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9933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docx

唐宋文学复习剖析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

填空选择

1、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文中,正面提出他的诗歌革新主张。

2、“文章四友”是指、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

3、提出诗歌的“风骨”、“兴寄”说的是陈子昂。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5、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

6、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7、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孟郊。

8、李白诗句: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指_谢眺_。

9、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0、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大兵压境: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1、律诗是在沈佺期、宋之问的手中定型。

1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13、温庭筠词最显著的特征是秾艳香软。

14、“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

15、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为_西蜀_,一为南唐。

16、“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17、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有高适、王昌龄、岑参。

1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评价李白的。

19、宋初诗坛的代表除了香山派、晚唐体之外还西昆体。

20、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与_娱乐_有关。

21、“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作者是欧阳修。

22、李白用“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美唐代诗人_孟浩然_。

23、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见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

24、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卒章显其志”,如《轻肥》:

“_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25、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是西昆体。

26、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7、苏轼的思想主要表现是外儒内佛。

28、大历诗风,指的是_大历_至_贞元_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29、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诗歌创作中始终豪情满怀,有“诗豪”之誉的唐代诗人是_刘禹锡_。

30、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春景》)

31、体现陈子昂诗歌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是他的《_感遇诗_》三十八首。

32、花间词由_赵崇祚_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33、第一个大力创作词的文人是柳永。

34、南宋初期,_吕本中_作《江西诗社宗派图》,确立了江西诗派的名称。

35、《正气歌》的作者是_文天祥_。

36、“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出自贺铸的《青玉案》。

37、韩愈、柳宗元明确提出“_文以载道_”的主张。

38、韩愈的《_祭十二郎文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3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是:

《_花间集_》,它产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_西蜀_(国)。

40、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有王昌龄、高适、岑参。

41、红拂是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人物。

42、南宋诗人杨万里创立了新鲜活泼的_诚斋体_体诗风。

43、辛弃疾词的主导倾向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4、“初唐四杰”为_王勃_、_卢照邻_、_杨炯_、_骆宾王_四人。

45、杜审言,字必简,他是杜甫的祖父。

与李峤、苏味道和崔融并称“_文章四友_”。

46、五律的定型是由_宋之问_和_沈佺期_最后完成的。

47、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的是诗人_陈子昂_的三十八首《感遇诗》。

48、陈子昂诗歌创作理论的中心是“_兴寄_”和“_风骨_”。

49、张若虚的《_春江花夜月_》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50、“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51、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_王维_、_孟浩然_等。

5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风格是_清幽淡雅_,用闻一多的话来说就是“_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

_”,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53、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明确反对“_没有风骨、兴寄_”的齐梁诗风。

54.苏轼在《东坡志林》中确切地指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_诗中有画_,_画中有诗_”。

55、盛唐边塞诗名家中,诗人_岑参_“好奇”,笔调瑰丽。

56、“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57、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总结了自己写诗的经验是:

“_别裁伪体亲风雅_,转益多师是汝师。

58、_刘长卿_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诩为“五言长城”。

59、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自己“文章合为时而著,_诗歌合为事而作_”的诗歌理论。

60、白居易在《_与九元书_》中论诗: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61、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_讽喻_、_闲适_、_感伤_和_杂律_。

62、白居易感伤诗以《_琵琶行_》和《_长恨歌_》最为有名。

63、元稹,字_微之_,世称元九。

元稹和白居易在元和年间写的诗,统称为“_元和_体”。

64、_王建_以描写宫女生活的《宫词一百诗》闻名于世,因此获得宫词之“祖”的声誉。

65、长吉体指的是李贺的艺术风格

66、_刘禹锡_在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创作出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柳词。

67、_韦应物_和_柳宗元_在山水诗的创作上齐名,故被人称为“韦柳”。

68、李商隐,号_玉谿生_。

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

69、苦吟诗人贾岛、孟郊的诗风被宋人总结为“_郊寒岛瘦_”。

70、李商隐诗歌类别中,最为人所传诵的是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

71、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提出了“_不平则鸣_”的口号。

72、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是在贞元九年所写的《争臣论》中。

73、在《答李翊书》中,韩愈明确提出“_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_”的主张。

74、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_文言短篇__小说。

75、白行简的《_李娃传_》是一篇完全摆脱志怪气息的社会人情小说。

76、唐传奇的发达与唐代“_好奇_”之风有关系。

77、唐传奇《柳毅传》的作者是_李朝威_,《莺莺传》的作者是__元稹_,《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蒋防__。

78、_杜光庭_的《虬髯客传》,是晚唐游侠小说的代表作。

其中人物虬髯客、李靖和红拂被后世誉为“_风尘三侠_”。

79、温庭筠在晚唐诗坛与__李商隐_齐名,号称“温李”。

80、_温庭筠_大胆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

81、韦庄有著名叙事长诗《_秦妇吟_》。

82、《_花间集_》由后蜀赵崇祚编辑,选词十八家共五百首。

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83、在词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变中起关键作用的词人是冯延巳和李煜。

84、李白诗歌具有“清水出芙蓉,_天然去雕饰_”的美。

85、杜甫诗“清新庾开府,_俊逸鲍参军_”是赞美李白诗歌的风格的。

86、杜甫享有“_诗圣_”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_诗史_”。

87、_杜甫_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88、柳宗元的《_永州八记_》标志着山水游记体的确立。

89、《锦瑟》是晚唐著名诗人_李商隐_的作品。

90、“四六文”是_骈文_的异称。

91、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取得很大成功与他提出系统的诗文革新理论有很大关系,在韩愈“不平则鸣”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_穷而后工”的重要观点。

92、宋初“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_杨亿_等。

93、苏轼的词具有“以诗为词”的特点。

94、曲子词的异称有_乐章_、_乐府_和_诗余_等。

95、“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是宋代著名词人_贺铸_的词句。

96、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黄庭坚。

97、温庭筠是第一位致力于填词的文人。

98、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

99、李清照在词方面最核心的文艺主张是别是一家。

100、南宋人著名的笔记有洪迈的《_容斋随笔_》、陆游的《_老学庵笔记_》、罗大经的《鹤林玉露》等。

101、中兴四大家包括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和陆游。

102、“永嘉四灵”包括_赵师秀_、徐玑、徐照、翁卷四位永嘉诗人。

103、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的是王昌龄的《_出塞_》;被称为唐人七律第一的是崔颢的《_黄鹤楼_》。

104、李白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接受_儒_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了_佛_家遗世独立的思想,同时又受_道家_思想的影响。

10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06、古文是与当时流行的_骈文_相对称的散文因为这种文体的倡导者主张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传统,故称之为古文。

107、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次在_文体_、_文风_和_语言_各方面进行变革的文学革新运动。

108、因曾作吏部侍郎、谥号为“文”,故世称韩愈为_韩吏部_、_韩文公_。

109、柳宗元字_子厚_,河东解县人,因参加王叔文革新朝政的活动,被贬至_永州_,十年后改贬至_柳州_,人称_柳柳州_。

110、唐代传奇是在六朝_志怪小说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标志我国小说发展趋于_成熟_。

112、唐代传奇经历了初唐、盛唐的_兴起期_、中唐的_鼎盛期_和晚唐_衰微期_等三个阶段。

113、词起源于_唐_。

词的兴起与_音乐_有关,故词的最早的命名叫“曲子词”。

114、五代时,中国词史上有著名的两个词坛_西蜀_和_南唐_。

前者以_花间_派为中心,后者以_李煜_的成就最高。

115、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欧阳修。

116、被传为“三影郎中”的北宋前期词人是_张先_。

117、把边塞诗的内容带进词的领域,使词具有较多社会内容和开阔的风格的作家是_范仲淹_。

118、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的著名词人是_柳永_。

119、据说苏轼曾戏呼_秦观_为“山抹微云君”,这是因为他的《满庭芳_》曾经名动一时。

120、杨万里诚斋体诗最为出色的诗歌体裁是绝句。

121、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122、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_李清照_,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是_婉约_词派的代表。

12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24、苏轼诗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

125、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诗派。

126、提出“点石成金”、“夺胎换骨”的作家是黄庭坚。

127、_杨万里_是南宋诗人中大量描写农村题材的。

128、南宋诗人中写有大量记梦诗的诗人是陆游,因其具浪漫特色而被时人称为“小李白”。

129、南宋后期的诗派主要有_江湖诗派_和_永嘉四灵_,他们是作为“江西诗派”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130、“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子陌洛城东”出自欧阳修的《浪淘沙》。

131、文天祥的代表作有《_正气歌_》,南宋后期的“正气派”由此得名。

132、被称为“婉约之宗”词人的是李清照。

133、《碾玉观音》、《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不属于宋代话本的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34、现存的“小说”话本中,以_爱情_和_公案_两类作品为最多,成就也最高。

135、现存宋元讲史话本有《_大宋宣和遗事_》、《_三国志平话_》和《_大唐三藏取经诗话_》。

136、“一语天然万古新”、“江山万古潮阳笔”,“笔底银河落九天”,是元好问分别对_陶渊明_、_韩愈_、_李白_的评价;“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是对_李商隐_所作评价。

137、“碧云天,黄叶地,_秋色连波_,_波上寒烟翠_。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138、“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斜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39、_今宵酒醒何处_,杨柳岸,晓风残月。

140、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141、_八百里分麾下炙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142、山穷水复疑无路_,柳暗花明又一村。

143、_童孙未解供耕织_,也傍桑阴学种瓜。

144、“_江畔何人初见月_?

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45、“丛菊两开他日泪,_孤舟一系故园心_。

”杜甫《秋风八首其一》

146、“星垂平野阔,_月涌大江流”

147、杜甫在《_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_》中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朽名句。

148、《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万里悲秋常作客_,百年多病独登台。

149、“_沉舟侧畔千帆过_,病树前头万木春”为刘禹锡的名句。

150、“庄生晓梦迷蝴蝶,_望帝春心托杜鹃。

_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名词解释题:

1、郊寒岛瘦:

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

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又作“岛瘦郊寒”,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

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

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

2、元轻白俗:

元诗“轻”大概指有些作品“轻佻”、轻薄,如《会真诗三十韵》等艳情诗,这是中唐文学世俗化的表现之一。

另外可能也与《莺莺传》(又名《会真记》)的影响有关。

“白俗”指白诗通俗平易。

3、唐传奇:

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或称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

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唐代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以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

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

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

4、诗文革新运动:

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

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

5、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

所谓新乐府。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这类诗的特点是:

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6、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

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创作主张及特色有:

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7、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8、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变文,是一种佛教通俗化、佛经再翻译的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

由于佛经经文过于晦涩,僧侣为了传讲佛经,将佛经中的道理和佛经中的故事用讲唱的方式表现,这些故事内容通俗易懂,写成稿本后即是变文。

9、李商隐的无题诗:

李商隐用无题为名的爱情诗,称无题诗。

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

无题诗的范围,一般认为是作者抒写不愿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诗篇。

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准无题”近三十首。

关于这类诗他自己曾经解释说:

“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又说:

“楚雨含情俱有托”。

这些本事,作者不肯明言,这些诗中交织着他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

10、花间词派:

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

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简答题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如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参考答案: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从海上月出、月满中天写到斜月西沉。

以月为中心描写了月光下的潮水江流、芳甸、花林、沙汀、水雾、白云、青枫、高楼、玉户、、妆台、闲潭落花、海雾、江树等物象,展示了一幅流动式的水墨山水画卷。

而在画卷中,活动着长夜不眠的思妇和漂泊天涯的游子并在渲染、暗示、寄托中将明月之光、相思之情和诗人宇宙无线而人生须臾、人情难圆的感怀。

将画意、诗情和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融于一体,创造出兴象玲珑、空明纯净的意境。

整首诗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创造出空灵渺远、皎洁静谧的意境,是这首诗的最突出特色。

在月光的照耀之下,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清丽动人、丰富多彩的春江花月夜美景,在这些景物所创造的皎洁、静谧意境之中,自然融进深奥的哲理和抒发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使诗情画意与哲理完美和谐统一。

2、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1)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由此形成了作意好奇,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

2)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如《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柳毅传》及片描写爱情的的佳作都善于选择一个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展开矛盾冲突,但其构思方式和情节结构各有特色.

3)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同是女性,李娃霍小玉莺莺举止神态判然不同.

4)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辞汇丰富,句式多变.有些作品虽施以藻绘,却无繁缛之气儿有名利之美,一些佳作更善于用诗化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情景,在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时,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柳毅传》写钱塘君听说侄女受辱,激愤难耐,化作原型冲天而去的那段声势之巨,骇人耳目.

3、柳永对词的开拓。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一)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

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二)柳永慢词多用新调。

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对题材的开拓

(一)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

如《望海潮》。

(二)歌妓词,写与歌妓来。

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三.以赋为词:

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

四.雅俗并存:

(一)“俗”的方面:

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

如《小镇西》、《望海潮》等。

(二)“雅”的方面:

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4、简述苏轼的文艺思想。

参考答案:

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把作品的现实性、批判性与创作自由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学思想十分丰富。

一、有为而作

苏轼说“诗须要有为而作”。

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强调创作必须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有真实的感受而有把这种感受抒写出来的冲动,是胸中充满勃郁激情的自然流露。

二是注重文艺的社会作用,他强调创作须有积极的目的与作用。

二、道可致不可求

苏轼所说的“道”意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他认为,人们只有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不断实践、学习才能掌握。

通过生活锻炼、生产劳动、文艺活动,都可以获得对事物规律性的一定程度的认识,诗歌创作如能从一个典型反映万象,其作者的规律性认识也就更加深刻。

三、崇尚自然,摆脱束缚

苏轼主张创作要有极大限度的自由。

这首先是摆脱精神的枷锁,敢于直抒胸臆。

其二是形式上的解放。

为了把作者的感受与认识充分表达出来,需要破除一切陈规旧套的障碍,象充沛的源泉随处能喷薄而出,象云水的漂浮流荡,随所变态,呈现异景。

其三、创作的高度自由还需遵循一定的艺术法则,以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

四、文尚简明,务求通达

苏轼在崇尚自然、语言文辞有充分表达自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古代关于“辞达”的理论。

他强调指出,作者能够对客观事物特征有充分的认识而又能把它充分地表现描绘出来,这才是“辞达”。

五、主张多种艺术风格的自由发展与结合

苏轼论诗并尊李白、杜甫,他自己所作也兼有现实和浪漫精神,“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又与韩愈诗风相近。

晚年,更极其赞赏陶渊明、柳宗元诗歌的淡远高致。

他晚年再三所标举的“质而实”、“癯而实腴”、“外枯中膏”、“似淡实美”、“寄至味于澹泊“,都反映他把浓妆淡抹多种表现手法结合起来的主张。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