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488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9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4页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4页
亲,该文档总共1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docx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五册

 

多媒体课件文字脚本

编者:

牟荣康胡志彬

王忠伦倪秀光

 

课件内容目录

第一单元诗苑奇葩

1.古体诗四首

豳风·东山诗经

九歌·国殇屈原

归园田居陶渊明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今体诗四首

送友人李白

江村杜甫

乐游原李商隐

题乌江亭杜牧

3.宋词四首

八声甘州柳永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一剪梅李清照

破阵子·为陈同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第二单元艺海探趣

6.古代建筑秩序的韵味美《艺术殿堂的心动之旅》

7.北宋市民阶层的诗篇林通雁

8.李斯特与交响诗

《艺术殿堂的心动之旅》

第三单元科技揽胜

11.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竺可桢

12.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钱学森

13.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

霍华德

第四单元评议纵横

16.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17.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江泽民

18.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蔡元培

第五单元名作欣赏

21.秋瑾黄宗江谢晋

22.城南旧事伊明

23.简·爱奥尔德斯·赫克斯利等

第六单元文言文

26.治安策贾谊

27.报任安书司马迁

28.陈情表李密

 

第一单元诗苑奇葩(共89张)

1.古体诗四首

豳风·东山(12张)

九歌·国殇(10张)

归园田居(9张)

春江花月夜(13张)

2.今体诗四首(27张)

送友人(7张)

江村(8张)

乐游园(6张)

题乌江亭(6张)

3.宋词四首(18张)

八声甘州

念奴娇

一剪梅

破阵子

1.古体诗四首

《豳风·东山》

第1张

图画:

鸳鸯戏水图

画外音: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文字:

这是《诗经》开篇《关睢》的头四句。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因其有诗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它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其中《风》是精华部分,共有十五国风。

“风”即民歌的意思。

第2张

文字1《豳风·东山》

《诗经》

文字:

2“豳风”即豳(bīn)地民歌,古代的豳地在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南。

《东山》是《诗经》中一首出色的抒情诗。

它描写了一个远征的士兵在归家途中思念家乡,怀想亲人的悲喜交加的心情。

第3张

一、反复吟诵,疏通文字。

(先出现词语,后由教师按排列顺序逐个点击词语,再依次出现注音)

cútāoyuānzhúduìyìxiāoshāo

徂慆慆蜎蜎蠋敦施蠨蛸

tǐngtuǎnyìdiézhìlí

町畽熠垤窒缡

第4张

译文

(一)

自我远征东山东,

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山东回,

满天小雨雾蒙蒙。

才说要从东山归,

我心忧伤早西飞。

家常衣服做一件,

不再行军事衔枚。

野蚕蜷蜷树上爬,

田野桑林是它家。

露宿将身缩一团,

睡在哪儿车底下。

第5张

译文

(二)

自我远征东山东,

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

满天小雨雾蒙蒙。

栝楼藤上结了瓜,

藤蔓爬到屋檐下。

屋内潮湿生地虱,

蜘蛛结网当门挂。

鹿迹斑斑场上留,

磷火闪闪夜间流。

家园荒凉不可怕,

越是如此越想家。

第6张

译文(三)

自我远征东山东,

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

满天小雨雾蒙蒙。

白鹳丘上轻叫唤,

我妻屋里把气叹。

洒扫房舍塞鼠洞,

盼我早早把家转。

团团葫芦剖两半,

撂上柴堆没人管。

旧物闲置我不见,

算来到今已三年。

第7张

译文(四)

自我远征东山东,

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

满天小雨雾蒙蒙。

当年黄莺正飞翔,

黄莺毛羽有辉光。

那人过门做新娘,

迎新骏马白透黄。

娘为女儿结佩巾,

婚仪繁缛多过场。

新婚甭提有多美,

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第8张

二、整体感知,含英咀华

文字:

思想内容赏析

全诗四章,每章12句,共48句。

每章章首4句,文字全同,构成叠咏,是全诗的主旋律。

主要写士兵在归来途中,遇到淫雨天气。

为每章后面几句准备了颇富感染力的背景。

第9张

文字:

第一部分:

(前两章),解甲归田,思念家乡,悲喜交加。

第一章,通过人物形象刻画,抓住着装改变这一细节,写了主人公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而桑林中的野蚕这一物象(意象),则既状其辛苦,又抒其脱羁之喜。

第二章,通过主人公的想象,着意描绘了“杂草丛生、野兽出没、磷火闪烁”等意象,表现了家园颓败、民生凋敝的荒芜之状,倍增怀念之情。

第10张

文字:

第二部分:

(后两章)复员还家,怀想亲人,喜胜于悲。

第三章,主人公推想妻子家中忧思(妇叹于室),特别提到了“葫芦”这一古代婚俗意象,言在物而意在人。

第四章,主人公回忆三年前新婚的幸福情景:

莺歌燕舞、车欢马叫,岳母“亲结其缡”,快乐的情景既与“妇叹于室”对比,还暗示曾有过的“新婚别”的悲痛经历,更引发主人公对重逢的强烈渴望。

“其旧如之何”的结句,想象了久别重逢的情状。

第11张

文字:

三、总结全诗,品味特色

赏析艺术特色

叠咏:

主旋律情景交融背景

想象:

再现、追忆幻想、推理

心理:

悲喜悲喜交加

第12张

文字:

《东山》板书

叠咏想象

 

餐风宿露

夜住晓行

客观形象

家园颓败

民生凋敝

 

怀喜

想胜

亲于

人悲

途中

·

东山

思悲

念喜

家交

乡加

解甲归田

复员还家

士兵

盼夫早归

妇叹于室

新婚幸福

久别重逢

 

《九歌·国殇》

第1张

图像:

汨罗江边的屈原。

(位置在本张左边,占页面一半)

文字:

《九歌·国殇》

屈原

(位置在页面右边)

第2张

图像:

汨罗江上舟中的屈原像。

文字(仰天长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艰。

”这是屈原著名诗篇《离骚》中的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走近屈原,一起来领略其《九歌》中的一首《国殇》。

第3张

文字:

1《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由西汉刘向编辑而成。

主要收录了屈原、宋玉、景差及两汉贾谊、东方朔等人的作品。

《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

其方言声韵,风土名物等,均具有浓厚的楚地地方色彩。

文字:

2《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第4张

文字:

一、反复吟诵,读通诗篇

生字与注音

gǔliècānyì

毂躐骖殪

máizhìfúduì

霾絷枹怼

第5张

译文

(一)

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

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

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

箭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

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

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

埋定东轮呵拉住战马,

拿起玉槌呵擂动鼓点。

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

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

第6张

译文

(二)

既已出征呵就没有想过要回返,

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

带上长剑呵操起秦弓,

纵使首身异处呵无悔无怨。

真是英勇无畏呵武艺超凡,

你永远刚强呵不可凌犯。

既已身死呵将成神显灵,

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

第7张

文字:

二、整体感知,含英咀华

思想内容赏析

《国殇》分两诗节,也即两部分。

描写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

第一部分:

(第1诗节,共10句),描写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

诗中“旌蔽日”、“敌若云”,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将黑云压城、敌众我寡的情势渲染得淋漓尽致。

尽管敌人来势汹汹,而且“凌余阵”、“躐余行”,但楚国将士毫无惧色,奋勇争先。

诗人用点面结合之法,(“面”——楚国将士,“点”——楚军统帅),表现了楚军将士抗敌之英勇,场面之惨烈。

第8张

文字:

第二部分(第2诗节,共8句),讴歌死难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诗人笔锋一转,由战云密布、短兵相接、激烈搏杀的恶战场面,转到了静寂的战后荒野。

他以饱含情感的笔触,描写了那些视死如归的楚国将士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

尽管场面是静寂的,但诗人的感情却是沸腾奔迸的。

他满怀敬爱之情,慎拾美好的事物修饰笔下的人物,“带长剑兮挟秦弓”,并且以近乎呐喊的笔触,盛赞楚国将士:

“子魂魄兮为鬼雄”。

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第9张

文字:

三、总结全诗,品味特色

赏析艺术特色

场面描写、气氛渲染:

比喻、夸张

点面结合

直赋其事、情感炽烈:

节奏促迫

抒写张扬

第10张

文字:

思想内容

《九歌·国殇》板书设计

歌抒

颂发

死热

难爱

将家

士园

高炽

尚烈

志感

节情

 

·

 

 

艺术特色

 

比喻夸张

扬面描写

煊染气氛

点面结合

 

节奏促迫

直铺其事

感情炽烈

抒写张扬

 

《归园田居》

第1张

文字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师生齐诵上段文字,因在初中学过,可能引发学生的背诵乃至全篇)

文字2: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

作者是谁?

由这篇文章概括出来的成语你知道吗?

你还知道他的其他作品吗?

第2张

图像:

江西九江的乡村图(此图占页面的一半,在左面)

文字: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这段文字占页面的一半,在右面)

第3张

文字(题解):

《归园田居》是组诗,共五首,课本所选是第一首。

这是在作者做了80多天的彭泽县令,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挂印回家之后所作。

诗中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的愉悦心情,寄托了诗人的社会理想。

第4张

文字: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因作《五柳先生传》,又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官僚家庭,至渊明已家道贫寒。

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政治报负。

41岁时任彭泽县令,为官80余日而“自免其职”,赋《归去来辞》,从此终生隐居不仕。

其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述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感士不遇赋》等。

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构思奇特,语言清新,质朴自然,个性鲜明,具有独特风格。

第5张

文字:

一、反复吟诵疏通文字

俗韵:

俗,世俗。

韵,本性、气质。

性:

天性,本性。

羁鸟:

笼中鸟。

守拙:

守住愚拙,谦虚的说法。

暧暧(àiài):

昏暗、模糊。

依依: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墟:

集市。

樊笼:

喻指官场生活。

自然:

这里指田园生活,同时指自然的本性。

第6张

文字:

二、整体感知,含英咀华

赏析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全诗共20句,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头4句),交待辞官归田的原因和从“求官”到“辞官”的时间。

前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基调,同时又是伏笔。

它是诗人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

后两句写从“求官”到“辞官”的时间,一个“误”字包含了诗人无尽的辛酸和沧桑。

第7张

文字:

第二部分:

(中间12句),写诗人回归田园。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

(全诗5—8句),两种生活的过渡。

两个相似的比喻和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从这里转接下文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露痕迹。

第二层:

(全诗9—16句),居所一带的田园风光。

诗人像一个高明的画家,也像一位老道的摄影师,几乎是用白描的手法,摄取了一组镜头,构成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画面。

近镜头,静景: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绿树环绕、点缀的农家小院。

远镜头、动景:

远村、炊烟,狗吠、鸡鸣。

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

在动静相间中,我们嗅到了很淡很淡又很浓很浓的诗人的社会理想。

第三部分:

(最后4句),写新生活的愉快。

环境清幽,心境闲适,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

第8张

文字:

三、总结全文,品味特色

赏析艺术特色

平淡自然。

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总体特征。

本诗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手法,在平淡自然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闲适安谧的农村生活,诗人如释重负的心境,通过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实率真地抒写出来,乃胸中所出,不着一点痕迹。

构思精妙。

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对人生了然明达的心境。

在这种心绪下,作者在逐层推进中,精妙地安排构思。

如诗中描绘田园风光的8句。

诗人落笔于眼前的景物,在交掩成趣的简单几笔的勾勒中,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素淡中又有一丝绚丽。

然后诗人觉得这还不够,放远眼光,为我们勾勒了动静相间的最富农村气息的画面,诗人的社会理想也隐约可见。

 

第9张计

文字:

《归园田居》板书设计

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厌倦官场生活,回归园田

 

景情

归隐后愉悦

的心情

田园风光

的美好

抒情主人公

(我)

 

如释重负

自然恬淡

 

《春江花月夜》

第1张

文字:

走进长江,感悟母亲河

图像:

选择1—2幅长江及周围风景的画面(最好一昼一夜)。

如,中华网文史1903—1935:

长江及周边风景老照片图集(4)中的第10幅:

镇江。

长江落日。

画外音: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2张

文字: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背景图:

烟波浩淼的长江

第3张

文字:

作者,作品简介:

张若虚,初唐著名诗人。

《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但《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第4张

文字:

生词难句

1.滟滟:

水波闪耀。

2.芳甸:

花草

3.霰:

细小的雪粒。

4.妆镜台:

梳妆台。

5.逐:

追随。

6.月华:

月光

7.月绯徊:

月照妆楼,思妇徘徊难眠。

8.空里流霜:

古人认为霜是从天空落下的。

9.玉户:

华美的屋子。

10.捣衣砧:

洗衣用的石头。

11.“空里”以下四句写秋夜的江畔,空气清新,人不觉得霜飞,但汀洲沙滩已经被清霜覆盖了。

在一轮明月照耀之下,江天一色,皎洁澄明。

12.“玉户”以下两句说明月光时时处处引起她的相思之情。

13.“鸿雁”两句写月光普照之深远,引起人深远的相思。

雁长飞也飞不出月光;江中潜游的鱼也在明月照耀下跳出水面。

那么,鱼、雁是否可以传书呢?

长空寥廓,大地辽远,音信难通。

第5张

文字:

二、整体感知,含英咀华

欣赏思想内容

全诗共36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

(1—10句),勾勒春江月夜的壮丽图画,创造了幽美、恬静和神话般的美妙境界。

诗人在篇首便想象浩渺黝黑的海面上,一轮圆月正在潮水涌动下,冉冉升起。

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月亮的清光似随潮水从东海涌入江面,春江之上无处不尽染着明月之辉。

“春江潮水”两句,言景象壮观;“滟滟随波”两句,状月耀江水;“月照花林”两句,绘月光轻盈;“江天一色”句,喻指月光纯洁。

诗人时而用如椽巨笔挥洒,时而用淡扫娥眉之法细描,意象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动趋静,由面至点,由春江花月夜等众多景物渐聚一轮孤月之上。

第6张

文字:

第二层:

(11—14句),从无尽的时间,据人与月的关系,探讨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无边的空间是“宇”,无尽的时间是“宙”。

第一层把月放到了无边的空间之中加以描写,这一层则把人与月的关系置于无尽的时间里讨论。

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才得以与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

个人的生命是稍纵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不断的。

第7张

文字:

第三层:

(15—36句),写离人与思妇在千里明月之下,相望而不相闻。

在承上启下的过渡诗句之后,诗人用“白云”以下四句总写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

“白云”、“青枫浦”是古人常用的感别景物和处所,诗人用来托物寓情。

“谁家”、“何处”两句互文见义,一种相思,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

“可怜”以下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月就像一个十分有怜悯心的朋友一样,久久地在离人的妆镜台上“徘徊”,而且固执地要与她作伴,欲为她消除一点忧愁,于是柔和的清辉洒在玉户帘上和捣衣砧上。

从修辞说,这是一种拟人手法;从文化意蕴上讲,这正是中国人说的“天人感应”。

思妇想撵走这牵人情思的月光,可月光依旧,卷也“卷不去”,拂亦“拂还来”。

月光下,鸿雁长飞,鱼龙潜跃,但飞也徒劳,跃也无用。

第8张

文字:

最后八句写游子的思妇之情。

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多想越过从潇湘到碣石的无限路程,乘月还家。

“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重了他的相思。

月已落而天欲明,游子只有把自己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余晖下的江树上。

而“摇情”不写人情而写月情,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其实,它既是月情,又是人情;既是思念之情,又是诗人之情,交织一片,尽在其中。

第9张

文字:

三、总结全诗,品味特色

第一,融情、景、理为一炉。

写景,虚实相生,恢宏隽永;写情,幽怨缠绵,热烈深沉;写理,清明显白,深邃透辟。

此诗月是中心意象。

不借月,无以写景,无以抒情,无以议论。

月是纽带,贯通了情、景、理。

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的纯洁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把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第10张

文字:

第二,空阔的背景,清幽的意境。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大背景着墨,几何中心点便是那一轮明月。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在诗人的笔下,月在一夜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郊野、江树、花朵、飞霜、白云、扁舟、小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思妇、离人,还有那隐逸于字里行间抒发宇宙人生之慨的江边望月人,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绘就了一幅情理相生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

尤其在色调上,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淡妆浓抹总相宜”;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水墨画的意境,表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清幽的意境之美。

第11张

文字:

《春江花月夜》板书设计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勾勒壮丽画卷

创造美妙境界(空间)

融情、景、理为一炉

探讨人生哲理

与宇宙的奥秘(时间)

 

离人与思妇的

相思之情(两地)

(两地)

空阔的背景

清幽的意境

 

第12张

文字:

历史上其余5首《春江花月夜》。

比较阅读,拓宽眼界

(一)

1.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炀帝杨广

2.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隋炀帝杨广

3.花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

月夜含江树,花影覆船楼。

——隋诸葛颖

第13张

文字:

比较阅读拓宽眼界

(二)

4.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隋张子容

5.交甫怜瑶佩,仙妃难重期。

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隋张子容

 

2今体诗四首

送友人

第1张

文字:

走近李白,感悟浪漫

画外音: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同时在页面上出现以上文字)

这是友人送他时他写的留别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送友人时的道别诗。

第2张

文字:

《送友人》

李白

第3张

文字: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生于唐安西都护府所属的碎叶(今吉尔吉斯坦境内),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天宝年间被召入京,供奉翰林。

不到三年,因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

后死于族叔李阳冰家。

他的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伟,形象鲜明、瑰丽,诗中多用夸张和神话故事,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第4张

文字:

一、反复吟诵,整体感知

赏析思想内容

《送友人》是一首典范的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诗分首、颔、颈、尾四联。

㈠首联从修辞上讲用了一种什么手法,勾画了一幅什么画面?

表达了怎样情感?

(先出示问题,经赏析后,由教师点击再出示答案,下同。

答:

对偶。

寥阔秀丽的画面。

远景:

青山叠翠、横亘城北、朦胧绵延;近景:

波光粼粼、水绕东城、潺潺而去。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绕”相生,动静共在。

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第5张

文字:

(二)颔联和颈联写了什么内容?

从对仗角度讲,哪一联更工整?

诗人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答:

这两联写离别的深情。

两联之中,颈联更工整。

而颔联则不拘泥于对仗,却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

在山明水秀、红日夕照中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令人难舍难分。

既有情,又有景,情景交融。

(三)尾联写诗人更为深切的情谊。

诗人运用什么手法表达内心感觉?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诗人化用《诗经·车攻》“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诗人没有直接写内心感受,而是借马情写人情。

尤其着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

第6张

文字:

二、总结全诗,品味特色

㈠语言清新明快,新颖别致。

㈡形象新鲜活泼,不落窠臼。

㈢不袭缠哀绵衰伤旧习,尽显真挚热忱、豁达乐观。

第7张:

文字:

学点格律常识㈠

一、韵脚

二、四声

三、平仄

四、对仗

五绝、五律平仄的常见定式

㈠仄起式㈡平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以上两式为五绝,双用为五律)

《江村》

第1张

图像: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文字:

走近杜甫,感悟现实。

画外音: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在画外音的同时,页面上出现以上文字)

第2张

文字:

听到这首诗,我们感受了诗人的痛苦,“天下寒士”的痛苦,乃至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忧国忧民的情愫、沉郁顿挫之风涌上心头,扑面而来。

那么,杜甫有没有些许的快乐呢?

同在浣花溪畔的草堂,比这首诗稍早,杜甫写就了《江村》一诗,可以让我们领略那短暂的喜悦。

(同时,页面出现杜甫《江村》一诗)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第3张

文字:

(课题)江村

杜甫

第4张

文字: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