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484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广元市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中都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的答题表中,每小题3分共60分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

ABCD

物质浓H2SO4汽油乙醇KNO3

危险警告标签

腐蚀品

易燃液体

剧毒品

爆炸品

A.AB.BC.CD.D

 

2.下列关于仪器的识别中错误的是(  )

A.

分液漏斗B.

蒸发皿C.

坩埚钳D.

滴瓶

 

3.下列仪器可以加热的是(  )

A.容量瓶B.坩埚C.胶头滴管D.量筒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B.

向试管中加固体粉末

C.

点燃酒精灯D.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5.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  )

A.用镊子取用托盘天平的砝码

B.点燃氢气体之前,应该先检验纯度

C.用烧杯溶解氯化钠固体

D.尝实验室的蔗糖是否有甜味

 

6.下列操作不属于混合物分离的是(  )

A.过滤B.蒸馏C.分液D.搅拌

 

7.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可用滴管吸出一部分使其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过滤的时候,用玻璃棒引流,并将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边缘接触

C.试管中滴加溶液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口内,应悬空滴入

D.蒸发氯化钠溶液,待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8.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

B.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并且用手使劲揉眼睛

C.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9.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分散系,分散剂必须是液态的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分散质和分散剂不同

C.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讲,分散系是混合物

D.所有的分散系都能均匀稳定的长期存在

 

10.关于分类的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化学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

B.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形分类法

C.对于相同的分类对象,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D.初中的化学知识告诉我们,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大类

 

11.下列属于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

A.摩尔B.千克C.秒D.安培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B.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

C.摩尔质量就是微粒的相对分子质量或者相对原子质量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13.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们把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个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B.含的原子总数为6.02×1023个的CO,其物质的量为1mol

C.凡是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集体,其物质的量就为1mol

D.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取6.02×1023mol﹣,常用NA表示

 

14.关于摩尔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

B.22.4L氮气的物质的量一定是1mol

C.在标准状况下0.5mo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约为11.2L

D.如果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这些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条件下,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

C.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氮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也相同

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一定等于其原子个数之比

 

1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1L2mol•L﹣1的NH4Cl溶液中,取出其中的500m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B.1mol•L﹣1的NaCl溶液意义就是每升NaCl溶液中含有1molNaCl

C.将4gNaOH溶解在100ml水中,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L﹣1

D.把50m2mol•L﹣1的CaCl2溶液加水稀释成100m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所含的CaCl2的物质的量变成原来的一半

 

1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64gS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

A.1NAB.2NAC.3NAD.4NA

 

1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个水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B.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氮气分子的质量比为8:

7

C.H2SO4的摩尔质量就是NA个硫酸分子的总质量

D.在标准状况下,0.5NA个氯气分子所占的体积为11.2L

 

19.下列溶液中与50mL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mL1mol•L﹣1的NaClB.75mL2mol•L﹣1的NH4Cl

C.150mL3mol•L﹣1的KClD.75mL2mol•L﹣1的CaCl2

 

20.浓度为0.50mol/L的某金属阳离子Mn+的溶液10.00mL,与0.40mol/L的NaOH溶液25.00mL完全反应,生成M(OH)n沉淀,则n等于(  )

A.1B.2C.3D.4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21.下列10种物质:

①NaOH、②HCl、③空气、④糖开水、⑤Ca(OH)2、⑥MgCl2⑦H2SO4、⑧H2、⑨Na2CO3、⑩Fe,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碱的是      .

 

22.用一束强光照射Fe(OH)3是胶体,我们在于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的通路,胶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在该分散系中,溶质微粒的直径大约在      .

 

23.(12分)(2018秋•广元校级期中)今有6.02×1024个HCl,这些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这些分子的质量是      g,这些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升,其中氢原子的个数是      个,将这些分子溶于水中制成2L溶液,则这些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取这种溶液100ml,加水稀释成500ml,稀释后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NA可取6.02×1023mol﹣)

 

24.(16分)(2018秋•广元校级期中)某次实验中预计需要使用480mLamol/L的纯碱溶液,下面是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该溶液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图中的配制过程少了一步,请指出缺少的步骤是      .

(2)最合适的V值为      ,根据图示的相关数据,可以求得a=      .

使用容量瓶前对容量瓶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3)所给出的流程图中体现出的操作内容有两个明显错误,请写出:

①      ,

②      ,

(4)指出下列实验操作对结果以及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写“偏大”“偏小”或者“无影响”.

①溶解后,没有洗涤玻璃棒以及烧杯:

      ;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中都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的答题表中,每小题3分共60分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

ABCD

物质浓H2SO4汽油乙醇KNO3

危险警告标签

腐蚀品

易燃液体

剧毒品

爆炸品

A.AB.BC.CD.D

【考点】化学试剂的分类.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B.汽油属于易燃物;

C.乙醇属于易燃物;

D.KNO3属于易爆物.

【解答】解:

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标志,符合题意,故A正确;

B.汽油属于易燃物,应贴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故B正确;

C.乙醇属于易燃物,不属于剧毒品,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故C错误;

D.KNO3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难度不大,解这类题时,首先要知道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2.下列关于仪器的识别中错误的是(  )

A.

分液漏斗B.

蒸发皿C.

坩埚钳D.

滴瓶

【考点】蒸发、蒸馏与结晶的仪器;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分析】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写出仪器的名称.

【解答】解:

A.为长颈漏斗,故A错误;

B.为蒸发皿,故B正确;

C.为坩埚钳,故C正确;

D.为滴瓶,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名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在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3.下列仪器可以加热的是(  )

A.容量瓶B.坩埚C.胶头滴管D.量筒

【考点】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是: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解答】解:

坩埚能够直接加热;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不能加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很简单,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B.

向试管中加固体粉末

C.

点燃酒精灯D.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考点】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与加热.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法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使用注意事项.

A、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

B、向试管中加固体药品的方法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解答】解:

A、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故A错误;

B、向试管中加固体药品时,应该是:

一横、二放、三慢竖,故B正确;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酒精灯引燃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

D、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等,只要把握好每一个操作的注意事项,此类考点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属于实验基本操作中有关操作的注意事项,此类考点经常出现考题中.

 

5.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  )

A.用镊子取用托盘天平的砝码

B.点燃氢气体之前,应该先检验纯度

C.用烧杯溶解氯化钠固体

D.尝实验室的蔗糖是否有甜味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分析】A.取用砝码需要用镊子;

B.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都需要进行验纯;

C.烧杯可用来溶解固体;

D.实验室中的任何药品不能品尝.

【解答】解:

A.取用砝码需要用镊子,防止砝码生锈,故A错误;

B.氢气为可燃性气体,点燃氢气前需要检查氢气纯度,避免发生爆炸,故B错误;

C.烧杯可用来溶解固体,可溶解氯化钠,故C错误;

D.实验室中的任何药品不能品尝,防止中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安全事故及处理方法,题目难度不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避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危及安全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能防患于未然,要明确在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6.下列操作不属于混合物分离的是(  )

A.过滤B.蒸馏C.分液D.搅拌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有过滤、蒸馏、蒸发、萃取、分液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故A不选;

B.蒸馏分离互溶液体,但沸点不同的混合物,故B不选;

C.分液分离分层的液体混合物,故C不选;

D.搅拌只能加速溶解或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不能用于分离,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及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可用滴管吸出一部分使其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过滤的时候,用玻璃棒引流,并将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边缘接触

C.试管中滴加溶液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口内,应悬空滴入

D.蒸发氯化钠溶液,待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要重新配置;

B.三层滤纸较厚,不易捣破;

C.试管中滴加溶液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口内,应悬空滴入,否则易污染药品;

D.蒸发氯化钠溶液时,用余热蒸干.

【解答】解:

A.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用滴管吸出一部分使其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会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所以要重新配置,故A错误;

B.三层滤纸较厚,不易捣破,则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处接触,且用玻璃棒引流,故B正确;

C.试管中滴加溶液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口内,应悬空滴入,否则易污染药品,故C正确;

D.蒸发不能直接蒸干,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固体分解,应当加热到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检验等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相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易错选项是A.

 

8.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

B.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并且用手使劲揉眼睛

C.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分析】A.快速移到通风处,使患者吸入氧气;

B.如果立即揉揉眼睛会加重药液对眼的腐蚀;

C.浓硫酸溶解于水放热;

D.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

【解答】解:

A.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故A错误;

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B正确;

C.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涂上2%的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

D.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是一种很好的灭火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9.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分散系,分散剂必须是液态的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分散质和分散剂不同

C.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讲,分散系是混合物

D.所有的分散系都能均匀稳定的长期存在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分析】A.分散剂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

B.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所在;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D.溶液和胶体是稳定的.

【解答】解:

A.分散剂和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故A错误;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B错误;

C.分散系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是混合物,故C正确;

D.溶液和胶体是稳定的,浊液不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以及混合物的概念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10.关于分类的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化学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

B.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形分类法

C.对于相同的分类对象,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D.初中的化学知识告诉我们,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大类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A、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B、根据不同的标准,物质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物质分类法的种类进行判断;

C、根据不同的标准,物质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D、化学反应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解答】解:

A、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化学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故A正确;

B、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形分类法、单一分类法等,故B正确;

C、对于相同的分类对象,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如硫酸钠属于钠盐还属于硫酸盐,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个复分解反应四大类,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以及分类的标准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11.下列属于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

A.摩尔B.千克C.秒D.安培

【考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分析】物质的量为描述微观离子集体的物理量,符合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

A.摩尔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其符号为mol,故A正确;

B.千克为质量的单位,不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B错误;

C.秒为时间的单位,不是物质的量单位,故C错误;

D.安培为电流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题目难度不大,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明确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B.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

C.摩尔质量就是微粒的相对分子质量或者相对原子质量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考点】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分析】A.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判断;

B.不同的条件,气体摩尔体积不同;

C.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对分子质量或者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物质的量、质量为不同的物理量.

【解答】解:

A.由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可知,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故A正确;

B.不同的条件,气体摩尔体积不同,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mol,故B错误;

C.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对分子质量或者相对原子质量相同,二者单位不同,故C错误;

D.物质的量、质量为不同的物理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双基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3.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们把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个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B.含的原子总数为6.02×1023个的CO,其物质的量为1mol

C.凡是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集体,其物质的量就为1mol

D.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取6.02×1023mol﹣,常用NA表示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个数即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B、CO为双原子分子;

C、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看做一个整体即为1mol;

D、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6.02×1023,单位为mol﹣1.

【解答】解:

A、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个数即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看做一个整体即为1mol,故A正确;

B、CO为双原子分子,故当含6.02×1023个原子时,CO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B错误;

C、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看做一个整体即为1mol,故凡是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集体,其物质的量就为1mol,故C正确;

D、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6.02×1023,单位为mol﹣1,即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定义和有关计算,掌握基础是关键,难度不大.

 

14.关于摩尔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

B.22.4L氮气的物质的量一定是1mol

C.在标准状况下0.5mo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约为11.2L

D.如果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这些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考点】气体摩尔体积.

【分析】A、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B、温度压强不知不能计算气体物质的量;

C、气体摩尔体积适用于各种气体,n=

D、依据PV=nRT,温度和压强同倍数变化,气体体积可以为1mol是22.4L.

【解答】解:

A、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固体和液体不是,故A错误;

B、温度压强不知不能计算气体物质的量,故B错误;

C、气体摩尔体积适用于各种气体,n=

,在标准状况下0.5mo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约为11.2L,故C正确;

D、依据PV=nRT,温度和压强同倍数变化,气体体积可以为1mol是22.4L,气体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分析判断,概念的理解和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条件下,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

C.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氮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也相同

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一定等于其原子个数之比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分析】A.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n=

判断;

B.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N=

判断;

C.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m=

判断;

D.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N=

结合分子构成计算原子个数之比.

【解答】解:

A.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n=

知,二者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A正确;

B.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N=

知,二者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故B正确;

C.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m=

知,相同体积时,其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氮气和CO摩尔质量相等,所以其质量相等,故C正确;

D.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N=

知,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因为分子构成不一定相同,所以导致其原子个数不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