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817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docx

中考生物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

阶段复习效果评估卷(四)(八年级下册)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参与的是( D )

A.草莓扦插B.马铃薯块茎繁殖

C.苹果嫁接D.小麦用种子繁殖

解析:

草莓扦插、马铃薯块茎繁殖、苹果嫁接,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属于无性生殖。

小麦用种子繁殖,有精子和卵细胞参与,属于有性生殖。

2.(2019菏泽)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鸟类受精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

B.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家兔的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

D.青蛙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解析:

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3.(2019济宁)果蝇作为模式动物(研究材料)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先后5次帮助10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以下关于果蝇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果蝇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

B.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蜕皮现象

C.果蝇的幼虫与成虫有明显差别

D.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

解析:

果蝇是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故有蜕皮现象,B错误。

4.将鸡蛋敲破,蛋清和蛋黄流进培养皿,可发现卵黄上有一个小白点,两端各有一条白色的带,它们分别是( C )

A.细胞核、卵白B.卵细胞、卵白

C.胚盘、系带D.卵细胞、系带

解析: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卵黄两端各有一条白色的带叫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

5.下列行为中,属于鸟类繁殖过程必不可少的行为是( A )

①交配 ②筑巢 ③化蛹 ④育雏 ⑤结茧 ⑥孵卵 ⑦跳舞 ⑧产卵

A.①⑧B.②⑦C.④⑥D.③⑤

解析:

鸟类的生殖一般要经历6个过程,即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其中所有鸟类都要经历的阶段有3个,即求偶、交配、产卵,属于鸟类繁殖过程必不可少的行为是①交配、⑧产卵。

6.如图为豆天蛾的发育过程示意图。

与此不同的生物是( D )

A.蝴蝶B.蜜蜂C.家蚕D.蝗虫

解析:

由图可知豆天蛾的发育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

蝴蝶、蜜蜂、家蚕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7.如图为昆虫生长发育阶段图,甲表示动物的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如果甲是蚊的卵,那么丁是其发育的蛹期

B.如果甲是蝗虫的卵,那么丁是其成虫

C.如果甲是家蚕的卵,那么在丁期不食不动

D.如果甲是蟋蟀的卵,那么丙期的发育需要蜕皮

解析:

蚊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若甲是蚊的卵,乙就是幼虫,丁是蛹期,丙是成虫;蝗虫和蟋蟀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包括甲卵、乙若虫、丁成虫三个阶段;家蚕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在丁蛹期不吃不动。

8.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DNA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D.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解析:

对原核生物或是病毒来说,这两者根本没有染色体,但有遗传物质DN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分布在细胞质中,无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故C错误。

9.(2019黄冈)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从性状开始已深入到基因水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不同的生物,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B.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很多的基因

C.基因是杂合时,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

下去

D.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解析:

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看不到,如人的ABO血型等,A错误;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B错误;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她生下的就是女孩,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她生下的就是男孩,可见,生男生女是由父亲的性染色体决定,D错误。

10.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转基因技术进行的是( B )

A.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超级水稻

B.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C.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

D.通过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牛

解析:

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不同水稻的基因不同,通过有性生殖过程进行自然的随机的基因重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形成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运用了转基因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属于改变生物的基因进行育种;通过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牛,运用了克隆技术。

11.小明是单眼皮,而父亲、母亲均是双眼皮。

以下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D )

A.父亲、母亲的体细胞中均具有控制单眼皮的基因

B.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

C.父母双亲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完全一样

D.若小明是男孩,则父亲产生的精子中,性染色体一定是Y染色体

解析:

父、母都是双眼皮,小明却是单眼皮,则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并且父、母的体细胞中均有控制单眼皮的基因。

父母双亲生殖细胞中染色体都是23条,数量完全相等。

父亲产生的精子中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这两类精子各占一半。

12.如图表示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由基因控制的,如果高茎基因(D)在图中A位置,那么矮茎基因(d)所在的位置是( A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图中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如果高茎基因(D)在图中A位置,那么矮茎基因(d)所在的位置是①所在的位置。

13.(2018广东)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E),父亲患病(基因组成为Ee),母亲表现正常,孩子患病的概率及其基因组成是( B )

A.25%、EeB.50%、Ee

C.25%、eeD.50%、ee

解析:

父亲基因组成为Ee患病,母亲表现正常,基因组成为ee,所生孩子的基因组成为Ee、ee,各占50%。

因此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Ee)的概率是50%,基因组成是Ee。

14.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双眼皮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一家庭中,祖父和祖母都是双眼皮,其儿子是双眼皮,儿媳是双眼皮,孙子却是单眼皮。

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儿子、儿媳基因组成一定不同

B.祖父、祖母、儿子、儿媳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C.祖父、祖母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D.儿子、儿媳再生一个孩子,双眼皮概率为75%

解析:

由儿子和儿媳都是双眼皮,生的孩子是单眼皮可知,儿子和儿媳的基因组成都是Aa(用A、a分别表示控制双眼皮和单眼皮的基因),而祖父和祖母的基因组成却不能确定。

可见,儿子、儿媳的基因组成一定相同,祖父、祖母、儿子、儿媳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A、B、C都错。

15.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B )

A.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

C.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个体一定获胜

D.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

解析: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常常会因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生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也就是适应环境的个体能获胜而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而不是体型较大的个体能获胜。

16.(2019益阳)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及生物进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总是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选择有利于生存的变异。

由于生物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异未必适应将来变化了的环境,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17.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但此种蛾的一部分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

若干年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 )

A.祖先蛾和变化后的蛾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已是两个物种

C.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错误。

18.(2019广东)格兰特在1976~1985年对达夫涅主岛上的强壮地雀研究时发现:

岛上持续干旱,食物中大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大;后来持续雨季,食物中小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小,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C )

A.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

B.地雀喙的大小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C.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不会变得更大或更小

D.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

解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同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定向选择。

在进化过程中地雀的喙会变的更大或更小。

所以C项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 D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

解析:

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黏膜,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内的杀菌物质,第三道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口服抗生素是依赖药物对病原体起作用,不属于人体防线,故选D。

20.如图分别表示人体免疫的两种免疫过程,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二中的溶菌酶能使病毒失活,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图一中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两幅图均表示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两幅图均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

图一表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图二表示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1.(2019荆门)随着城市养狗人士的增多,狗咬人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媒体普遍呼吁养狗人士主动给狗接种狂犬疫苗,以预防狂犬病。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致人患病的狂犬病病毒属于传染源

B.城管人员杀死、焚烧“疯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狂犬疫苗属于抗体,注射该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D.注射过狂犬疫苗的狗,被其他疯狗咬伤后体内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

解析:

狂犬病病毒可引起狂犬病,属于病原体,A错误;“疯狗”属于传染源,杀死、焚烧“疯狗”,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狂犬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C错误。

2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对于预防H7N9禽流感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勤洗手,不随地吐痰;②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③生熟食物分开处理;④经常进行适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其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C )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

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3.当遇到心跳骤停的患者时,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D )

A.救护者双手叠放在一起,用掌根按压病人的胸骨下段约1/3处

B.有节奏带有冲击力地用力向下按,使其下陷约5厘米,然后放松

C.救护者在患者的左侧,按压速度每分钟100~120次

D.在做心肺复苏时,每做1次胸外心脏按压,就做1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解析:

在做心肺复苏时,应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24.(2019聊城)下列有关安全用药和急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病情好转即可停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

B.处方药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C.静脉出血时要快速压迫伤口近心端进行止血

D.用药之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

解析:

病情稍有好转不能自行停止用药,以免病情出现反复,A错误;非处方药简称OTC,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B错误;静脉出血时要快速压迫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C错误。

25.“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我们都向往着“跋涉于青山绿水,宿营于溪畔林间,跃马于广袤无垠草原,倾诉心语于村寨篝火……”的自然生活,但这一切美好心愿的实现都离不开健康的体魄,请根据健康生活常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艾滋病主要是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传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B.网络能使人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使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资讯,所以染上网瘾并非什么坏事,没必要大惊小怪

C.流感可通过空气传播,在流感流行期间戴口罩出门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几率

D.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也包括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解析:

染上网瘾会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会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B

错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8分)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以下是与生物生殖发育相关的图示,请分析回答([ ]中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

(1)种皮由图甲中[ 2 ] 珠被 发育而来;子代植株的幼体由图甲中[ 3 ] 卵细胞 受精后发育而来。

 

(2)图乙中[ 7 ] 胚盘 将来发育为胚胎,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 6、8 (填标号)提供。

与两栖类相比,鸟类利于繁殖和后代存活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体内受精、鸟卵具有卵壳等;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 (答两条即可)。

 

(3)胎儿通过图丙中[ 10 ] 胎盘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 胎生、哺乳 ,该方式能够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4)甲、乙、丙所示生物类群共有的生殖特点是 有性生殖 。

 

解析:

(1)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受精后子房的发育如下:

可见种皮是由2珠被发育而成,胚是由3卵细胞受精后的受精卵发育而成。

(2)7胚盘中含有遗传物质,是将来能发育成雏鸟的部位。

6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8卵白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两栖类的青蛙雌雄抱对后将受精卵和精子产到水中,进行体外受精,而鸟类是体内受精。

两栖类的受精卵必须在水中发育;鸟卵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如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的卵白和防止水分散失的卵壳等;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

(3)哺乳动物,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10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而双方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即胎盘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4)图中甲、乙、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

27.(2019青岛)(12分)在2019年北京世园会期间,我国的9个牡丹野生种首次亮相。

花卉专家利用这些牡丹野生种培育出了纯黄、橙红等不同花色的新品种。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培育的牡丹新品种与亲本牡丹野生种在花色上有明显不同,这种稳定的差异属于 可遗传 变异,这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

培育牡丹新品种的方法有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写2种)。

 

(2)花卉专家研究发现,纯种红花牡丹和纯种白花牡丹(基因用G、g表示)与纯种红花豌豆和纯种白花豌豆(基因用A、a表示)的杂交实验现象有所不同,结果如图所示。

①牡丹的红花与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 相对性状 。

 

②牡丹杂交实验中,子一代性状不表现为红花,也不表现为白花,而是表现为粉红花。

如果子二代获得的牡丹共366株,理论上粉红花植株的数量为 183 株。

 

③豌豆的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其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7 条。

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二代红花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与控制花色的基因可以用下图中的 A、C (填字母)表示。

 

④豌豆杂交实验中,为确定子二代某一株红花豌豆的基因组成,可让该红花豌豆 与白花豌豆杂交 ,观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

豌豆豆荚的绿色(H)对黄色(h)为显性,现将纯种黄色豌豆授以纯种绿色豌豆的花粉,则该植株所结豌豆豆荚的颜色及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黄色、Hh 。

 

解析:

(1)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并且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为可遗传变异。

牡丹新品种与亲本牡丹野生种在花色上的不同,且具有稳定性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为可遗传变异。

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有很多,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

(2)①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所以牡丹的红花与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②亲代性状的红花基因组成为GG,白花基因组成为gg,子一代性状粉红花基因组成为Gg,遗传图解如下:

如果子二代获得的牡丹共366株,理论上粉红花植株的数量为366×1/2=183(株)。

③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了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所以,豌豆的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其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7条。

豌豆杂交中,子一代红花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自交的子二代基因组成为AA、Aa、aa。

其中,AA和Aa都表现为红花,所以选A和C。

④与白花豌豆杂交,若后代都是红花,则基因组成为AA;若后代有红花,也有白花,则基因组成为Aa。

豌豆豆荚的绿色(H)对黄色(h)为显性,现将纯种黄色豌豆授以纯种绿色豌豆的花粉,则该植株所结豌豆豆荚的颜色为黄色,胚的基因组成为Hh。

28.(8分)请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 2018年5月8日,刚果卫生部确认出现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导致至少17人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有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发烧、体内外出血等症状。

在世卫组织协助下,刚果政府21日开始为部分医护人员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rVSV

ZEBOV,这是世卫组织首次使用疫苗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材料二 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抗生素过多,有些病菌不再“害怕”抗生素了,人们就称那些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为“超级细菌”。

如图是科研人员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

(1)材料一中,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埃博拉病毒 ;对感染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 控制传染源 。

医护人员接种实验疫苗rVSV

ZEBOV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抗体 ,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免疫的角度看,该免疫类型属于 特异性 免疫。

 

(2)材料二中,请据效果曲线图分析此“超级细菌”形成的原因:

 “超级细菌”的形成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

 

(3)某埃博拉出血热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原因是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不起作用 。

 

(4)由上述材料可知,在安全用药方面应该做到 对症下药,不滥用抗生素 。

 

解析:

(1)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是埃博拉病毒;对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医护人员接种实验疫苗后,会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从免疫学角度看,该抗体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

(2)由图中曲线可知,“超级细菌”的形成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3)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不起作用。

(4)由上述材料可知,治疗疾病时要做到对症下药,不滥用抗生素。

29.(10分)将10枚黑围棋子和10枚白围棋子放入一个纸盒中,再将20枚白围棋子放入另一个纸盒中,然后每次从两个纸盒中各摸取一枚围棋子组合起来,记录白白、黑白的组合数量。

每次取完记录后,再将棋子放回去,注意摇匀再取,共记录10次,得到下表。

如图为某人的体细胞内一对性染色体(a与b)组成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记录表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合计

百分比

白白

2

6

3

5

4

9

6

5

7

5

52

52%

黑白

8

4

7

5

6

1

4

5

3

5

48

48%

(1)根据图可以判断,该人的性别为 男性 。

 

(2)假如一个性状总是在某家系的男性成员(父亲、儿子、孙子等)中出现,那么,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 b (填“a”或“b”)染色体上。

 

(3)在模拟实验中,用白围棋子表示含a染色体的 精子 和 卵

细胞 。

 

(4)从上表数据分析可知,人类生男与生女的概率理论上均为 50%。

 

解析:

(1)图中a表示X染色体,b表示Y染色体。

从染色体组成图中可以看出该人性染色体是XY,因此性别是男性。

(2)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

因此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b(Y染色体上)。

(3)在模拟实验中,用白围棋子表示含a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

(4)从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

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

等的。

30.(12分)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

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

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

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

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B 。

 

A.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④

B.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C.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D.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④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繁殖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变异 。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遗传 ,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

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 选择 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 适应性 。

 

解析:

(1)稻飞虱抗药性形成的过程:

②稻飞虱中存在抗药性强和抗药性弱的个体,使用杀虫剂时把一部分抗药性弱的稻飞虱杀死,④稻飞虱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③稻飞虱大量繁殖,稻飞虱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杀虫剂又把一部分抗药性弱稻飞虱杀死,①剩余的大都是抗药性强的稻飞虱。

(2)①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②生物的亲子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