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669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docx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大孤山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大孤山古建筑群的历史与保护

班级:

高二

(1)班

组长:

陈相凝

组员:

刘春秀史佳鑫吴俊鑫

王文晓杨洋唐晓琳

指导教师:

姜晓丹

 

目录

●摘要

●研究背景

●目的与意义

●研究方法

●任务分工

●活动时间

●研究过程

●总结报告

●体验与反思

●致谢

●活动剪影

 

摘要

大孤山 建筑群是清代中晚期的古建筑遗存,也是我省现存下来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三教(佛、道、儒教)古建筑群之一。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为妥善保护历史遗产出谋划策,尽出我们微薄之力。

了解大孤山的昔日辉煌,希望现能合理利用,精心管理,合理利用文化资源。

研究背景

大孤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辽代建有佛庙,由于兵灾破坏和风化侵蚀,至明代末期“殿宇荒废,仅存基垣”。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山东崂山金山派道人倪理休,云游此地,见有古刹遗址,便发愿重建庙宇。

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娘娘殿(即三霄娘娘殿)工程中,地下掘出十六尊辽代时期铁铸罗汉,因此又增建罗汉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天后宫(即海神娘娘殿),由于光绪六年(1880年)发生火灾,将正殿及两厢全部烧毁,于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

嘉庆七年(1802年)重建大雄宝殿,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建地藏庵,民国后期,将地藏庵改名为地藏寺。

道光四年始先后修建戏楼、财神殿、龙王殿、玉皇殿、钟楼、文昌阁、吕祖亭。

历经清代的重建、增建和维修,逐渐形成如今之规模。

其有着丰厚的的文化底蕴,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为妥善保护历史遗产出谋划策。

目的意义

了解大孤山

昔日辉煌,破坏过程

激发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与热情

妥善保护历史遗产,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推动大孤山古建筑群保护整修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实地走访

任务分工

查阅资料:

史佳鑫王文晓

汇总筛选资料,讨论:

全组

实地考察,调查:

全组

整理数据,讨论资料,写出论文:

唐晓琳陈相凝

 

活动时间

(1)2011年8月19日,首次考察大孤山

(2)2011年8月20日,第二次考察大孤山

(3)2011年8月21日,调查大孤山管理情况

研究过程(摘选)

2011年8月19日

调查员

任务分工

王文晓

摄像

杨洋

采访

刘春秀

笔录

唐晓琳

勘察

调查对象

大孤山群众

调查日期

2011年8月19日

调查目的

调查群众对大孤山的理解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一:

您对大孤山文化遗产保护的满意度

76%游客满意,24%的居民一般,

没有游客不满

调查问题二:

您对大孤山的了解途径

大部分群众通过亲身体验,

或通过朋友

调查问题三:

您认为大孤山的存在价值

大部分游客认为大孤山古建筑群的主要价值在于对旅游经济的拉动

结论:

总体上游客对大孤山古建筑群还是比较满意,但仍有人认为现在的服务设施不完善。

 

 

21日杨洋与唐晓琳来到大孤山进行第二次调查。

刘春秀因事请假,吴俊鑫因病假均未参加。

研究资料的任务分配了给她们这次大孤山比上次热闹得多,我们边走边讨论,食品垃圾扔得到处都是实在是个不好的现象,如何才能使环境更整洁。

接着我们又来到步天桥,桥面很宽广,而且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上面有字,好像是任命或者是“到此一游”这是否算破坏了遗址呢?

我们认为应该打一堵白墙。

让游客在上面写下游览感受。

这次游览又有一个个问题向我们打开,我们要克服它,得出满意答案。

2011年8月21日

调查员

任务分工

唐晓琳、史佳鑫

主要调查员

陈相凝

摄影记录员

调查对象

大孤山游客

调查日期

2011年8月20日

调查问题一:

您认为大孤山的工作人员尽职吗

30人认为尽职,10人认为不尽职。

经观察底层管理人员工作非常认真

调查问题二:

您认为清洁情况好不好

认为好有32人认为不好有8人

调查问题三:

您是否愿意参加庙会

39人愿意1人不愿意觉得人大多

调查问题四:

您认为在遗址上刻字的行为好不好

100%的人认为不好

结论:

前两问题是对管理人员工作情况的看法。

总体来说不错。

洪亮问题是针对游客本身提问的,最后一题大多数人认为是多余的,可是既然问到的游客都说刻字是不好的行为,却仍有游客刻字等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总结报告

(一)历史变迁

1.起源由来

大孤山古建筑群位于孤山镇,座落于大孤山南麓。

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始建于唐代,又经乾隆、嘉庆、道光等各个时期的重修和营建,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上庙、下庙、戏楼为一体的古建筑群,其建筑既有中原明式宫廷建筑风格,更具有北方满族民居的结构,建筑技艺精湛,雕梁画栋,垂脊飞甍,斗拱雀替,砖雕壁画,呈现出一派大气磅礴的民族建筑风采,是中原汉文化与东北满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最大的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落。

建筑群由上庙圣水宫、三宵娘娘殿、佛爷殿、龙王殿、玉皇殿、药王殿和下庙天后宫、后五殿、地藏寺、大雄宝殿、文昌宫、财神殿、关帝殿、吕祖庙、戏楼等建筑组成。

殿、堂、楼、阁共126楹,一条中轴线贯穿升水宫、天后宫和古戏楼,平面整个布局构成了一个繁体的“寿”字,寿山福地,颇具匠心。

有“紫液圣泉”、“半覆神殿”、“祖孙银杏”、“无字古碑”、“梨园孤楼”、“第一神宫”、“无双砖雕”、“三教共和”,堪称“八绝”,古今盛名海内外。

天后宫属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妈祖庙,成为中国北部沿海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2.历史破坏

由于兵灾破坏和风化侵蚀,至明代末期“殿宇荒废,仅存基垣”。

光绪六年(1880年)发生火灾,将正殿及两厢全部烧毁,

(二)保护与利用

1947年,孤山县人民政府甫楼管大孤山庙,即着文教局派专员看护。

1949年,安东县人民政府接管大孤山庙,亦即责成文教局专事管护,并斥资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孤山备蒙爱护。

1961年,得到安东县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又列为安东市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升列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辽宁省大孤山古建筑群文物管理所,专事其保护维修 

1998年7月,东港市人民政府特建立大孤山文物管理处,加强保护维修,以期庙宇永驻。

(三)建议书

我们通过对大孤山古建筑群的研究发现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小组撰写了建议书,希望能对圆明园的管理有所改进。

1.关于刻字留念问题:

当今社会许多人在大孤山古建筑上刻字留念,好像是人名或者是到此一游,这种现象非常不好,所以建议建一个留言板或者是留念碑供人们留念。

2.关于庙会秩序问题:

众所周知一年一度的孤山庙会是最热闹最重要的盛事,庙会当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秩序的混乱希望能加强监管,保证秩序,保护游客安全。

3.关于垃圾污染问题:

游人的增多产生了食品垃圾扔的到处都是的问题,尽管有工作人员清理,可仍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希望能多通过多设垃圾箱及向游人人发放便携垃圾袋来提高环境洁净度。

4.路标指示牌问题:

在调查的过程中,明显发现指示牌数量的不足及损坏未修复问题,使得游客找不到一些要去的游点,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游玩时间。

所以我们希望尽快修复和增设指示牌方便游人游玩。

(四)小结

通过我们的调查与走访,以及查阅资料,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大孤山的历史变迁,对大孤山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我们小组希望大孤山的工作人员能采纳其中部分意见和建议,对大孤山进行合理修复完善并保护,让游客对大孤山的风景更加满意,也希望所有的游客在大孤山有一个好心情,自觉爱护周围环境设施,祝愿大孤山的明天更美好。

体验与反思

今年暑假期间,通过对大孤山古建筑群的考察,我们体会到了实践的快乐和意义。

大孤山是我们东港乃至我们辽东地区的文化瑰宝,国家级森林公园,对它的考察,可谓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后,便踏上的征程。

到了大孤山脚下,炎炎的烈日已烤的我们喘不过气来。

随后的攀爬、拍摄等工作更是困难重重。

我们背着沉重的工具包,一边攀崖,一边就地取景,研读碑文古迹。

经过一天的徒步考察,我们终于采集到了大量的实地资料,为后期整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得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亲眼目睹了前人留下的文化遗宝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们感叹祖先的勤劳、勇敢与智慧。

同时,我们看到大孤山的存在与发展对东港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的腾飞有重大意义。

从准备到后期整理中,我们体会到了研究工作的酸甜苦辣,留在大孤山的汗水与足迹将是我们成长的又一次见证。

大孤山是祖国美好河山的缩影,一次研究性活动,是我们日后奋斗的里程碑。

它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品质,教会了我们研究方法。

我们为自己又有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发现与提议能让我们美丽的大孤山更加美好,保护环境,热爱家乡为东港发展做贡献。

 

致谢

大孤山古建筑群全体工作人员的配合

广大游客的大力支持和理解

东港市第二中学指导教师:

姜晓丹

每位成员家长的支持

 

活动剪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