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864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x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

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A段轻快活泼,B段紧张急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

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

赋予音乐小动物在森林中玩乐遇到险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

  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

(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

(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

(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

(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

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

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

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

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

(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

(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

(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

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

(PPT3)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

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

(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3)、结合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三段体结构,并感知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相同的。

(PPT4)

  5、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再次感受不同的音乐性质。

  

(1)、选择与音乐性质相匹配的打击乐器(A段圆舞板,B段沙球),并引导幼儿正确演奏。

  

(2)、空手练习(看图谱分段练习)(幻灯片5、幻灯片6中的图谱加音乐)。

  (3)、幼儿选择乐器练习并合作演奏,教师指挥(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4)、交换乐器。

(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6、分段欣赏与表演(让幼儿扮演小动物,重点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故事情境)

  

(1)、欣赏第一段(A段)音乐。

(PPT8中的音乐)

  ●小动物们听着音乐都做了哪些快乐地动作(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音乐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加上脚的动作,小动物们听着音乐站起来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2)、欣赏第二段(B段)音乐。

(PPT9中的音乐)

  ●幼儿听着B段音乐表现急忙逃跑的情节(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B段音乐快跑)。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

小动物们可以躲到哪里去?

(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在B段音乐快结束的时候摆一个造型,表明自己藏起来了)。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3)、欣赏第三段(A段)音乐。

(PPT10中的音乐)

  大老虎走了,我们快去找我们的朋友一起跳舞吧!

  ●幼儿随音乐表现,教师请能够合作表演的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好一个大圆圈进行表现。

  7、拉好大圆圈随音乐进行完整的音乐故事情境表演。

(PPT11中的完整音乐)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小动物的本领:

玩的时候很快乐,遇到危险又能躲避,那现在老师就更有信心带你们到别的地方去玩了!

随音乐(挪威舞曲)走出活动室。

(PPT11中的完整音乐)

  四、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一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躲藏的地方。

  2、该音乐的音乐形象与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五、PPT课件使用说明:

  1、根据教案的流程,我设计了相对应的幻灯片,这在教案的后面都有简要的提示)

  2、为了节约教学活动的时间,我将音乐都插到了相应的幻灯片里,有的是完整的音乐,有的是分段音乐,也就是说在每一张幻灯片里,都能找到相应的音乐,这大大方便了活动组织者。

为了方便操作者使用及评委审阅,在每张幻灯片的音乐旁边我都加了简单的说明与提示。

  3、根据每一步教学目标的不同,在幻灯片中我设计了情境画面、动态音乐图谱及不动的整体或分段呈现的图谱。

  六、活动反思:

  自XX年11月份起,烟台市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

高尔基曾说:

“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

我认识到: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

  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

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

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

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

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

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

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

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

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

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

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

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

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

《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

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调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

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

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

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

”,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

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

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

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

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

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

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

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

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音乐的天空是广阔的,我们只有帮助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们才能在音乐中高飞。

冼星海说: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幼儿教师只有用心,才能演绎出一节节优秀的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和孩子们一起在音乐殿堂里共同享受、快乐生活!

愿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度过快乐的童年。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感受歌曲的雄壮。

  2、让幼儿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想象所表现的意境。

  活动准备:

狮子头饰2个,狮王进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欣赏《狮王进行曲》

  1、你们听出来是什么动物?

  2、你从音乐中听出他在做什么事?

  二、分段欣赏

  1、小朋友听第一部分音乐,想想它们在做什么?

  

(1)故事内容:

在一个黑洞洞的大森林里,居住着狮王和许多小动物,每当风吹树摇时,远处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

忽然,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

“狮王驾到”。

乐队吹起了号角,狮王大摇大摆地走出来。

  

(2)狮王很神气,我们该怎么表现呀?

  (3)表演动作:

欢迎、狮王神气走路的样子。

  2、狮王来到了森林里,为了表示它的威风,它用了什么方法?

  

(1)狮王大声吼叫,向小动物们示威

  

(2)表演动作:

狮王吼叫。

  3、这时狮王得意极了,边走边唱起了歌,我们来听听它唱了什么?

  

(1)歌词:

“我就是那森林之王,没有人能比我强,我就是那森里之王,没有人能比我壮……”

  

(2)唱完歌后,小动物跟狮王做起了游戏。

  三、完整听一遍

  请个别幼儿表演。

  四、结束

  反思:

  在欣赏活动中,准备的还不够充分,没有想到幼儿会有什么表现,请幼儿表演时,没有事先强调该做些什么,只是先请上来,这样就变的很乱,再加上是表演老虎,小朋友更叫的兴奋。

其实自己对这节欣赏课没什么把握,所以思绪不是很清楚。

在表演中,没有很好的发现做的好的幼儿,所以说对观察这方面还要加强,抓住重点,发现问题,才能把这节课上好。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3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声。

  2、通过语言描述、倾听音乐以及身体动作的参与,体验歌曲和谐、舒缓的意境。

  3、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感受想象的愉悦。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录音机、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萌发对歌曲的第一印象。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这首歌是大人唱的还是小朋友唱的?

它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柔和的?

  二、分段欣赏。

  1、“让我们一起再来仔细地听一听歌里唱到了什么?

”欣赏第一段。

  “歌里唱到了什么?

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你们觉得小虫儿会思念谁?

”“谁来做个思念的样子?

  2、“让我们接着往下听,小虫儿又遇到什么情况了?

”欣赏第二段。

  “这次又唱到了什么?

听了这段你有什么感觉?

小虫儿会想谁来陪它?

”“谁来做一做星星流泪和玫瑰枯萎的样子?

陪伴怎么做呢?

  3、“下面这段的旋律和前面不一样,你们仔细地听一听。

”欣赏第三段。

  “听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虫儿怎么样了?

花儿又怎么样了?

”“天这么黑,风这么吹,小虫儿还在继续飞吗?

它在寻找什么?

你觉得他勇敢吗?

”“谁来学一学现在的小虫儿?

  三、完整地欣赏歌曲,鼓励幼儿自由地加入身体动作。

  “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听这首歌,大家可以跟着音乐来做一做、学一学这只勇敢的小虫儿。

  四、“你们猜一猜,这首歌里还会有谁?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欣赏课件。

  讨论:

“这部动画片里还有一个小客人叫东东。

他在思念谁?

他有什么愿望?

你觉得他的愿望会实现吗?

他需要怎么做呢?

”“当你很孤独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你会想到谁?

你会做什么让对方感受到你在思念他?

  五、再次完整地欣赏歌曲,结束活动。

  “让我们回去后再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你不再感到孤独。

  说课:

  我园目前正在开展《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生活化的实践》课题,在大班,我们主要以音乐欣赏为切入口开展音乐活动,小、中班我们主要以音乐游戏为突破口进行一些探索。

此次结合大班《我想飞》的主题活动,我们设计了这节音乐欣赏活动。

  《虫儿飞》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意境非常优美,里面的童声合唱给人感觉比较舒缓、柔和。

这节活动我们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首次欣赏歌曲时,幼儿会萌发第一印象,对歌曲的旋律有个整体感知如:

“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是欢快的吗?

”幼儿会说“优美的”“温柔的”“感觉象在睡觉”等等。

接着,通过提问“它是大人唱的吗?

是一个人唱的吗?

”让幼儿了解这首歌是童声合唱的形式表现的。

  在第二部分,我们利用分段欣赏让幼儿理解歌词。

在分段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让幼儿倾听后说一说对这段音乐的感觉和体会,说一说歌词并且配合身体动作体验歌曲的意境。

如第一段,我们这样提问:

“歌里唱到了什么?

”“谁来做个思念的样子?

”请幼儿自由发挥身体动作体会歌词。

在第二段中,我们请幼儿根据歌词来想象星星流累和玫瑰枯萎的样子,并感受这段歌曲中有点伤感的情绪。

紧接着,第三段的高潮中,“虫儿怎么样了?

花儿怎样了?

虫儿还在继续飞吗?

你觉得这只虫儿怎么样?

”通过这些问题,让幼儿感觉到不管天黑,风儿怎么吹,小虫儿都勇敢的继续飞这样一种执着的精神。

  第三部分,我们通过完整地欣赏歌曲,鼓励幼儿自由地加入身体动作来表现。

在表现过程中,提倡幼儿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不拘泥于在座位的空间位置进行表演。

在我们试教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在空地上表现,有的孩子就喜欢在座位上欣赏,嘴里还轻轻地跟着哼唱。

这时候,作为教师,已经逐步地退出了带领幼儿欣赏的角色,而是让幼儿自己欣赏、体验歌曲。

  在第四部分,我首次尝试在这个活动中使用课件。

我收集了几个关于《虫儿飞》的电脑动画短片,这个动画短片的画面比较生动而且很形象,基本上按照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

通过这个短片的欣赏,我尝试对幼儿进行情感迁移,我提出了这些问题,如:

“这个片子里的小人物东东,他在思念谁?

他有什么愿望?

他的愿望会实现吗?

”等等,接着让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回想一下“当你在夜晚很孤独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你会思念谁?

你怎样让对方知道你在思念他?

”使孩子们在欣赏之余,回想过去的情况,并想一想如何排解问题。

这部分相当于是一个欣赏活动的小延伸,话题由歌曲转入了生活。

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幼儿不会谈的很深入,但这是我一个大胆的想法。

当歌曲再次响起时,幼儿会对歌曲有了另一番体会,相信他们再次表现时一定会和前面有所不同。

  整个活动,我们综合了听、说、看,表演等形式,希望幼儿在活动中不仅欣赏了歌曲的意境,还有学习歌曲的愿望,我在不同班级试教时的切入点都不太一样,因此达到的目的与效果也不同,但在活动结束时,已经有部分小朋友会跟着音乐哼唱歌词了。

  当然,这个活动是我们对音乐欣赏活动的一次新的尝试,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希望专家和同仁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