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8496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docx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1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

教案

课程音乐欣赏

任课教师武芳英

二0一二年上学期

怀化医专音乐欣赏教案编号:

1

教案一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一、音乐艺术1、什么是音乐艺术

概括: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有其它的特殊性,用“音乐语言”来表达作者和表演者的思想感情,“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相比,它没有明确的语义,因此它具有抽象性。

音乐一是以表演的方式来塑造形象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

音乐艺术性质:

音乐是听觉、时间、表演、情感的艺术。

音乐一是以表演的方式来塑造形象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因而,音乐艺术也是音乐表演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

、音乐艺术的类别:

声乐、器乐和舞蹈

声乐——由人声演唱的音乐,可分为女生、男生和童声。

声乐演唱方式上主要有:

独唱、齐唱、重唱、轮唱、对唱、合唱。

、器乐

大致有:

弦乐、管乐、打击乐、键盘等四大类乐器。

、舞蹈:

种类:

按照舞蹈的特征来划分:

专业舞蹈、古典舞芭蕾舞、民族民间舞、踢踏舞、爵士舞、现代舞。

基本要素:

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色的差异

音乐艺术的要素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的震动频率决定的。

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快,音就高;反之音就低。

、音乐艺术的要素:

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长,发出的音就长;反之音就短。

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长,发出的音就长;反之音就短。

音的强弱——是由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的。

发音体振幅大,发出的音就强;反之音就弱。

音色的差异——音的色彩是由发音体的质料、形状、发音方法以及泛音的多少而决定的。

二、音乐欣赏

人类音乐活动的过程主要由创作——表演——欣赏,这三个基本环节组成,他们分别处在不同的环节,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

音乐欣赏的过程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感官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

三者相互交叉,后者包括前者,低级别向该级别进展、延伸。

三、《湾湾的月亮》歌曲欣赏

1、歌曲简介:

电视音乐片《大地情语》插曲,李海鹰作于1989年。

歌曲通过对典型的南国水乡风景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现代文明与古老风情的交融与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惆怅情怀。

、词曲家简介:

李海鹰1954年生于广州。

198年底到1997年3

YunnanCollegeofForeignAffairs&ForeignLanguage

教师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音乐欣赏授课年级:

2015级

授课班级:

2015级三年制大中专及五年制大专各班任课教师:

许悦

教案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教务处

1

教案

1

第一讲音乐艺术与音乐鉴赏

一、音乐艺术

音乐艺术的性质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与文学、美术、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门听觉的艺术。

音乐通过在时间中展开的音响,以表演的方式来塑造形象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因而,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表演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

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欣赏音乐必须运用人的听觉器官才能进行。

演唱与演奏产生的乐音形成声波,传送到听众的耳朵里,使听觉器官有所感受,人们才能领悟到音乐艺术的美,感受音乐所包含的内容和情感。

人对音乐的听觉感受,直接影响到人对音乐的理解,也关系到音乐艺术的传播、鉴赏。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的陈述具有时间性,乐音是以动态的形式展开和完成的,这中间离不开时间。

音值、节奏、速度等都是属于时间的概念。

不同长短有组织的乐音构成的音乐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示它的形象的,离开了时间,音乐不复存在。

3、音乐是表演的艺术

音乐必须通过演唱演奏这种表演的手段,才能为人们感知而产生艺术效果。

音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解释,这是一门艺术的再创造,同一作品由不同的艺术家表演,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4、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有组织的乐音构成艺术形象,主要通过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

创作音乐需要将情感升华为音乐语言,表演音乐需要把情感融于音乐之中,欣赏音乐需要去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能表达出任何语言或文字不能表达的“心灵状态”。

音乐艺术的类别

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1、声乐——由人声演唱的音乐

人声按不同音色、不同音域,分为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女低音和童声。

演唱方式上主要有独唱、齐唱、重唱、轮唱、合唱等。

2、器乐——用乐器演奏的音乐

器乐以乐器分类,大致有弦乐、管乐、打击乐、键盘等四大类乐器。

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我国民间还有丝竹、吹打等样式。

音乐艺术的要素

音乐艺术的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形式要素、形态侧面三类

1、基本要素。

分为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色的差异四种。

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的震动频率决定的。

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快,音就高;反之音就低。

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长,发出的音就长;反之音就短。

音的强弱——是由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的。

发音体振幅大,发出的音就强;反之音就弱。

音色的差异——音的色彩是由发音体的质料、形状、发音方法以及泛音的多少而决定的。

2、形成要素。

由上述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即形成一些常用的现场要素。

它包括节奏、

句法、音程进行、和弦、调式等。

例如节奏是指音的长短和强弱的关系。

节奏是旋律的骨骼,是乐曲结构的基本要素。

音乐的节奏是从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中提炼出来的。

具有特殊的节奏多次反复,构成节奏型。

它对音乐的风格和特点起着重要的作用。

节奏可不依附旋律而单独存在,但旋律离不开节奏。

节奏型的组织是依靠节拍来完成的,节拍指一小节内的强拍和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出现。

不同的节拍有不同的表情意义,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节拍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3、形态侧面。

由形式要素进一步构成一些形态侧面。

包括旋律、织体、和声、曲式等。

音乐就是由这样一些侧面综合而成的艺术品。

例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不同高低的乐音。

根据思想与情感的需要,呈现出有秩序的起伏呼应。

它是音乐的各种形态侧面中最重要的,被称为“音乐的灵魂”。

旋律在全世界每个民族的音乐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任何一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都源于民间音乐中丰富优美的旋律。

二、音乐欣赏

音乐活动的过程

人类音乐活动的过程主要由创作——表演——欣赏,这三个基本环节组成,他们分别处在不同的环节,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

第一是作曲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作品表达,并用乐谱记录下来,这个过程称为一度创作。

第二是表演家把乐谱变成了实际的音乐音响,在表演过程中,融入了主观创造,这个过程称为二度创作。

第三是欣赏者通过倾听音乐音响接受了音乐作品而进入了审美过程,这是音乐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

欣赏着调动了音乐经验和社会经历,投入到音乐艺术体验之中,用自己的创造和想象,继续作曲家和表演家未完成的音乐过程,让音乐作品最终实现某功能和价值,这个过程称为三度创作。

人类进入了20世纪以后,随着音乐与现代电子技术的结合,用计算机辅助人类的音乐想象力合创造性音乐思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音乐艺术生产方式,一度创作于二度创作随之消失,作曲与表演同时进行,互相渗透、蕴含,以往的音乐活动过程开始向更高的形态变化发展。

音乐欣赏的过程

音乐欣赏的过程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感官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

三者相互交叉,后者包括前者,低级别向该级别进展、延伸。

1、感官欣赏:

指听到音乐的音响后产生的情绪性生理反应,此时不仅对音乐音响与结构形式有一种总体感知,也通过感知、直觉获得一定的快感。

这是一种低层次的音乐反应,也是欣赏音乐的基础。

2、情感欣赏:

当领会到了音乐音响所表达的情感,从音响中感受到作曲家和表演家传达的情感,调动欣赏者的生活积累与感情体验,与作品产生感情共鸣,进入境界,这是一种浅层次的音乐欣赏。

3、理智欣赏:

当聆听音乐音响时,能运用生动的感情体验真正享受音乐艺术的乐趣,并运用理性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认识和评价。

以上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三个层次,从感官接受音乐向情感欣赏过渡,逐步增加理性认识向理智的感觉推进,这是一个完整的欣赏过程,也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高度统一。

第二讲中国民歌

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

民歌是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深切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愿望和理想的寄托。

广义民歌指有民族风格的歌曲,狭义民歌即指民族民间歌曲。

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

中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在民族间不断融合与交流过程当中,在多样的文化土壤的孕育下,中国民歌像一朵朵瑰丽的奇葩。

盛开在缤纷的世界艺术花园中。

中国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民歌的分类:

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三大类。

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歌曲。

紧张的劳动、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劳动号子的歌唱以吆喝、呐喊为主,它是整个人类文化历史中最早、最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

号子不仅具有协调劳动节奏,统一劳动步调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调剂劳动者的精神,激发劳动者的干劲。

二、中国民歌的音乐特征

1、音乐织体和演唱形式

2、节拍

3、音阶、调式

4、曲式

5、衬词和衬腔

三、不同地域的中国民歌

1、西北高原地区民歌

太行山以西的山西高原、黄土高原、青海高原统称西北高原。

西北民歌中尤以西北山歌最具特色,西北山歌是指流行于此地区的山歌体裁,在各地域的民歌体裁中,西北山歌是最富地域特色民歌之一。

在西北民歌中,最代表性的体裁,有晋西北的山曲、烂席片,内蒙古的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和甘肃、宁夏、青海的“花儿”等。

它们有着共同的特性:

节奏自由、旋律奔放,深沉质朴、高亢明亮。

表现的主要内容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是陕北人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上的寄托。

西北高原民歌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西北人的精神世界。

2、新疆民歌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民歌为主。

新疆民族个个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那里的民歌一类是节奏性很强,常具有舞曲的特点,速度快时往往表现热情欢腾的情绪,另一类是,抒情的速度,慢时则又深情婉转,富于细腻的表情。

歌曲大多采用了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降si、升fa、升so等变化音的使用丰富而有变化,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较浓。

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

新疆维吾尔的音调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新疆民歌歌词通俗易懂,大多结合现实生活,民歌手于民间诗人普遍受到尊敬,他们在民歌的创作、加工以及传播等工作中,作出了有意的贡献。

维吾尔著名的大型民族音乐舞蹈史诗“

十二木卡姆”长期流传民间,深受群众喜爱。

3、蒙古民歌

蒙古民族历来就有“音乐民族”之称,这与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处草原有关。

蒙古族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且拖腔悠长、舒缓的长调歌曲,“长调”主要流传于东蒙及阴山以北地区,“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一般节奏自由,可任意发挥,强弱的关系也不明显,歌曲随有小节线划分,但实际演唱起来并不受限制,往往在一些地方运用延长音,使音乐更加连绵不断,意韵更浓。

“长调”的代表曲目有《辽阔甫草原》、《牧歌》等。

“短调”主要流行于西部、西南部地区,特点为节奏短小、节奏规整,大多的叙事歌、情歌和婚礼歌均属于“短调”,代表歌曲有《小黄马》、《森吉德玛》等。

除此以外,在西蒙还有结合蒙汉民族音乐于一身的“蒙汉调”,河套一带的“爬山调”就属于此类。

4、西南地区民歌

与西北高原遥遥相对的包括陕南、四川、云贵地区的西南高原,是一个蕴藏极丰的民歌分布区,山歌也颇具特点。

这里的自然景观同山川苍茫的大西北完全不同。

温和的气候使它山青水绿、植被丰茂,流传在此种环境的山歌自然就有另一种个性和风格。

5、东北地区民歌

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成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

东北民歌一部分是受狩猎文化的影响,表现为以鄂伦春民歌为代表的山歌,如《鄂伦春小调》,还有一部分东北民歌的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因此显得非常富有地方特色,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

6、江南地区民歌

江南民歌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的民歌。

江南地处长江下游,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小街巷陌,水网纵横,古之吴越之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勤劳细腻,所谓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江南特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促成了江南民歌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特点,和东北民歌的豪爽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第三讲中国艺术歌曲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文艺复兴时代

概念理解

查了很多资料,可靠的解释应该是这样:

艺术歌曲的原文是德文Lied,是指以简单的形式把诗和音乐融合起来的声乐曲。

它民歌,其中包含了凡俗性的民谣和纯粹艺术性的歌曲,但是在结构上与内容上比民歌更精致更富诗意,取材广泛,形式亦较自由,歌词多系名诗人的诗句,如席勒、苏轼等,都会给作曲者以最大灵感。

起源及演唱特点

艺术歌曲的兴起据说是在西方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而我觉得是在古时候的中国,因为从那时候起,诗人们的词或诗就已经有了歌的韵律和韵味,诗中带歌,比如柳咏的《雨霖铃》,比如王维的《阳关三叠》,还有很多很多的歌一样的诗被人们经久吟颂着: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让我想起他们,这些诗人,于是我想起一首拉脱维亚流行歌曲《百万朵玫瑰花》:

“画家他终生孤独,忍受着风雪交加,但是在他一生中,有过百万朵玫瑰花……”因为中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所以近现代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就形成了它独有的细腻和质朴,同时也被我认为是“文艺复兴”时代。

歌曲中不再像远古甚至是奴隶制、封建制社会那样,大多歌颂劳动人民的疾苦,它还包含了爱、感激、希望和祈祷等多种感情成分在内,再加上一点现代音乐的味道,就更加区别于以往。

其次,例如《九

歌》中有十一首歌曲是根据不同的鬼神而作。

“文艺复兴”时代歌曲对语言及艺术表现力的挑剔

如何在艺术歌曲中调动情感

中国作曲家也写有大量的艺术歌曲,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思乡》、青主的《我住长江头》,贺绿汀的《嘉陵江》上都是优秀的艺术歌曲。

二、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作曲家及其作品欣赏

1、廖尚果,即青主

中国音乐理论家,广东惠阳县府城人,曾用笔名黎青主,别署黎青、L.T.等。

廖尚果的歌曲创作除了取法F.舒伯特之外,还受H.沃尔夫的影响。

在照顾字音的自然平仄的同时,特别留意字义的轻重,依照朗诵的原则考虑旋律的进行。

他为此写过《作曲和填曲》一文,阐述他的观点,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体现。

如《大江东去》一开头就具有前人称赞苏东坡所说的“天风海雨逼人”的气势,基本上是朗诵式的,却不失其旋律美;中段“遥想公瑾当年”以后,长吟咏叹,豪迈风流;结尾“人生如梦”,好像是消沉下去了,但是“一尊还酹江月”依然给人健翮冲霄之感。

歌曲《我住长江头》以流畅动听的民歌风曲调,表达了恋人的坚贞信念和崇高情操,是一首意境深远的抒情歌曲。

《大江东去》

《满江红》

《教我如何不想他》

毕业歌

《松花江上》

《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大海啊,故乡》

第四讲中国流行音乐

一、流行音乐的特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锦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黎氏八骏”之一。

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

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

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

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

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通俗歌曲和唱法

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

如《大中国》、《众人划桨开大船》、《亚洲雄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好大一棵树》等。

其实歌曲的类型和唱法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认为艺术歌曲只能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通俗歌曲只能用通俗唱法演唱。

首先,三唱法的划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