辞免职。

⑩表官员被重新起用的术语(“复为”/“起复”):

“起复”(在封建时代,除了明、清外,其既可指“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应召赴任官职”,又可指“降职或革职后重新启用”。

译为“重新起用,起用原职”)、“夺情”(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译为“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夺情视事”(译为“素服治事”)、

“起”/“起为”(译为“征聘,起用为……的官职”)、“复”/“复为”/“复官”(译为“官复原职”)/“迁复”(译为“官复原职”)、“还”(译为“恢复原职”)。

例:

元象二年,遭母忧去职,寻起复本任(《北齐书·清河王岳传》)/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

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旧唐书•褚遂良传》)/初,(张)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复知潭州(《宋史·向子諲传》)/冯主事三年孝满,为有沉公子在家,也不去起复做官(。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荆州知府大庾(籍贯地)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乙巳,李续宜母丧,诏夺情署安徽巡抚(《清史稿·穆宗纪》)/慎行寻以疾归。

居正卒,起故官(《明史·于慎行传》)/寻以外艰去,服阕,起知汝州(《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寻起为司直、廷尉正,朝士嗟其屈(2014年高考全国Ⅱ卷《明史·韩文传》)/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宋史•廖刚传》)/丁母艰,力行古礼。

服阕,复官,历迁工部侍郎(《明史·练子宁传》)/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莱州通判(《宋史·郭劝传》)/虽坐流黜,俄而迁复,还为牧宰(《新唐书·卢怀慎传》)/方徙河中(郡名),御史以惨酷劾,夺职知虢州。

明年,复知河中,还其职(《宋史·蒲宗孟传》)

注:

明、清两代与旧制不同,服父母丧满期后重新起用叫“起复”,而守丧期未满而重新起用叫“夺情”(也叫“夺服”)。

另外古代古代官员被重新起用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因丧期满而重新起用,二是因削职而重新任职,三是退休后重新征聘。

其中前两者较多。

⑪表官员考核的术语(“铨选”/“课试”):

“铨选”/“铨考”/“铨”(译为“考核选拔”)、“铨序”/“铨叙”(按照官吏的才能功绩,确定官位的等级升降。

译为“考核并评定等级”)、“铨授”/“铨除”(译为“量才授官,选拔任命”)、“铨补”(译为“考量才能以补官职”);“课试”(译为“考核官吏政绩,考试”)、“考绩”/“考功”(译为“考核官吏的政绩”)。

例: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记王忠肃公翱事》)/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

杜绝苞苴(馈赠贿赂),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清史稿·李天馥传》)/隆兴元年,以大学生试眷官第二。

授绍兴府观察判官。

秩满,就铨选(参加考核选拔),除国子博士,继为太常丞(《宋史·黄洽传》)/府州久勤将吏,依劳铨序,并除今年租税(《宋史·武帝纪中》)/义府本无藻鉴才,怙武后之势,专以卖官为事。

铨序失次,人多怨讟(《旧唐书·李义府传》)/当是时,帝委时乔铨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独理部事,铨叙平允(《明史·杨时乔传》)/乾隆五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礼部主事,铨授刑部主事,典山西乡试(《清史稿·戴敦元传》)/使吏部不得专铨除,言官不敢司封驳(《明史·杨涟传》)/年四十以上课试如孝廉科者,得参廉选,岁举一人(《后汉书·顺帝纪》)/言官考绩,宜以章疏多寡及当否为殿最(《明史·陆昆传》)/治天下者尊贤考功则治,简贤违功则乱(《汉书·谷永传》)

注:

“铨选”是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由吏部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

(3)古代官服颜色:

“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时,只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调整。

以唐代为例,官分九品,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色用紫”,//四品、五品“色用朱(红/绯)”(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七品“服用绿”(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九品“服用青”(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着紫穿红者,便身居高位;而身穿青色衣着者,则官卑职微。

唐代白居易诗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即有遭贬后官职卑微之意。

在古代,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经常出入朝廷,于是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而达到紫色便是位居皇帝之下的高官了,所以时人便以“红得发紫”来代替那些官运亨通、仕途畅达的人。

另外,因为印染成本高和贫穷原因,古代老百姓衣服只能穿以本色为主的灰白麻衣,所以当时老百姓也叫“白衣”,犹如后世所说的“布衣”。

(4)古代的军事编制:

《周礼·夏官·序官》记载: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这也就是说,古代天子有六军,大诸侯国有三军,中等诸侯国有二军,小诸侯国有一军。

按照周制,步兵每5名编为“伍”,由伍长指挥;5个“伍”(25人)编为“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