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3252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docx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500字

  【篇一:

我眼中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草地,雪山,沼泽,11个省,18座山,24条河,两万五千里的跋山涉水,无数中国红军的壮烈牺牲,他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和不远处的胜利。

想起这些,眼前仿佛涌现出许许多多不畏生死,不怕困难,对中国革命有着执着追求的英雄。

  四渡赤水河,急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一路艰难险阻,一路英勇无畏。

枪林弹雨,无所畏惧,在十三条铁索上冲过火海;皑皑白雪,不在话下,从凛冽寒风中翻过座座雪山,死水沼泽,奋不顾身,吃野菜皮带也走出草地。

终于,历时一年,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敬佩感油然而生,惊异于他们勇敢顽强的同时,也引起我的深思。

有时,态度,决定成败。

除了精神和气节,更难能可贵的是信念。

历史隧道中,一年,十年,百年……只有一代又一代人,不吝敬赞的,才是不朽的传奇,才是永恒的生命。

长征中的艰险同时让我明白苦难并不因为什么才具有意义,它让我们懂得坚持,懂得把握自己,让我们在黑暗中扔拥有信念,拥有一颗跳动的心脏。

当我们退畏不前时,不要认为一件事遥不可及,要拿起信念,勇敢面对。

  “如果你想登上山顶,必须穿过山谷,翻越陡坡,不畏凶险的悬崖峭壁。

”历史如辙,可以承载奇迹,长征,是我眼中的信念。

  【篇二:

我眼中的长征】

  在70年前革命时期,红军主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其间经过11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芜人烟的草地。

长征从此以后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在我眼中长征真是一个奇迹,既要面对路途上的行走困难,又要面对敌人的攻击,多么令人震惊的壮举呀!

  在《七律·长征》这首词中,毛泽东把崎岖、逶迤的五岭比作了细沙、细浪,把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

在这些比喻中,我看到了很大的反差,心中有许多疑问。

怎么能把那么宏伟的山变成那么小的细沙、泥丸?

这些要表达什么呢?

在《我的长征》这个电影中,我看到了前仆后继的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中,我看到了英勇不屈,舍生取义的红军。

这些表示着什么?

不就是表现了勇敢、勇猛、坚强不屈的红军战士吗?

  在毛泽东的笔下,把长征比作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

而在我眼中,长征是一部电影,演出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英勇;长征是一次展览,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好政府什么是好军队;长征是一个警告,告诉国民党,我们创造了奇迹;长征还是一堂漫长的课,教会了人们,只有加入共产党才是成功、正确的选择。

  长征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抹掉的一笔,是奇迹中的奇迹。

长征是怎么成功的?

是有共产党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有坚强不屈,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他们是英雄,是长征中的点点星光。

  长征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篇三:

我眼中的长征作文】

  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

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红军战士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

他们面临的是冰雪覆盖的高山,波涛汹涌的河流,饥饿等等。

还要与横行霸道的国名党军进行殊死拼搏。

恶劣的环境,艰难的处境,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并没有屈服,他们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出了革命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奏出了人生中最辉煌的乐章,用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爬雪山时,吃的是草,树根,穿的是破旧的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凭借机智勇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我们特别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接过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长征。

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绊脚石,拦路虎,我们难道要退缩吗?

不,当然不。

我们不但不退缩,还要用长征精神克服困难,打败挫折。

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放生矛盾时,自觉地做出自我牺牲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当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

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篇四:

我眼中的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榆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还牺牲了十几万人才到达目的地的。

  红军的英勇无畏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我眼中的长征不仅是一项了不起的奇迹,更诠释着红军们对我们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尊重。

我眼中的长征更不仅仅是它的外表,还展现了它的内在。

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长征因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进行的,也是迫不得已的,但正是这个举动,才保存了红军的实力,为以后的革命事业积蓄了力量,同时锻炼了部队的战斗力,培养了红军艰苦奋斗的品质。

在所到之处,革命思想得到了宣传,为红军和革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红军在长征期间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所谓“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啊!

  我特别喜欢《七律长征》里的一句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认为这就是我眼中的长征,红军不怕,不畏惧,他们哪怕牺牲,也要为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创造条件;还要为中国选择一条正确的路线,为了祖国,他们拼了,我打心底佩服他们。

  长征,红军,一个奇迹,一个奇迹创造者,你们结合起来,就是几个世纪都无法打败的雄鹰!

  【篇五:

我眼中的长征】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地向陜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当千支红色大军在70年前的那个十月胜利会师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这,就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沉淀中转化为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死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时间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无论是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还是忠心报国的知识分子,还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柔弱刚强的女战士,都凝聚到了这只红色队伍里,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召、激动。

  “长征”到至今已经整整七十多年了,虽然离我们很遥远,可是他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坚韧的意志,却永远激励着我,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品质,好好学习,去建设伟大的祖国。

  【篇六:

我眼中的长征】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长征精神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去学习的。

  长征不仅仅是指历史上的那个事件,每个困难的的事都是一次长征,雪山、草地、大山,都是一些困难,我们要做的就是跨过她们,不要退缩。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

  这些就是我们要去学习的,一个中国人要具有的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

  【篇七:

我眼中的长征】

  在革命时期,红军主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其间经过11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芜人烟的草地。

在我眼中长征真是一个奇迹,既要面对路途上的行走困难,又要面对敌人的攻击,多么令人震惊的壮举呀!

  在《七律·长征》这首词中,毛泽东把崎岖,逶迤的五岭比作了细沙,细浪,把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在这些比喻中,我看到了很大的反差,心中有许多疑问,如:

怎么能把那么宏伟的山变成那么小的细沙,泥丸?

这些要表达什么呢?

在《我的长征》这个电影中,我看到了前仆后继的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中,我看到了英勇不屈,舍生取义的红军。

这些表示着什么?

不就是表现了勇敢,勇猛,坚强不屈的红军战士吗?

  在毛泽东的笔下,把长征比作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

而在我眼中,长征是一部电影,演出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英勇;长征是一次展览,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好政府什么是好军队;长征是一个警告,告诉国民党,我们创造了奇迹;长征还是一堂漫长的课,教会了人们,只有加入共产党才是成功,正确的选择。

  长征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抹掉的一笔,是奇迹中的奇迹。

长征是怎么成功的?

是有共产党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有坚强不屈,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他们是英雄,是长征中的点点星光。

没有他们的血洒战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眼中的长征。

  【篇八:

我眼中的长征】

  长征,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转折。

在一百个人的眼中有一百万种长征,这就是我眼中的长征。

  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伟大的长征给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攻打腊子口战斗时,毛主席的警卫员甘人,是个爬山的高手,当看到红军进攻受阻于半山腰的一个暗堡垒时,很多红军战士倒在了敌人暗堡射出的子弹下,他二话没说,身上捆上炸药包,纵身跳下悬崖,炸开红军前进的通道,而自已却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这是怎样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呵!

  在长征胜利70年后的今天,长征将士的梦想早已变为现实,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已推进多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

这就是新的伟大长征。

  长征,在我心中,是神圣的。

是红军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九:

我眼中的长征】

  话说那红军八万里长征真是一个震惊中外的伟大举措。

那是一段悲惨的年代,但是中国人却有着不屈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征途。

  八万里长征,从瑞金到陕北吴起镇,一路上的艰辛与坎坷,敌人无数次的追击,再加上粮食的缺少。

红军战士硬是把那树皮扯下来往嘴里塞,有树木的平原上就靠一口身上的牛皮袋来充饥。

  记得有一次在粮食已经快没了的时候,彭德怀将军忍痛割爱,将自己最亲爱的大黑骡子杀了来为将士们充饥。

当时大家都劝彭德怀将军,不要杀大黑骡子,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最亲爱的坐骑。

但是,不管叫什么怎么劝,彭德怀将军都没有改变杀大黑骡子的决心。

晚上,大家都围坐在篝火边,喝着肉汤,只有彭德怀将军一人独自坐在一边。

将士们担心他饿着了,于是便端了一碗肉汤给她送去。

彭德怀将军大吼道:

“快拿开,我不吃!

”是啊,你叫他如何忍心吃得下啊!

那是他心目中至亲的朋友,是大黑骡子的肉啊!

那个日日夜夜驼着最重的东西的,从瑞金一直跟到了现在的大黑骡子啊!

但是,为了祖国的复兴,为了完成这次伟大的征途。

彭德怀将军不惜杀死大黑骡子,因为在国家与大黑骡子之间他只能选择国家。

将士们吃饱了,即又踏上了漫漫征途。

  我眼前浮现出一群不可摧毁的钢铁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上经历了一个个不可能通过的难关,最终完成了这次伟大的征途,为中华民族一雪了前耻!

这,便是我眼中的长征了。

  【篇十:

我眼中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写的长征诗,表现了红军的英勇与长征的艰难。

  我眼中的长征是艰辛的,充满了困难险阻,在这途中红军战士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雪山,一条条大河,期间还有国民党军队的袭击。

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有丰碑,七根火柴,一袋干粮等等。

长征的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可想而知这是何等的艰苦。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诗表达了红军们的希望,只要希望还在,红军战士永远不会倒下。

长征经历了两年,当岭山开遍了映山红,东风又吹过大地,长征也将胜利。

长征无疑是艰难的,但这又体现出红军战士们的不屈精神,每当回顾这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都会让人唏嘘不已,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我眼中的长征又充满着温情,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小学时学的课文,彭德怀为了让红军将士们吃上一顿好的食物,把自己的骡子杀掉了,身无御寒衣,肚内饥。

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充满了温情。

慢慢长征路,最终以胜利结束。

  我眼中的长征是艰辛的,是困难的,是充满温情的,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该忘记的过去。

  【篇十一:

我眼中的长征】

  今天我们行走穿梭在繁忙拥挤的城市中,若不是刻意去想,一定不会想到这和平的土地在八十二年前却弥漫着战火的硝烟。

历史正为我们讲述着一段红色的记忆。

  我们毕竟不能穿越到那个时代,去体验长征路上的苦与痛。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书本和我们可以使用的一切途径去了解长征。

我想漫漫长征路上的故事中最为著名最为感人的故事便是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的故事了。

这篇故事讲述了彭德怀将军为了整个队伍的性命,痛下决心杀掉自己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

虽然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但只从字里行间中是不能真正体会出彭德怀将军那仿佛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一般的痛苦与忧伤。

那失去亲密伙伴的痛或许是我们不会遇到的。

  在那段红色的回忆中,我们又怎么会忘记那飞夺泸定桥的惊险。

飞夺泸定桥主要讲述了红军敢死队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爬上泸定桥的钢索,最后将敌人消灭,拿下泸定桥。

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红军战士虽然不惧危险,但心中总会有一些害怕;我们也不难想象,当红军战士们歼灭敌军后的那份自豪与快乐。

这或许也是我们今生今世都不会体验到的感觉吧。

  那段红色的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和平安宁的生活,更多的在于记忆,那份应该被珍藏被怀念的记忆。

  【篇十二:

我眼中的长征】

  说到长征,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红军战士们历经千辛万苦翻越了无数道坎,历经了各种磨难。

最终于获得了胜利。

在这期间,有一段历史始终令我难忘。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

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没错,在长征那遥遥无期而又布满危险的路途中。

总有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这些故事影响和我们。

  【篇十三:

我眼中的长征】

  1934年10月16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跟据地进行长征。

  小时候,公公喜欢把我抱在腿上,给我讲一些关于长征的故事。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名叫七根火柴的故事:

一个掉队了的战士名叫卢进勇,他在一根树根旁发现了一名奄奄一息的战友,那名战友让他从他口袋里拿出一个党证,里面有七根火柴,卢进勇认为他想让他生起一簇火,没想到他用手指向队伍前进的方向:

“这是大家的!

”然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在长征中,这样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很多次,一幕幕感人的景象穿梭于其中。

  毛主席曾经在诗中写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现实真的如此,如诗中所说,那么艰辛,但也是在这种艰辛中,让我们看到了无私奉献,看到了舍己为人,这些美好的品质永远传承了下来。

  冰天雪地的雪山,使多少人长眠于此;荒凉潮湿的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

但他们没有放弃!

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艰辛的跋涉,感人的事件,值得学习的品质,汇聚成我眼中的长征。

  【篇十四:

我眼中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律长征》在小学时就曾学过,它是毛主席写的一首关于长征这段历史的七律古体诗。

它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红军的英勇顽强展现在我们面前。

  长征行程有二万五千里,何其艰辛!

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过草地,翻雪山……红军克服了种种艰难,牺牲了无数革命将士,最后成就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在我眼中,长征是一场革命的烽火,点燃了新的希望;长征是一阵自强不息的长号声,唤醒了人民心中的坚毅与不服输;长征是一页难以磨灭的历史,挽救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这样伟大,又用血与汗铸成的长征,我铭记在心,它应该被所有人牢刻在心。

  长征途中多少人壮勇地死去,但一人死去还会有千千万万的人不惧死亡,前赴后继地向前进。

四渡赤水的每一渡都死伤无数,可红军不曾畏惧,跟随毛主席的脚步,听从毛主席的指令,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他们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的精神,是留给后世的楷模,值得世人去学习,或以此来激励、勉励自己,不要懈怠。

  或许长征就是这样的吧,它不仅是老一辈的过往,更应该被年轻一代用以告诫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