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3691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左丞相(xià

ng):

指吴坚。

莫:

没有谁,无指代词。

所出:

名词性“所”字短语,意思是“出于哪里”。

〇点出时间,简介元军兵临城下、南宋朝廷束手无策的政治背景。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会:

副词,适逢。

使辙:

使者的车马,这里借代使者。

辙,车轮碾压留下的痕迹,这里指车。

交驰:

你来我往,形容宋、元两方使者来往频繁,反映军事外交斗争的剧烈。

当国者:

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主持国家政事的人”,如丞相。

一行,去一趟。

纾祸:

解除祸患。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此:

指代上文“北兵已迫修门外……莫知计所出”两句所说的情况。

得:

能够。

爱:

顾惜。

〇为国忘身,是挺身出使和此后冒死南逃的思想基础。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

料想。

可,能愿动词,可以。

以,介词,用。

口舌:

借指言语。

动:

感动,说服。

也:

表陈述语气的助词,可不译。

〇出使目的之一,是想说服元军退兵。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初:

以前。

追叙以前有关的事,常用“初”字开头。

奉使:

奉命出使的人,即使者。

留北者:

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被扣留在元军的(使者)”。

觇:

暗中察看。

而:

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或不译出。

〇出使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敌情,以便寻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辞:

辞去。

相印:

丞相的印信,借指丞相职务。

不拜:

不受官,不就职。

翌日:

第二天。

以:

以(凭)……身份。

资政殿学士:

官名,掌管皇帝文书,备皇帝顾问。

〇点明出使日期。

记叙在国事危急的情况下,挺身出使元营及其目的。

初至北营,抗辞慷慷,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抗辞:

坚强不屈地陈辞。

上下:

指元军大小首领。

颇:

副词,很。

遽:

副词,立刻。

轻:

轻视。

〇写出作者义正辞严的神态,挫了敌人的气焰,捍卫了国家民族的尊严。

与上文“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及“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相应。

以上为第一层。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吕师孟,南宋兵部尚书,德祐元年十二月出使元营,求向元称侄纳币,以成和议,元军不许。

文天祥曾上书请斩吕以振士气。

构恶:

结怨。

  贾余庆献谄于后,  文天祥辞相印后,贾余庆任右丞相。

文天祥被元军扣留期间,贾余庆等令学士起草皇帝诏书,要天下州郡都归附元朝,并开列土地清册,向元朝投降,因此说他“献谄于后”。

献谄:

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羁縻:

扣留,软禁。

遂:

便。

〇记被元军扣留的原因,揭露汉奸卖国的罪行,表达自己与国家共命运的感受。

  予自度(duó

)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度:

揣度,估量。

脱:

脱身。

则:

就,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直前:

径直走上前。

前:

走上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诟:

责骂。

虏帅:

指元军统帅、元丞相伯颜。

伯颜原先说定事情办完便让文天祥回去,结果只放回卖国求降的南宋使臣,却软禁了文天祥。

因此文天祥骂他“失信”。

虏:

我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可译为“敌”。

  数(sh?

)吕帅孟叔侄为逆。

  数:

列举罪行,揭露罪恶。

吕帅孟的叔父吕文焕,本是镇守襄阳的主将,投降元朝,并引元军南下,吕帅孟作内应。

文天祥骂伯颜失信时,吕文焕从旁劝解。

文天祥怒斥吕文焕叔侄叛逆误国,罪当诛杀。

为逆:

做叛逆(之臣)。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但:

只。

顾:

考虑。

利害:

指个人的安危。

〇诟虏帅,以卫国家尊严;

数逆贼,以抒爱国义愤,都是“不得爱身”的表现。

一“诟”一“数”,见其理直气壮、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貌:

表面上,名词用作状语。

却,表转折关系。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二贵酋:

指元军将领蒙古岱(也写作“忙古歹”)和索多(也写作“唆都”)。

酋,本指部落的首领,这里指元军高级官员。

馆伴:

负责接待使者的人。

用。

连词,“而”的前一部分表条件或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可译为“因而”。

矣:

了,表事物的既成状态,同时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〇“貌敬”,是为了诱降;

“愤怒”,是怒恨他不肯投降。

进一步说明不得归宋的原因,与上文“予羁縻不得还”相呼应。

以上为第二层。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未几:

不久。

德祐二年二月初六日,右丞相贾余庆等出发去大都向元主请降。

祈请使:

南宋求和的专使。

诣:

前往;

到……去。

北:

这里指元的大都。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北:

指元军。

并:

一同。

却,但,表示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是逆转的。

之:

的,定语的标志。

目:

列。

  予分(fè

n)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分当:

理当。

分,名分,这里用作状语,意即“按名分(说)”,可意译为“按理”。

引决:

自杀;

引刀自裁。

与“而”相当,“以”的前一部分表示后面动作行为的方式的状态,可不译出。

  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  昔人:

指南霁云。

唐朝安禄山作乱时,张巡与南霁云等死守睢阳城(今河南省商丘县),战败被俘,敌人劝降,没有一个答应,只有南霁云没作声,张巡大声招呼道:

“南八!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云笑曰:

“欲将以有为也。

公有言,云敢不死!

”终于一同就义。

将:

想要;

打算。

介词,这里表示动作行为所赖以实现的手段,“以”后省宾语“之”(代“隐忍以行”),以之:

借此。

〇被逼北行时以南霁云的名言激励自己。

下文所记,都是“将以有为也”的实际斗争。

以上为第三层。

记叙在北营的斗争情况和被扣留以及被逼北行的原因,说明忍辱而行的意图。

至京口,得间(jià

n)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间,约以连兵大举。

  京口:

今江苏省镇江市。

间:

机会;

空子。

奔:

逃奔。

真州:

今江苏省仪征县。

具:

完全。

以……告:

把……告诉。

告:

这里指写信告知。

虚实:

实际情况。

东西二间:

指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淮西制置使夏贵。

古时称统兵出征的将军叫“阃”。

恭帝降元后,李庭芝仍苦守扬州,后兵败被元军杀害。

夏贵这时已降元,文天祥不知道。

“约”后省兼语“之”(代“东西二阃”)。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中兴:

指恢复宋朝的国威。

庶几(jī):

也许。

表示希望又不能肯定希望一定能实现的语气。

此,代“连兵大举”。

〇表现中兴有望的喜悦心情,与上文“归而求救国之策”相应。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维扬:

扬州,淮东制置司驻地。

帅:

指李庭芝。

文天祥到真州时,扬州谣传元派一个丞相来真州劝降。

李庭芝信以为真,命真州安抚使苗再成杀文天祥。

苗不忍杀他,将他骗出城外,拿出李庭芝的命令给他看,把他关在城外。

文天祥去扬州想跟李庭芝说明情况,走到城下,听守门人说制置司正下令捉拿文丞相,他只得逃走。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  变姓名:

文天祥为躲避追捕,改姓名为刘洙,改籍贯为清江。

诡:

形容词用作动词,诡密不使人发现,可译为“隐蔽”。

  草行露宿,  草、露:

都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在草野里”,“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jì

)相出没(mò

)于长淮间。

  骑:

骑兵。

相出没:

(彼此)互相出现或隐没,不让碰在一块。

长淮:

指当时的淮东路一带(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于:

在。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穷:

处境困窘。

无聊:

无依靠。

追购:

悬赏追捕。

迥:

远。

号(há

o)呼:

大声呼喊。

靡及:

达不到。

〇记情况的复杂多变,处境的极端困窘,表现因失去中兴机会而不胜痛苦的思想感情。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  已而:

避渚洲:

避开长江中的沙洲,因沙洲被元军占领。

北海:

长江口以北海面。

  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扬子江:

即长江。

苏州洋:

长江入海口以南的海面。

展转:

亦作“辗转”,曲折地经过许多地方。

四明:

今浙江省宁波市。

天台:

今浙江省天台县。

连词,这里表示结果,可译为“才”。

至于:

到;

到达。

永嘉:

今浙省温州市。

〇简述由水路逃回永嘉的过程。

记叙在京口脱逃展转到达永嘉的艰苦历程。

呜呼!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呜呼:

叹词,表极度悲痛的感情,可译为“啊”或“唉”。

及于死者:

名词性短语,意即“面临死亡的情况”。

其:

有(依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了。

〇高度概括了出使北营至逃回永嘉的艰险历程。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过渡自然。

  诋大酋当死;

  诋大酋:

骂元军统帅伯颜,指上文“诟虏帅失信”事。

当:

该当,会。

从这一句起,以下十八句的主语“予”都因承前省略。

〇一“死”。

  骂逆贼当死;

  指上文“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事。

  〇二“死”。

  将贵酋处(ch?

)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

  贵酋:

指上文名为“馆伴”的蒙古岱和索多。

处:

在一起生活。

争曲直:

争辩谁是谁非。

〇三“死”。

以上记在北营与敌人和逆贼所作的斗争。

“诟”“骂”“争”,反映蔑视强暴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个“当”字,反映邪恶势力的凶残。

  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jī)自刭死;

  去:

离开。

备:

防。

不测:

意外。

几:

副词几乎;

差点儿。

自刭:

割脖子自杀。

〇四“死”。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物色:

搜寻。

为……所:

被动句式。

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从鱼腹:

葬身鱼腹,指投水自杀。

从,这里作“送进”解。

文天祥等从京口乘船向真州逃奔,到七里江,元军巡逻兵想上船盘查,碰上潮退,巡船无法驶近文天祥等乘的小船,幸而得免。

〇五“死”。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

  逐:

驱逐;

赶走。

这里代文天祥自己。

“城门外”前省介词“于”(在),徬徨:

犹疑不决。

这一句指上文“维扬帅下逐容之令”苗再成把他骗到真州城外闭门不纳的事。

〇六“死”。

“徬徨”二字,反映当时走投无路的处境和忧虑苦闷的心情。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如:

往。

瓜洲:

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四十里。

扬子桥:

在扬州城南十五里。

竟使:

假如真的。

哨:

指元军哨兵。

无不死:

用双重否定,强调随时随地都有死的可能,反映情况的险恶。

〇七“死”。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不由:

不由己;

不能自主。

殆:

几乎。

例:

类乎,等于。

〇八“死”。

  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

  “坐”后省介词“于”(在)。

它的,代“土围”。

“落”后省介词“于”(到)。

这句所说的情况是:

文天祥等走到扬州城外,发现元军骑兵,便躲进小山上一座被战火烧毁的屋子里,因瓦椽都已没有,仅余土墙,做称“土围”。

晚上,元军数千骑兵从土围后经过,“时门前马足与箭筒之声,历落在耳,只隔一墙。

幸而风雨大作,北骑径去”。

〇九“死”。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贾家庄:

在扬州城北。

贾家庄,名词作状语,意即“在贾家庄”。

巡徼:

军中担任巡察的人,这里指扬州宋军的巡徼。

这句写的情况是:

文天祥等晚上走到贾家庄,五个当地巡察官咆哮而来,挥刀要杀他们。

行了贿,才免于难。

陵迫:

欺凌迫害。

陵,同“凌”。

被动句式,〇十“死”。

反映了宋军军官的腐败,凶恶。

  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高邮:

今江苏省高邮县。

陷:

“深没其中日陷”。

意即“找不到出路”。

这一句所说的情况是:

文天祥等晚上从贾家庄奔往高邮途中,迷了路,又遇上大雾。

一行人走散了,有的被北骑伤害,有的逃走,剩下的又无粮食。

〇十一“死”。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质明:

天刚亮。

质:

正。

“竹林中”前省介词“于”(在)。

逻者:

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巡逻的人”。

无所逃:

没有逃避的地方,无处逃避。

动宾短语作“死”的状语。

文天祥等迷路后,天刚亮,见元军骑兵赶来,便躲入路旁竹林中。

不久,元军几十个骑兵绕竹林吆喝,三四次经过文天祥身边,没被发现。

他们听说元军要烧竹林,便设法雇人送至高邮。

〇十二“死”。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制府:

制置司衙门。

檄:

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指通缉令。

因为。

捕系:

逮捕。

这句所说的情况指李庭芝通令各府县捕捉文天祥的事。

〇十三“死”。

  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行:

这里指航行。

城子河:

在高邮县境内。

这里指元军的巡逻船。

相后先:

敌前我后,或敌后我前,避免与敌船同行。

邂逅:

意外相遇。

“城子河”“乱尸中”前都省略介词“于”(在)。

先一天,宋元两军交战。

文天祥等走到城子河时,看到积尸盈野,河中流尸无数。

上下约二十里水面,没有间断。

文天祥诗句“一日经行白骨堆”,说的就是这里的情况。

〇十四“死”这一句反映了文又祥等处境的难险和宋元两军战斗的激烈。

  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海陵:

今江苏省泰州市。

如:

高沙:

在高邮县西南。

无辜死:

冤枉死去。

辜:

罪。

〇十五“死”。

  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

  道:

取道,名词用作动词。

海安、如皋:

今江苏省海安县、如皋县。

凡:

总计。

寇:

指土匪。

其间:

这一带。

“其间”前省介词“于”(在)。

无日:

没有哪一天。

顺承连词,可不译。

可:

可能。

“无……非……”,用双重否定,甚言死的危险时时存在。

〇十六“死”。

见作者随时有死于元军、土匪之手的险恶遭遇和当地人民所受的深重灾难。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通州:

今江苏南通市。

不纳:

不接受,这里指不准进城。

文天祥等到达通州,通州守官杨师亮因接到李庭芝捉拿文天祥的通令,城门上锁。

元军追兵迫近,文天祥等仓皇逃避。

〇十七“死”。

以上反映从京口脱逃以后,在元军追捕、制府通缉、巡官逞凶、土匪肆虐的情况下死里逃生的苦难经历。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以:

用,可意译为“乘”。

涉:

渡。

鲸波:

巨浪。

无可奈何:

没有(别的)办法。

固:

本来;

早已。

付之度外:

与“置之度外”同义,把它放在考虑的范围之外,意即不考虑。

它,代“死”。

“度外”前省介词“于”(在)。

啦;

表陈述兼感叹的语气。

〇十八“死”。

既见其乘小船航行海上的艰险,又表现了作者为寻救国之策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是前述十七“死”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升华。

以上十八“死”是本段首句的具体内容,为第二层。

   呜呼!

死生,昼夜事也,  死,是迟早发生的事。

死生,偏义复词,意思指“死”。

昼夜,白天和晚上,引申为早晚,这里作迟早解。

表判断语气。

不必译出。

  死而死矣;

  而:

顺承连词,可译为“就”。

表决断语气,可译为“吧”。

〇写作者对待“死”的态度,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可是;

然而。

境界:

境地;

处境。

层见(xià

n)错出:

不断地交错出现。

见:

通“现”。

错:

错杂。

所堪:

名词性“所”字短语,意即“能忍受得了的”。

〇议论又深一层说明所历境界的危恶比死还难以忍受。

“层见错出”四字,极言危恶境地出现的次数多,情况极其复杂,是对上一层内容的高度概况。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痛定思痛:

痛苦的事情过去之后,回想当初的痛苦。

何如;

怎么样,用以询问情况。

〇抒发写此序时所引起的更为沉痛的心情,因此时国事益不可收拾,故将满腔悲愤凝聚在此八字之中。

以极其沉痛的心情追忆脱逃南归途中濒临死地的种种险境,表现作者既置生死于度外,又为“中兴”而顽强斗争的精神。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间:

副词,间或;

有时候。

所遭:

名词性“所”字短语,意为“遇到的境况”,可译为“遭遇”。

〇点明诗的创作背景,诗是“非人世所堪”的“境界危恶”的真实记录。

“患难”二字概括了二、三、四段的内容。

“患难”——“诗”,将上下文自然衔接起来,  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

它的,表领属关系,代“诗”。

本:

稿本。

废:

弃,丢掉。

〇“不忍废”,有“痛定思痛”之意。

  道中手自钞录:

  手自:

亲手。

钞:

同“抄”。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

  使:

出使。

留:

扣留。

北关外:

指临安城北元军驻地高亭山。

“北关外”前省介词“于”(在)。

〇与上段“诋大酋当死”以下三句相应。

  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

  发:

出发。

“北关外”前省介词“于”(从),历:

经过。

吴门:

今江苏省苏州市。

毗陵:

今江苏省常州市。

一作“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县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与京口隔江相对。

复还:

又回到。

〇与第二段“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等句相应。

  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

  脱:

脱逃。

“京口”前省介词“于”(从)。

〇与上段“去京口,……”以下十句相应。

  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三山:

福州的别称。

〇与上段“以小舟涉鲸波……”句相应。

以上说明编定“诗”的卷次的依据,处处与上文相照应。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将;

藏之于家:

把它藏在家里。

使:

让。

来者:

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后来的人”。

它,两个“之”都代“诗”。

悲:

了解、同情。

焉:

啊,表感叹语气。

〇记编辑、保存诗集的用意。

末句既慨叹自己空有报国之心,未能酬救国之志,又殷切期望后人能顾念他的壮志,完成他的未竟之业。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是年:

这一年。

改元:

改年号。

景炎:

宋端宗年号(1276——1278)。

一二七六年三月,宋恭帝降元,五月赵星(端宗)在福州即位。

序:

本义是次第,引申为按次第排列,这里指编定诗的卷次。

他的,代作者自己。

简述编辑诗集的情况和目的,点明诗集的名称。

【译文】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当时北兵已逼近国都城门外,(不论)迎战、守城或迁都,都已来不及施行了。

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府里,谁都拿不出办法来。

适逢(双方)使者车辆来往频繁,北军邀请主持朝政的人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的。

国家大事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

料想元人也还可以用语言去打动。

先前,(我们的)使者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边的,我更想察看一下北边的情况,以便回来谋求救国的策略。

于是辞去丞相的职务,没有就任,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军)。

刚到元军兵营时,我坚强不屈地陈辞,慷慨激昂,上下都很惊动,元人也不敢马上就轻视我国。

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与我结怨,后有贾余庆向敌献媚,我被扣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

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责骂敌军统帅不讲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的罪状)。

我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安危。

元人虽然表面上尊敬我,实际上却很生气。

两个大头目名义上是招待使臣的,夜晚却用兵包围我的住房,因而我就不能回来了。

不久,贾余庆等人以祈请使的身份到敌人京都去;

敌人强迫我一同前往,但不把我算在使臣之列。

我按理应当自杀,可还是忍耐着一道走了。

 (正如)前人所说:

“想要借此有所作为啊!

”到达京口,得到机会逃到了真州,就把北军的虚实完全告诉了淮东淮西两位边防统帅,约他们联合兵力大举反攻北军。

国家复兴的机会,或许就在此一举了。

 (在真州)停留了两天,驻守扬州的淮东统帅下了“逐客令”。

迫不得已,我改换了姓名,把踪迹隐蔽起来,在草野中行走,在露天下歇宿,每天同元军骑兵在长淮一带互相出没。

穷困饥饿,没有依靠,悬赏追捕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呼天喊地,它们也听不到。

后来得到了船,避开(北军占领的)江中小洲,出了北海,然后渡过扬子江,进入苏州洋,辗转经过四明、天台,才到达永嘉。

唉!

我到达死的边缘不知有多少次了!

骂元军统帅会被处死,骂叛国贼会被处死;

与元军的大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辩是非,多次会被处死;

逃离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乎自杀而死;

经过元军舰队游弋的十多里水面,被巡逻船搜寻,几乎葬身鱼腹而死;

在真州被赶出城门外,几乎因走投无路而死;

前往扬州,经过瓜州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没有不死的;

在扬州城下,进退不能自主,几乎等于送死;

坐在桂公塘土围中,(元军)几千骑兵经过它的门口,几乎落到敌人手里而死;

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辱逼迫而死;

晚上奔往高邮,迷了路,几乎陷于困境而死;

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兵,(前来)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个,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到了高邮,制置司衙门(捉拿我的)公文下达了,几乎被逮捕而死;

在城子河航行时,在乱尸中穿行,(我们的)小船与元军的巡逻船或前或后,几乎遭遇敌人而死;

到了海陵,前往高沙,常常担心冤枉死掉;

经过海安、如皋,共计三百里路,元军与土匪在这一带往来,(我)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去;

到了通州,几乎因为不被接纳而死;

乘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出于没有别的办法,(那时对)死的问题,早就不把它放在心上了!

死,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死就死吧;

可是境地那样危急险恶,(而且)不断地交错出现,真不是人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平定下来以后,再追想当初的痛苦,这是怎样的痛苦啊!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遭遇的事情,现在保留着那些诗稿舍不得丢掉。

在路上亲手抄录:

(把)出使北营,到拘留在北关外这段时间的诗,作为一卷;

从北关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江到瓜洲,再回到京口这段时间的诗,作为一卷;

从京口脱逃,奔赴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这段时间的诗,作为一卷;

从海路到永嘉再来到三山这段时间的诗,作为一卷。

打算把它收藏在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